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聚苯硫醚的產業(yè)發(fā)展概況與復合改性進展

2015-02-27 06:39:00徐俊怡王孝軍龍盛如
中國材料進展 2015年12期

徐俊怡,劉 釗,洪 瑞,王孝軍,龍盛如,張 剛,楊 杰,3

(1.四川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四川 成都 610065)(2.四川大學分析測試中心 材料科學技術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4)(3.四川大學 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四川 成都 610065)

?

聚苯硫醚的產業(yè)發(fā)展概況與復合改性進展

徐俊怡1,劉釗1,洪瑞1,王孝軍2,龍盛如2,張剛2,楊杰2,3

(1.四川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四川 成都 610065)(2.四川大學分析測試中心 材料科學技術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4)(3.四川大學 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四川 成都 610065)

摘要:聚苯硫醚(PPS)是一種具有優(yōu)異性能的特種工程塑料,廣泛應用于環(huán)保、汽車、電子、石化、制藥等行業(yè)。近年來,PPS應用領域在不斷擴展,全球PPS需求量劇增,全球各大生產廠商為迎合市場紛紛擴大甚至建立新的生產線、增大產能。在全球PPS產業(yè)飛速發(fā)展的帶動下,國內PPS行業(yè)也正在蓬勃發(fā)展。簡要介紹了近年來國內外聚苯硫醚的產業(yè)發(fā)展狀況。同時,為了進一步提高PPS的應用價值,增強其性能的同時降低成本,采用共混改性技術開發(fā)不同用途的PPS改性新品種成為該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介紹了聚合物共混改性制備合金、無機粒子填充和增強纖維填充改性制備復合材料3種PPS改性技術的研究進展。

關鍵詞:聚苯硫醚;產業(yè)發(fā)展;復合改性

Progress in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Modification ofPolyphenylene Sulfide

1前言

聚苯硫醚(PPS)是以苯環(huán)和硫原子交替排列構成的線性高分子化合物,被認為是繼聚酰胺(PA)、聚甲醛(POM)、聚碳酸酯(PC)、熱塑性聚酯(PU)、聚苯醚(PPO)之后的第六大工程塑料,也是八大宇航材料之一。PPS因具有耐高溫、耐輻射、耐腐蝕、耐磨、阻燃、高模量、高尺寸穩(wěn)定性、電性能優(yōu)良、成型加工性能好等特點[1],廣泛應用于環(huán)保、汽車、電子、石化、制藥、航空航天等領域。目前,掌握聚苯硫醚工業(yè)化技術的生產廠商主要分布在美國、日本、中國等少數幾個國家[2-4],表1列出了全球PPS主要生產企業(yè)及產能。

表1 全球 PPS主要生產企業(yè)及產能

2聚苯硫醚國內外發(fā)展概況

2.1國外概況

國外聚苯硫醚的合成研究已有很長的歷史。最早是在1888年,由Grenvesse用苯和硫在AlCl3催化條件下利用Friedel-Crafts反應合成了最原始意義上的PPS。1963年,美國率先提出了以堿金屬硫化物和對二氯苯為原料,在極性溶劑中制取聚苯硫醚的方法,并取得實驗室成果。1967年,美國菲利浦石油公司的Edmonds和HilI用對二氯苯和硫化鈉在極性溶劑中加熱縮聚制得有商業(yè)價值的聚苯硫醚樹脂,取得專利權,并于1973年以商品名“Ryton”率先實現工業(yè)化生產;1991年又推出第二代注塑級樹脂—高分子量線型PPS樹脂產品,使PPS的綜合性能,特別是沖擊韌性有顯著的改善。飛利浦石油公司相關專利的保護期于1984年末終止后,日本東曹-保士谷公司、吳羽化學工業(yè)公司、東燃石油化學工業(yè)公司等均建成了年產3 000 t的聚苯硫醚生產裝置。隨后日本大日本油墨化學公司、美國特佛隆公司也先后建設了年產4 000~5 000 t的聚苯硫醚工業(yè)化生產裝置。此后相當長的時間,國外PPS以兩位數的增長率快速發(fā)展。

目前,全球PPS需求日益增長,全球各大生產廠商為迎合市場的需求迅速作出反應,紛紛擴大甚至建立新的生產線,增大產能。東麗工業(yè)公司已經在韓國群山開始建設產能為8 600 t/a的PPS生產裝置,計劃2016年建成。屆時,東麗工業(yè)公司全球PPS產量將提高到2.76萬t。SK化工計劃在韓國蔚山工業(yè)園當中新建一個生產設備,首期的產能是每年1.2萬t PPS基材,預計會在2015年底完工,同時,考慮到2015年以后的市場增長率,SK化工也會適時擴建產能,屆時,將達到每年2萬t。迪愛生株式會社(DIC,大日本油墨化學公司)計劃在中國張家港新建一座產能將為6 000 t的PPS混配廠,有望在2015年底前開始生產,預計2016年底該工廠產能將達60%。待張家港工廠全面投產后,DIC公司PPS化合物總產能有望增至40 000 t/a。比利時蘇威(Solvay)公司2014年以2.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雪佛龍菲利浦斯化學公司(CPChem)的PPS業(yè)務。籍此該公司將成為高性能熱塑性樹脂產品結構最全的一家公司。另外,塞拉尼斯(Celanese)公司2014年在江蘇南京建立其中國境內第一個PPS復合生產裝置,新增Fortron牌聚苯硫醚樹脂復合生產能力。

