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青青
(德宏職業(yè)學院 云南德宏 678400)
松拳法與握拳法靜脈穿刺的效果比較
趙青青
(德宏職業(yè)學院 云南德宏 678400)
靜脈穿刺是臨床中最常用的一項護理操作技術(shù),也是治療疾病的主要途徑之一,在急危重癥病人的搶救中能否快速建立靜脈通道及時給藥是搶救成功的關鍵。提高手背靜脈穿刺成功率,減少液體外漏及腫脹現(xiàn)象發(fā)生,避免操作失敗而延誤搶救時間及再次為患者穿刺帶來的疼痛和恐懼感[1]。因此,對松拳法與握拳法進行靜脈穿刺效果的觀察與比較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關鍵詞關鍵詞關鍵詞
手背淺靜脈是臨床輸液最常用的部位,它具有暴露部位最少,活動限制最小等優(yōu)點。因此,臨床靜脈輸液90.00%以上選用手背淺靜脈。
靜脈穿刺成功與否受病人血管顯露程度的影響。常規(guī)扎止血帶后進行反復用力握拳運動(握拳及松拳)6次,時間6~8 s,靜脈即可達較為理想的充盈度。研究表明,淺靜脈穿刺采用反復握拳運動可明顯加快靜脈充盈的速度。由于靜脈血管易受周圍組織壓力的影響,當進行用力的反復握拳運動時,肌肉快速地不斷收縮與放松,使肌肉間的靜脈受擠壓,靜脈回流加快[2]。同時反復握拳運動牽拉上臂肌肉,通過牽張反射、張力增加協(xié)同壓迫動脈,使動脈血流速度加快,手部動脈血容量增加,使靜脈回流量也增加。肢體進行靜脈穿刺時,在穿刺點近心端扎止血帶后握拳,增加遠端靜脈回流阻力,使靜脈壓升高,淺靜脈充盈而利于穿刺[3]。采用用力的反復握拳運動進行靜脈穿刺,能有效增加靜脈血流量,明顯改善靜脈血管的充盈度,提高淺靜脈穿刺的成功率。此方法簡單、易行,可提高護理工作效率,同時減輕病人的痛苦。
1.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握拳式穿刺 穿刺時囑患者握拳,使血管顯露。操作者用左手拇指繃緊皮膚,固定血管下端以減少滑動,按常規(guī)穿刺。
2.實驗組采用松拳法 墊一小枕于病人手的腕關節(jié)下,在穿刺部位上6~12 cm處扎上止血帶。囑病人手部完全放松,手背自然垂下,護士手輕輕按。摩病人的手背部,囑病人心情要放松,手不能用力,輕拍手背部的血管使其暴露或血管充盈[4]。常規(guī)消毒皮膚后,操作者用左手固定病人的手成背隆掌空束指狀握于手心,拇指繃緊穿刺處的皮膚,固定血管并將管腔往下壓,右手持穿刺針,在血管正中或斜面處向血管迅速刺入。
1.采用傳統(tǒng)的握拳法靜脈穿刺,握拳時手背低于掌指關節(jié),因此穿刺手背邊緣血管、指蹼關節(jié)處血管時妨礙進針角度,必須將頭皮針尖刺入皮膚后,再挑起皮膚向前探入血管,增加了病人痛苦,且護士著力差,血管不易固定,影響穿刺一次性成功率;加之病人掌握不了用力大小,握拳過緊使皮膚緊張壓迫靜脈,不僅影響血管充盈度,且影響手指動靜脈回流;當皮膚緊張而頭皮針尖斜而銳利,快速進針時,常將皮肉切掉堵塞針孔[5]當穿刺血管淺,松拳時血管輕微回收,針頭斜面有可能部分脫出血管外而致局部慢滲、腫大現(xiàn)象[6]。
2.松拳法靜脈穿刺,由于護士的左手握緊病人四指,使形成背隆掌空的弓箭形,手背平面被擴大,手指血通過擠壓全部匯集到手背靜脈,靜脈充盈暴露明顯,彈性良好。操作者利用大拇指拉緊穿刺局部皮膚,使靜脈拉直、固定,同時操作者可根據(jù)不同形狀的血管調(diào)整握手姿勢,來改變病人手背平面高低[7]。如靜脈塌陷于兩掌骨之間的,操作者利用握手時中、食指從病人掌心向手背頂出血管;如血管不成形的手背邊緣血管,操作者利用握手調(diào)高調(diào)大穿刺局部面積1~2cm,延長拉直穿刺的血管0.15~1cm。提高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1.