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銳
(新余日報社,江西 新余 338000)
(1)更新用戶體驗。網絡媒體作為新興媒介,有著現場報道、海量信息、豐富多彩的新聞特點。網絡媒介在新聞專題的表現力上可謂是越來越吸引受眾的目光。相比較之下,傳統媒體都遜色。關于同一個新聞的報道,報紙媒體無法做到及時互動,實現“通媒體”的效果。關于諸多專家的評論解讀,無論是從廣度還是深度,網絡媒體的優越性,傳統媒體都很難企及。
(2)資源的整合優化。中國的傳統媒體中,報紙、雜志、電臺、電視都開始與網絡進行整合,很多傳統媒體在網絡上也有了自己的域名。中國報紙大約有2000多種,目前它們有七分之一選擇了在網上同步上線,沒有實現的媒體也開始躍躍欲試。新聞媒體進入網絡傳播勢必會帶來一定的影響。中國的報業在空間上傳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網頁傳播上需要不斷加強,對資源進行整合利用。更需要注重的問題是,網絡自身的特點就有自由性和共享性,發布新聞之前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對時機的把握也是許多傳統媒體所不能夠達到的。所以,需要通過與網絡的不斷整合來實現自身發展的優化。
(1)把握受眾需求。報紙行業的生產運營是一個生產和傳播信息的過程,媒體行業的不斷進化使得眾多營銷理論融入其中。報紙行業同樣需要考慮消費者的需求。報社給讀者傳遞的信息選擇不僅僅要考慮到把關人的需求,同時也需要考慮讀者的需求。堅持以讀者的需求為導向,生產滿足讀者需求的產品,才能夠更具服務價值。隨著互聯網時代的興起,輿論事態、讀者的閱讀習慣都發生了重大改變,這就對新聞行業的工作者提出了在生產和傳播方面的新要求。根據用戶的新需求來更新自身的內容,其中包括對信息本身價值的重新定位、信息傳送方式、用戶體驗等其他服務。在對信息的選擇上,要考慮到互聯網時代下受眾對信息的慣用思維和參與程度,提升信息的結構和內容變化,對語義外的語境更加關注。要求報紙在編碼時要融入更多人性化的思考,給予受眾更多的尊重、審美體驗。在信息傳播方式上,要著眼于方便、快捷這兩個特點,減少接受信息中的干擾,順應當今時代信息傳播的規律,讓信息呈現出高效、多元化的傳播特點。
(2)加強思維創新。眾所周知,中國在許多領域落后于西方國家,但是在網絡發展上,中國與美國基本上是同步的。這就意味著中國在網絡傳播上有一定的先進性和優勢,能與美國這類發達國家抗衡。中國在技術、人力資源上也存在著諸多優勢。要想突破新媒體的新聞事業發展,要不斷通過對網絡的利用,展示網絡內涵,讓每個新聞工作都發揮最大的潛力。與此同時,需要給予新聞工作者更多的肯定、思考和空間,也包括給予網絡上民主的思考和寫作的空間。如果對網絡傳播的內容不注重,只是盲目地復制印刷文章,那么網絡的作用從何而來,全民的思考從何而來。因此,要加大對文章的創新力度,從新聞價值入手,尋找受眾的喜好,滿足受眾。不僅如此,也要突出本報業的特色,融入先進的時代精神,讓受眾耳目一新。
(3)恰當運用傳播手段。科學發展所提倡的是實現資源配置的合理化,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是經濟新聞需要著重報道的內容。在現實調查中,許多新聞媒體的工作者對經濟內容并不是十分了解,對經濟問題的把握尚未不足,經常會出現一些噱頭大卻沒有什么看點的報道。這類報道對激發民眾的關注度有一些作用,但是如果一些人盲目地跟風去效仿,勢必會影響經濟的運作,導致市場價格動蕩起伏,這和市場經濟的發展是相違背的。所以,在進行經濟問題傳播時,要準確恰當地進行傳播,注重社會效果,把握好傳播分寸。
(4)傳播平民化。在新聞傳播中,媒體往往都注重對重大事件的播報,通常有可能是國家大事方面等重大新聞,或者是對社會上的一些名人的關注。隨著網絡新聞不斷發展,較傳統新聞而言,網絡新聞的形式更加貼近老百姓,它更多地對普通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進行報道,讓普通民眾也注意到自身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有許多草根進入到了大眾視野,為大眾關注。新媒體背景下的網絡已然成為民生所關注的信息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成為關注民生的重要窗口。時政新聞需要凸顯的就是民生意識,這需要傳播者去切合主體的需要。新聞媒體的傳播手段和內容都要更加貼近民生,走進民生,到位地反映民生。當然工作人員也應該對事物的兩面性有清醒的認識,個體與整體的關系、偶然與必然的關系都要認真把握。
(5)創新互動思維。互聯網思維的特點就是開放、共享與寫作。在互聯網時代,自媒體已經成為媒體行業的不容小覷的一個部分;在自媒體時代,人人都可以做新聞的傳播者。所以,傳統媒體行業也要開始思考如何讓這些碎片化的自媒體為我所用,如何去實現一個統一、開放的協作平臺,讓內外資源得到良好的整合,這是傳統媒體與互聯網媒體實現共贏的良好舉措。加強內部資源的開發與整合,各個部門有效分工,實資源共享。傳統媒體可以利用自身的專業編輯能力,與新媒體的創新能力相碰撞,制造出更專業、更精彩的媒體互動。
網絡時代,需要傳播手段的不斷更新才能夠保證傳播的有效性。通常情況下,傳播中完成傳播手段的變革是傳播效果提升的有效途徑。所以,新聞媒體在進行傳播媒介整合運用時,要注重經驗思維的利用,保證傳播內容的差異性和有效性,實現信息價值最大化。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媒體傳播新聞需要去不斷地了解社會的需要、世界的需要,讓媒體傳播更加科學、高效。只有不斷滿足社會大眾的需求,媒體才能更好地生存和發展。
[1]許燁.電視走入大數據時代[J].廣告大觀(綜合版),2013(07).
[2]李鄢宏.試述互聯網媒體時代新聞的時效性[J].新聞傳播,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