2.2國內概況

在全球聚苯硫醚產業(yè)飛速發(fā)展的帶動下,國內聚苯硫醚行業(yè)也正在蓬勃發(fā)展。20世紀70年代開始,上海華東化工學院、上海合成樹脂研究所、天津合成材料研究所、廣州化工研究院、四川大學等單位對聚苯硫醚進行了生產與應用方面研究開發(fā)工作,從小試到千克級擴試,再到噸位級中試至百噸級試產,先后上馬了數10套生產裝置,耗資數以億計。其中研究最早和最有實力的單位是四川大學材料研究所,取得多項國家專利。以四川大學早年著重研究傳統的硫化鈉路線,后又開發(fā)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硫磺溶液法合成路線。20世紀80年代后半期,主要是四川地區(qū)的一些中小企業(yè),以四川大學技術為基礎建立了一批多為年產幾十噸規(guī)模的小裝置,生產低分子量的涂料級PPS樹脂。但由于工藝技術不完善,產品缺乏競爭力,這些小裝置實際上未能正常運轉。四川特種工程塑料廠(原自貢化學試劑廠)與川大合作,由國家投資于1990至1991年建成150 t/a PPS工業(yè)性試驗裝置,生產交聯型注塑級樹脂。

進入21世紀后,四川自貢華拓實業(yè)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和四川自貢鴻鶴化工集團(自貢鴻鶴特種工程塑料有限責任公司)均在原四川特種工程塑料廠合成PPS技術的基礎上,采用精制工業(yè)硫化鈉與對二氯苯在NMP中加壓縮聚的工藝路線分別建立了85 t/a和70 t/a的PPS樹脂合成裝置,并相繼通過了四川省組織的72 h生產考核。以此為資本,四川華拓實業(yè)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接手國家計委的高技術產業(yè)化示范工程,于2002年底在四川德陽建成了千噸級的PPS產業(yè)化裝置并試車成功,于2003年以四川得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名義開始了PPS樹脂的正式生產和復合材料的銷售,成為了幾乎是唯一的國產PPS樹脂生產與供應商。目前,受得陽科技公司PPS產業(yè)化成功的鼓舞,國內已有多家單位正計劃建設新的千噸級PPS產業(yè)化裝置。四川得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度居于國內PPS行業(yè)龍頭地位,然而,2014年初該企業(yè)被查出資金鏈出現問題,公司停產,至使國內PPS產業(yè)遭受一定的打擊。

四川自貢鴻鶴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后并入四川昊華西南化工公司,該公司目前建有年產2 000 t纖維級PPS的生產裝置,并打算建設年產1.5萬t PPS樹脂的生產線。浙江新和成特種材料有限公司引進美國菲利普石油公司技術建設了0.5萬t/a的PPS生產線,并已于2013年9月正式投產。以往我國PPS生產裝置規(guī)模普遍偏小,近年來,面對我國旺盛的PPS需求以及國內供應短缺、大量進口的情況,我國企業(yè)也紛紛新建萬噸級聚苯硫醚生產裝置。鄂爾多斯市伊騰高科有限公司與四川大學合作,憑借其當地豐富的芒硝資源,擬建設年產1萬t聚苯硫醚的生產線,首期3 000 t工程已于2014年基本完工。2014年4月,敦煌西域特種新材股份有限公司與蘭州新區(qū)簽約,建設一座占地8 000 m2的特種高科技企業(yè)技術研發(fā)中心,計劃以PPS樹脂、PPS薄膜、PPS纖維、PPS注塑件、PPS涂料等產品的研發(fā)為核心,打造特種工程塑料產品的集散地和輻射源基地。2014年8月廣安聚苯硫醚樹脂項目正式破土動工,主要建設2萬t注塑級聚苯硫醚、1萬t纖維級聚苯硫醚、2 000 t拉膜級聚苯硫醚、6萬t聚苯硫醚改性料、1 500 t聚苯硫醚薄膜及5 000 t聚苯硫醚合成纖維生產項目,預計2016年6月全部建成。此外,在PPS纖維方面,江蘇瑞泰科技獲得了四川紡織工業(yè)研究所PPS纖維的生產技術,并于2006年開始生產PPS短纖維和長絲,率先實現了PPS纖維的國產化。

3聚苯硫醚改性研究

PPS以其優(yōu)異的性能和加工性能,在各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快速發(fā)展,但其還存在著一些缺點:如成本較高、韌性較差、高溫易交聯等,因此制備綜合性能更加優(yōu)異的PPS復合改性材料是研究的一個熱點。目前針對PPS的改性方法主要有共聚改性[2]和共混改性兩大類。其中,通過共混改性技術開發(fā)不同用途的PPS改性新品種適用性更廣,更方便快捷且成本較低。PPS共混改性技術主要包括聚合物共混改性制備合金、無機粒子填充和增強纖維填充改性制備復合材料。

