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程程(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科技學院 湖北武漢 430205)
對WDSF體育舞蹈評判系統的解析①
黃程程
(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科技學院湖北武漢430205)
摘 要:為適應我國體育舞蹈的發展、與國際接軌,進一步促進我國體育舞蹈運動的普及與發展,提高體育舞蹈運動技術水平,對國際體育舞蹈聯合會1997—2013年期間3次頒布的體育舞蹈評分標準進行了對比研究,并觀看大量國內外比賽的實況錄像,對新的體育舞蹈評判系統進行深入分析,為我國體育舞蹈選手及教師比賽及訓練提供一定理論參考。
關鍵詞:WDSF體育舞蹈評判體系解析
體育舞蹈作為起步較晚的競技項目,在世界范圍內得到迅速了的發展,因此,體育舞蹈競賽制度、評分標準尤為重要。WDSF(世界體育舞蹈聯合會,前身為IDSF)在1997年被國際奧林匹克總會正式認可在奧運會上體育舞蹈項目的唯一代表組織,一直致力于公平公正的評判運動員的比賽成績,研究規范的評判規則和標準。隨著組織快速的發展,世界最優秀的體育舞蹈高手逐漸拋棄了黑池,轉而參加WDSF旗下賽事。由于中國體育舞蹈發展的日益成熟,近年來多次在中國舉辦世界性的高規模體育舞蹈比賽,自2010年起連續幾年年度大獎賽總決賽、WDSF國際公開賽都在我國上海舉行,分站賽在成都舉行,世界排名前20的選手幾乎全部來的中國,展現世界最高水平的體育舞蹈比賽。我國眾多優秀選手更是在與世界水平的優秀選手比拼中得到鍛煉,不斷拉進中國與世界體育舞蹈的水平。因此,對評分標準及其演變的研究尤為重要,只有深刻領悟評分標準的精神,才能準確地把握評分導向,有效的指導體育舞蹈選手的技術動作,促進我國體育舞蹈項目的發展,從而在國際體育舞蹈舞臺上展露鋒芒。
1.1研究對象
以WDSF1997年、2009年、2013年頒布的3套體育舞蹈評分標準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在中國期刊網的數據庫中從2000年到2014年時間段,查閱關于體育舞蹈競賽、評分標準的文獻,收集進年來國內外體育舞蹈比賽成績、報告,WDSF發布的體育舞蹈競賽規則,對這些文獻資料進行整理,未被研究設計分析奠定理論基礎。
1.2.2錄像分析法
對WDSF世界大獎賽總決賽和分站賽職業前六選手的比賽視頻進行技術統計分析,包括對我國參加比賽的選手進行對比分析。
2.1評分內容更加全面
長期以來國內外沿用的都是1997年版的評分標準,注重更多的是技術本身,如節奏,身體線條,從2009年版的評分標準開始,加入對雙人配合的考察,以及舞蹈本身的表現;2013版在之前的基礎上,整合成了“技術”與“藝術”兩個方面共四個方面,橫向看從五項減少變成了四項,但是從縱向看內容考察的更為全面(見表1)。

表1 三個版本評分標準頒發時間與基本內容
2.1.1提高體育舞蹈的技術含量
技巧素質Technical Quality。是指每對運動員的舞姿、站姿及掌握平衡的能力,就舞動時身體的協調配合裁判員來衡量給分。這一評分標準更為立體,我們可以理解為是“身體線條“與”姿態與平衡“兩個版本評分的綜合,使評判不再停留在具體的步伐本身,需要選手在技術掌握同時更深一層的發揮動作本身與空間的三維交錯,把技術提高到另一層面。
音樂動感Movement to Music,評分標準不再只是簡單的就“時值”和“基本節奏”本身進行判斷,裁判根據選手表現出的舞蹈與音樂是否符合,并且就選手對旋律音樂小節的演繹給予成績。該項的評判需要選手具備良好的音樂素養同時,對舞蹈風格有正確理解,在良好的技術動作基礎上,使動作與音樂完美結合,做出完美的演繹。這一點是我國選手較為薄弱的方面,英國世界職業拉丁舞冠軍阿蘭.弗萊切爾在與中國體育舞蹈選手交流時就曾指出,評審裁決是也不是看動作的多和快,而是看動作是否合乎節奏和音樂。可是我在比賽中看到你們滿場都在“跑”,你們的音樂和節奏之間是脫節的[1]。
2.1.2注重體育舞蹈的藝術性
