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方
淺析數據挖掘在銀行金融創新中的應用研究
□高方
在信息化社會,數據的商業經濟價值已經成為銀行金融創新的一項專用資產。銀行數據挖掘與分析在銀行流程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中發揮作用巨大,數據應用顯著提高銀行整體的金融創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大數據挖掘分析和數據服務在銀行金融創新中的使用深度與廣度,將有助于銀行未來金融市場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十二五”規劃綱要重點提出要加快我國創新建設的步伐,并將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創新作為加快經濟發展實現成功轉型的重要依靠力量。所以,一個國家乃至整個社會前進的動力都來自“創新”,依靠各組織創新精神的深入及自主創新能力的增強,并構建強大而穩固的創新人才隊伍,從而使我國的經濟增長發生從數量到質量的轉變,從依靠規模擴張向依靠科技創新、組織創新及勞動者整體素質提升的方向轉變。在經濟全球化加速擴張的影響下,未來經濟的發展潮流開始轉向對金融、科技,以及信息一體化等三方面要素的依靠。我國的銀行改革和創新仍面臨著更新、更大的挑戰,尤其在現代數字化應用的背景下,銀行金融創新更需要借助海量的數據資源開拓出新的競爭產品,實現整體升級。
縱觀銀行業的發展歷史,其數據管理和業務運營是密不可分的,各項業務內容都離不開數據挖掘與管理的應用支持。銀行業是全球范圍內最早將信息化應用技術推開廣泛使用的行業,并在應用規模和應用水平上都處在領先位置。受全球金融一體化和信息化的推動,銀行未來的發展趨勢必然呈現電子銀行快速發展、依托先進技術平臺的數據處理、金融創新科學化等特征。要推動有價值的創新必然離不開科學的數據化分析與管理應用及在此基礎上的理性決策。如何有效利用銀行在經營管理和客戶服務過程中所產生的海量數據,提高客戶服務水平和打造強有力的市場競爭力,成為當前銀行關注的核心問題。
(一)數據挖掘在我國銀行發展中的應用現狀。
中國銀行業的信息化應用與發展已有10年之久,由最初的電子化業務處理,發展到銀行內部信息網絡和業務經營的縱向垂直管理體系的構建,到當前大數據背景下的數據分析信息工程的實施,我國銀行信息應用與發展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其中更為高效復雜的數據挖掘工具的應用,在國內銀行業中還沒有得到廣泛的普及使用和技術消化。
數據挖掘在全面業務運營中的應用及分析技術的熟練使用,對國內銀行業的未來發展決策的制定有著強有力的價值導向。當前我國銀行業數據管理應用方面的普遍現狀是,雖然銀行業務中積累了海量的數據信息,但對數據背后所分散的隱性知識缺少深度挖掘的技術手段和應用工具,更無從談及數據信息對實際創新戰略的價值貢獻,總體上呈現“數據爆炸、信息碎片、知識貧瘠”的狀態。當前關鍵是要考慮如何對海量數據進行科學挖掘,并將有效信息反饋于業務經營的各個環節,真正服務于客戶關系維護、客戶價值挖掘、業務規律程序化管理與控制。
(二)數據挖掘對我國銀行創新發展的必要性。
在全球化激烈競爭的推動下,國內銀行迫切需要通過加快業務創新來拓展新的業務領域。長期以來,國內銀行與國外銀行的競爭差距主要體現在服務質量上,尤其集中在高效益客戶的服務上。盡管我國銀行的數據庫積累了大量的數據信息,但要把這些信息數據有效整合,迫切需要銀行建立一套高效快速的數據處理分析系統,以全面提高客戶服務質量。
科學的營銷策略依賴所有銷售渠道累計數據的整合挖掘與分析處理,從中獲取有效的市場和客戶信息,如消費偏好、經濟流動狀況等,為恰當的營銷手段的制定,提供科學數據依據。更低的服務營銷成本要求銀行對各服務流程進行重新整合設計,以減少不必要環節的資源浪費,避免低效益的營銷活動。同時把更重要的資源進行重點管理,對黃金客戶進行重點營銷,從多角度重新整合處理業務流程和運作方式。
