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寶
(北京郵電大學教務處多媒體教室管理部 北京市海淀區 100876)
網絡文化對校園文化的沖擊及應對策略
楊玉寶
(北京郵電大學教務處多媒體教室管理部 北京市海淀區 100876)
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國已經進入了網絡時代,學生群體以較強的接受能力正迅速被網絡文化影響。本文從分析網絡文化的特征出發,進而分析網絡文化對校園文化的沖擊以及我們應采取的對策,意在減少網絡文化對校園文化的負面影響,使得網絡更好地服務學生,為學生帶來更多積極影響。
網絡文化 校園文化 沖擊 應對策略
最新發布的《第3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49億,全年共計新增網民3117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47.9%,較2013年底提升了2.1個百分點。2014年新增網民中,學生群體占比為38.8%,遠高于老網民中的22.7%,網絡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深入學生群體的生活之中。因此,研究網絡文化對校園文化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要了解網絡文化對校園文化的影響,首先應掌握網絡文化的特征。網絡文化的特征主要有:
1.多元性
任何人都可以在網絡上發表自己的觀點,因此使得網絡文化具有多元性特點。少數人對信息和知識的壟斷難以為繼,人們因此可以獲得不同人的奇思妙想,思維更加開闊、豐富。
2.平等性
在網絡中,人人平等,每個人都是網民的身份,平時在現實生活中不能表達的觀點、不能發泄的不滿都可以在網絡中表現出來。正是由于網絡文化具有的這一特征,政府、企業可以通過網絡發現國家、公司中存在的問題,從而進行及時合理的解決。
3.補充性
人們在業余時間可以在網絡上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利用自己的淵博知識來幫助別人解答問題,從而獲得自我價值的實現。現實生活中,由于受地域、時間等限制,我們發表意見、獲取知識的途徑非常有限,因此,網絡文化是對現實生活的一個很好的補充。
4.虛擬性
網絡空間是一種不同于物理空間的虛擬空間。在網絡中,人們的性別、年齡、性格等都可以淡化,人們可以按照自己的理想為自己設定性格,與陌生的人交談。人們的思想與行為不受任何時空形式的局限而變得無拘無束。
任何事物都具有其兩面性,網絡文化也不例外,我們在享受網絡文化帶來的豐富的信息、便捷高效的服務的同時,網絡文化的帶來的負面問題正沖擊著校園文化。
1.學生道德、法律意識淡薄
當代大學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學生的道德文化素質對國家的發展影響重大。
“無規無矩,不成方圓”,在現實的社會中,法律法規、紀律制度制約著人們。但是在網絡這種虛擬的世界中,由于網絡文化多元性的特點,學生的他律意識減弱,心理回歸到弗洛伊德人格理論中的“本我”狀態。于是,一些人在網絡上開始宣傳不道德行為,封建迷信思想,甚至色情暴力的內容。近年來,網絡犯罪逐年遞增,網絡規則的淡薄,直接影響到了學生的正常生活,網絡上的不道德,直接導致了現實中觸犯法律。而且網絡犯罪人群呈現低齡化,學生參與其中的案例也不在少數。
2.學生網絡成癮現象嚴重
網絡文化具有虛擬性特征,在網絡這個虛擬的環境里,人們不需要付出太多的時間和金錢,可以避免挫折與失敗,隱藏缺點,放大優點,塑造一個吸引他人的完美角色,網絡充當了“精神慰問師”的角色,是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夢工廠”。一些同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不如意習慣在網絡這個虛擬環境中進行發泄,然而,不正確的網絡使用習慣,容易對網絡產生強烈的依賴感,形成“網癮”。網癮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及正常的學習、生活和發展都產生了極為不良的影響,對學校學風、校風的建設有著很大的負面影響。
3.學生人際關系淡化
網絡表達主要以文字為主,而現實人際交往中的表情、性格、氣質等是網絡無法給予的,這樣一來,現實社會中面對面的交往所涵蓋的精神狀態、儀表、禮節等都無法在網絡中反映出來,造成人與人之間交往能力的弱化,甚至造成部分學生對親情、友情的疏離,對愛情的盲目。
1.加強網絡立法,凈化網絡環境
1996年國務院頒布了《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1997年12月,公安部頒發了《計算機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其他的主要法規還有《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國際聯網管理辦法》、《中國互聯網域名注冊暫行管理辦法》等,網絡法律法規的出臺對控制學生合理使用網絡、避免網絡犯罪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但我國關于網絡的法律法規仍不完善,加強網絡立法工作仍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2.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豐富校園文化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豐富校園文化,可以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充分展現自己的特長,避免沉溺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同時,可以開展諸如“心理健康常識”、“心理保健聊天室”、“心理測試”等欄目,進行網上心理輔導,為學生提供及時有效的心理支持。也可以開展網絡知識競賽、網上科技知識問答、網上新聞調查等活動,豐富校園網絡文化,抵制低俗、不良的網絡文化。
在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網絡文化對校園文化的影響越來越大,如何最大限度的降低網絡文化對校園文化的負面影響,提高網絡文化對校園文化的積極作用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分析了網絡文化的多元性、平等性、補充性、虛擬性等四個特點,研究了網絡文化對校園文化產生的沖擊,即——學生道德、法律意識淡薄,學生網絡成癮現象嚴重,學生人際關系淡化,并分析了相應的應對措施,如:加強網絡立法,凈化網絡環境,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豐富校園文化等。本文為減少網絡文化對校園文化的負面影響提供了理論依據,為建立更加和諧的網絡文化奠定了基礎。
[1]畢紅升.論網絡文化對高校校園文化的解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12):80-82.
[2]王風娟.校園網絡文化對大學生的影響及其應對策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9.
[3]曾黎明.網絡文化對大學校園傳統文化的沖擊及對策[J].中國高教研究,2004,(12):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