囑患者握拳進行手背靜脈穿刺時,患者對穿刺局部很敏感,使穿刺時的疼痛加劇。握拳法穿刺時,患者手背僵硬,操作者不易繃緊皮膚,尤其對手背近指端血管進行穿刺時,操作者左手無法握持,不利于操作[8]。另外,握緊拳頭時病人的手背部靜脈皮膚繃緊,血管所受的壓力增大,管腔變癟,變薄,進針血管時與管壁之間產(chǎn)生磨擦力并向四周放射,增加了對血管周圍皮下組織和神經(jīng)末梢的刺激,病人的疼痛感明顯加大,尤其是瘦弱者更是如此。握拳法靜脈穿刺成功后,三松(松止血帶,松拳,松調(diào)節(jié)器),患者往往在松拳過程中,由于血管輕微回彈,針頭斜面有可能部分或小部分脫出血管外造成穿刺失敗,再次穿刺時,由于患者害怕再次失敗而更加緊張,結(jié)果使患者感覺疼痛加劇。
2.松拳法進行手背靜脈穿刺時,患者因不用握拳,全身是放松的,患者處于松弛狀態(tài)。注意力就不會集中到手部,因而對穿刺時疼痛的敏感性就降低。此外,松拳時手背部靜脈完全放松成自然狀態(tài),靜脈管腔不受壓迫,血管的血液充盈度大,進針時血管內(nèi)的血液緩沖力大,減少了對管壁的摩擦力及向四周的放射,減少了對肌纖維的牽拉及損傷,疼痛感自然減少。當操作者左手拇指固定病人的血管時,使穿刺部位的局部皮膚被繃緊,用力是上下方向,而并沒有向左右方向放射,進針時對皮膚的刺激減少,疼痛感就不明顯[9]。松拳法靜脈穿刺后,只需二松(松止血帶,松調(diào)節(jié)器),不必松拳,因而就不會因松拳造成穿刺失敗。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病人對護理質(zhì)量要求越來越苛刻。手部靜脈穿刺是臨床基本的護理操作之一,占護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地位,而靜脈穿刺成功率的提高,不僅能在搶救工作中爭取到寶貴的時間,也能減輕由于穿刺失敗再次穿刺給患者帶來的痛苦??傊?,在今后的工作中,應注意加強此方面問題的研究,使靜脈穿刺這一最基本的護理操作技術(shù)更加規(guī)范、科學,提高護理質(zhì)量,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1]王云燕,余紅艷.減輕周圍靜脈穿刺疼痛方法及技術(shù)的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1):71-73.
[2]呂 艷.淺靜脈穿刺兩種不同握拳法的對比觀察[J].護理學雜志,2004,19(11):23
[3]陳廣華 歐春紅 鐘美聲松拳法與握拳法靜脈穿刺的效果觀察[J].內(nèi)科護理,2007,Vol.13,No.11
[4]魯敏卿.老年消瘦患者手背淺靜脈穿刺方法的改進[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6):60.5
[5]姚永歡,王雪珍,彭惠云,等.手部靜脈穿刺的兩種握拳穿刺法的觀察[J].現(xiàn)代護理,2002,8(8):598-599.
[6]公丕欣,張靜,宋明嬌.疑難淺靜脈穿刺技術(shù)與方法研究進展[J].現(xiàn)代護理,2004,10(11):1054-1055
[7]楊艷平,許志華,路春瓊兩種手背靜脈網(wǎng)穿刺方法的對比研究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1):55
[8]李金娥,陳廣蘭手背靜脈穿刺新方法[J]1護理研究,2003,17(5): 5411
[9]胡立菊,張秀英,刁玉貞.手背部非握拳法靜脈穿刺的探討[J].齊魯護理雜志,2003,9(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