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治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第二小學 福建泉州 362300)
數學教學與生活
徐春治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第二小學 福建泉州 362300)
數學教學只有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才能使學習變得有趣、生動、易懂;只有把數學運用于實踐,才能使數學變得更有活力。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多給學生提供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的機會,使學生能主動地親近數學、喜歡數學,同時也讓數學真正走進學生的日常生活。
數學教學 貼近生活 親近數學 走進生活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是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標志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是學生不斷經歷、體驗各種數學活動的結果。數學活動經驗需要在‘做’的過程和‘思考’的過程中積淀,是在數學學習活動過程中逐步積累的?!边@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不斷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一段時間的嘗試和實踐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小學生雖然具備了一些的生活經驗,但是這些生活經驗并不都是正確的,作為教師我們就要幫助學生去偽存真。在教學過程中,我就緊緊抓住學生的生活經驗,結合教學內容,創設問題情境,設疑引思,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作為實例,引導學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生活經驗探究新知識,掌握新本領。
1.借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問題情境
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先讓學生把2塊月餅分給2個小朋友,怎么分?這時學生很容易回答每人分1塊。接著問,如果把2塊月餅分給4個小朋友,又怎么分?這時學生在下面很快就討論開了。過了一會兒,有一個學生站起來說:“每人分一半。”我接著問,你是怎樣想出來?在這個學生說:“在家里母親經常把1個蘋果切開,我和哥哥每人一半,這樣很公平?!边@時班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然后我接著引導:一半用數又怎樣來表示呢?經過一陣議論,我告訴學生:“用我們學過的數無法表示,必須用一個新的數——分數來表示。”這樣那個就很容易引出課題。這樣的課題引入,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學習效果好。
2.結合生活經驗,在活動中學數學
在教《年月日的認識》時,我首先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同學們今年幾歲了,你們過了幾個生日了?這時學生興致高昂地數起了自己的生日數目,都說對了自己過生日的次數。這是我又問:我的鄰居家的小朋友小明今年13歲了,可他只過了3個生日,大家想知道這是為什么嗎?這時學生開始議論紛紛,可是卻沒有一個說得過去的理由。我說:要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學完《年月日的認識》這節課,就能夠解決了。希望大家認真學習,看看學完這節課,誰能回答剛才的問題。就這樣學生開始了這節課的學習,他們學習興致極高。
這樣的教學,讓學生感到數學中的知識有的就在生活實際中,我們可以運用生活經驗,通過創設活動,把經驗提煉為教學內容,充實和改善自己的認知結構。
3.依托孩子生活實際,滲透數學思想和數學知識
如在教《統計》時,我在組織學生對生活情況的調查與統計的過程中,用學生生活中接觸最多的不同顏色積木代替不同的水果,而一塊積木代表一位同學最喜歡的水果。在搭積木的實踐活動中滲透統計的思想:積木要放在同一桌面上才能看出誰搭得高,同樣在統計中也要用橫線表示相同的起點;誰搭的積木最高,表示喜歡那種水果的人數最多。在這樣的活動中,把統計中深層次的數學思想生活化了。
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盡可能地創設一些生動、有趣、貼近生活的例子,把生活中的數學原形生動地展現在課堂中,使學生眼中的數學不再是簡單枯燥的數學,而是富有情感、貼近生活、具有活力的東西。
數學具有豐富的內涵,它具體表現在靈活運用之中。特別是小學數學,它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有著其特殊的應用價值,能活學還不夠,還應在活學的基礎上學會活用,使數學知識真正成為我們的學習和生活服務。
1.數學知識貼近生活,用于生活
在學習了米、厘米以及如何進行測量之后,讓學生運用掌握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測量身高、測量手臂伸開的長度、測量一步的長度、測量教師門的寬度以及測量窗戶的寬度等活動,以此加深學生對厘米和米的理解,鞏固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同時,使學生獲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識性數據。特別是使學生通過對自己身體高度的測量,感覺自己正在成長的快樂。在這個活動中既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實際測量的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應用。
2.增強策略意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效率
在現代社會里做任何工作或者解決任何問題,為了提高效率,都要講究策略,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應重視策略研究。如教“可能性”時,設計了這樣一道實踐練習題,“要過六一兒童節了,小明要為班里的同學準備一個摸獎游戲,其中準備了6個白球、2個黃球、3個綠球,設了3個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獎品有鉛筆、鉛筆盒、一個足球?,F在小明要請同學們幫他設計一個摸球有獎游戲規則,你能幫幫他嗎?”學生在看到題目后,經過討論都能確定摸到綠球為一等獎,摸到黃球為二等獎,摸到白球為三等獎;但在獎品的分配上出現了分歧,這時老師作為指導者告訴學生在獎品的分配上要考慮獎品的價錢,學生再次經過熱烈的討論,最后確定了摸球有獎游戲規則。在這樣的實際運用中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創造意識和策略意識有所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進一步提高。
總之,數學教學只有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才能使學習變得有趣、生動、易懂;只有把數學運用于實踐,才能使數學變得更有活力。在數學的教學中,教師必須轉變觀念、多動腦筋、多提供給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的機會,使學生能主動地親近數學、喜歡數學,同時也讓數學真正走進學生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