聚合物的共混改性又可以分為物理共混和化學共混兩種,通常物理共混中的機械共混(即熔融共混)因工藝簡單、易于操作而被廣泛應用[5]。

3.1聚苯硫醚與聚合物共混改性制備合金

過去幾十年中,PPS與聚合物共混改性制備合金得到了廣泛的研究[6-20],通常用來改性PPS的聚合物有聚苯醚(PPE)、聚醚砜(PES)、聚酰胺(P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P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碳酸酯(PC)、聚酯(PET)、聚四氟乙烯(PTFE)、聚砜(PSF)、聚醚醚酮(PEEK)、聚芳醚腈(PEN)、聚芳硫醚砜(PASS)等。通過改性可以消除單一聚合物性能上的弱點,獲得綜合性能更為優(yōu)異的聚合物合金。

近年來,PPS合金的制備與優(yōu)化依然備受國內外學者的關注。龍春光等[7]通過傳遞模壓成型的方法制備不同比例PPS/PES復合材料,實驗發(fā)現,隨著PES的加入,復合材料的拉伸和彎曲性能明顯增加,沖擊性能也有所提高。Li Dandan等[8]通過雙螺桿擠出機制備了不同組分比(10/0、8/2、6/4、4/6、2/8、0/10)的PES/PPS共混物,考察了共混物的熱穩(wěn)定性、動態(tài)機械性能和斷面形貌,力學性能測試顯示,共混物的沖擊強度與純PPS相比提高了110%。衛(wèi)曉明等[10]用環(huán)氧樹脂(EP)作為PPS與尼龍6(PA6)共混體系的相容劑,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得了PPS/PA6合金材料。研究表明:EP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體系的相容性;PA6呈分散相分散于PPS相中,隨著EP用量的增加,在與流動方向垂直的斷面上,分散相尺寸逐漸變大且呈現由圓形到不規(guī)則形狀的轉變;隨著EP用量的增加,體系的沖擊性能、拉伸性能、彎曲性能都呈現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桂浩等[9]則通過反應性擠出方法制備了聚苯硫醚/環(huán)氧樹脂和聚苯硫醚/尼龍66/環(huán)氧樹脂(PPS/PA66/EP)合金,并探索了EP影響樹脂性能的機理。在PPS/PA66/EP合金中,低含量EP的加入,會使PPS發(fā)生擴鏈反應,提高了合金的拉伸和沖擊性能。隨著EP用量的繼續(xù)增加,EP會使PPS和PA66發(fā)生接枝反應,生成的PPS-g-PA66分散在PPS和PA66的界面上,提高了兩相間的黏結力和降低了兩相的界面張力,對合金的拉伸和沖擊性能有利。更高含量的EP會使PA66交聯和發(fā)生自固化反應,固化的EP由于與PPS不相容,容易成為應力集中點分散在材料中,使合金機械性能變壞。Sun Na等[11]通過簡單的固化過程制備了具有仿生結構的疏水性PPS/PTFE涂料,涂料的結構和荷葉的宏觀-納米結構是相似的。他們系統地考察了PTFE含量和固化條件對材料疏水性的影響。一系列研究表明,疏水性涂料具有極高的粘結強度、優(yōu)異的抗沖擊強度和熱穩(wěn)定性,而且涂料具有很好的化學穩(wěn)定性,涂料經過8 d后依然能保持較高的電化學阻抗值。劉孝波等[17]通過熔融共混制備了PEN/PPS復合材料,測試了共混物的熔體流動特性、相容性、熱性能及機械性能。共混物具有良好的加工特性,且隨著PPS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熔融指數顯著提高。DMA和DSC結果顯示,PPS與PEN不相容。電鏡照片顯示,PPS在PEN基體中分散成平均直徑為1~2μm的顆粒,作者認為這是PEN韌性提高的主要原因。總體來講,共混物兼具良好的熱穩(wěn)定性和機械性能,具有巨大的商業(yè)應用前景。

3.2無機粒子填充聚苯硫醚

最初,無機填料改性PPS的開發(fā)是為了在保證材料性能的基礎上降低成本,擴大PPS的應用范圍,但是經過幾十年的研究發(fā)展,無機填料的加入不但實現了降低成本、改善加工性能的目的,還賦予了PPS新的性能,如耐摩擦性、耐熱性、導電性以及增強增韌等。當前應用于填充改性PPS的無機粒子主要包括:碳酸鈣[21-23]、二氧化硅[24-25]、碳納米管[26]、炭黑[27]、三氧化二鋁[28]和銅粉[29]等。

