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立寧
走出大棚黃瓜施肥誤區
文/ 張立寧

張立寧,青島農業大學客座教授,山東省新農村建設專家顧問團首席植保專家,長期從事作物病蟲害防治與研究,先后被各媒體評為優秀農業專家、全國百名農化專家。本期,針對菜農在大棚黃瓜施肥的幾個誤區,張立寧教授給出了自己的分析。
眼下,又到了大棚黃瓜施底肥的時候了。筆者在鄉下走訪時,發現有些菜農在大棚黃瓜施肥上存在七大誤區,從而影響黃瓜產量。
有些菜民認為雞糞越臭效果越好,實際這是誤解。腐熟好的雞糞幾乎沒有惡臭味。未經過充分腐熟的雞糞施到地里,在棚里經過二次發酵,極易產生氨害。扣膜后當溫室內空氣中氨氣濃度達到5mg/L可使植物受害;當氨氣濃度達到40mg/L即可發生爛根、燒苗現象。這幾年,因生糞腐熟不充分,而導致的燒苗現象十分普遍。
菜農重視化肥的習慣由來已久,每畝用化肥多達300~400公斤以上,有的用用磷酸二氨200多公斤,過量和長期使用化學肥料,造成土壤鹽漬化,土壤表面出現綠苔、紅苔和白霜現象(見圖),直接影響作物根系的正常生長。不少菜農雖然已開始認識使用商品有機肥的重要性,但目前普遍用量不足。大田作物使用商品有機肥一般每畝在80~120公斤左右,大棚黃瓜需要有機肥要遠遠高于露天蔬菜的用肥量,一般棚室一次使用商品有機肥應保證在2000~2500公斤左右,才能滿足黃瓜一季生長所需要的有價值含量。最近由山東省農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對莘縣地區送來的32份大棚黃瓜土壤進行測試,平均有機質含量才達0.66%,而蔬菜需要的有機質應為2.5%,這種有機質極度缺乏的堿性土壤不利于黃瓜的正常生長。

土壤鹽漬化表現癥狀
由于大棚黃瓜多年連作,農民只重視對化學肥料的投入,而忽視對微量元素的補充。因此,通過葉面施肥,可以較好地彌補微量元素的缺乏。中微量元素有其他元素不可替代的作用。實踐證明,鈣、硼、硫、鐵、錳、鋅、鉬等中微量元素,對提高黃瓜產量和品質十分重要。如:當黃瓜缺鈣時,黃瓜根系不發達,生長點停止生長,葉緣上卷,葉片不伸展;當黃瓜缺鎂時,芽生長停止,葉面發黃發白,葉緣壞死失綠;缺鋅嫩葉生長不正常,芽呈叢生狀。這些癥狀靠氮磷鉀是解決不了的,而必須通過葉面追肥得到緩解。
菜農在選肥上往往重視一些速效肥料,特別一些含有激素的沖施肥,含氮高,激素多,沖施后1~2天就出現葉片肥大、秧子旺長,然而只長秧不結果,適得其反。
生物肥料是通過微生物的生命活動,改善根系營養環境,如固定空氣中的氮素,轉化養分促進植物吸收養分,分泌激素刺激植物根系生長,抑制有害微生物等。由于大棚黃瓜多年連作,茬口單一,近幾年土傳病害特別嚴重,使用生物肥料,對改善土壤現狀,防治土傳病害,提高黃瓜產量十分必要。但目前生物菌肥還是推廣的一個難點,由于受氣候、溫度、土壤酸堿的影響,使用效果也不一樣,菜農對生物肥也有一些誤解。
多數菜農圖省事,又擔心黃瓜沒產量,所以用底肥時一次用量過大,造成氮肥早期流失和磷、鉀肥被土壤所固定。所以應該采取多次少量的施肥辦法,這樣可以保持前期用肥不浪費,后期黃瓜不脫肥。
■編輯/王奕 wangyi18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