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郭英民
安全生產的玩笑誰都開不起
文/本刊記者 郭英民
天津港爆炸事故已過去一段時間,但它給企業帶來的震驚和影響卻猶在心頭。
“無論是農藥企業還是化肥企業,都是屬與危化品的‘重災區’,天津港大爆炸告訴我們,沒有安全生產,你們的企業一切都是‘零’!所以,省農藥協會舉辦的這個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培訓會很及時,也很必要。”
8月30日上午,在河南省農藥協會舉辦的農藥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培訓會上,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原材料工業處處長姜永波發問參會的100多家農藥企業老總:你們真的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兒了嗎?
一直以來,“安全生產”都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每一個生產企業從表面上來看,對企業內部的安全生產似乎都很重視。“我們企業每次開會都會強調安全生產!”“我們的安全生產制度早就上墻了!”記者在現場采訪了幾位企業的老總,他們的開場白就是這樣的,看似重視,卻隱憂猶現。因為,“安全生產”絕不是靠嘴上說說、墻上掛掛就能達到真正的安全生產。“請問您的企業對藥品分類貯藏了嗎?”“請問您的企業每年在安全生產這方面的投入是多少?”不知為什么,這些問題一拋,個個理屈詞窮。
“其實,這次培訓是我們協會早就想做的一件事,因為我在這個行業都幾十年了,我的企業也是農藥企業,不夸張地說,安全生產一直是我們企業的頭等大事兒。”河南省農藥協會會長孟連軍說,天津港爆炸事故發生以后,他自己都覺得后怕:“想想我們這些農藥企業,如果真的出了安全生產事故,就什么都沒有了,想都不敢想。所以,作為會長,我覺得我有責任帶頭并影響農藥企業重視安全生產,因為安全生產的玩笑我們誰都開不起。”
有的人可能會說,相比化肥企業,農藥企業還是相對安全的。這是真的嗎?
這次培訓專門邀請了中國農藥工業協會咨詢部主任齊武老師,他在對企業新建、改建、擴建農藥制劑加工、分裝車間,提供符合國際標準的工程設計解決方案,使企業從根本上解決加工和分裝中的問題進行培訓后,給大家列舉了一些“真相”:
2015年4月27日下午15點10分左右,揚州江都大橋鎮一農藥廠發生爆炸;2014年9月29日下午18時許,山東濱州市濱城區一家農藥生產企業發生爆炸并起火;2013年7月14日,山東泰安新泰市東都鎮一家農藥廠發生爆炸;2013年6月7日晚20時43分,浙江蕭山臨江工業園區一農藥廠發生發生火災;2013年5月4號,山東濟南一農藥企業著火爆炸;2013年1月20日下午2時45分,四川省樂山市一農藥公司廢舊設備爆炸事故;2013年1月8日,南通一企業農藥一廠三甲酯工段發生爆燃事故……
“這就是“真相”,短短兩年多的里間,就有10幾家農藥企業發生爆炸和火災,農藥企業沒有任何理由不重視安全生產。”齊武主任的話引起了一片驚嘆之聲。
當然了,任何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都有一定的原因和對策。在此次培訓會上,河南省化工研究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李燕國用大量的案例講述了危險化學品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及防范對策。

誠如李教授所言,任何事故的發生都有它的因果性“事出有因”、“無風不起浪”,特別是危險化學品事故更是“防不勝防”,如果安全防護意識不強,防范措施跟不上,事故甚至于可能隨時、隨地發生。
李教授說,表面上,事故的發生是突然的,事故上都經過了一定的潛伏時期,只有當誘因、外部條件綜合到一起時才發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存在著事故隱患。但他也說,既然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因素所造成,就可以通過提高人的安全防護意識、豐富人的安全知識、增強人的防范能力,改善設施設備狀況、保證設施設備的本質安全來減少和防止事故的發生。
培訓會結束后,河南穎泰農化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趙俊峰告訴記者,天津的事故發生以后,不少農藥企業的老板晚上都睡不著覺了,在安全上一點都不能大意。這個會開的很及時,特別是對農藥企業來說,因為農藥企業各種化工原料都有,很多企業都不太明白,這些化學原料是不是易燃易爆?能不能混合來放?有的氣體混合放在倉庫里面會不會發生化學反應?趙俊峰說,他們企業現在已經倉庫分類存放。
許昌的一位企業負責人說,在國家安全形勢越來越嚴的情況下,協會開了一個這樣的會,這是對企業負責,對財產負責,對生命負責。安全生產是前提,沒有這個前提,企業什么都沒有。特別是我們化工企業應該更專業化,更精細一些,把所有的安全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企業應該對社會、對員工更負責任。
“防范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領導重視是根本。”河南省農藥協會秘書長、知名媒體《農資與市場》雜志社總策劃馮衛東說,在杜邦公司,一項新的產品、工藝或一個新的工廠開工最高管理層操作之前,任何員工不允許進入工廠,必須廠長經理先操作,目的就是體現管理者對安全的承諾和重視。
據了解,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近日發文,提出從8月至12月,在全國開展以“規范監管行為、規范從業行為”為主題的安全生產專業技術服務行業領域專項治理活動,力推安全生產服務專業化。當然了,安全生產,不僅僅是政府和企業的事,而是我們自己的事,每個人都有可能是安全事故的受害者,甚至一不小心,也有可能會是制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