王孝軍等[21]在PPS中加入CaCO3納米粒子,研究結果表明納米剛性粒子的加入可以在保證材料剛性的同時大幅提高PPS的斷裂韌性,經過改性后材料的沖擊強度可達原有強度的3倍。對其增韌機理的研究表明,均勻分散的剛性納米粒子可以改變材料內部局部應力分布,誘發(fā)PPS基體的塑性變形從而提高材料的韌性。胡澤旭等[32]詳細介紹了納米填料改性PPS及其纖維紫外光穩(wěn)定性、熱氧穩(wěn)定性、結晶和力學性能以及耐磨性的國內外研究進展,并進一步分析了納米粒子對PPS的改性機理;詳述了目前PPS 納米復合改性研究的不足,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指出了納米改性研究首先需要提高PPS纖維的紫外光穩(wěn)定性、耐熱氧化性能和最高使用溫度,以擴展PPS 纖維的應用范圍。綜合分析表明,PPS纖維的納米改性研究仍處于起步階段,需深入對不同形貌、尺寸納米填料復合改性及納米復合纖維成形機理的研究,并拓寬其研究范圍。楊雅琪等[23]制備了PPS/粘土/SiO2復合材料,利用層狀粘土和顆粒狀SiO2對剪切力的不同響應行為,成功將粘土剝離開,同時實現了SiO2的良好分散。在無機填料含量很低的情況下,復合材料力學性能已經能夠獲得顯著提高。龍盛如等[25]首次證明了聚烯烴彈性體(POE)作為增韌劑用于PPS增韌改性制備PPS復合材料的可行性,并做了增韌機理的說明,表明PPS/POE/nano-CaCO3三元共混體系擁有優(yōu)良的力學強度和韌性。Dicuttez-Pascual 等[30]通過填充氨基化PPS改性的單壁碳納米管(SWCNT),制備PPS-NH2-g-SWCNT/PPS納米復合材料,當SWCNT 的質量分數為1.0%時,與純 PPS 相比,納米復合材料的楊氏模量和抗張強度分別提高了51%和37% 而纖維制備過程中拉伸作用誘導碳納米管沿纖維軸向發(fā)生取向排列,分子鏈間應力的傳遞效果進一步提升,復合纖維的彈性模量有了明顯的提高,拉伸強度提高了近3倍。傅思睿等[31]將多壁碳納米管(MWCNTS)和PPS經過熔融擠出后紡絲制得復合纖維。拉曼光譜顯示:PPS與MWCNTS分子間存在π-π共軛作用,因而使碳納米管均勻地分散在PPS基體之中,界面結合緊密。在一定范圍內,隨碳納米管含量增加,復合纖維的模量明顯提高,拉伸強度較純PPS纖維也大幅度增強,這都是由于碳納米管在PPS中分散均勻以及強的界面作用的結果。Xian Jiang等[32]經固態(tài)球磨后通過模壓成型來制作PPS/石墨烯納米片(GNP)復合材料,通過與另一種次要導電填料的協同效應,復合材料的電導率能夠大幅提高,同時表現出優(yōu)異的力學性能以及氣體阻隔性能,從而具有作為高分子電解質膜應用于燃料電池的潛力。Goyal R K等[29]制備了Cu粉填充PPS復合材料,Cu粉體積分數最高達到31%,相比于純PPS樹脂,復合材料的微觀硬度提高50%以上,復合材料電導率最高時提高了8個數量級,介電常數和損耗因子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3.3增強纖維填充聚苯硫醚

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擁有較高的強度、模量和較低的密度,被廣泛應用于PPS的增強改性。通過在PPS樹脂基體中引入增強纖維,可以有效地提高PPS的機械性能,進而極大地擴展了PPS的應用領域。在眾多增強纖維中,最常用的增強纖維為玻璃纖維(GF)[34-35]和碳纖維(CF)[36-37]。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連續(xù)纖維增強聚苯硫醚已大量應用于航空結構件中,其中目前空客A380的機翼前緣就是采用碳纖布增強PPS制備的。

牛軍鋒[38]分別以GF 與CF 作為增強體制備了PPS/GF和PPS/CF復合材料。GF與CF的引入有效地提高了復合材料的摩擦磨損性能;隨纖維體積分數的增加復合材料的摩擦系數逐漸增加,隨載荷的增加復合材料的摩擦系數逐漸降低,但磨損率增大。與PPS/GF復合材料相比,PPS/CF復合材料具有較小的摩擦系數和較低的磨損率。趙建青等[39]采用玻璃纖維(GF) 增強聚苯硫醚(PPS)/微米級氧化鋁(Al2O3)導熱體系,通過改變GF的用量制備了系列PPS/GF/Al2O3復合材料,研究了GF引起的導熱系數變化規(guī)律。通過研究熱擴散系數的變化,探討了GF對Al2O3粒子導熱網絡形成的橋接作用。結果表明,當Al2O3的用量為40%~50%時,PPS/GF/Al2O3復合材料中Al2O3粒子間距適中,GF 在Al2O3粒子之間導熱橋接作用明顯。日本東麗公司[40]開發(fā)出與鋁鑄件具有相同拉伸強度的碳纖維增強PPS樹脂,該樹脂可進行注塑成型。在體積相同時,該產品比鋁鑄件輕45%,拉伸強度與鋁鑄件相當,且還能保持PPS所具有的耐熱性、阻燃性及耐化學腐蝕性。與以往的玻璃增強PPS樹脂一樣,PPS可采用注塑成型機進行成型加工。與金屬材料相比,PPS成型產品的尺寸設計自由度高,生產時可采用各種復合成型技術,因此該材料在汽車、電器及機械制造領域將有廣泛用途。目前,東麗公司正在加緊研發(fā)確立面向市場的工業(yè)化生產技術。四川大學[41-45]近幾年加強纖維與PPS的界面和纖維、樹脂改性方面研究,使得纖維增強PPS復合材料的性能得到提高。張守玉等[43]用DBD型等離子體處理PPS薄膜,處理過的PPS表面SO2-含量增加,將此處理過的薄膜與玻璃纖維布按一定順序疊放并壓制成型,對壓制成型試樣進行力學性能測試發(fā)現,等離子體處理后復合材料的機械性能得到提高。劉釗等[41]在此工作基礎上制備了纖維質量分數為40%的PPS/PASS/GFC復合材料,實驗發(fā)現,PASS的引入使得樹脂基體的性能下降,但卻提高了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當PASS質量分數為15%時,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達到最優(yōu)值。吳玉倩等[44-45]設計了用于制備長纖維增強聚苯硫醚復合材料的浸漬模具,制備了不同GF含量的LGF/PPS復合材料。其中,GF質量分數為30%時,相比于短GF增強PPS,復合材料拉伸強度、彎曲強度、缺口沖擊強度和無缺口沖擊強度分別提高了11.0%、19.0%、54.5%、19.4%。張坤等[42]在PPS/CF復合材料中添加不同量的胺化PPS樹脂,實驗表明當添加7%(質量分數)胺化率為1%的胺化PPS樹脂(PPS-NH2(1.0))時,相比較于不添加胺化PPS樹脂的PPS/CF體系,復合材料拉伸強度、彎曲強度、彎曲模量和動態(tài)儲能模量分別提高12.5%、13.0%、38.5%和31.5%。

