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巖
(作者單位:天津廣播電視臺)
大數據對新聞產生的影響及其應對策略
劉曉巖
(作者單位:天津廣播電視臺)
摘 要:目前,信息技術浪潮正席卷全球,人類社會進入了大數據時代。我國新聞業正處于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只有認清大數據對新聞產生帶來的影響,才能充分發揮大數據的優勢,推進新聞媒體行業的發展。本文分析了大數據對新聞產生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提出應對策略。
關鍵詞:大數據;新聞產生;影響;策略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社會步入了大數據時代。信息技術已成為這個時代的重要標志,各行各業都離不開對信息技術的應用。一股新的科技浪潮正席卷全球,在數據資源共享和發達的網絡環境下,人們對信息的搜集、整合和應用更加便利,新聞產生的方式和內容也由此發生了很大變化。
1.1 大數據對新聞產生的有利影響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社會各行各業處于大數據背景下,尤其是是新聞行業受到大數據的影響更大。在大數據和新媒體的推動下,新聞產生的方式也發生了巨大改變。
1.1.1 新聞產生的主體日趨多元化
傳統新聞產生的主體比較單一,專業媒體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是新聞產生的唯一主體。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許多新媒體不斷出現,對于大數據的搜集也出現在其他媒介平臺和人員行為上,新聞生產逐漸演變為一種團體性的協作生產活動,其產生的主體也逐漸由單一性轉變為多元化。在新聞產生的過程中會出現多個主體,社會成員是新聞數據的制造者,國家新聞機構、一些商業網絡平臺以及百度等網站是新聞數據的搜集者,它們所雇用的新聞媒體專業技術人員則是數據的分析者。在大數據背景下正是這些不同的主體共同完成了新聞生產的任務。所以,當前新聞產生的主體不僅包括專業媒體機構及其工作人員,還有政府、商業機構和社會成員共同參與。
1.2 新聞產生的內容更加豐富
傳統媒體時代新聞產生的內容都是關于事件的真實報道。由于事件的調查和了解都是出于新聞記者之手,所以新聞報道的廣度和深度有限,內容比較單調并且不全面。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極大地豐富了新聞信息資源獲取數量和內容,傳統的新聞信息資源結構已經被打破。新聞產生的信息素材不僅僅是報道某一事件,而是對事件的背后以及事件的發展規律和趨勢進行深入分析,向觀眾呈現更加詳實的新聞內容。因此,大數據背景下的新聞產生的內容源于數據又高于數據,實現了對數據的合理總結和提煉,發揮了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優勢,增加了新聞內容的延伸功能,使更多人能參與到新聞內容的討論中,促進新聞價值的實現。
1.1.3 新聞產生的途徑日趨社會化
傳統媒體時代,新聞產生的方式要求體現專業性,要求必須有專業的新聞媒體工作人員完成。但是,在大數據時代新聞產生的方式呈現出多樣性的發展態勢。尤其是媒體技術逐漸社會化,同時新聞產生的方式也呈現出專業化與社會化并存的局面,并且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新聞產生的社會化程度越來越明顯。另外,目前新聞生產的技術更加先進,在信息資源搜集、分析、制作等方面技術有了較大的創新發展。并且新媒體技術也開始面向大眾化,出現“人人都有可能是新聞制作者”的現象,人民群眾參與新聞所產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也不斷提升。
1.2 大數據對新聞產生提出的新要求
大數據促使新聞產生方式不斷改進,需要從龐大的信息資源中發現規律,不斷產生新的新聞主題。但是,大數據時代帶給新聞產生的機遇與挑戰是并存的,也就是說大數據對新聞產生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
1.2.1 新聞產生的道德和法律問題亟待解決
大數據帶來的不僅是技術上的革新,還面臨倫理上的挑戰。尤其是許多新聞產生的主體忽略了倫理的重要性,過度凸顯了技術的價值。大數據背景下,新聞產生的信息資料更加多樣化,一些隨處可見的家庭電腦設備都可以利用互聯網和信息技術,去完成新聞信息的收集、處理和傳遞。在這個過程中,公民的道德素質參差不齊,一些人不管采集信息的行為是否合法,違背了道德和法律原則,但是由于方式比較隱蔽且隨著新聞產生社會化程度的加劇,很少有人過問。這使得一些國家機構、社會團體以及公民個人的隱私很可能被泄漏,像美國的“棱鏡門”事件就是極大侵犯公民隱私權的行為。在大數據背景下,如何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提高新聞產生主體的道德和法律意識,成為新形勢下新聞產生亟待解決的問題。
