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北芳
(大慶市杏南第一小學 黑龍江大慶 163000)
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對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的理解和應用
張北芳
(大慶市杏南第一小學 黑龍江大慶 163000)
所謂探究學習即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搜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從這些方面看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正符合了新課程改革和信息技術教學的特點。我認為信息技術教學中應該要體現“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主題探究”的學習過程的,下面談談自己的看法,以便拋磚引玉。
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和意義的主動建構者,不是被動的知識信息的接受者和被灌輸的對象。在教學中,以任務驅動的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為手段的教學策略,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如在“信息與信息技術”一課的學習中,先設計幾個基本問題,幫助學生掌握本章節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基本知識,然后設置一個明確的任務,任務下達之后,學生運用所掌握的信息技術,啟動各類搜索引擎,就自己所需的諸如“信息”、“信息技術”、“信息特征”、“信息技術影響”等關鍵詞進行搜索,并從所得到的結果中進行篩選和資源重組,通過各人或協作學習小組的E-mail發送到老師的信箱,課后再通過郵件查看老師的回復。讓學生在未知世界中自由探索,讓學生體驗到發現的快樂。
它以教學中的人際合作和互動為基本特征,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變成小組之間的競爭,通過小組間的合作和互動來相互傳遞和交流信息,激勵學生的參與意識,從而實現課堂教學交際化。
1.同桌合作交流,開學初根據學生的調查問卷,我將基礎相當的兩個學生安排在一個座位上,使他們彼此相互合作,互相激勵,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從中建構自己的知識,提高學習效果,也完成兩人的共同目標。其間學生可以不依賴教師,依據學習目標,獨立尋找相關資料,自己閱讀與分析后,通過同桌間的互動、分析討論,從而引申出不同的思考方向,進而建構出個人對于學習內容的系統知識,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一學期下來學生的操作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小組合作交流小組合作學習形式與策略,把傳統班級授課制條件下學生個體間的學習競爭關系轉變為“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關系”。這樣使學生認識自己學習的優勢與不足,樂于與他人合作,養成和諧和健康向上的品格。我的具體做法:將同桌合作變成前后兩桌組成若干個合作小組,由他們自由結合,并適時加以引導,讓每個孩子體會到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集體沒有我不行。讓孩子們多看其他同學的優勢,只有把全組同學的優勢集中起來,才能使全組同學取得成功。
3.師生合作交流合作學習交流并不是單純意義上的生生合作,它也包括師生間的合作。例如學生完成一份多媒體作品的制作,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讓學生欣賞優秀作品,給學生以藝術和美的視覺感受,激發其學習興趣,從而提出本次課的教學任務:“以我為中心制作一份多媒體作品”。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就如何實現圖文混排,如何實現繪圖、藝術字、圖片編輯、剪輯聲音文件、插入flash動畫等問題提出注意事項,此時,我沒有說得面面俱到,由學生在具體操作中合作解決即可。最后將多媒體文件集成,進行總體版面設計,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特長,小組的優勢,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來完成作品。作品集成后進入點評階段,分組進行組內自評、組間互評。指出作品優點和不足,并做出有針對性的修改。
在教學過程中要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主動的探索,發現、分析和判斷,從而增進思考力和創新力。
1.讓學生自學,發展學生個性品質,培養創造能力。課堂教學中,要多安排“自學”環節,注意不同類型學生的個性,適時變換課堂角色,順應他們的志趣、愛好,多為學生創造獨立思考的機會,例如:在教用繪畫工具繪畫時,當學生對窗口各部分名稱有了大概了解之后,在學生迫不及待地想畫時,我就放手讓學生對工具箱中的各個工具進行操作,讓學生親自在畫圖區畫一畫,去發現它們的用法、作用。這時,學生對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熱情很高,他們的思維也會活躍起來,也就有了一個主動探索的空間。畫完后,利用多媒體教室的交互性,讓學生們互評作品,發表自己的見解,這幅畫好在哪,不好在哪,應怎樣改進等等,之后,每位學生再次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
2.必要的激勵和自學指導,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學生是否愿意自學,要看教師是否調動了他們自學的興趣及積極性;因此,這里說的“自學”并非是脫離教師的學生自學,而應該是在教師的激勵、指導下學生進行的自學。比如:我教《藝術字》這一課時,插入藝術字的方法很多,可以從插入菜單|插入圖片|藝術字,也可以利用繪圖工具欄的快捷鍵等等。
在教學中教師要適當指導,但決不能扼殺學生富有創新的積極探索,相反的應該鼓勵他們積極的探索,用其他更好的方法來實現老師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更應注重學習的過程,而不是學習的結果。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我們每一個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