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小情 王一冰
(江西師范大學 傳播學院,江西 南昌 330022)
試分析微媒體對傳統傳播學理論的影響
薛小情 王一冰
(江西師范大學 傳播學院,江西 南昌 330022)
本文首先就微媒體和傳播學進行了簡要介紹,接著分析了微媒體對傳統傳播學理論的影響,最后針對于此,提出了微媒體時代傳播學的發展。旨在通過此文,讓微媒體和傳統傳播理論都能更好地發揮各自的作用。
微媒體;傳統傳播學;理論與影響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早已經進入了信息時代。在信息時代的洪流中,傳統傳播學的理論受到了極大的沖擊和影響。而應運而生的微媒體則憑借其獨特的優勢逐漸占領了市場。與傳統媒體相比,微媒體傳播的渠道更為廣泛,傳播速度快,傳播的內容符合現代人對于信息碎片化的需求。所以微媒體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分析和探討微媒體對傳統傳播學理論的影響對于媒體的未來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1)微媒體的概念和特點。微媒體有著很多獨特的特點,其具體表現如下:首先,微媒體最為顯著的一個特點是具有很強的實效性。同時,微媒體還包括了非常巨大的內容數量,正是因為其巨大的數據庫的支持,其對于信息傳播的速度也是令人咋舌的。其次,微媒體在傳播信息的時候完全不受發布者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微媒體在傳播信息的時候充分地利用了數字媒體和網絡媒體,讓傳播的中間途徑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環節。最后,與傳統媒體相比,微媒體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在這個開放的平臺上,人們可以開誠布公地發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使信息最終實現大眾普及。
(2)傳播學的概念。傳播學是一門教學人類利用符號進行信息交流傳播的一門基礎學科。有了傳播學,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才會變得更加科學有效。現代意義上的傳播學一般有兩方面的研究重點:其一,主要研究人與人之間進行信息交流的途徑、手段和基本過程。其二,傳播學還需要研究人與人之間進行信息傳遞的速度、目的和作用等等。所以傳播學就是研究人與人之間相互進行信息交流的一門學科,傳播學服務的對象為大眾傳媒。
(1)傳播模式理論。微媒體對傳播學的理論有著很多方面的影響。其第一就體現在對傳播模式理論的沖擊上。微媒體時代下的傳播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幾種,人內傳播、人際傳播、群體傳播和大眾傳播。這種傳播模式的全面性造就了微媒體傳播的無縫性。換句話說,微媒體完全顛覆了以往從上到下方向單一的信息傳播方式。微媒體時代下,人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的發布者、傳遞者、大眾傳播的等級變成了多級模式。在這種多級的信息傳播模式中,人與人之間對于信息傳播的多種需求得到了全方位的滿足,信息最終實現了復合傳播。微媒體的這種傳播方式讓多級傳播的模式變得具有可操作性,其改變傳統的單級信息傳播模式,這是微媒體對于傳播模式理論最大的顛覆之一。
(2)傳播控制理論。微媒體的出現對傳播控制理論也有著巨大的挑戰和沖擊。微媒體的傳播模式非常復雜,因而對于其傳播過程的研究和控制成為了業界人士廣為思考的問題之一。在微媒體中,信息的發起人具有很強的個人主觀性,同時,在傳播的過程中,每一個層級的信息接收者都能對信息進行進一步加工處理的能力。因此,在微媒體時代下,對于信息內容進行有效的控制和把關成為了一個巨大的難題。也正是由于缺乏相應的審核環節,微媒體時代下的信息真偽難辨,很容易在社會中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軒然大波”。因此,在微媒體的信息傳播過程中,各級行政主管部門必須不斷加大自己工作控制的范圍,讓在微媒體中傳播的信息最大限度地保證“可控性”。
(3)傳播效果理論。微媒體時代下,傳統的議程設置程序受到了巨大的挑戰,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微媒體時代下,社會上的每一個公眾成為了新聞信息的發布者和接受者。傳統媒體信息發布的單一性被徹底打破,社會上的每一個人具有平等的知曉權和表達權。其次,微媒體憑借其快速高效的優勢能夠很快掌握信息的主要來源。現如今社會上,信息傳播的模式大都是傳統媒體首先收集到一些有報道價值的信息事件,在微媒體的平臺上,對這些事件影響力的進一步擴大和發酵。這也是傳播媒體和微媒體相互融合發展的一個重要體現。最后,在微媒體正平臺上,人與人之間享有平等對話的權利。話語權利的下放讓社會上的每個人真正擁有了表達自己意見看法的機會。
(4)傳播受眾理論。微媒體對于傳播受眾理論也影響深遠。傳統傳播中,其對于受眾的關注是相對較少的,其簡單地把受眾看作為被動的信息接受者。而在微媒體時代下,其對于信息的受眾有著前所未有的重視。在微媒體的平臺下,以往被壟斷的話語權得到了解放,單一的“發聲”渠道得到了革命性的打破。
微媒體時代下,傳播學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在以微博為主導的微媒體時代下,很多全新的傳播技術如雨后春筍層出不窮。例如,“微閱讀”、“微公益”等文化現象的出現也讓微媒體的內容變得更加多元且更加具有現代性。在此時,微媒體正以一種微妙的姿態影響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讓人們的生活隨著發生了巨大的顛覆。在微媒體的平臺上,原先最具有局限性的時間和空間變得不再具有局限性。利用信息技術、各種智能終端設備,社會公眾對話語權變得更加的寬闊。
微媒體時代下,傳播學的理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人類社會的信息傳播方式逐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期。在這個時代里,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變得更加順暢,但是這也存在著一定的弊端。因此,這就要求相關部門做好相應把關,讓信息傳播更加具有正能量。
[1] 王海蘭.論微媒體對傳統傳播學理論的影響[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02):125-128.
[2] 梁雪冰.微媒體時代傳播學的發展創新和應用[J].科技資訊,2014(11):239.
[3] 范金嬌.傳播學理論視角下的手機報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9.
G206
A
1674-8883(2015)23-0142-01
薛小情(1995—),女,江西人,江西師范大學傳播學院本科,研究方向:傳播學理論探究。王一冰(1995—),女,江西人,江西師范大學傳播學院本科,研究方向:傳播學理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