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輝
(中共壽寧縣委黨校 福建壽寧 355500)
新形勢下共產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陳輝
(中共壽寧縣委黨校 福建壽寧 355500)
新形勢下,黨面臨著"四大考驗","四大危險",堅定理想信念,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困難,也更為緊要。當前一些好的黨建模式面臨著"推"而難"廣","借"而難"鑒"的問題。究其根本原因,是黨員理想信念教育機制的缺失有關。加強新形勢下共產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的措施如下:一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是"對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認識要到位";二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手段或關鍵是"分層次達標";三是理想信念教育的環節是"宣講——踐行——效果檢驗";四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配套措施是嚴格的"行為規范";五是通過建立理想信念教育的長效機制,走出"人治型"基層黨建的誤區。
共產黨員 信念教育 研究
人生如屋,信仰如柱。經過幾十年快速發展,我們的國家正進入改革的“深水區”,各種思想觀念多元多變,各種誘惑防不勝防。在這種大背景下,堅定理想信念,保證我們的隊伍不斷地進行有效的自我凈化和革新,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困難,也更為緊要。黨的十八大報告第12部分在論述黨的建設時開宗明義指出:“形勢的發展、事業的開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們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根據這一總體布局,十八大報告對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做出了整體部署。從實踐操作的層面上部署了八個方面的重點任務,其中作為首個重點任務提出的就是要堅定理想信念,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早在2010年4月黨中央就作出決定,在全國的基層組織和黨員中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從某種意義上講,創先爭優活動,就是共產黨員堅持理念與實踐理想的活動,目的是為了加強黨的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和思想建設。各地相繼樹立了一面面黨建的旗幟。比如在我省學習推廣永安小陶鎮八一村的“168”基層黨建工作機制,福州市鼓樓區軍門社區的“135”社區黨建工作模式,在寧德市推廣福安賽歧獅子頭村“6321”工作規則等等。但是,我們也不能回避這樣一個現實,這些工作機制、工作模式、工作規則的推廣,都還面臨著“推”而難“廣”,“借”而難“鑒”的問題。究其原因,可能有體制方面的問題,也可能有領導方面的問題,甚至還有可能有策略方面的問題,但究其根本原因,是黨員理想信念教育機制的缺失有關。下面謹就如何做好“新形勢下共產黨員理想信念教育”做一些探討。
“共產黨員”顧名思義是以實現共產主義為理想的先進組織的成員,但價值多元化現實已經沖擊了共產黨員的基本理想,不少共產黨員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認識是模糊的,甚至是倒置的。理想信念教育要以這個問題的討論與認識為突破口。
1965年,資本主義國家為了學習社會主義國家的長處,克服自身發展的困難,曾聚集美國費城召開過一次震撼全球的“世界資本主義大會”,并發表《資本家宣言》,提出:“借鑒社會主義人民當家作主的經驗,實現股份制的人民資本主義;借鑒社會主義福利制度的經驗,實行從生到死包下來的福利資本主義。”從實現情況看,西方許多所謂“福利國家”是在吸收了社會主義國家的長處發展起來的。這些國家又稱為“民主社會主義國家”,其基本主張是將資本主義的優點與社會主義的優點結合起來,同時克服兩者的缺點,尋找一條介于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之間的“第三條道路”。當然“民主社會主義國家”是建立在資本主義基礎上的,其實質是改良型資本主義或新資本主義。
既然,資本主義能吸收社會主義長處繼續發展,為什么社會主義就不能吸收資本主義長處繼續發展呢?鄧小平同志指出:“社會主義要贏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就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鑒當今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一切反映現代化生產規律的先進經營方式、管理方法。”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與它的實行的社會主義制度有關,但最終還要取決于這個國家的綜合因素。全世界共有196個主權國家,其中社會主義國家有5個;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家中只有26個屬于發達國家,而有165個屬于欠發達國家。可見,在現階段,選擇什么樣的社會制度,并不是國家是否發展的唯一因素。