1.2.2 對新聞媒體工作人員的能力要求更高
大數據時代對新聞數據產生的能力要求較高,在信息化社會下,數字和圖表等各種技術呈現出高水平狀態,新聞產生只有在內容深度和表現形式上不斷突破,才能滿足人民群眾對新聞信息的需求。在大數據背景下,新聞產生的形式不斷創新發展,從搜集信息到后期制作都需要先進的理念和思維模式,要展示自身獨特的范式。大數據對媒體專業人員提出更高要求,不僅要求其具備較高的文字功力和寫作能力,還要具備對新聞的分析能力和拓展能力。對于新聞媒體工作人員而言,需要從繁雜的互聯網資料中挖掘出有價值、有內涵的新聞。所以,大數據對新聞媒體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和挖掘數據、分析數據的能力要求很高。
1.2.3 大數據時代新聞產生面臨的
制度挑戰
從目前新聞產生的趨勢分析,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們自身信息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未來的新聞產生或許需要全民參與共同完成。有些網站平臺已經出現人工智能新聞產生的方式。這也是新聞媒體從業者擔心媒體行業會消失的原因之一。但是,從技術發展情況分析,目前新聞產生還需要通過媒體專業者對大數據進行篩選、整理、分析和呈現。大數據時代,新聞產生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進行規范,目前在大數據背景下關于新聞產生的相關制度還遠遠不夠。如何有效地使用數據,如何保證數據的安全和公民隱私,如何規范數據采集行為和程序,這些都需要一套較為完善的制度作為保障。
3.1 發揮政府部門的監督和指導作用
為了應對大數據帶來的變化,政府部門要繼續加大對新聞產生的監督和指導。首先,加強對新聞媒體工作人員的價值觀和教育觀。要求其以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展開新聞工作,要牢記新聞是為人民大眾服務的,要保證新聞本身的真實性和科學性。其次,要重視對新聞媒體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高尚的職業操守是保證新聞產生符合道德和法律要求的重要保障,要求新聞工作人員不得泄漏公民隱私,不得進行有償新聞交易。最后,提升媒介素養。當前,受大數據影響,很多媒介易迷失方向,失去新聞價值,盲目地追求數據。所以,政府部門要引導新聞媒介提高自身素養,認清大數據時代對新聞產生的影響。
3.2 提高大數據的挖掘和分析技術
在龐大的數據面前,需要對其進行挖掘,發現數據背后隱藏的價值進行深入分析,從而產生新聞。大數據挖掘技術是新聞媒體應對大數據影響的必要手段。新聞質量在很多程度上依賴于新聞媒體專業人員的數據挖掘能力和分析能力。首先,對新聞媒體工作人員進行培訓。要保證新聞產生的工作人員具備一定的數據挖掘能力和分析技術能力。其次,注重數據挖掘和分析技術在新聞產生中的運用。新聞產生的工作人員要能運用大數據挖掘技術,認識到新聞事件背后的規律,體現新聞價值。最后,要實現新聞產生的個性化特征。在大數據背景下,新聞產生的形式和內容都有了很大變化,新聞工作者要從觀眾喜愛和感興趣的角度出發,為觀眾呈現有趣的新聞報道方式以及簡便實用的新聞報道內容。
3.3 建立健全大數據新聞產生的制度大數據時代,新聞產生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越來越多,嚴重影響到新聞媒體的健康發展。所以,制度建設成為當前新聞產生的重要任務。首先,要完善數據采集制度。要對數據采集的行為進行合理規范,要保證程序合法,避免公民的隱私權受到侵害;其次,要健全數據運用制度。在新聞產生過程中,防止數據的泄漏,以免導致濫用數據或者謠言四起的現象發生;最后,完善新聞版權保護制度。為了維護新聞制作者的合法權益,要加大對新聞版權的保護,推進大數據時代新聞產生的穩定發展。
總之,“大數據”已成為影響社會發展的主要因素,同時影響未來新聞行業的發展趨勢。大數據所展示出來的優勢非常明顯,但是對新聞產生提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我國新聞業正處于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只有認清大數據對新聞產生帶來的影響,才能找出應對策略,進而充分利用大數據,推進新聞媒體行業的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靜波.大數據時代的數據素養教育[J].科學,2013,(4).
[2]彭蘭.“大數據”時代:新聞業面臨的新震蕩[J].編輯之友,2013,(1).
[3]李明.大數據時代新聞采編人員職業能力培訓[J].中國出版,2013,(17).
[4]馮登國,張敏,李昊.大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J].計算機學報,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