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輝
(開化縣第一初級中學 浙江衢州 324300)
談"大數據"時代下信息技術教師角色轉型
徐小輝
(開化縣第一初級中學 浙江衢州 324300)
作為一名中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教師,我們不應僅是一介草民。在"大數據"時代的社會里,我們應緊跟時代的步伐,由打雜者向專家發展,由維護者向管理者轉變,由單一性向多元化發展,做一名華麗的轉型角色。
大數據 多元化 角色 轉型
隨著云時代的到來,大數據(Big Data)正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在瞬息萬變的“大數據”時代,作為一名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我們該怎么做,做些什么?常聽到同行的一些抱怨,在學校里每天忙于各種事務——數據處理、系統維護、設備管理,自己教學的同時還得服務于大眾,一整天下來搞得身心疲憊。信息技術教師在學校里扮演的角色既不像學科教師,也不像后勤人員,更不像中層領導。難道我們僅僅是一介草民——信息技術教師嗎?當然不是!我們應緊跟時代的步伐,由打雜者向專家發展,由維護者向管理者轉變,由單一性向多元化發展,做一名華麗的轉型角色。
如何實現大數據時代下信息技術教師角色的轉型呢?本人認為可從以下三方面去完成,做一名適合時代發展的信息技術學科教師。
信息技術教師在學校里是“吃香”的。在其他學科教師眼里,信息技術課沒有太多的壓力,打字聊天、上網沖浪、玩游戲又是學生樂學的,教師每天在機房里管管紀律、督促學生操作就行了,所以信息技術教師上課是輕松的,工作是愉快的。
其實相反。以往信息技術教師在上課之余,每天面對電腦更多的是處理各種事務。隨著校園信息化建設的發展,很多辦公實現電子化,不管是上交的文檔還是總結,各科室要求上報電子稿。因為你懂電腦,打字速度快,所以信息技術教師有時就充當一名打字員。學校舉行各類研討公開課,學科教師書寫教案,然后課件由信息技術教師來制作,甚至課件腳本也是信息技術教師來設計完成。同時,信息技術教師更多的工作是維護各班多媒體設備,只要上公開課,信息技術教師一定得旁聽,不然多媒體出現異常,公開課就出洋相了。誠然,信息技術教師像是一名打雜者,是一名打字員、一名后勤服務人員、一名幫同事做課件的制作者、設計者。
網絡的普及與辦公現代化的發展,極大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工作方式。隨著云時代的到來,龐大的數據讓信息技術教師力不從心,身心疲憊,以往的工作方式誠然不能滿足日益發展的工作需求。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我們應該轉變角色,與時俱進,由一名打雜者發展為信息技術指導專家,對師生進行信息化培訓,指導師生進行信息處理,提升師生信息素養。這樣,我們由一名課件制作者發展為課件指導者,由一名信息錄入者變為信息處理專家,從一介草民上升到信息技術專家。何樂而不為?
在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進程中,學校基本實現網絡“千兆到校,百兆到班”、班班擁有多媒體,實現教師辦公教學現代化。總之現代教育裝備的應用,極大推動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由此現代教育裝備管理也提上日程。作為信息技術領頭羊,信息技術教師理所當然承擔起這些高端設備的維護與管理工作。
其一、管理有方,實現自我轉型。現代教育裝備的引進,雖然廠商會給教師培訓相關的技術操作,但具體實踐時學科教師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信息技術教師作為多媒體維護人員,每天窮于應付各類多媒體問題,奔波于各班處理相關的事務,以致于自己上課也得放下手中的“活”去處理,搞得“三不像”——老師不像老師,師傅不像師傅,后勤不像后勤。因此,我們應該改變一下我們的工作方法。對于多媒體、網絡等教育裝備要善于管理,充分利用班級資源,調動學生與老師參與管理的積極性,建立起班級電教員和服務隊,做到多媒體使用“班班有記錄”。而信息技術教師平時做好指導督促檢查工作,可針對性的對班級電教員和服務隊進行培訓,培養他們的興趣,提升他們的信息素養。這樣我們自然從教育裝備的維護者向管理者發展,輕松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
其二、參與校園信息化建設,提升教師信息素養。學校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我們應以主公翁姿態參與其中,努力實現辦公現代化。如學生學籍信息管理、教師專業發展培訓、一師一優課活動、學生保險與營養餐管理、教學診斷成績統計等。對于某些平臺我們應做到“給予骨架”,職能部門“補充血肉”。我們就通過服務器架設了一個多用戶的FTP空間,創建相應的文件目錄。備課教師可方便地通過學校網絡登錄,將課件和任務單上傳到指定文件夾中。對于宣傳學校的主陣地——校園網站建設,我們搭建平臺,對版塊進行分類,實現多用戶登錄。我們負責網站的開發、管理與使用培訓,對于網站各版塊內容由相應部門根據分配的賬號進行更新管理。總之,我們參與校園信息化建設,通過多渠道多平臺的開發與應用,努力提升教師信息素養。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教育技術產品日新月異,現代教育裝備逐步替代落后的傳統教育裝備。“粉筆+黑板”、“兩機一幕”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取而代之的是以計算機網絡為首的現代多媒體技術。通過現代多媒體技術,可豐富現代教學內容,拓寬學生知識面,利用有線無線網絡可實現遠程交互、在線學習、家校聯系,極大地方便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我們應該與時俱進,努力提升自身素質,向多元化方向發展。
其一、教學理論多元化。隨著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深入應用與發展,課堂教學方式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慕課(mooc)、翻轉課堂、導學案、任務單、學習平臺……各種形式的課改撲面而來,嚴重沖擊傳統教育方式。因此,我們在不斷引進新技術的同時,要加強教學理論學習和教師專業發展,積極探索課堂改革模式,不斷充實自己的教學理念,改變我們的教育行走方式。
其二、學習形式多元化。現在的教學不單是計算機操作。隨著信息網絡化的發展,通過一部手機、一臺Ipad即可實現在線學習;利用網絡可實現同步課堂、課堂直播、遠程學習。學習內容的形式也五花八門,有文本、圖片、聲音、視頻、動畫類的,有網絡在線學習的、現場講座、書本閱讀的,有專業學科的、通用技術的、生活娛樂的等。隨著微信、微課等新媒介的興起,網絡交流方式越來越多,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網絡的不斷發展,帶來了全新的學習途徑和方法,通過度娘(百度)去學習,通過群組(QQ群、協作組)尋幫助。網絡百科、網絡課堂等正日益成為人們學習知識、獲取信息的新方式。
總之,“大數據”時代,傳統教育面臨根本性的挑戰,教師也必須從傳統角色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扮演新的角色。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育工作者,我們應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素養和文化素養。只有這樣,我們教育工作者才能在各個時代進退自如,從而在自己的教育天地里綻放生命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