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盛杰
(燕山大學黨委 宣傳部,河北 秦皇島 066004)
《中共中央政治局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規定》(即“八項規定”)2012年12月出臺以后,學習和踐行“八項規定”在全國范圍內展開。“八項規定”第八條如下:“要厲行勤儉節約,嚴格遵守廉潔從政有關規定,嚴格執行住房、車輛配備等有關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規定。”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1月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厲行節約,反對浪費。
雖然說“八項規定”針對的是廣大黨員,尤其是領導干部,但從更廣泛的角度來講,我們每一個公民都應當踐行“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這一價值觀,只有全社會形成這一良好風尚,才能促進國家的健康發展和公民素質的提高。
為了使“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報道產生深遠的影響,我們應當從報道角度、報道方式、報道平臺三個方面努力。
正面宣傳歷來是媒體宣傳報道的主要方式,其中“典型人物報道”更是從新中國建立至今長盛不衰,從建國初期的“鐵人王進喜”、“好戰士雷鋒”、“黨的好干部焦裕祿”,再到如今的楊善洲、白芳禮等一大批“感動中國”的人物,這些都是很有影響力的正面報道。
具體到對“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報道,媒體的正面引導也是比比皆是。2014年8月,由中宣部宣教局指導,中國經濟網開設的“節約之星”發布廳發布了首批“節約之星”的先進事跡,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重要媒體對此進行了報道。[1]而在河北省,截止到2015年12月,“河北省節約之星”發布活動已經進行了五次,河北各大媒體對典型人物的先進事跡進行了大量報道。[2]
與正面引導相對應的是反面警示,媒體通過列舉一些“反面教材”,對他們的行為做出評價,并且不斷跟進,連續報道事件的進展和處理結果,最終警示受眾:奢侈浪費的后果是很嚴重的,甚至會受到嚴厲懲罰。
以央視“新聞1+1”欄目為例,2012年4月19日,“新聞1+1”做了題為《奢侈的垃圾》的節目。調查顯示,中國人每年浪費糧食800萬噸,這些食物夠兩億人吃一年。[3]2013年1月29日,在習近平總書記做出“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重要批示的幾天后,“新聞1+1”欄目做了題為《浪費之風 務必狠剎!》的節目,列舉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浪費行為,特別是在飯店浪費食物的現象。[4]2015年11月19日,“新聞1+1”做了題為《村官大辦婚宴,辭職就可以嗎?》的節目,報道陜西城固縣蓮花街辦杜家槽村村主任馬某,為了給兒子辦婚禮選擇辭職,最后被黨紀處分。[5]
除了正面引導與反面警示,還有一種報道方式比較隱蔽,一般來說不易被察覺。因為它報道的目的并不是圍繞“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這一主題,但是卻能從側面啟迪受眾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
央視“新聞1+1”欄目對涼山彝族自治州貧困兒童的報道產生了很大的反響。2012年2月22日的報道題為《失依兒童 涼山需要溫暖》,[6]2014年3月25日的報道題為《大涼山,別讓教育著涼!》,[7]這些報道反映了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涼山彝族兒童,不僅輟學的很多,而且甚至溫飽都不能得到滿足。觀眾看了這些報道之后,震驚之余,也會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改掉奢侈浪費的壞習慣。
前幾年有一本很知名的暢銷書,名為《<華爾街日報>是如何講故事的》,書中引用大量的范文,論述了“新聞故事化”的作用和方法。我們應當在遵循新聞真實性這一“生命線”的前提下,以故事化的手段講述事件,在講述過程中突出最具有表現力的細節,并在細節中刻畫人物性格,以“鮮活”的人物去吸引受眾的關注,做到“新聞故事化”、“故事細節化”、“細節人物化”。
“新聞故事化”,就是用故事化的手段來敘述事件。喜歡聽故事是人類的本性,從遠古時代的傳說、神話,到封建社會末期小說的盛行,再到當今電視劇、網絡小說擁有眾多的受眾,都證明了人類本身是喜歡故事的。
對于新聞報道來說也是如此。拿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來說,比起干巴巴地宣傳說教,用具體生動的事例來解讀政策、用“接地氣”的故事將抽象方針具體化,無疑能夠起到更好的宣傳效果。“復興路上工作室”近兩年制作了一系列動畫短片,如《領導人是怎樣煉成的》《十三五之歌》,寓教于樂,寓宣傳于故事,在受眾當中得到了很高的評價。對“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報道,也應當借鑒這種方法。
最能打動人的,就是故事中的細節。在經典的新聞報道中,對細節的刻畫能給受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說起“故事細節化”,不得不提到一檔知名法制欄目《今日說法》,這檔開播于1999年的欄目之所以能贏得很高的收視率且長盛不衰,就是因為它能把一個具體的案子當中的細節串聯起來,用懸念吊足觀眾的胃口,將案件的來龍去脈娓娓道來,令觀眾回味無窮。
對“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報道也是如此,不僅是要講“節約”或者“浪費”的事例,而且要把事例中的細節講出來,讓受眾明白“節約”或“浪費”到底有哪些具體表現,從而達到“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的效果。
“細節人物化”也非常關鍵,《水滸傳》《西游記》等中國古典長篇小說四大名著充分印證了這一點。這些作品之所以能受到讀者的歡迎,是因為里面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如勇猛莽撞的“黑旋風”李逵、疾惡如仇又豪放不羈的“花和尚”魯智深、好吃懶做又善良可愛的豬八戒。
