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晶晶
(江西廣播電視臺,江西 南昌 330046)
新媒體時代民生新聞類節目的創新探究
湯晶晶
(江西廣播電視臺,江西 南昌 330046)
近年來,隨著傳媒產業的興起,作為一種獨立的電視新聞模式,民生新聞欄目逐漸成為電視新聞的新潮流。在欣欣向榮的背后,民生新聞存在諸如庸俗化、世俗化、同質化等一系列問題,受到廣泛詬病。同時,面對受眾需求的不斷增加和新媒體的崛起,民生新聞類節目到了需要創新的關鍵時期。本文對此進行了探討,以期有所借鑒價值。
新媒體;民生新聞;創新
目前,以手機、網絡、平板等新的信息工具所帶來的媒體革命正在發生,新媒體影響了現代人的生活,改變了傳統的生產模式,也帶來了新聞媒介的重大變革。尤其是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三網融合政策的出臺,新媒體獲得了難得的發展機遇。新媒體的特點是數字化和交互性,信息傳播更加便捷、迅速和準確,消除了地域限制,使得人和信息被緊密地綁定在一起,并使傳播者和接收者融合成對等的交流者,因而對民生新聞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一方面,民生新聞的選材更加廣泛,形式豐富多樣,網絡視頻、微信平臺、微博上的新聞元素被民生新聞節目廣泛采用,如《新聞全天候·資訊版》欄目內容主要來自一些門戶網站的熱點新聞事件;另一方面,利用新媒體的互動性,民生新聞與受眾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日益深入和頻繁,欄目通過微信和微博平臺征求受眾的意見,也可以發布新聞信息。最后,新媒體拓展了民生新聞的終端,受眾可以借助手機、電腦等工具隨時收看新聞節目,一些民生新聞創辦了網絡電視臺或者和其他視頻網站合作,大大拓展了節目的受眾群體。
目前,民生新聞欄目層出不窮,幾乎每個電視臺都推出幾檔民生新聞節目,競爭異常激烈,節目的同質化、庸俗化和世俗化現象日趨嚴重。在新媒體時代,民生新聞欄目要發展,就要不斷推陳出新,走創新之路。
(一)引進新媒體理念,增強觀眾認知
經過多年的發展,民生新聞的節目形態已經非常豐富,不僅有記者深入現場進行新聞調查,也有主持人進行新聞播報,還有主持人和嘉賓現場進行新聞評論等等,受到觀眾的廣泛歡迎,新媒體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很多民生新聞節目內容都比較低俗和庸俗,一味滿足受眾獵奇和好玩的心理,節目缺乏特色,層次較低,缺乏與受眾的情感交流。事實上,民生新聞節目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在觀點互動和個性表達上的優勢,提高節目內容的品位和檔次,滿足受眾情感表達的需要,提高節目品牌的知名度。2014年末,中央電視臺推出了一系列以“說吧”為主題的民生新聞欄目,對受眾進行隨機采訪,讓受眾對著鏡頭說出自己的真實情感。例如,“在過去的一年最開心的事情”、“離家在外,你最想念誰”、“兩會要開始了,你最關注的熱點話題是什么”、“新的一年,你最希望實現的愿望是什么”諸如此類的開放式話題,這樣的節目形式擺脫了枯燥的數字,讓受訪者能夠說出自己平時不好意思說的話,大大提高了節目的真實性和情感性,讓電視機前的受眾看到人間濃濃的情感和世間百態,引起共鳴。
(二)優化直播概念,強化網臺聯動
電視新聞現場直播可以第一時間讓受眾了解現場發生了什么,特別是在一些重大事件發生的時候,電視新聞現場直播是否及時、真實,是體現節目制作水平的重要標志。CNN有線新聞網的創辦人泰德·特納就曾經說過:即便到了世界末日,CNN電視臺也要展示最后那一刻。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大大提高了民生新聞現場直播的便捷性和即時性,隨時讓受眾了解新聞事件的發展態勢。然而,以手機、網絡為代表的新媒體呈現的信息大多呈現同質化和碎片化的特點,信息紛繁蕪雜,同時也帶有大量不實信息,甚至一些謠言會帶來社會恐慌情緒。這就要求民生新聞節目能夠將電視媒體與新媒體融合起來,發揮各自的優勢和特點,電視媒體負責新聞信息的把控,是新聞內容的供應商和輿論的引導者;新媒體負責提供微博、微信、門戶網站等多元化的傳播渠道,彌補了電視媒體在傳播方面的弊端。
(三)發展調查報道,挖掘新聞深度
在新媒體時代,新媒體的技術使得新聞更新以秒計算,利用手機、電腦等工具,每個人都可能成為信息的發布者和傳播者,碎片化、時效強已經成為新媒體傳播新聞的特點。但這些海量的信息大多是表面化和淺層次的,缺乏對深度的挖掘,受眾可以第一時間了解發生了什么,但對事件發生的背景、原因以及預防措施不甚了解。這就要求民生新聞節目將新聞報道的廣度和深度結合起來,不僅報道老百姓身邊的家長里短,關注廣大人民的生存狀態,也要跳出“小民生”這個圈子,從宏觀的角度來解讀國家民生政策等,可以將這些時政新聞軟化、制作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節目形式。另外,對一些具有重大意義的新聞選題,如能夠警醒他人、重要政策這樣的選題,可以進行深層次的調查報道,找出新聞發生背后的原因,以及未來的應對措施,從而消除觀眾的顧慮,豐富觀眾的知識、拓寬觀眾的視野。
(四)加強媒介融合,多媒體合作共贏
在媒介融合的大趨勢下,資源上的合作成為了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合作的新途徑?;映蔀楝F在民生新聞節目不可缺少的一環,而新媒體的出現,使得互動的方式更加多元便捷,為節目創新互動環節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性。新媒體的互動可以分為節目中和節目外兩種。節目中的互動現在最常見的做法就是選讀微博微信留言、建立“微話題”等,或者從網上找選題,報道網絡熱點事件;而節目外主要是通過微博微信與觀眾進行交流、將節目上傳到官網等平臺供用戶隨時隨地收看。這種互動可以提高觀眾參與節目的積極性,也方便了觀眾收看節目。在以后的發展中,電視民生新聞還需要繼續加大互動力度,比如可以直接讓網友評論的聲音或者視頻出現在節目中,邀請觀眾一起解讀新聞,實現觀眾實時參與等。
總之,在媒介融合日趨緊密的今天,作為電視臺生存和發展的競爭產物,民生新聞的自我創新和發展是必然的選擇。
[1] 陸嘩,蘇菲.地方電視新聞的新走向[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4(6):38.
[2]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3] 宋錢菡.民生新聞的困境與發展策略[J].新聞世界,2010(05).
[4] 楊狀振,邢艷.中國電視民生新聞的轉型思考[J].現代視聽,2009(09).
G222.3
A
1674-8883(2015)23-00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