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佳
(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實驗幼兒園 江蘇寶應 225800)
用心聆聽用愛感悟
——大班主題活動"抗擊霧霾,從我做起"方案實施
周佳
(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實驗幼兒園 江蘇寶應 225800)
一場突如其來的"霧霾"讓全國人民面臨考驗,我們班的幼兒對悄然發生的生活變化特別好奇,議論不一。孩子們對"霧霾"的膚淺甚至有一些是錯誤的認識,擬通過開展以"霧霾"為主題的系列活動,幫助孩子們科學認識霧霾,養成健康衛生的生活習慣。
霧霾 主題活動 生成
教育部頒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更強調體驗,讓幼兒在親身經歷中感受知識,構建知識,孩子們感興趣或關注的話題應隨時成為我們教育的活教材,讓孩子會學比學會更重要。
在方案設計過程中,我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幼兒,把孩子的興趣和情感放在首位,注重孩子的個性心理,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并結合活動中幼兒的思想、行為動態以及情感變化,設計開展“霧霾”知識小靈通、我的“防霾”小發明等系列活動,由淺入深,環環相扣,由表及里,循序漸進,讓孩子在活動進程中,既能愉悅身心,又能獲取知識。
1.“霧霾”知識小靈通
主題產生后,教師和幼兒開始一起收集各種資料,并且在幼兒提議下,在活動室一角開辟了新聞屋。孩子們幾乎每天都帶一些圖片、用具放在新聞屋里,舉行小記者招待會。每位幼兒既做新聞發言人,發布自己搜集的“霧霾”最新資訊,又做小記者,把自己還沒解決的問題拿出來和大家共同商量。
梁浩淼(舉著照片):瞧,這張照片上的好多人都戴著口罩呢!因為“霧霾”太厲害了,能通過空氣傳播,人一呼吸,就鉆進肺里,去破壞它。只有戴上口罩,才能把“霧霾”擋在外面。
楊依衡:“霧霾”里有一種有毒的東西,人吸多了,就開始發燒、咳嗽。現在全國已經有4000多名病人了,不及時醫治人會死的。
朱星宇:那死掉的人還會不會傳染給別人呢?
梁:當然會了,人死了,病菌也沒死啊。
楊:不對,死掉的人都不能呼吸了,病菌怎么跑出來?
朱星宇:這樣吧,我們去問董老師,他是醫生,最清楚了。
于是孩子們帶著問題去找校醫,并從他那兒獲得了答案。后來孩子們還開展了“霧霾”小知識問答、“霧霾”小病房等生成性的活動,孩子們學習的興趣更濃了。
興趣是產生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因素,它是推動幼兒去探索知識并帶有情緒色彩的意向,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前提。當孩子們為死去的人是否會傳染別人爭論不休時,有孩子提出去問校醫。這樣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其實就隱含了學習方式和學習能力的因素,因為孩子們已經開始關注答案的來源和科學性了,也知道怎樣通過便捷的途徑獲得正確的知識。同時還注重活動內容生成和拓展,從而進一步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
2.防霾宣傳小喇叭
今天區角活動時,張嘉禹一個人在美術角聚精會神地畫著什么。我悄悄走過去,原來他在畫小朋友開窗戶。見我在看他的畫,張嘉禹便開心地介紹:“老師,這個小朋友是我,我爸爸說外出要戴口罩不容易得呼吸道疾病。”“你想的真好,”我微笑著表揚了他,進而又問:“你還能畫什么?”“我還可以畫小朋友洗手,用8.4消毒,少開窗……”他一古腦兒說了很多。“這么多畫你一個人畫得完嗎?”他摸了摸腦袋:“我去請朋友們來幫忙。”不一會兒,美術角里的孩子們已經忙開了。
約摸半個小時后,孩子們將我圍住:“老師,我們想讓全園小朋友看見我們的畫。”“可是我們不知道放在哪兒比較好?”“要是有個大黑板就好了!”瞧!孩子們已經開始想辦法布置宣傳了。我遞給他們一塊泡沫問行嗎?孩子們高興地蹦了起來。他們迅速分了工,有的剪膠帶,有的扶板子,有的貼畫,末了,還不忘在泡沫板上寫上班級,真夠細心的。
在這個活動中,我既注重幼兒運用自己的方式自主學習,自我表現,同時又強調孩子與他人的交往、互動,在游戲中動腦筋、想辦法,進行合作學習,積極主動地宣傳防非方法,使孩子的個體建構和共同建構得到有機的結合。
3.我的“防霾”小發明
周子皓今天的情緒不太好,課間休息時一個人坐在角落里哭。梁浩淼、朱星宇他們正在安慰她。我走過去,耐心的詢問原因。“老師,我奶奶是環衛工人,經常在戶外工作,我很擔心她。”朱星宇:“我爸爸在電纜廠,經常去外地出差,我也擔心他呢。”梁浩淼:“我媽媽在超市工作,里面人多,空氣不流通。”孩子們紛紛說出自己的擔心。朱星宇說:“我們想為爸爸媽媽做點什么,可我們是小孩子,沒有辦法。”我說:“這樣吧,你們先為爸爸媽媽設計一種防霧霾用具,等你們長大了再把他做成真的,好嗎?”“好”孩子們熱情高漲。
梁浩淼是最先完成的。“老師,這是我為媽媽設計的紫外線眼鏡,帶上它就能殺死病菌,而且絕對不會傳染。”我說:“那你帶上眼鏡給好朋友看看吧。”他帶上眼鏡蹦蹦跳跳地走了。不一會兒,他又回到了建構區,把眼鏡取下,拆拆裝裝。我問怎么了,他說:“他們說我的眼鏡功能少、外形不好看,我想再改進一下。”過了一會兒,孩子們將完成的作品放入新聞屋。“這是我為媽媽設計的氧氣罩,只有指頭那么大,戴著它既舒服,又能照常工作。”“這是自動消毒衣服。”……孩子們活動中顯得十分專注,展示著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和無限的創造力,遇到難題時就互相商量,每設計出一樣防霾物品就興高采烈,并和同伴分享。
活動中,我注重挖掘孩子的潛能,以孩子的現實的思想波動和情感變化為出發點,引導他們主動探索,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推動和激勵孩子不斷地發現問題、尋找答案,并發揮想象力,進行創造。
《指南》的頒布實施,更注重幼兒的親身體驗,所以我真切感受到教師角色面臨著一些新的考驗,每天要迎接新的挑戰。運用多種形式教給孩子學習策略,強調方案的活動性、探究性;面向全體幼兒,遵循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注重他們的親歷親為,孩子主動獲取知識的過程就是知識,教師是幼兒的傾聽者、伙伴、向導,活動材料的提供者、觀察者,時間的反思者,幼兒是活動的主角,他們的言行動態成為活動開展的主流趨向,從而形成家園互動、師生互動、環境互動的良好格局。真正地讓孩子們在自由寬松的環境中快樂茁壯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