對于新聞報道來說,應當把該“立”的人物“立”起來,有了個性化的人物,才能由人物來帶動事件,把故事講得更清楚。具體到“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報道,應當在報道中把人物個性化的語言、表情、動作表現出來,給受眾留下深刻的印象,獲得良好的傳播效果。
從管理機構的角度來說,尤其是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應當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做好“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報道:用好傳統媒體、善用互聯網絡、重視移動媒體。
傳統媒體是相對于新媒體而言的,指的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出現時間較早的媒體。對“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宣傳報道是黨和國家領導人高度重視的,傳統媒體作為具有良好公信力的組織,自然應當擔起重任。
我們應當根據不同媒體的特點,做出有針對性的策劃,目的是形成報道合力。對于報刊來說,它最擅長的是有深度的報道,因此可以采用通訊、深度報道、時評等不同的形式進行報道;廣播是依賴聲音的單向度媒體,不占用人的視覺,具有良好的“伴隨性”,因此可以通過故事化的報道形式,對移動收聽的人群產生影響力;電視聲畫結合,感染力強,就應當通過鏡頭捕捉社會中“勤儉節約的正面事例”以及“奢侈浪費的反面教材”,通過聲音和畫面產生良好的傳播效果。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7月23日在北京發布了第36次全國互聯網發展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6月,互聯網普及率為48.8%,我國網民總數已達6.68億人。善用互聯網進行宣傳,對于“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深入人心具有重要的意義。
現在中國互聯網界影響力巨大的“領航者”有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三巨頭”,另外新浪、搜狐、優酷、愛奇藝、樂視等各類網站的影響力也不可小覷。管理部門應當采取措施,對這些網站中刺激奢侈消費、炫耀鋪張浪費的內容令行禁止,同時鼓勵“勤儉節約”內容的報道,塑造一個良好的網絡環境。
第36次全國互聯網發展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6月,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5.94億,其中超過八成是青少年。以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為代表的移動終端是青少年每天接觸最多的,有一些人甚至對它產生了很強的依賴性:經常拿起來看看有沒有新信息,從社交軟件看親友們的動態,“刷微博”、“刷微信朋友圈”等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對信息的需求越來越旺盛。與此同時,大塊的時間卻越來越少,移動終端就是在網絡移動化、時間碎片化時代應運而生的,它滿足了人類的信息需求。因此,我們務必高度重視移動終端。具體到“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宣傳來說,就要在有巨大影響力的微信、微博、APP客戶端上傳播有吸引力的信息,形成“病毒式傳播”的強大效應,使這一宣傳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媒體對“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報道不應當是“一陣風”、“運動式”的報道,而應產生廣泛而持久的影響力。為此,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努力:要豐富報道角度,從正面、反面、側面三個角度進行報道;要改進報道方式,做到“新聞故事化、故事細節化、細節人物化”;要拓展報道平臺,不僅要用好傳統媒體,還要善用互聯網絡、重視移動媒體。只有做好以上幾個方面,才能促使“勤儉節約”深入人心,成為全中國人民共同遵循的價值觀。
[1]中國經濟網“節約之星”發布活動啟動[DB/OL].中國經濟網,http://www.ce.cn/ztpd/xwzt/guonei/2014/jyzxfbt/ .2014-8-25.
[2]河北節約之星”發布廳第五次發布活動舉行[DB/OL] .河北網絡電視臺,“http://www.hebtv.com/news/yaowen/2015-12-09/2015-12-09944438.html . 2015-12-9.
[3]奢侈的垃圾[DB/OL].央視網,http://news.cntv.cn/china/20120419/123961.shtml . 2012-4-19.
[4]浪費之風,務必狠剎![DB/OL].央視網,http://news.cntv.cn/2013/01/29/VIDE1359469897807609.shtml . 2013-1-29.
[5]村官大辦婚宴,辭職就可以嗎?[DB/OL].央視網,http://news.cntv.cn/2015/11/20/VIDE1447951133853640.shtml .2015-11-19.
[6]失依兒童 涼山需要溫暖[DB/OL].央視網,http://news.cntv.cn/china/20120222/123927.shtml . 2012-2-22.
[7]大涼山,別讓教育著涼![DB/OL].央視網,http://news.cntv.cn/2014/03/26/VIDE1395830882420491.shtml . 2014-3-25.
[8]CNNIC發布第3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DB/OL].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15-07/24/c_134442403.htm .2015-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