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秋玲
(大慶市杏南第一小學 黑龍江大慶 163000)
對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理解和教學中的應用
鄭秋玲
(大慶市杏南第一小學 黑龍江大慶 163000)
"自主、合作、探究"是現代教育的一種價值取向,是選擇、運用、改進和優化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策略的基本理念。對"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理解、構建和運用有利于學生學習態度和學習方式的轉變,有利于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有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真正地提高。
選擇 運用 改進和優化 理解 構建和運用
在學習活動中,學生不是被動的、消極的,不是被灌輸的器皿,不是書本的奴隸,不是教師的“應聲蟲”,而是具有個性的、生動活潑的、充滿生命活力的學生。因此,真正的教學應該從關注學生的實情,了解學生的需要開始。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個性品質、知識結構、認知能力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目標的制定、方法的選擇、過程的安排、氛圍的創設。
新課程標準凸現“以人為本”的價值觀,著眼于“開放創新”,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老師的任務就是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角,并且幫助他們進入學習的角色中。
1.學習方式
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教程時基本的行為和認知的取向。學習方式不是指具體的學習策略和方法,而是學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人,每個學生都有獨立的要求。今天,他們在學校的學習過程就是一個爭取獨立和最終獨立的過程,是一個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會學”的過程。知識的獲得是一個需要自我觀察、發現、認知、綜合、總結的復雜的過程來實現。
2.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1)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意義學習)是相對于被動學習(機械學習、他主學習)而言的,是一種自主性的獨立的學習,是指教學條件下學生的高品質的學習,是合作學習的前提。教育經常講的一句話,我們就是要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能力。
(2)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就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分工合作,互相幫助,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合作學習的一種較好方式是采用分組學習法,就是按照相關內容,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每一個小組完成不同的任務,然后,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合作學習其實是一種共同學習的方式。
合作,包括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包括小組與小組之間的合作;包括學生與老師之間的合作;還包括學生、老師與家長之間的
(3)探究學習
探究就是讓學生去探討、思考、研究。我們每一堂課都可以進行探究,我們隨時都可以進行探究。探究可以包括探究討論、探究體驗、探究生活、還有探險等等。每一次思考都可以是探究,每一次不同意見的爭論,都可以是探究,每一次活動都可以是探究,每一堂課都可以是探究。我們可以探究新的學習方法,探究新的工作方法,可以對教材觀點提出質疑,可以對生活現象進行反思,這些都可以算是探究。探究是一個過程,探究是一種行為。探究不一定有新的發現、新的創造,更不一定要有重大發現。不要把探究神秘化。
經歷探究過程以獲得理智和情感體驗、建構知識、掌握解決問如:熱愛和珍惜學習的機會,尊重事實,客觀、審慎地對待批判性思維,理解、謙虛地接受自己的不足,關注好的事物等。
探究學習的基本學習特點是具有“探究意識、質疑意識”,具有“主動尋索、追求真理”的勇氣和信念,探究學習的過程往往包括“組織小組——確定目標——動口動手——活動匯報——問題反思”等環節。而在這其中,“學會提問、學會執著的探索”等為探究學習的關鍵。
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研究、勤于動手,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普遍應用,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突破以往歷次教學改革著重從教師教的角度研究變革教的方式轉為從學生學的角度研究變革學的方式。其核心理念就是以學生發展為主。
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其目的就是要注重學生的“知識素養的形成和發展”,“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為“終生學習”和適應社會奠定的基礎。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改變傳統的、與此不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和模式。教師要轉變觀念,重塑角色。教師不再是教學的主宰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對話和交流、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把教學過程變成一種動態的、發展的、愉悅的、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情境。
1.創設參與氛圍,促使學生敢于創新,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教師當個別學生膽小或有自卑心理,羞于啟齒時則要教育他們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激勵他們不要怕說錯,暴露錯誤則有利于進步。只有突破羞于發言的心理障礙,才能獲得與他人平等地參與合作的機會。當個別學生過分好勝,惟恐自己落在他人后面,以至于還沒有經過認真的思考,就搶先發表意見時,則要教育他們學會照顧和尊重他人,小組合作交流也是學習,只有作好準備,才能有高質量的發言。通過學生間的交流達到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進步,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合作交流中求得認識的統一,在爭論中求得智能的發展。
2.注重師生溝通,共享交往樂。師生的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學生在其間主動獲取體驗,享受快樂。氣氛是在師生交往互動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如果被動地接受,愉快、求知欲從何而言。在教學中,如果能舍得“耗費”師生交往的時間,對教學而言意味著人人參與平等對話,意味著合作,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精神交流。對學生而言,意味著是一起分享理解,是生命活動、成長和自我表現實現的過程。在這個共同體中,師生在享受著各自交往中快樂的同時,也在共享著彼此帶來的快樂。
總之,構建“自主合作,主動探究、樂于合作”的學習方式是每個老師孜孜以求的境界。盡量給學生提供自我學習的機會,并引導他們獲取知識,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堅持做到“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能動性。為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不斷努力,不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