陳紅軍 黑新賓(西安理工大學體育部 陜西西安 710048)
西安高校體育賽事贊助現狀分析與建議①
陳紅軍黑新賓(西安理工大學體育部陜西西安710048)
摘 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體育贊助已經成功介入了職業體育和競技體育的各個領域中,促進了我國體育事業的飛速發展,并形成了一套有效的運行機制和模式,這就為我國高校體育贊助市場的開發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就目前各個高校發展的現狀來看,西安高校體育贊助市場發展還是很不完善,其運作還很不規范。根據目前西安高校體育賽事贊助的現狀選取西安市10所高校為調查對象進行分析,剖析高校體育贊助發展的狀況及其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建議。
關鍵詞:西安高校高校體育賽事贊助現狀分析
隨著高校體育贊助市場的不斷興起和發展,更多的高校已經把體育贊助作為解決高校體育經費短缺問題的重要途徑。1995年國家體委又制定和發布了《體育產業發展的綱要》,具體規劃了體育產業的運作方式和發展前景,使體育產業的整體發展呈現出良好的態勢。21世紀被高校學者稱之為“朝陽產業”、并且是最富有強盛生命力的體育產業,它作為第三產業集科技、知識、文化、經濟、娛樂、健身、服務于一體,在整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已得到人們的共識。
高校自1999年擴招以來,大學生人數翻倍增加,高校體育競賽活動所需要的經費得不到有力保證,高校體育部門的資金要想依靠校財政支出來發展己是遠遠不夠。因此,高校通過體育賽事贊助活動,可以獲得來自贊助企業的資金和物質支持,以彌補高校體育活動資金的不足,進而有利于推動高校體育活動的開展,提高高校體育活動的水平,豐富和活躍校園文化。有了企業和商家的贊助,彌補了比賽資金的不足,使比賽期間的宣傳氣氛更濃郁比賽的規模更大社會影響也更大。

表1 西安9所高校體育贊助現狀分類

表2 西安10所高校每年體育贊助經費分析
1.1西安高校體育賽事贊助現階段取得的主要成就
西安高校體育賽事贊助工作開始的較晚,直到20世紀90年代才出現萌芽。由于缺乏較大的高校之間體育賽事資源,大多是小型校際間體育賽事及校內賽事,所以吸引體育贊助的規模較小,有些贊助僅僅限于服裝、運動鞋、器材之類的實物贊助。90年代中后期,全國大學生CUBA陜西省賽區預選賽、“飛利浦”陜西地區高校足球賽等。高校賽事的贊助蓬勃開展以及陜西省大運會等賽事逐漸吸引贊助商對高校體育賽事的贊助,贊助的力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贊助行業有服裝、通訊、飲食、體育器材、電器商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舉辦的首屆“大印象”全國大學生健美明星大賽、長安大學舉辦的“飛利浦”全國大學生足球聯賽、“紅牛杯”陜西省高校三人籃球賽、到2009年西北工業大學“可口可樂”高校“三人制”籃球賽,可口可樂對所有參賽的高校贊助3000元,表明西安高校的體育賽事贊助達到質的飛躍。
根據對10所高校體育贊助分類的統計,從2005年贊助合計金額
的6.55萬元上升到2009年的12.66萬元。贊助的方式主要以實物贊助和資金贊助,贊助的性質以獨家、冠名為主,時間多是短期,贊助的對象以體育賽事為主。
分析表1可得出:許多企業更多青睞名校名隊和知名度較高的高校體育賽事。高校體育贊助分類與不同的高校有著明顯的差異,西北工業大學、陜西交通大學、長安大學從體育贊助的各個方面都占有明顯的優勢,代表著西安高校體育賽事贊助的最高水平。還有部分高校頻率為零,主要原因歸納為:體育部門的領導對體育贊助不了解、不重視、體育贊助思想意識比較落后,最終導致體育競技水平明顯降低。總體而言,高校體育事業的贊助規模呈逐漸上升趨勢,正是由于社會的贊助、參與有力的支持了西安高校體育賽事的推廣,吸引了廣大在校師生以及社會群眾的目光,提高了高校體育事業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1.2擴大了西安高校體育的經費來源,緩解了高校體育經費短缺的問題,增強了高校體育的活力
從1999年高校擴招后陜西省高校由1998年的不足27%提高到67%,錄取人數由3.6萬余人增加到10萬多人,2002錄取達到12萬人,其增長率為167.11%。陜西省每年招生數量、招生率以20%的速度上升,各高校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基礎設施跟不上,而高校投入到高校體育的經費就可想而知了。高等院校平均每年投入到高校的體育經費為10~80萬元。表2是對10所高校的調查,結果表明:西安高校每年平均在體育上的投入為18萬元,而體育或得的贊助金額年均為0.75萬元,占體育事業經費的4.1%,這充分說明了體育賽事贊助已對高校體育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1.3現存在的主要問題
(1)西安高校體育賽事贊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總體來說還存在著規模小、水平低、贊助方式單一的問題。與我國其他經濟發達的城市相比,體育贊助水平滯后。
(2)西安在開展高校體育贊助工作過程中,高校體育部門的觀念仍處于計劃經濟下的商品觀念階段,落后于市場經濟觀念的發展階段。高校體育賽事贊助還沒有引起各體育部門的重視,對之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和鼓勵。
(3)企業對體育贊助這一行為價值認識不夠深刻,在投資過程中存在一些障礙, 部分企業孤軍作戰,贊助方法,技術比較落后,因而淺嘗輒止。高校在進行體育贊助市場開發、經營和管理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缺乏市場意識。
(4)企業與高校之間缺乏專業的經營管理機構介入。現有的中介機構數量少、質量差、水平低、組織行為不規范。
(1)西安高校體育賽事組織者包括領導層應充分認識到與具有潛力和實力的企業合作,是西安高校體育賽事贊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而應該采取合理有效的合作方式。
(2)高水準的中介機構、專業的體育贊助人才有利于推動企業和高校雙方順利達成協議。高校應該順應時代潮流建立龐大的體育贊助人才中介網絡,吸引更多資金流入加快西安高校體育贊助市場化的進程。
(3)高校在選擇體育賽事贊助時要主動出擊,不要錯失良機。在選擇贊助商時要有目的性,開展市場調研,選準有目標的贊助企業。
(4)高校應努力拓寬贊助渠道,除體育賽事贊助外,要開拓高校運動隊贊助、體育場館贊助等贊助方式,進一步搞活體育贊助。
(5)在電視和網絡媒體盛行的年代,西安高校體育賽事要想得到更多的贊助,要充分利用現有的媒體高效、快速的傳播比賽,使高校和企業收到了互利雙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蔡俊伍,趙長杰.體育贊助——雙贏之策[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1.
[2]鮑明曉.體育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3]蔡俊五.體育贊助的起源、地位和魅力[J].北京體育師范學院學報,1999,11(4):13-20.
[4]陜西省高校教育網[EB/OL].
作者簡介:①陳紅軍(1974—),男,陜西蒲城人,西安理工大學體育部,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體育教學及體育經濟。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3(b)-009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