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彭
(作者單位:南京廣電集團十八頻道)
新聞媒體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的思考
丁 彭
(作者單位:南京廣電集團十八頻道)
摘 要:新聞媒體對于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當前新聞媒體在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過程中往往沒有較好效果,單一、刻板的現象仍然存在。文章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含義出發,對現階段新聞媒體在該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進行思考。
關鍵詞:新聞媒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問題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上首次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一科學命題。在中國整體社會價值體系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處于核心位置,具有主導作用,為整個價值體系決定了基本特征與方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立,必須要將馬克思主義放在意識形態的指導位置上,使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前進道路上更有把握,使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得以大力弘揚,使人類有益的文明成果得到積極借鑒,進而促進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牢牢鞏固,團結奮斗這一思想道德基礎,形成所有民族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與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提供構建社會主義核心社會以精神上的動力支持。
2.1 媒體對體系的認識不夠深刻
當今媒體無論是在政治空間上還是技術手段和輿論氛圍上,都要遠遠超過20世紀80年代,但卻缺乏對價值與意義關注上的擔當。相關調查表明,人們通過媒介認識社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程度相對較低,他們認為相關的報道僅僅集中在時政新聞上,沒有較強的貼近性與可讀性。群眾形成的刻板印象與媒體刻板的認識是息息相關的。當前,一些主流媒體的生存現狀不是鋪天蓋地而又正襟危坐的政治性宣傳,就是緘默對待、回避討論影響程度較大的社會事件。在新興網絡眾說紛紜的喧嘩中,似乎傳統主流媒體依然無法找到相對較新的話語方式。
2.2 議程設置過于機械化
雖然當前一些主流媒體在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過程中,對一些重大事件進行相應的議程設置。但是,該設置過程僅僅是機械化地套用了宣教的模式。媒介的議程設置并不應該停留在認為相關內容只要進入到媒介中便可,并在顯著位置加以安排,就會決定性地影響到觀眾的議程,而是應考慮受眾本身的接受水平與興趣,以及媒介是否能夠有效地傳達等多方面的因素。否則,媒體僅僅是上演了一場獨角戲,不能給群眾帶來應有的影響。如果單單停留在宣講政策層面上,沒有基層的聲音,就很難使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傳播在民眾中產生深遠的影響。其薄弱環節仍然存在于不能走進廣大農村、基層,進而挖掘真正具有價值的新聞題材。
2.3 敘事表達過于刻板
當前,新聞媒體在對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表達上過于刻板與嚴肅,這在很大程度上使群眾的閱讀興趣受到影響,使普通百姓削弱了對黨報的關注程度,進而使媒介在有效到達率上打了很大折扣。經常出現特別報道與消息冗雜、缺少故事性稿件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很難用一種大眾易接受的形式對政治話題進行傳播。新聞媒體忽視媒體議程設置是群眾關注焦點與政府政策工作的集合這一重點,使得作為喉舌的黨報不能有機地將權威性與影響力相結合,無法在群眾中形成一種廣泛而又相關的討論話題,也難以實現其合力效應。
3.1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求建設媒體核心價值
只有將媒體自身的核心價值體系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理論進行建設,才能使媒體具備應有的大局意識與責任感。媒體應將建構自身價值核心放在其職業規范與職業倫理上(如媒體報道的客觀性、真實性與公正性),還應延續中國媒體對社會責任重視這一優良的傳統。在恪守職業倫理與規范的同時,媒體應堅持最基本的政治底線與原則,注意與政府信息公開渠道之間的共享與合作,使政府能夠與媒體建構成相應的諍友關系,進而黨與政府在媒體方面的執政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3.2 更新宣傳模式
新聞媒體中主流意識形態的管理部門,應對傳播的規律予以尊重與重視,使宣傳模式能夠改變原有的意識形態話語,在新時代下找到更加合適的媒體管控形式。從新聞傳播規律上考慮,如果新聞場不具備客觀、開放與平衡原則,那么就很難實現預期的宣傳效果。
3.3引入社會評價體系
雖然媒體權利在不斷膨脹,但是群眾卻缺少反饋媒介公共角色與做為的通道。媒體行業組織缺乏應有的約束力與獨立性,不能在建立職業規范與行業自律上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只有建立社會評價體系,才能便于媒體公信力的建立,便于媒體發揮出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積極作用。因此,媒體應對廣大人民群眾的參與予以重視,開辟出一條便于公民與媒體對新聞媒體進行監督的通道,使公民能夠參與到建構和維系社會主義價值體系過程中。同時,還應在社會評價體系中納入輿論領袖以及相關專家。
面對現今時代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借鑒與激蕩,新聞媒體應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含義,并充分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將自身的建設納入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中;更新宣傳模式;引入社會評價體系,使其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傳播過程中發揮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