合作技巧Partnering Skills,它是雙人或多人從有肢體接觸到無肢體接觸的一系列為完成特定動作或組合這一目的而共通配合的過程;技巧,是在這種合作基礎上為達到一定的效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要想達到這種要求,必定不能只是原始的依葫蘆畫瓢般甚至一味模仿完成動作,而忽視內在的聯系。我們可以看到隨著體育舞蹈的發展,國際賽場上的選手在組合套路上更加推陳出新,在基本舞步的發展下運用不通技巧完成有一定難度的動作為舞蹈增添魅力,其中最典型代表的就是拉丁舞世界冠軍Michael Malitowski 和Joanna Leunis,他們以高難度的旋轉配合和技巧征服了黑池、UK、WDC這些世界權威賽事的評審們,119次職業拉丁舞的比賽中,共獲得了69次冠軍,21次亞軍,并且連續8年成為黑池冠軍。
編舞演繹Choreography and Presentation,此項這需要選手不僅擁有扎實的基本功,還要有一定的舞蹈感受力,能夠準確而又細膩地傳達情緒信息,將體育舞蹈融入音樂特征,一首舞曲的跌宕
起伏,音色的強弱明暗,節奏的快慢緩急等情緒信息,在表演的這一刻塑造和啟發了表演者的感知能力和音樂想象。在體育舞蹈競賽中,個人項目比賽的音樂都是由組委會指定曲目,選手往往對音樂有不可知性,但是音樂所傳達出的舞種風格確實相同的,只有通過對舞種準確地把握,編舞上充分表達舞蹈內容,營造出空間感和濃濃的舞蹈氛圍,加上表現力才是能呈現出完美的舞蹈。
2.2新時期技術難度加大
2.2.1拉丁舞系列
拉丁舞中首先要求了音樂與動作的貼合度。對舞種進行了細致的規定,這就要求選手按照規定的音樂節奏形式,編排符合的動作,不同的節奏對動作難度要求不同。在斗牛中,明確了“8828882,8178461”的節奏型。所謂“8”是指,在“2/4”節奏下進行“1-2、2-2、3-2、4-2、5-2、6-2、7-2、8-2”八小節的單位動作,“2”是指“1-2、2-2”的單位動作,以此類推。單位動作的設定要求選手不再只是按“2/4”節奏完成兩到三段舞蹈,需要選手對動作進行變化,使之成為有起落有重點的組合。
2.2.2標準舞系列
雙人位置的變化。富于動感的框架最能體現舞者的能力,需要強健的胳膊與靈活身軀的統一。對身體的“擰轉”提出了要求,它所對應的是過去的經常強調的反身動作。如今對身體中段細節結束更為重視,是從對握持框架的要求逐漸演變。從對上肢手臂到手掌的接觸要求,到把身體中心、身體連接要求同樣也提升到了技術組成部分這一層面來。
2.3新時期評分系統更加具有科學性
2.3.1指標評判
根據新的系統,裁判不再就順位法對選手進行排名而是依據運動員的各項標準給出十分制的分數,根據這四項標準,12名裁判員分成了4個小組,每個評分標準由三名裁判組成,而項目的分派會在選手演繹前由電腦隨機抽選給每一位裁判。在兩分鐘的規定時間內,裁判員在觸摸式電腦上為指定項目給選手評分,這一形式體現了科學和嚴謹,公平和公正。
2.3.2系統操作
2.1計分系統的方程式會考量最高分和最低分與中位分的差距來評定該分數的比重。分數與中位分差距越大,計入總分的比例會越少,差距越小則越多。此系統降低了因個別裁判分數系統影響運算方程式而導致影響選手分數的機率。緊隨總決賽于2013年12月在中國上海完滿結束后,軟件開發人員進行檢討并對計分系統內的公式作出修訂。對于每個指定項目中由3名裁判評出的3個分數,參照其中位數并以公式計算出運動員獲得的分數。
(1)世界體育舞蹈聯合會最新的體育舞蹈評判系統變革,重在強調技術的主體地位,難度評分結構體現技術運用的多元化;突出技術性與藝術性的運用,使技術與藝術的多元化運用擺在同等首要位置。
(2)逐步提高體育舞蹈比賽的透明度,提高了評分的客觀性,更好的契合國際奧委會、媒體、和公眾的評價。
參考文獻
[1]透視裁判問題[EB/OL].http://www.sportsmkt.eom.2005-10-25.
[2]國際體育舞蹈聯合會評分標準[S].1997.
[3]國際體育舞蹈聯合會評分標準[S].2009.
[4]國際體育舞蹈聯合會評分標準(現行版)[S].2013.
[5] DAN RADLER.國際標準舞的評判標準[J].舞蹈圈,2013(4):4 4 -4 5.
作者簡介:①黃程程(1985,10—),女,漢,湖北武漢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體育舞蹈教學與訓練
中圖分類號:G8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3(a)-02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