4結語

由于PPS的優(yōu)越性能,近年來PPS合成及改性產業(yè)發(fā)展速度很快,已經開發(fā)出很多具有商業(yè)價值的產品,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今后PPS改性的研究方向是大力開發(fā)新的增容劑和增容技術,并進一步完善加工工藝以制備高性能PPS填充復合材料和共混合金材料。

目前國內PPS產品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與國外相比均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應當重視基礎性研究工作,并著重開發(fā)具有更優(yōu)良綜合性能和某些特殊性能以及低成本的PPS材料和制品,形成多功能、系列化且具有自主品牌的PPS產品,以便進一步擴大其應用領域,滿足各行業(yè)特別是高技術領域對高性能材料的需求。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Yang Jie(楊 杰).ResearchProgressonProteinPlasticsModification(聚苯硫醚樹脂及其應用)[M]. Beijing: Chemical Industry Press, 2006.

[2]Tang Yuanxin(唐元鑫).TheSynthesisandModificationofFiber-GradePolyphenyleneSulfide(纖維級聚苯硫醚合成與改性)[D]. Tianjin: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2014.

[3]Tang Yuanxin(唐元鑫),Zhang Maliang(張馬亮),Li Zhenhuan(李振環(huán)),etal. 聚苯硫醚填充與共混改性研究進展[J].SyntheticFiberinChina(合成纖維), 2014, 43(3): 27-32.

[4]Xu Guihua(徐桂花),Shen Lingyun(沈凌云). 聚苯硫醚的應用與市場展望[J].AdvancedMaterialsIndustry(新材料產業(yè)), 2013, 4: 35-39.

[5]Wang Guoquan(王國全).PrincipleandApplicationofPolymerBlendingModification(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與應用)[M]. Beijing: China Light Industry Press, 2007.

[6]Kubo K, Masamoto J. Microdispersion of Polyphenylene Ether in Polyphenylene Sulfide/Polyphenylene Ether Alloy Compatibilized by Styrene-Co-Glycidyl Methacrylate[J].JournalofAppliedPolymerScience, 2002, 86(12): 3 030-3 034.

[7]Long Chunguang(龍春光), Li Rongfeng(李融峰),Su Yang(粟 洋),etal. 聚苯硫醚/聚醚砜共混材料的力學性能和熱學行為[J].JournalofChangsha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 2010, 7(3): 63-67.

[8]Li D, Qian G, Liu C,etal. Thermal, Morphology,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olyphenylene Sulfide/Polyether Sulfone Binary Blends[J].JournalofAppliedPolymerScience, 2015, 132(12).

[9]Gui H, Zhou T, Li L,etal. Structure, Properties, and Mechanism of Reactive Compatibilization of Epoxy to Polyphenylene Sulfide/Polyamide Elastomer[J].JournalofAppliedPolymerScience, 2013, 130(5): 3 411-3 420.

[10]Wei Xiaoming(衛(wèi)曉明),Chen Jianye(陳建野), Wang Xiaojun(王孝軍),etal. 環(huán)氧樹脂對PPS/PA6合金形貌及性能影響的研究[J].ChinaPlasticsIndustry(塑料工業(yè)), 2011, 2.

[11]Sun N, Qin S, Wu J T,etal. Bio-Inspired Superhydrophobic Polyphenylene Sulfide/Polytetrafluoroethylene Coatings with High Performance[J].JournalofNanoscienceandNanotechnology, 2012, 12(9): 7 222-7 225.

[12]Tang Qinghua(唐清華),Li Wei(李 偉),Wang Xiaojun(王孝軍),etal. 有機剛性粒子增韌聚苯硫醚的研究[J].ChinaPlasticsIndustry(塑料工業(yè)), 2006, 34(9): 14-17.

[13]Radhakrishnan S, Joshi S G. Crystallization Behaviour of Poly (phenylene sulphide)/Polystyrene Blend[J].EuropeanPolymerJournal, 1987, 23(10): 819-824.

[14]Nam J D, Kim J, Lee S,etal. Morphology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PPS/ABS Blend Systems[J].JournalofAppliedPolymerScience, 2003, 87(4): 661-665.

[15]Cheung M F, Plummer Jr H K. Tensile Fracture Morphology of Polysulfone-Poly (phenylene sulfide) Blends[J].PolymerBulletin, 1991, 26(3): 349-356.