關鍵還要看原有的起點和發展的策略。過去,講社會主義好,就認為其是完美無缺的,而現在社會主義發展出現了一此問題,就認為其一無是處。這兩種認識都是錯誤的。正確的認識應該是:“初級的社會主義”與“發達的資本主義”都是人類對社會發展模式的探索,其優劣,取決于誰更能與時俱進。主動權在我們自己手上,我們要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事實反復證明,黨的先進性不是一勞永逸、一成不變的,過去先進不等于現在先進,現在先進不等于永遠先進。同樣道理,黨員的先進性也不是與生俱來的。尤其是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型時,黨員也面臨著轉型問題,需要轉型為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黨員。面對一個價值多元化的社會,黨員的理想信念教育要從最基本抓起。我們可以把人們的理想或信仰由低到高,分為三個層次,即普世價值;中國公民意識;中國社會主義信仰。在新時期,對黨員或黨員干部來講,他首先要成為合格的人,其次應該是遵紀守法的好公民,最后,他才有可能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黨員。“分層次達標”,有利于避免讓一些品性低劣的人混入黨內。以往理想信念教育的不很成功,原因很多,但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是,經濟基礎發生變化了,而我們思想意識形態教育的內容還停留在原來的基礎上,在一些地方,那種教育甚至成了空話、套話違心話的“大雜燴”,成了自欺欺人的東西。
把理想或信仰由低到高,分為三個層次后,我們可以把這方面施加影響力過程或手段分為宣講、踐行和效果檢驗三個環節。以黨員或黨員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作為“窗口”來檢驗和校正黨員或黨員干部的政治影響力。普世價值泛指超越宗教、國家、民族、任何一個自詡文明社會的人類,只要本于良知與理性皆認同之價值、理念。其中“多元”是指每個人、每個族群、每種觀點、每個文化都有自己獨有的特質,也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因此沒有誰比誰更正確或高一等。既使目前某一方居于主流,也應尊重與包容其它不同的存在與聲音。既使不同意對方的意見,也應該捍衛對方充分表達意見的自由。我們之所以把普世價值作為最基礎的層次,因為它是文明人類公共的價值標準,但作為中國的國民僅有此是不夠的,還要有“中國公民意識”和一定的“中國社會主義信仰”,作為黨員則要求達到最高層次。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對意識形態,尤其是人們的思想意識和道德進行調整是必不可少的。目前道德建設相當薄弱,允許黨員或黨員干部在實施過程中因人而異地分層次達標。至于把這方面施加影響力過程或手段分為宣講、踐行和效果檢驗三個環節,是否能達到預期目的呢?美國曾以辦班的形式為印度就地培養了一批具有高成就的管理者,為后來印度的軟件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們首先讓學員去收集具有高成就感人士的事跡,然后在班上演講,要求能感動大家才算初步合格。最終,培訓是成功的,參訓的人員,程度不同地提高了其成就動機。雖然理想與信仰的培養比“高成就感”的培養艱巨得多,但后者的途徑與方法是可以借鑒的。
要學會運用國外的一些有效激勵理論建立廉政的激勵機制。比如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的《操作條件反射論》來改造人的行為。2000年的“汕頭騙稅案”是具有全國影響的重大案件。中央在處理“汕頭騙稅案”時,對一些見利忘義、玩忽職守的調查人員采取了封鎖消息,請君入甕,一網打盡的處理辦法,為我們在新時期如何運用操作條件反射論反腐倡廉樹立了典范。在這方面一定要克服過去偏軟偏寬的做法,要運用操作條件反射論來規范黨員和干部的行為。在分化了對立面后,在規范行為方面,我們可以畫一個圈,設置公務人員有關廉政的行為禁區,任何人不得“越雷池一步”,不管職位高低,不管靠山多硬,不管根子多深,犯法的,說情的,“豎著進來,橫著出去”。只要我們注意政策和策略,并下定決心,我們完全可以運用鄧小平反腐敗的理論和操作條件反射論等激勵理論的技術建立起一個體現我黨宗旨、適合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黨員和干部的價值觀體系,為新時期的反腐敗斗爭筑起一道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線。
作好基層黨建工作是千秋大業,基層黨建成果不應該只是“人治”結果。一些僅僅靠好的領導或好的班子建立起來的“基層黨建模式”,很容易隨著人事的變遷而出現“人一走茶就涼”的現象。要使基層黨建的“紅旗永不倒”,基層黨建的“紅旗到處飄”,就要注意建立理想信念教育的長效機制。當崇高的理想信念真正深入黨員的心里時,黨員才可能成為實現黨的戰略目標的宣言書,宣傳隊和播種機,黨員才有可能做到像毛澤東同志所期待的那樣:“我們共產黨人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結合起來,要人民中間生根開花”。
共產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的長效機制的建立,除了上面提到核心、手段、環節與配套措施外,還要建立理想信念教育的組織、創新、監督和考評制度,并與創建學習型基層黨組織的工作緊密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