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霄
(首都師范大學 北京 100048)
經驗視野下的語文作文教學
肖霄
(首都師范大學 北京 100048)
近年來,在高考指揮棒的作用下,學生對語文作文的興趣日益衰減,并且作文內容脫離生活實際,不能抒發真情實感的問題越來越顯著。借鑒杜威課程觀念中關于"經驗"的論述,筆者認為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一方面應源于學生的經驗,另一方面應服務于學生的生活經驗。
經驗 語文作文 教學
文章脫離實際生活似乎是古已有之的事情,尤其嚴重是在科舉制產生之后的八股文,已開始不講究實用。到了民國時期,白話文逐漸取代文言文,但白話文領域依然出現了文章脫離實際應用和缺乏真情實感的情況,而今我們的學生依然延續著從前作文的弊病。要解決學生作文中這兩方面的的問題,作為教師應該從學生的經驗著手。
杜威說過“教育是在經驗中,由于經驗和為著經驗的一種發展過程,愈是明確的和真誠地堅持這種主張,對教育是什么應有一些清楚的概念就愈加顯得重要?!弊谡n堂上的學生并不僅僅是一個個單純的個體,更是帶著多年來生活和學習經驗的個體,只有真正重視他們思想內部的經驗,才有可能實現對他們真正的教育?!盎貧w生活世界不是機械地、簡單地回到生活細節、生活事件、生活經驗甚至整個日常生活。教育理論引導人‘生活世界’這一概念,實質意味著教育中的人的主體地位的認可和對人的生命的尊重”只有意識到尊重學生的經驗是對學生個體的尊重,才能真正實現教學中對學生經驗的關注。
杜威的經驗論認為“學校教育和學生個人經驗之間有著必然的聯系,所以學校不能僅僅將教材作為對學生進行教育的起點,學生的經驗才應該是教育的起點?!苯處熤挥星袑嵶⒁獾綄W生在生活中關注什么,才能知道以什么作為切入點能引起學生的寫作興趣,而不是只關注課本上要求學生具備寫哪些文體文章的能力,也不是簡單地按照書本上的作文題目命制給學生。例如教授議論文,教師可以從學生能觸及得到的事物入手,選取他們有深刻感受的事件訓練他們表達自己觀點和論證自己觀點的能力,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議論文的基本知識,并繼續結合他們的生活實際出題,而不是在學生剛學習寫作議論文的時候就讓學生在那里空發議論,講大道理。通過這樣深入到學生生活層面的作文,學生漸漸掌握了寫作議論文的技巧和方法后,教師可以適當引導學生進行一些抽象層面的寫作,但是注意這所謂的抽象層面的寫作也得是從學生實際生活中提取出的,一味訓練學生思想層面的拔高而忽視學生生活經驗和真實情感的表達是萬不可取的。
學生的言語經驗也就是寫作的基礎知識和運用語言的基本經驗也可以幫助學生有效的組織材料“關于寫作的基礎知識和經驗,其中包括詞匯的豐富與運用、對語法規則的了解、標點符號的使用、對文章體裁的了解和使用以及對文章格式和體例的了解,屬于言語方面的經驗?!睂W生在小學及初中的學習中積累了大量的言語經驗,高中教師首先需要了解學生具有哪些方面的言語經驗,了解之后在每一次的作文訓練中幫助學生整合自己原有的經驗并引導他們最大限度地將這些經驗應用到寫作中來。這其實也和維果茨基的所主張的了解學生學習的起點類似,學生生活和學習的經驗實際上就是學生學習的起點。
寫作教學不僅應該從生活經驗中來,還應該到生活經驗中去。杜威對經驗的核心觀念是“教育即經驗的不斷改組和改造?!睂W生進行作文訓練的過程就正是學習經驗和生活經驗不斷改組和改造的過程。學習寫作、練習寫作首先是為了實際生活服務,脫離了這個層面,一味講求思維訓練、文字訓練,實際上是脫離了寫作教學的本質的。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朱自清先生已經論述過學生寫作脫離生活實際經驗的問題,朱先生提出作文“其實就是為了應用于這種種假想的讀者。寫作練習可以沒有教師,可不能沒有假想的讀者?!痹趯W生的心目中沒有一個假想的讀者,只知道文章寫出來是要給教師讀的,是要應付考試的,這樣的作文教學有何意義呢?朱自清先生提出的這關關于“假想的讀者”的論斷對今天也有非常深刻的意義,我們學生要知道文章寫給誰讀,針對什么問題發表看法,才有可能寫出既符合作文體式又符合作文規范的文章來。一封信,寫給長輩與寫給同齡人不是一個口吻,寫給領導與寫給家人又不是一個口吻;便箋的體式和信件的體式不相同,一篇小說和一篇議論文的寫法又是不同,這都是針對實際生活中發生的不同的問題,面向不同的人群而寫出不同的文字,倘若我們在教學中只教授學生寫作高考指向的記敘文和議論文,那么在面臨實際生活需要的時候,學生怎么能夠有能力去應付各種實際事物呢?杜威說過“教育哲學是屬于經驗、由于經驗和為著經驗的。”當學生知道一件事情是與他密切相關的時候,他就會盡己所能地去完成,而當他覺得一件事離自己很遙遠的時候,一方面他不知道做這件事的意義是什么,另一方面他也不知道該如何去做,偏要學生去做這樣的文章,那自然是付出多而收獲少了!只有使學生意識到寫作的必要性,學生才能對此真的產生興趣,并為此而不斷努力。寫作教學應服務于學生的生活經驗,高中應該訓練學生各種文體的寫作能力,這種寫作能力是面向實際生活的,而不是走出校園就再也用不上的。
通過對杜威經驗課程理論的借鑒,筆者認為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應該從這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寫作教學應源于學生的經驗,讓學生有話可說;二是寫作教學應服務于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得學生找到寫作的動力。當然基于學生經驗的課程并不意味著課程對經驗的簡單復制,學生經驗的課程應該在學生原有經驗的基礎上有所超越,是經驗的不斷重新組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得以進步。由此可見,杜威的經驗課程理論對我們當今的高中作文教學具有重要的啟發。
[1]約翰·杜威.我們怎樣思維?經驗與教育[M].姜文閔.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郭元祥.“回歸生活世界”的教學意蘊[J].全球教育展望.2005(9):32—37
[3]周子房.關于寫作教學起點的思考—來自杜威經驗課程理論的啟示[J].教育探索.2012(2).
[4]約翰?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M].王承緒.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5]朱自清.語文教學經驗.[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