[16]Ding H, Zhang Q, Tian Y,etal. Preparation of Porous Structure in the System of PEEK/PPS/Diphenyl ketone via Thermally Induced Phase Separation[J].JournalofAppliedPolymerScience, 2007, 104(3): 1 523-1 530.

[17]Zhong J C, Tang H L, Yang J,etal. Influence of Polyphenylene Sulfide on Plasticization and Toughening of Polyarylene Ether Nitrile/Polyphenylene Sulfide Blends[J].NewandAdvancedMaterials, Pts 1 and 2, 2011, 197-198: 1 244-1 248.

[18]Yang Jie(楊 杰),Wang Huadong(王華東),Wang Xiaojun(王孝軍),etal. 聚苯硫醚砜與聚苯硫醚共混體系的初步探索[J].ChinaPlasticsIndustry(塑料工業(yè)), 2003, 31(9): 7-8.

[19]Kim S, Hong I K, Lee S. Effect of Compatibilizer Types on the Properties of Linear PPS/PET Blends[J].Polymer-Korea, 2013, 37(4): 500-506.

[20]Liang Jizhao(梁基照),Liu Guansheng(劉冠生). PPS/PC 共混物力學性能的研究 [J].ModernPlasticsProcessingandApplications(現代塑料加工應用), 2006, 18(3): 4-6.

[21]Wang X, Tong W, Li W,etal.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Nanocomposite of Poly(phenylene sulfide)/Calcium Carbonate[J].PolymerBulletin, 2006, 57(6): 953-962.

[22]Long Shengru(龍盛如),Huang Rui(黃 銳),Yang Jie(楊 杰),etal. 納米 CaCO3/PPS 復合材料微觀結構及性能研究[J].JournalofAeronauticalMaterials(航空材料學報), 2006, 26(6): 60-63.

[23]Long Shengru(龍盛如),Huang Rui(黃 銳),Yang Jie(楊 杰). 納米CaCO3/高分子復合材料的研究進展[J].ChinaSyntheticResinandPlastics(合成樹脂及塑料), 2004, 21(1): 77-79.

[24]Yang Y, Duan H, Zhang S,etal. Morphology Control of Nanofillers in Poly (phenylene sulfide): A Novel Method to Realize the Exfoliation of Nanoclay by SiO2via Melt Shear Flow[J].CompositesScienceandTechnology, 2013, 75: 28-34.

[25]Long Shengru(龍盛如).StudyonMorphologies,StructuresandPropertiesofPolyphenyleneSulfideComposites(聚苯硫醚(PPS)復合材料的形態(tài)、結構與性能研究)[D]. Sichuan: Sichuan University , 2005.

[26]Díez-Pascual A M, Naffakh M. Grafting of an Aminated Poly(phenylene sulphide) Derivative to Functionalized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J].Carbon, 2012, 50(3): 857-868.

[27]Wang Sheng(王 升), Liu Pengqing(劉鵬清), Zhu Mo(朱 墨),etal. 炭黑改性聚苯硫醚纖維性能研究[J].ChinaSyntheticFiberIndustry(合成纖維工業(yè)), 2010, 33(3): 5-8.

[28]Liu Yunchun(劉運春),Yin Tao(殷 陶),Chen Yuanwu(陳元武),etal. PPS/Al2O3導熱復合材料的性能及其應用 [J].EngineeringPlasticsApplication(工程塑料應用), 2009, 37(2): 48-51.

[29]Goyal R K, Kambale K R, Nene S S,etal. Fabrication, Therm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Polyphenylene Sulphide/Copper Composites[J].MaterialsChemistryandPhysics, 2011, 128(1-2): 114-120.

[30]Díez-Pascual A M, Naffakh M.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Poly(phenylene sulphide) Based Nanocomposites with Enhanced Mechanical, Electrical and Tribological Properties[J].MaterialsChemistryandPhysics, 2012, 135(2-3): 348-357.

[31]Fu Sirui(傅思睿),Yang Jinghui(楊靜暉),Fu Qiang(傅 強). 碳納米管改性PPS熔紡纖維的結構與性能研究[J].ActaPolymericaSinica(高分子學報), 2012, 3: 344-350.

[32]Jiang X, Drzal L T. Exploring the Potential of Exfoliated Graphene Nanoplatelets as the Conductive Filler in Polymeric Nanocomposites for Bipolar Plates[J].JournalofPowerSources, 2012, 218: 297-306.

[33]Hu Zexu(胡澤旭), Meng Si(孟 思),Zhou Zhe(周 哲) ,etal. 納米填料改性聚苯硫醚及其纖維研究進展[J].MaterialsChina(中國材料進展), 2014, 8: 5.

[34]de Faria M C M, Appezzato F C, Costa M L,etal. The Effect of the Ocean Water Immersion and UV Ageing on the Dynam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PPS/Glass Fiber Composites[J].JournalofReinforcedPlasticsandComposites, 2011, 30(20): 1 729-1 737.

[35]Liang J Z. Crystallization of Glass Fiber-Reinforced Poly(p-phenylene sulfide) Nanocomposites[J].PolymerInternational, 2012, 61(4): 511-515.

[36]Stoeffler K, Andjelic S, Legros N,etal. Polyphenylene Sulfide (PPS) Composites Reinforced with Recycled Carbon Fiber[J].CompositesScienceandTechnology, 2013, 84: 65-71.

