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科水勝國熊 怡
(1.湖北省武昌區武漢紡織大學會計學院 湖北武昌430223;2.湖北省武昌區武漢紡織大學會計學院 湖北武昌430223;3.湖北武漢江夏區廟山經濟開發區怡景江南旺斯達國際幼兒園 湖北武漢430200)
當前農村學前教育發展困境及路徑探究
朱 科1水勝國2熊 怡3
(1.湖北省武昌區武漢紡織大學會計學院 湖北武昌430223;2.湖北省武昌區武漢紡織大學會計學院 湖北武昌430223;3.湖北武漢江夏區廟山經濟開發區怡景江南旺斯達國際幼兒園 湖北武漢430200)
基本普及學前教育是我國基礎發展與改革的重要目標。本研究采用文獻研究、問卷調查,以湖北省應城市16個鎮(辦事處)為例,調研顯示:辦園數量不足;辦園條件不達標;經費不足;編制安排較少;專業素質偏低等制約著農村學前教育發展。從政府規劃、財政保障、管理機制、隊伍建設等方面提出探究路徑,以期促進我國學前教育事業取得更大發展。
農村學前教育 發展困境路徑
我國農村學前教育普及率低、發展滯后,與當今經濟社會的發展要求不相適應。[1]大力發展農村學前教育,為廣大農村和低收入家庭幼兒提供基本均等的接受學前教育的機會,[2]是學前教育普及的難點和重點,也是促進基礎教育公平的重要舉措。為更深入了解現階段農村學前教育發展困境,進而提出更具針對性路徑,以期促進學前教育事業可持續發展。
數據顯示:2003-2013年,園所(數)從11.6萬所增長到29.8萬所,增長近1.7倍;園所教職工從70.9萬人,增長282.7萬人,增長近4倍;2008年以來,校舍面積從1.07億平方米,增長到2.02億平方米,增幅近2倍;財政投入大幅增加,使學前教育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人才結構得到顯著改善,按學歷劃分,以高中、中專畢業為主轉變為主要以專科、本科畢業生為主園長、專任教師結構;按職稱劃分,小學高級及中學高級職稱教師人才的大幅度出現。大量的專業教師人才投入到學前教育事業中,是我國學前教育事業取得長足較快發展的關鍵動力。
1.我國農村學前教育資金來源
義務教育階段實行“分級辦學、分級管理”管理,財政未將農村幼兒教育納入國家投資體系。[3]低重心投入,導致義務教育階段的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緩慢。我國學前教育財政投入存在的問題是對學前教育經費投入總量不足且分配不均。在地方收入持續收窄、支出負擔過重的情況下,經費難以得到有效保障,在相當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農村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
2.我國農村幼兒園的師資隊伍
通過文獻研究,結合學者的研究發現,我國農村學前教育師資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師資不足、隊伍流失嚴重。黃勝梅在關于幼兒教師流失的現狀調查中顯示,2006-2010年平均流失率為15.56%,在2007達19.98%,年齡主要分布在25歲以下。[4]另據問卷顯示,大多流失以幼師以外執業為主。
第二,數量不足、專業化水平偏低。人才的缺乏則是制約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的關鍵因素,主要反映出農村幼兒園的師資力量相對薄弱,也表明現有教師學前教育專業化程度較低。[5]教育部2013年公布資料顯示,在全國32.72名農村園長和專任教師中,學歷是高中及以下畢業的有15.05萬人,占總數的46%;專科及以上畢業的占54%。
第三,待遇薪酬低,社會保障差。據資料顯示,有64.11%的農村幼師收入在1000元以下,收入超過2000元的僅占調查人數的4.49%,從業人員動力不足;大部分農村幼師屬編制外,其勞動強度與個人收入、社會保障等切身利益不成正比例關系,導致農村學前教育機構管不好、留不住優秀的學前教育人才。
第四,專業教育機會少,繼續發展不足。據教育部最新數據顯示:已有職業培訓針對入職前的入園培訓及后續的教學專業培訓,培訓以集訓為主,缺乏明確的培訓管理體制及評價體系。松散的培訓體系加上農村幼兒園對培訓的不重視,農村幼師近半數無規劃培訓上崗,對幼兒園和個人職業發展形成較大阻礙。