銀行創新具有明顯的內生性特征,結合銀行業發展的狀況,通過對業務過程中海量數據的挖掘分析與應用,從中獲取對銀行金融創新存在價值貢獻的隱性知識,將其顯現化并應用于制定銀行發展決策依據。銀行業務流程的優化、金融產品鏈條的延伸、銀行服務水平的升級,是銀行金融創新的主要開拓領域,對銀行核心競爭力的打造和提升是最首要的驅動力和有效保障。
(一)數據挖掘在銀行流程創新中的應用。
打造流程銀行是現代銀行創新的重要方向,在進行銀行流程創新過程中,各職能部門之間彼此相互協同,重點強調以客戶端發起的服務需求為核心,總體依靠大范圍的先進技術平臺的支持,將數據流進行強化管控,以客戶服務為各項銀行業務的目標中心,將內部管理的前中后進行全方面的高效整合。當前,我國銀行業的業務流程管理已經基本實現了信息平臺化及電子設備的大范圍應用,可以通過對信息系統應用的全面管控進而實現對數據流的深度流轉,以及信息系統的加工處理。
銀行以打造流程實現金融創新的目標之一就是控制流程風險。首先,流程發起端的風險是必然要得到識別與控制的。商業銀行一般業務流程的發起端在營業網點或分支行業務處理中心環節,數據的真實性、各類客戶單據證明的規范性審查等潛在風險是第一需要得到控制的。其次,為避免逆流程違規操作現象的出現,對業務處理過程中各操作環節的合規性也需要進行嚴格控制。針對相關操作風險事件的總結,同時依據系統中存在的歷史信息風險數據,對相關數據進行科學化的挖掘和分析,查找其中的風險點,進而采取有效控制和流程優化創新。
銀行以打造流程實現金融創新的目標之二就是提高運營效率。近年來,我國多家股份制商業銀行,都已經基本實現圍繞客戶終端服務為中心的業務流程改造。通過對銀行系統內的各類存儲數據進行整合運用,進而完成對各業務流程的數量統計,綜合分析客戶感受和交易行為等各項指標,對各個業務流程的人力資本分攤和所需要花費的時間進行科學評估,從中分析比較出效率偏低和客戶體驗差的相關流程,設計出更為專業化、高效率、人性化的業務流程,從而整體提升銀行業務流程的運營效率。
銀行以打造流程實現金融創新的另一個重要目標就是節約流程成本。通過優化業務管理模式,對已有歷史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將風險低、處理量大又相對較簡單的流程進行外包,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降低業務成本。對相關流程進行模塊化和結構化改造,以最大化地實現銀行價值,在降低業務流程復雜化的基礎上,也相應減少了后續內部流程調整的影響面,既完成了風險的降低又節省了成本。通過風險的控制和成本的維護,業務處理流程的信息化水平實現進一步提升。通過對信息化的大范圍應用,幫助實現流程各環節中各類資源投入成本消耗的精確化統計,也實現了對各項投入產出的比較分析的深度合理化管理。
(二)數據挖掘在銀行產品創新中的應用。
金融產品的創新不能脫離實體經濟,必須緊密結合并服務于相關生產部門的需要。同時,金融產品的創新要準確把握服務方向,緊跟企業創新和技術創新,避免創新過度而導致不良后果。
對銀行系統而言,金融創新的核心內容就是創造更有競爭力的差異化的金融產品,不僅樹立客戶新的產品價值觀,也試圖引導客戶得到新的消費體驗,開發新的市場并建立新的顧客群,從而創造更高的產品價值和客戶滿意度。信息數據具有可復制性和共享性,通過發揮協同創新的作用,可以綜合運用銀行內外部數據,針對市場發展趨勢、客戶偏好細分、銀行投資回報期望等分析結果,重新組織整合形成新的產品價值,既能滿足顧客的風險承受能力又能提高他們的預期收益。針對一些銀行所擁有的資產規模大且投資理財要求高的私人高端客戶,通過對他們的信息數據進行個性化分析,量身定做差異化的理財產品,實現未來客戶利益最大化和銀行價值提升的創新目標。
