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靜 鄧 敏 陳 林 黃建波胡西堯
(四川大學工程設計中心 四川成都 610064)
淺談21世紀高校實驗室的改革與發展
張小靜 鄧 敏 陳 林 黃建波胡西堯
(四川大學工程設計中心 四川成都 610064)
高等院校實驗室,是21世紀為了培養符合時代發展的高素質人才進行的,也是為了探索科學的奧秘,從而進行科學研究和開發技術的實驗場所。十四大確定和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同時也為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和發展指明了方向和路線。高等院校要與市場經濟相適應,實驗室的建設是發展和提高各項建設的重要方面,實驗室的建設與市場經濟的管理,可以為高等院校的實驗室建設提供有利的條件。
21世紀 高校實驗室 改革 發展
高等院校的領導應該對學校未來的建設有長遠的打算和計劃,不僅要積極組織短期而有效的實驗室教育項目,努力做出成果,為實驗室的建設收集和積累資金,還應該重點投資建設教育類項目,建立具有高教學設施和高發展效率的實驗室,這樣才能引來21世紀的新發展和新變化。社會的不斷進步,科技的不斷發達,進而帶動高效實驗室的發展與創新。
在我國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發展以來,大多數高等院校都是以實行經濟體制為主。無論是在一些專業的設置上,還是人員和經費的分配上,對于整個工作的運作都有著十分嚴格的計劃,這些院校對于實驗室的建設也有一定的限制。
(一)個體方面的發展不全面
為了促進個體身心的全面與和諧發展,進而塑造符合社會需要,以及促進可持續發展的人才,是目前現代教育的主要目標,不僅是推動政治方面、經濟方面、文化方面等各方面的綜合發展,還是創造文明進步社會的有效手段。以往傳統的教育,只是僅僅注重教育,可以對科學技術生產的發展起作用,但是對于人的個體自身方面的發展極有影響;對于實用知識和技能的教授雖有利,但卻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沒有任何幫助,同時對人的精神和價值的實現,也沒有得到很好的實現。在傳統的教育觀念中,對于全面與和諧發展的個體,比如,部分富含天賦的人,當他們離開學校走向社會的時候,面對現實的許多不如意,自身沒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可能會有一些極端的行為或是輕生的念頭。還有部分學生,自身缺乏思想道德的建設,自我主義思想過高,濃重的享樂主義或拜金主義思想觀念,導致他們舍棄對夢想和事業的追求。還有部分品學優良的學生,可能因為自身自理能力不強,平時也不喜愛體育鍛煉,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難以為祖國與社會做出相應的貢獻。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對于公共政策和人際關系難以正確的處理,在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中,適應的能力不強,自然對實驗的操作能力也就不夠。
(二)學科的專業性建設不合理
針對目前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而言,不僅需要高度的分化,還需要高度的融合。首先,對于原本的學科,在許多方面的分工都很細化,并且新興的學科也在不斷的涌現。其次,對于學科的相互滲透,尤其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個方面,綜合趨勢明顯在不斷加強。以往傳統的教育,都是以專業知識為核心,對學生綜合方面的知識教育進行不斷的加強,但卻無視對學生專業方面的實驗操作能力的培養,而對于學生在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方面,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的培養有所忽視。
(一)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
傳統的教育觀念,既是一種以發展學生的智力為核心的思想教育,又是一種對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協調發展的教育觀念。若是想要以學生的記憶力、注意力、觀察力、思維力等方面為核心進行教育教學的培養和發展,進而轉向對智力因素的發展時,要非常重視對學生學習的興趣、動機、感情、性格及意志等不屬于智力因素方面的培養和發展,進而幫助他們有效而融洽的促進并協調的發展。另外,一定要改變原來的教育思想,從而使學生養成正確的做事與做人的教育觀念。發展人文教育的培養方向,也就是把人類較為優秀的文化成就,轉變為學生做人的基本道德和原則。在目前的社會中,工業發展的加快,不僅幫助科學教育發展得更快更好,并且還令它的實用性和功能性得到了相應的體現。由于目前許多社會問題的復雜性,人文知識再一次以全新的面貌被人們所知道和了解,若是想將“做人”與“行事”相互結合,那么“做人”就應該是教育的核心內容和目標。
(二)完善高校教育運行機制
一是學校對于學生自我發展和自我約束機制的建立。現在許多的高等院校,都根據社會與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人才市場高要求與高發展,按照校園或地區的部分相關實際推出各自不同的特色。對于社會自主辦學,開始向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方向發展,不僅對高校提出,要切實確定合理的發展范圍,優化教育內部相關結構,并且還要形成固定而有效的獎勵機制,從而促進學生在各方面的全面綜合發展。
二是要加強學生的操作能力,有效提高實驗室的設施和管理。人才的培養與社會的不斷息息相關,學校不僅要適應社會的需求,優化實驗室專業結構,還應該及時的更新教學的相關內容,調整發展教學規模,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與人類生活,提供全面發展的綜合素質人才和科技研究成果。
(三)實驗室教學方法的改革
以往傳統而單一的講授方法,應該得到及時的改革和創新,以往的實驗室教學是將講授、自學合輔導積極的結合在一起,對學生的訓練也較為重視;但是現在的教學方法是以學生獲取知識,以及運用知識的能力來培養,將科學研究融入教學的全過程,激勵學生提出新的見解、新的思想、新的觀點,對于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和創新意識十分重視。在實驗室教學的過程中,以一種貫穿少而精的原則,重視知識的簡約化以及結構化,不僅可以提高和創新實驗操作的水平,還可以有效改進考試的方法與教學的相關評價,進而提高教師對實驗室教學的創造性,增強學生實驗的操作能力。
(四)發展學科與專業的建設結合
目前社會上出現了許多復雜的社會問題,比如,環境污染、生態平衡、人口加劇、資源缺乏等,這些都需要結合自然與社會的相關科學知識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對于眼下的形式,高校應集合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創辦具有代表性的專業和基礎學科專業。應發展專業,相互培養,優化整體的結構;加強基礎建設,加強通識教育發展,培養社會所需的綜合人才;實驗室課程的安排應合理科學,利于創新和發展,從而提高人才的文化素養和知識積累。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實驗也漸漸成為科技不斷發展和進步的一種途徑和方法。教師通過實驗教會學生相關的技能和知識的應用,在實驗的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判斷問題的相關能力,還有計劃、組織、運用等方面的能力,在加強學生素質方面的教育同時,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也開始逐漸提高。所以,我們對于實驗教學與人才培養方面的作用,實驗課程要取得的效果和目標,還有教學實驗的特點和等方面的問題,應該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高等院校教育要應用于實踐過程中,才能有效提高學生對實踐的相關技能和素質,培養學生嚴于律己、刻苦專研的精神,還有學生間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合作的技能和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