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增輝
(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廣州 510663)
高職院校藥學專業引入《黃帝內經》早讀實踐的探索
辛增輝
(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廣州 510663)
《黃帝內經》作為我國第一部醫學典籍,提出了"陰陽調和"這樣一個健康的生態醫學模式,本文引領國學早讀熱潮,特摘選《黃帝內經》中通俗易懂的部分,從情志、飲食、季節、生活方式、運動、體質等方面設計出《黃帝內經》早讀讀本和配套的實踐保健方法,探索其在高職院校藥學專業早讀實踐中的成效。
黃帝內經 高職院校 早讀實踐
中國文化經典是指傳統的具有權威性的著作,如儒家的“四書五經”、道家的《老子》和《莊子》、兵家的《孫子兵法》、醫家的《黃帝內經》等。《黃帝內經》是以整體論、辨證觀、“治未病”為特征的,文中對情志、飲食、季節、生活方式、運動、體質與健康的關系提出了較為科學的理論,而這些對于高職學生,特別是藥學專業學生身心素養的提高是非常必要的,且對近年來我國提出的“大健康”事業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早讀,又稱晨讀,泛指在早晨進行的一切朗誦、背誦等活動。它是學生自主學習和理解感悟知識的重要途徑和方式,也是學生積累豐富文化知識和提高身心素養的有效方法。高職院校藥學專業引入《黃帝內經》早讀實踐,不僅能加強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感悟,而且能提升學生的專業水平,更是增強學生體質的重要途徑。
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自2009年起,全面啟動“誦讀國學經典,鑄我嶺南之魂”的每天15分鐘的早讀活動。醫藥健康學院響應國學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熱潮,同時力求突出專業特色,讓青少年學生在學會做人、學會求知的同時了解健康、關愛生命,從2011年開始特意選取祖國醫學四部經典之首的《黃帝內經》作為大二學生下學期的早讀讀本。
《黃帝內經》是第一部中醫理論經典,是第一部養生寶典,也是第一部關于生命的百科全書。全書分《靈樞》和《素問》兩部分,各八十一篇,主要通過黃帝、岐伯的問答對話形式,引導人們以整體觀念來理解人體,以辯證觀念來分析疾病,強調“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的醫學預防思想。
我們節選《黃帝內經》其中的精華部分,以通俗易懂為原則,分為養生理論和養生方法兩大部分共十四個小篇章,分別為:養生理論之陰陽篇;養生理論之五行篇;養生理論之精氣血津液篇;養生理論之藏象篇;養生理論之經絡篇;養生理論之病因病機篇;養生理論之生命篇;養生方法之情志養生;養生方法之四時養生;養生方法之飲食養生;養生方法之起居養生;養生方法之勞逸養生;養生方法之體質養生;養生方法之經絡養生。同時每一小篇章均有配套ppt課件和相關視頻參考資料,期望能夠讓學生了解《黃帝內經》中的養生精神,全面提升學生對生命和健康的認識,并逐漸培養出正確的生命觀和良好的生活方式,盡早形成一種強健身心的自我養生保健理念及養生方法。
2.1 領讀與齊讀
學生從新學期開學第一周開始,根據配套制作的PPT課件先由帶教老師領讀《黃帝內經》中的經典語句一遍,再讓學生齊讀一遍,先讓學生腦海里有個印象,朗讀時間約3分鐘。
2.2 講解與詮釋
教師用現代語言結合臨床案例,逐字逐句的講解詮釋《黃帝內經》,講解時間約5分鐘左右,期間可播放相關名人名醫短視頻輔助教學,加深學生對《黃帝內經》中經典語句的理解和領悟。
2.3 行動與實踐
重點環節,可讓學生結合當今社會中的健康問題發表對《黃帝內經》思想的新看法,或者帶動學生做養生保健操(如新版眼保健操,頸、腰保健操,手指保健操等),又或者讓學生在課外針對《黃帝內經》的養生內容設計一種現實可行的、因人、因地、因時制宜的養生方法或技巧,并在早讀課堂上分享給所有人。總之,此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興趣性,通過實際行動,讓學生鞏固《黃帝內經》養生知識,時間約7分鐘。
2.4 分享與總結
學期末,讓學生總結學習成果,并和大家分享學習心得。讓學生從安身立命向情感依托轉變;從物質享受向精神享受轉變;從經驗養生向科學養生轉變;從追求生命數量向追求生命質量轉變;從亞健康走向健康之路轉變,真正領悟“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的養生智慧。
在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存在如下問題:1)盲目性,主要表現為師生認識不足,重視不夠,目標不明確。目前《黃帝內經》早讀課的最大弊端就是師生不知道其重要的現實意義。2)單一性,主要表現為辦法不多,手法單一。在早讀課上,除了讀還是讀,沒有引入多種學習手段。3)低效性,主要表現為帶讀教師本身不懂《黃帝內經》,這就直接導致了《黃帝內經》早讀課的低效性。
經過4年的《黃帝內經》早讀實踐,我們取得了一定的教學實踐成果,并得出以下結論:第一,帶教老師應在整體規劃的基礎上不斷完善《黃帝內經》早讀課,制定總目標和階段目標,細化《黃帝內經》早讀實踐實施方案,體現出連續性、階段性、發展性、實踐的特點。第二,積極開發《黃帝內經》早讀課程資源,通過名人名醫視頻教學,課堂互動,引導與改變當前學生只讀“課本”的局面。第三,最大限度地組織多種形式的活動,例如做保健操(如新版眼保健操,頸、腰保健操,手指保健操等)、看視頻、引入實踐案例等,改變早讀課只“讀”不“做”的局面。此外,教師在早讀課上可舉辦多種形式的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眼、口、心、手等感官,讓早讀課的每分鐘都能為學習成果而服務。
[1]王琦,李英帥,劉銅華.《黃帝內經》的體質養生思想[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1,26(10):2199-2202.
[2]王慶其.《黃帝內經》的現代魅力[J].浙江中醫雜志,2010,45(9): 625-626.
[3]蘇穎等.《內經選讀》課程運用多元化手段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研究與實踐[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30(1):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