通過采用“金融寬化”政策,銀行部門不僅可以向低收入者提供融資,同時也向具有創新思想的個人或企業提供融資,扶持有發展潛力的企業。但是,銀行既要實現金融服務在廣大低收入人群中的普及目標,又要保證自身機構在經營穩定前提下的盈利水平,必須通過數據技術對金融運營進行科學化和精細化管理。對于傳統的金融產品而言,因為受到營業網點和服務人員數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和約束,要實現“金融寬化”的服務目標是很難的,所以銀行必須轉向內部信息數據和技術手段的整合與運用,才能達到最后的“惠普金融”的規劃意愿。而“普惠金融”的典型案例當屬菲律賓在本國內推行的手機銀行,它充分發揮銀行和電信運營商的優勢條件,充分共享客戶信息和服務渠道,聯手打造推出手機銀行金融創新服務,創造了有效提高信息數據邊際效用的新模式。
不同于銀行部門傳統的風險管理,金融創新存在復雜性、風險識別能力差等多方面的特殊性。針對這樣的特征,銀行可以在海量的數字化信息中探索各類隨機事件的內在規律性,采用大數法則的分析方法給予理性科學的判斷和風險控制。大數定律的實際意義在于對表面看起來毫無頻率可言的事件進行分析預測,故而,可以將大數法則視為銀行金融產品創新風險預測的理論依據,通過數據挖據分析的應用,達到預期的風險控制。
(三)基于數據挖掘的銀行服務創新趨勢。
隨著信息化的普及和信息科技手段的應用,服務最終將實現數據化并以數據信息形式展現。對于銀行而言,無論是生產技術方面的革新或是生產方式的變革,核心內容都在于服務模式的轉變。服務創新不僅體現在對客戶關系的保護與強化,更在于為顧客創造更多新的體驗,提高銀行收入并減少成本。
銀行實現商業智能化服務創新的可操作性手段就是發展數據服務,綜合運用各類數據挖掘手段,有機整合各項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銀行數據服務的范圍不僅涵蓋總分支各級機構,也包括各項業務領域。其中,客戶管理領域、運營管理領域、風險管理領域、財務管理領域等都已經比較成熟地展開了數據服務的應用。
依據數據驅動服務的方式與效果的不同,銀行數據服務可分為四種:臨時性隨機查詢服務、數據挖掘、固定格式報表生成、多維聯機組合分析和商業智能。信息數據對銀行服務創新活動運營的支持圍繞這四類數據服務模式進行,相互之間形成協同式發展。
隨著數字化社會的推進和普及,數據服務必將發揮更大的功能并帶來更多的價值,而數據服務模式的變化及所創造出的經濟效益直接受到數據倉庫和數據挖掘等技術手段的影響。同時,銀行數據服務能力將成為行內業務創新的關鍵助推器。在未來多年內,數據治理管控體系的完善將在數據服務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這將為銀行服務創新活動中業務有效決策、客戶個性化精準營銷、信息共享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撐。
數據效用研究的新領域主要是通過進行數據挖掘,獲取更多潛在信息,使銀行業務流程得到優化和整合,從而衍生出新的金融產業和服務模式,推動銀行創新能力得到整體提升。為了應對銀行之間的國際化競爭,我國銀行必須緊跟信息化建設的步伐,加強創新意識和能力培養。
[1]郭熙銅.基于數據流視角的商業流程整合研究[D].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0.
[2]徐宏忠,符正平,聶廣禮.基于數據挖掘的金融市場風險刻畫研究[J].現代科學管理,2009,(4):97-99.
[3]王靖雯,劉錦淼.商業銀行數據倉庫建設及數據服務價值[J].中國金融電腦2010,(7):17-21.
[4]李洪梅.行為金融學中效用函數的發展應用研究[J].商業時代,2011,(28):61-62.
[5]高軍,王睿.論利用數據挖掘技術提高商業銀行市場風險管理水平[J].現代管理科學,2007,(8):58-59.
(作者單位:工商銀行揚州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