[37]Zhou S, Zhang Q, Wu C,etal. Effect of Carbon Fiber Reinforcement on the Mechanical and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Polyamide6/Polyphenylene Sulfide Composites[J].Materials&Design, 2013, 44: 493-499.

[38]Niu Junfeng(牛軍鋒). 纖維增強聚苯硫醚復合材料摩擦磨損性能的研究[J].PlasticsScienceandTechnology(塑料科技), 2012, 10.

[39]Zhao Jianqing(趙建青),Li Zhiguang(李志光),Chen Yuanwu(陳元武),etal. 玻纖增強PPS /Al2O3復合材料導熱性能的研究[J].ChinaPlasticsIndustry(塑料工業(yè)), 2014, 42(10): 81-84.

[40]JETI. 日本東麗公司開發(fā)出具有高拉伸強度的碳纖維增強聚苯硫醚樹脂[J].PetrochemicalTechnology(石油化工), 2014, 43(6): 736.

[41]Liu Z, Zhang S, Huang G,etal. Effects of Polyarylene Sulfide Sulfone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Glass Fiber Cloth-Reinforced Polyphenylene Sulfide Composites[J].HighPerformancePolymers, 2015, 27(2): 145-152.

[42]Zhang K, Zhang G, Liu B,etal. Effect of Aminated Polyphenylene Sulfide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hort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phenylene Sulfide Composites[J].CompositesScienceandTechnology, 2014, 98: 57-63.

[43]Zhang S, Huang G, Wang X,etal. Effect of Air Plasma Treatment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olyphenylene Sulfide/Glass Fiber Cloth Composites[J].JournalofReinforcedPlasticsandComposites, 2013, 32(11): 786-793.

[44]Wang Xiaojun(王孝軍),Wu Yuqian(吳玉倩),Yang Jie(楊 杰),etal.AnApparatusandMethodforaSeriesofLongFiberReinforcedThermoplastic(一種串聯型長纖維增強熱塑性塑料的浸漬設備和方法):China, CN 102367004 A [P]. 2012-03-07.

[45]Wu Yuqian(吳玉倩),Wang Xiaojun(王孝軍),Yang Jie(楊 杰).ImpregnationEquipmentandMethodforContinuousLongFiberReinforcedThermoplastic(連續(xù)長纖維增強熱塑性塑料的浸漬設備和方法) :China, CN 102367003 A [P]. 2012-03-07.

專欄特約編輯蹇錫高

特約撰稿人王孝軍

特約撰稿人張 剛

特約撰搞人楊 杰

(編輯惠瓊)

特約撰稿人劉孝波

蹇錫高:男,1946年生,院士;長期從事高分子材料合成、改性及其加工應用新技術研究,在高性能工程塑料、高性能樹脂基復合材料、耐高溫特種絕緣材料、涂料、耐高溫高效功能膜等領域做出了重大創(chuàng)造性成就和貢獻;先后主持完成國家重點科技攻關、“863”、 “973”項目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創(chuàng)新基金、火炬計劃、振興東北老工業(yè)基地項目等30余項;獲包括2003年度國家技術發(fā)明二等獎和2011年國家技術發(fā)明二等獎在內的10項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獲評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省優(yōu)秀專家等多項榮譽稱號。

王孝軍:男,1980年生,博士,副研究員。主要從事高性能高分子樹脂結構與性能、高性能高分子復合材料及加工工藝研究。目前擔任SAMPE中國組委會委員。現已申報發(fā)明專利20余項,其中已獲授權10余項,發(fā)表各類研究論文100余篇,參編專著《聚苯硫醚樹脂及其應用》。

張剛:男,1983年生,副研究員。主要從事高性能特種工程塑料聚芳硫醚類樹脂(如聚苯硫醚、聚芳硫醚砜、聚芳硫醚酮、聚芳硫醚酰胺及半芳族含醚聚酰胺等)合成及性能研究;在聚芳硫醚砜、纖維及薄膜級聚苯硫醚樹脂合成、放大及工業(yè)化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作為主要研究人員于2013年成功實現3000 t/a纖維級聚苯硫醚工業(yè)化生產。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聚芳硫醚砜樹脂產業(yè)化企業(yè)合作項目各一項,參與國家“863”、科技支撐、多項省部產學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企業(yè)合作項目;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材料學及化工領域等重要刊物上發(fā)表SCI論文20篇,獲授權國家發(fā)明專利15項。

楊杰:男,1963年生,四川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yōu)秀專家,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固定人員。長期從事高性能聚芳硫醚類樹脂的分子設計、聚合物合成、產業(yè)化生產及加工應用技術研究。發(fā)表研究論文100余篇,獲授權發(fā)明專利30余項,主編專著1部,參編專著6部。現擔任《中國塑料》編委、中國塑料加工工業(yè)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全國特種高分子材料及裝備專家委員會委員、SAMPE北京分會常務理事兼熱塑性復合材料專業(yè)委員會主任等學術兼職。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獎勵多項。

