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娟
(陜西省咸陽市長武縣幼兒園 陜西咸陽 713600)
良好的行為習慣在幼兒期的培養
雷娟
(陜西省咸陽市長武縣幼兒園 陜西咸陽 713600)
幼兒正處于人生的初始階段,一切都要學習,可塑性強,自控能力較差,既是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又是沾染不良行為習慣的危險階段,如果不適時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便會錯失良機,養成不良行為習慣。而積習難改,習慣成自然,會給將來的發展帶來難以彌補的缺憾。
行為習慣 幼兒期 培養
幼兒行為習慣的形成存在漸進性和反復性,需要成人進行長期的、系統的、協調一致的教育了。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應當培養幼兒哪些良好的習慣呢?葉圣陶先生指出:“我們社會主義社會的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在社會主義社會里生活的一切良好習慣。在德育方面,要養成待人處事和工作的良好習慣;在智育方面,要養成尋求知識和熟悉技能的良好習慣。”具體有道德行為習慣、勞動習慣、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學習習慣、社交習慣等。鑒于幼兒身上發育的特點,從不剩飯,自己穿脫衣服,不隨地吐痰,不隨地大小便,用完的東西放回原處,按時睡覺,按時起床的習慣等。有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就為形成良好的道德習慣、勞動習慣、衛生習慣等打下基礎。
下面就如何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1.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發展心理學認為,心態決定命運,細節決定成敗,習慣成就未來。良好的習慣的形成,往往在孩提時代。所以從小就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初步的時間和紀律觀念。讓嬰幼兒按時起床、吃飯,如果孩子不配合,可以告訴孩子:爸爸媽媽要上班,不能遲到,而不要遷就孩子。適當的約束可以避免孩子產生“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意識。
2.向幼兒提出明確而嚴格的要求。
在提出每一點要求的時候,事先都經過周密考慮,做到要求合理。根據幼兒能力,提出的要求逐步提高,循序漸進。開頭的時候,我只要幼兒掌握簡單的生活規則。接著,提出關于社會行為的要求。如果教師對他們提出的要求不合理,他們接受不了,那么這樣的要求就會落空。當幼兒做不到教師的有些要求時,往往會對自己的能力喪失信心,并且對教師的話產生懷疑,不信任教師了。當我向幼兒提出要求的時候,注意做到內容具體、明確、語言通俗、簡練;適合幼兒的年齡特征。比如,要求幼兒對人要有禮貌。我就這樣告訴幼兒:早上入園的時候要向老師、小朋友問聲好;回家的時候要說聲“再見”;跟別人講話的時候要專心,別人說話的時候不要插嘴;,要求幼兒講衛生,我就說,我們要做個講衛生的孩子,不隨地吐痰;不隨地大小便;要求幼兒午睡時脫下的衣服褲子疊好放在固定的地方……..這樣要求具體明確,幼兒才好照著去做。
3.不斷鼓勵使幼兒慢慢養成良好行為習慣。
幼兒的注意力很難長期集中。根據幼兒的這個特點,我采取不斷鼓勵的辦法,矯正幼兒不良的行為。當幼兒受到鼓勵的時候,他們為了要從自己的行為中得到愉快,也就會自覺地制止那些不好的行為了。
4.和諧的家庭環境對幼兒習慣有很大的影響
父母的教養、態度和方式對培養孩子健康人格作用巨大。和諧的家庭氣氛有助于兒童生活態度積極、主動,他們能自覺地參與到家庭活動中。父母之間的互相愛護、關心、體諒;父母對長輩的體貼、尊重、照顧;父母對孩子嚴愛適度,有要求,有疼愛,能夠使孩子形成自尊、自信、親切、責任感等積極情感。然而,如果生活在充滿不和睦、不健康的家庭環境中,如家庭成員關系不和,經常吵架,在這種環境生活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對人不信任,有的甚至會有攻擊性行為或暴力傾向。
父母首先要有健康的人格,才能去影響孩子。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現代社會中,家長不僅要努力地為生活而忙碌、工作,回家之后還要面對活潑、好問、好動的孩子,這時請千萬打起精神隨時隨地做幼兒的表率,以耐心的態度引導他們,不要以粗暴缺乏耐心的態度對待他們,讓孩子在自由、寬松、平等的家庭氛圍中盡情表現自己。
5.科學訓練,提高幼兒練習興趣。提高孩子興趣,調動其主動和積極性是其接受良好教育的關鍵。
一是以表揚、鼓勵為主,少懲罰。孩子雖小,卻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愿望和愛好。家長要學會洞察兒童內心世界,要用商量、引導、激勵的語氣和孩子交流,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不能因為孩子小,而隨意斥責或辱罵,特別不要去嘲弄、諷刺孩子。要橫向看待每一個幼兒,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懲罰。一位哲學家說:“把最差的學生給我,只要不是弱智,我就能把他變成優等生。”有人問他成功的秘訣時,他說:“其實很簡單,就是表揚。”幼兒渴望成人對自己的行為做出評價,也對成人的評價十分敏感,他們總是喜歡得到肯定的評價,哪怕是一個和藹可親的眼神、微笑、輕輕的扶摸、點頭、擁抱、親吻等等。好孩子是夸出來的,不是批評出來的。
二是多采用游戲化生活化活潑化的方法來練習。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他們需要通過游戲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學習與生活,在引導幼兒學習的過程中,必須選擇與幼兒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通過不斷的操作、探究、重復和延續來幫助幼兒建立積累經驗。如為孩子準備一些箱子、盒子、掛壁式布袋,整理玩具時讓孩子玩“玩具、圖書回家”的游戲,孩子便會樂意整理物品,長期堅持會養成愛清潔、有序安放物品的好習慣。這樣才能達到幼兒在樂中學、學中樂的效果。
三是從小事抓起。良好的行為習慣很多是表現在細小的事情上的,如餐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隨手關門等有的父母對小時不屑一顧,聽之任之,認為長大自然知,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
四是不要把大人的好惡強加于孩子。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性格和愛好,自己的孩子也不一定和自己一樣,只能說有相似的地方,這一點要十分注意。只要是合理健康的,要順著孩子的興趣去加以引導,使其發展成才。
總而言之,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必須貫徹落實在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成人嚴格要求,家庭和幼兒園密切配合,反復抓,抓反復,擰成一股教育合力,促進他們的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讓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