為扭轉農村學前教育發展困局,謀劃農村學前教育長遠發展,轉變觀念、充分尊重農村幼兒的受教育權,轉變政府職能,合理配置學前教育資源,[6]為我國農村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營造良好氛圍。
1.合理規劃布局,減少惡性競爭。
在鄉(鎮)至少建設一所標準化中心幼兒園,滿足鄉(鎮)居民以及周邊村民子女的入園需求,以此為依托發揮其示范及輻射的作用彌補當前農農村學前教育普及是保障弱勢地區幼兒受教育權利、推動教育公平的重要舉措。[8]明確教育投入比重,設立專項基金;積極引導和鼓勵社會、民間資本進入學前教育事業,保障農村適齡兒童能夠“有學上”的同時能夠“上好學”。
3.建立健全相關政策,實現農村幼教辦學規范化。
當前學前教育作坊化,教育功能削弱,逐步退化為留守兒童看護所。政府正視農村民辦幼兒園存在的現實,明確方向和重點、健全相關政策和法規,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廣泛參與的學前教育發展機制;一定程度和一定性質的市場化是公共資源使用效率和公平配置的保證,[9]當地政府應探尋政府和市場結合辦學政策,倒逼幼教辦學規范化、體系化;
4.實行“統籌管理、共建結合”的農村學前教育管理體制
利用基礎資源,實行“統籌管理、共建結合”的管理模式,構建“以鄉鎮中心園為核心,村小附屬園為主體,民辦園為補充”的學前教育網絡。[10]首先,建立省級統籌管理體制,制定省級政府規劃管理綱要,提升管理規格,加強實行力度;其次,采取“省縣共建”,設立專項資金,保障基本工資和福利,將社會資源向農村和偏遠地區傾斜;第三,縣級政府制定具體辦法,在辦學主體的多元化、學前教育難以形成明晰的體制性現狀下,[11]確保省級規劃能夠在基層落地,惠及更廣大適齡兒童。
5.優化農村學前教育教師隊伍建設
幼教隊伍是發展的根源,特別是高素質的幼教人才是推動農村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決定性力量。優化農村學前幼教隊伍,首先,應該執行嚴格幼師準入機制,堅持“持證上崗”,清除不符合要求、不具備資格的人員;其次,引導“有知識、懂理論、強技能、有特長”[12]幼教從業人員投入到農村幼教事業中,并采取傾斜策略,使其“來得了、干得好、留得住”;第三,采取多元評價和晉升體制,創新培訓機制,建立省級培訓網絡,把提升職業能力與自身發展相結合。
我國的學前教育事業取得了較大發展,但也應該看到發展中存在的不足。本文通過文獻總結和實踐調研等研究方法,分析我國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的困境,并從政府規劃、財政保障、管理機制、隊伍建設方面提出相關探究路徑,以期促進我國學前教育事業取得更大發展。
[1]劉占蘭.農村學前教育是未來十年發展的重點—《規劃綱要》確定普及學前教育的重點與難點[J].學前教育研究,2010(12):3-6.
[2]蔡迎旗.馮曉霞.論我國幼兒教育政策的公平取向及其實現.教育與經濟,2004,(2)
[3]陳桔紅.我國幼兒教育的財政投入問題研究[D].四川:西南交通大學,2011.
[4]黃梅勝.農村幼兒教師流失的現狀、原因及對策—以安徽省淮南市為例[J].滁州學院學報,2012,(04):77-78.
[5]程志龍,程志宏.農村學前教育師資隊伍狀況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14(4):74-77.
[6]羅英智.李卓.當前農村學前教育發展問題及其應對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0,(10).
[7]劉曉紅.我國農村學前教育發展中的問題、困難及其發展路向[J].學前教育研究,2012(3):30-33.
[8]夏婧.龐麗娟.李琳.國際農村學前教育普及與發展的經驗及啟示[J].教育學報,2014,10(6):80-85.
[9]王東.普惠性學前教育:內涵與政策意蘊[J].教育科學,2014年4月 30(2):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