劉孝波:男,1965年生,博士,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首批"百人計劃"入選者,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yōu)秀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長期以來在特種功能高分子及先進復合材料領域做出了許多創(chuàng)新性的研發(fā)工作。承擔和完成國家、省部級及應用技術開發(fā)科研項目20余項,其中7項省部級鑒定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先后實現聚芳醚腈、腈基樹脂及復合材料等科研成果產業(yè)化,在國內外首次創(chuàng)立芳腈基聚合物研究方向及研究平臺,研究出寬頻低損耗微波介質基板及耐高溫橡膠等國防軍工領域急需的新型材料。申請中國發(fā)明專利51項,其中授權專利35項;在國內外刊物及學術會議發(fā)表學術論文300余篇,其中SCI刊物論文220篇,被引用1 800次,H指數達到21。

賈坤:男,1985年生,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功能高分子納米復合材料的研究與教學工作,在光學功能化高分子材料的分子設計與合成、納米雜化材料的結構形貌控制、納米光子學與高分子熒光相互作用、生物/化學傳感器設計等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已先后發(fā)表于美國化學會ACSAppliedMaterialsandInterfaces,AnalyticalChemistry及英國化學會JournalofMaterialsChemistryC,Analyst,RSCAdvances等國際知名期刊。目前承擔國家級及省部級等各類科研項目5項。獲得四川省科技進步技術發(fā)明二等獎1項;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身份發(fā)表SCI論文48篇,被引用200余次;獲授權中國發(fā)明專利4項、法國專利1項;受邀編著Springer出版社的《Advanced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學術叢書章節(jié)。

王錦艷:女,1970年生,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遼寧省高性能樹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2013年入選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的百人層次,被評為大連市優(yōu)秀專家。中國材料研究學會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分會常務理事。主要從事耐高溫高性能高分子材料設計、合成及其在復合材料、絕緣材料、涂料、膠粘劑的應用新技術研究。先后承擔并完成了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十五”國家“863”計劃、“973”計劃子課題、軍工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遼寧省重大科技計劃等科研項目20余項。近5年來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上發(fā)表論文79篇,SCI收錄44篇,EI收錄43篇,ISTP收錄1篇。申請發(fā)明專利16項,已獲9項授權,有3項通過了“九五”攻關驗收和技術鑒定,均確認屬國際首創(chuàng)、達到了國際(領先)先進水平。獲2011年和2003年國家技術發(fā)明二等獎等5項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

特約撰稿人賈 坤

特約撰稿人王錦艷

XU Junyi1, LIU Zhao1, HONG Rui1, WANG Xiaojun2, LONG Shengru2,

ZHANG Gang2, YANG Jie2,3

(1. College of Polym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5, China)

(2. Analytical & Testing Center,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4, China)

(3.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olymer Materials Engineering,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5, China)

Abstract:Polyphenylene sulfide (PPS) is a kind of engineering plastics with excellent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It’s widely used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utomobile, electronics, petrochemical, pharmaceutical and other fields. With the application expanding of PPS, the demand of PPS is soaring around the world in recent years. The main PPS manufacturers have been setting up new production lines and increasing the production capacity to cater for the situation.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lobal PPS industry, the domestic PPS industry is booming as well. In order to further increas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the PPS, it’s necessary to enhance its performance and to reduce its costs. PPS modification via copolymerization and especially blending modification have been a hot area of research. The PPS blending modification technology mainly includes polymer blending, inorganic particle modification and fiber reinforcement modification.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d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art of the PPS industry. Research progress on polymer blending with PPS, inorganic particle modification of PPS and fiber reinforced PPS were reviewed as well.

Key words:polyphenylene sulfide; industry development; modification

中圖分類號:TQ32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962(2015)12-0883-06

收稿日期:2015-05-11

第一作者:徐俊怡,男,1990年生,碩士研究生

通訊作者:楊杰,男,1963年生,教授,博士生導師,Email:

ppsf@scu.edu.cn

DOI:10.7502/j.issn.1674-3962.2015.12.0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乱子伦手机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 一个色综合久久|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久久国产拍爱| 国产情精品嫩草影院88av| 韩日午夜在线资源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约美女探花| h网站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 无码区日韩专区免费系列| 老司机午夜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xxx| 国产美女91呻吟求| 国产剧情国内精品原创| 色噜噜狠狠狠综合曰曰曰| 午夜精品影院| 孕妇高潮太爽了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 中文字幕在线观| 一区二区午夜| 波多野结衣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z| 国产日产欧美精品|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蜜桃视频| 99久久精品国产综合婷婷| 操国产美女| 中文字幕人妻av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亚洲第一区精品日韩在线播放| 玖玖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国产xx在线观看| 欧美三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999大香线焦| 天天综合网色中文字幕| 亚洲最新地址| 国产精品亚洲va在线观看| 国产久操视频|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DVD| 91精品专区| 日本不卡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观看| 国产丝袜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激情影院| 日本午夜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国产一级毛片高清板| 麻豆精品在线播放| 青草视频久久| 欧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91成人精品视频| 免费国产一级 片内射老|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少妇| 国产在线观看99| 国产在线精品人成导航|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人电影软件| 国产成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黄色a一级视频| 欧美精品亚洲二区|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绿色|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在线| 日本a∨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久久久久|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 成人伊人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久久18禁秘| 久久久噜噜噜| 日本福利视频网站| 国产一二视频| 22sihu国产精品视频影视资讯|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 国产电话自拍伊人| 国产精品免费电影| 国产精品任我爽爆在线播放6080| 毛片卡一卡二|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日韩视频欧美一区| 激情乱人伦|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亚洲无码在线午夜电影| 日本手机在线视频| 浮力影院国产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