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青梅
(廣東省東莞市樟木頭鎮樟木頭中學 廣東東莞 523000)
試析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師生互動問題
張青梅
(廣東省東莞市樟木頭鎮樟木頭中學 廣東東莞 523000)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素質教育被重視起來。在教學的過程中,重點不單單是教師對于知識的傳授,還有對于學生道德、美德、思想、情操等德育方面的教育。在這樣的要求下,音樂課堂就顯示出了它特別的意義;并且,音樂課堂相較于以往也有了很大的改觀,老師的角色也已經從"主演"向"導演"轉變,學生也從"觀眾"向"演員"轉變,課堂改變了傳統的"獨角戲"的形式,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問題和矛盾也在逐漸地凸顯。本文將通過從音樂對于學生身心發展的意義以及音樂課程出現問題的原因出發,對音樂課堂出現的問題進行探究,并且主要對音樂課堂學生的互動問題進行重點研究,并提出具體的解決策略。
音樂課程的意義 師生互動問題研究 解決策略
由于初中的音樂課沒有會考的壓力,學生對于音樂課堂甚至是音樂教育并不重視,音樂課堂并沒有像要求的那樣有較大的改觀;有些音樂教材的編寫也存在漏洞;課堂教學流于形式;學生和老師的互動性差;音樂本身對學生的影響不夠等等。我們的音樂教育中往往就是缺少對學生這樣的“人文關懷”,我認為這主要是教師對于課堂的把握問題,教師沒有和學生進行良性互動,沒有充分地調動起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下面,我們將從學習音樂的意義出發,對音樂課堂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措施進行具體的闡述。
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在目前教育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音樂教育不同于傳統的數學、英語、語文等主干學科的教育,它更強調學生對于音樂本身的感受以及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可以說,學生學習音樂主動性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學生對于音樂的學習;此外,音樂課堂本身也不同于主干課程的教學課堂,它對于學生與教師的互動要求更高。學生只有具備了積極學習音樂的興趣,并與老師進行良性的互動才能學好音樂,從音樂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積極向上的精神氣質以及對于藝術的審美體驗,這樣才能到達素質教育的目標。
(一)學生缺乏興趣
剛剛從小學升入初中,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都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并且正處于青春期,喜歡流行的、新鮮的、刺激的事物,有著叛逆的情緒。因為,對于音樂課堂上那些歌曲,例如:《荔枝頌》、《海娃變油娃》、《唔車水來禾唔長》、《漁歌(哩哩美調)》等這樣的經典曲目,他們幾乎沒有興趣;并且,由于進入初中后,學生的課業負擔加重,學習文化課的時間都覺得不夠充足,所以更無心學習音樂。
(二)課堂教學形式陳舊
雖然,在大的背景下提倡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提倡把課堂交給學生,但是,在很多地區,學校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還是依然地老師唱一句,學生唱一句;并且,有的老師只注重樂理知識的傳授,陳舊的教學形式并沒有得到根本意義上的改變。
(三)教師不夠重視
初中學生學習壓力加大,對于學生的文化課的學習要求也提高,所以,學生們更多地關注對于文化課的學習,老師也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對于文化課的學習上。這樣的氣氛,就令音樂老師也自覺不自覺地開始不重視自己所教授的音樂課程。因此,音樂老師課前備課不充分,只是為了完成自己的課程任務而教學,有的老師甚至在授課過程中出現溜號的現象等。
(四)教材的編寫問題
目前,現行的初中音樂教材是比較注重課程的拓展和延伸的,但是也不排除有些教材在編寫理念方面的延伸度不夠,使得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不能很好地發揮,從而不能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
(一)進行課程導入
所謂課程導入,就是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不單單只是進行音樂教材上的教學,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入一些流行音樂的教學;此外,就是要根據所教授的內容進行情境教學,以讓學生盡快地融入到音樂學習的氛圍之中。例如:在進行《荔枝頌》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導入對粵曲的介紹以及其在發展過程中的“女伶”以及“八大名曲”,并介紹著名的粵曲演唱家“紅線女”等。通過這樣的情境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的興趣,使其不但學習了音樂知識,也學到了歷史相關的知識,讓他們對于音樂的學習更加重視。
(二)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
教師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要注重與學生在眼神、神態、情感上的交流,建立良好的師生感情,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采用比賽的形式進行。例如: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進行歌唱大賽,這樣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音樂的課堂上,學生和老師的交流也可以用音樂進行。例如:老師在進行樂理的教學時,可以自己編曲,通過演唱的形式進行;下課時,也可以用歌唱的形式說“再見”。
(三)關于師生互動的幾點思考
所謂的師生互動,是指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將學習帶入到自己的教學情境中來,并通過學生的討論和評價反饋,達到深層次的互動。
要選擇適合的互動內容。目前,教材上的曲目都離我們的時代較遠,選擇這樣的曲目自然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也不能實現教師和學生的深層次互動。老師可以選擇一些流行歌曲或者是網絡歌曲進行播放,并且鼓勵學生自己編舞和表演。
要充分把課堂交給學生。教師要積極地引導學生進入課堂進行學習,讓學生在充分的交流和自身感悟中對音樂進行學習。
音樂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它是人類思想感情的表達,是語言的另一種表現形式,也是人類情感詩意化的表現形式。學習音樂、欣賞音樂、詮釋音樂是一個享受音樂的過程,更是一種享受生活的形式。對于學生的音樂教育,不單單是音樂知識的傳授,更是對于積極、向上、健康人格的教育。作為課堂引導者的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實現教師與學生的雙向互動,讓學生珍惜音樂課堂帶給他們的樂趣。
[1]蔣春妹.新課程理念下初中音樂教學有效性探微[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1(02):20-21.
[2]吳玲玲.隨“心”飛揚--淺談基于學生角度的初中音樂教學[J].北方音樂,2015(02):116-116.
[3]樊麗娟.學科綜合應用于初中音樂教學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基教版),2012(03):164.
[4]于慧泳.有效增強互動環節,努力提升教學效果——互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作用[J].考試周刊,2012(44):17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