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語境下的意義探討"/>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丁瑞媛
論平田清明對社會主義與市民社會的鏈接與反思
——當代中國語境下的意義探討
丁瑞媛
平田清明是日本新馬克思主義主要奠基人之一,20世紀60年代提出具有獨創性的市民社會理論,揭示了市民社會異化本質的揚棄是對私人所有的揚棄,是對個體所有的再建構。為此,他提出對資本家私人所有的否定之否定的未來社會設想,通過個體所有的概念將市民社會與社會主義結合起來。當前,探討平田清明“社會主義體制下的市民社會”的設想在當代中國語境下的重要意義,無疑有益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平田清明;市民社會;社會主義;個體所有;中國夢
平田清明(Hirata Kiyoaki,1922-1995)是日本戰后研究馬克思主義的重要代表人物,通過回歸馬克思的原初語境對馬克思進行重新解讀,提出“市民社會向資本家社會的轉變”“個體所有的再建構”“否定之否定”的未來社會等一系列獨特見解,為其在日本思想史上奠定了標志性的歷史位置。在對市民社會異化現象考察分析后,他認為市民社會是由私人勞動所構成的“社會分工體制”,要達到對市民社會異化本質的揚棄,勢必要揚棄私人所有,實現“個體所有的重新建構”。近代市民社會中被私人所有遮蔽了的個體所有,通過對資本家所有以及私人所有的一般性否定而被重新設定,個體所有概念是將市民社會與社會主義鏈接起來的核心概念。
平田清明對“什么是社會主義”問題的思考,是基于對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對如“所有、交往、市民社會”等馬克思創立唯物史觀時極為重要卻在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中“缺失的范疇”進行重新思考后進行的,這是理解市民社會與社會主義關系的關鍵。從詞源上來看,“社會主義”(socialism)源于拉丁文,主張整個社會作為一個統一整體,由社會擁有和控制產品、資本、土地、資產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眾利益。馬克思認為社會主義是資本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整個歷史時期,“社會主義就是宣布不斷革命,就是無產階級的階級專政,這種專政是達到消滅一切階級差別,達到消滅由這些階級差別所產生的一切生產關系,達到消滅和這些生產關系相適應的一切社會關系,達到改變由這些社會關系產生出來的一切觀念的必然的過渡階段”[1](P479)。因此“應設定生產模式或社會組織,使人在其中可以克服異化”,即建立一個新的社會形式,使在這個社會中的人可以成為獨立的人,不再為生產、消費這種異化模式所控制。平田清明將社會主義定義為“對資本家社會進行革命的揚棄的社會,是經過一定的過渡期最終純化為無階級的社會,通過消滅剝削階級從而達到揚棄生產與所有的分離,進而形成社會所有的社會”[2](P103)。
通過對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全面梳理,平田清明發現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中已指出,“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的資本主義占有方式,從而資本主義的私有制,是對個人的、以自己勞動為基礎的私有制的第一個否定。但資本主義生產由于自然過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對自身的否定。這是否定的否定。這種否定不是重新建立勞動者私有制,而是在資本主義時代的成就的基礎上,即在協作和對土地及靠勞動本身生產的生產資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礎上,重新建立勞動者個人所有制”[3](P832)。平田清明看到其中蘊含的重要內涵,即“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并不是簡單的斷裂這么簡單。近代市民社會中,被私有制所扭曲的勞動人民的個體性、個體勞動、個體所有,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可以真正得到發展。否定之否定的社會革命的積極意義就在于揚棄了私人所有”[2](P104)。因此,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不僅是世界歷史上截然不同的兩個階段,同時也存在著繼承關系。只有認識到社會主義與市民社會之間的這層繼承關系,才真正有資格討論社會主義問題。
平田清明深刻地意識到社會主義不僅從資本主義那里繼承到機器體系與機器大工業,同時也繼承了機器大工業中協作的勞動形式。資本家社會否定了近代市民社會的自身勞動、個體勞動,同時也否定了與自身勞動性、個體性密切相關的個別分散性,而社會主義正是繼承了這種對分散性的揚棄。資本家社會通過資本家之間的相互競爭改變了私人所有的形式,通過土地國有形式將土地的私人分散所有轉化為國家所有。隨著資本家間競爭的激化,所有的具體形式也隨之轉變為股份公司等抽象的私人所有形式。如此一來,“在私人所有的范圍內揚棄私人所有的過程,最終會上升至其最高層次、即實現生產資料的共同占有”[2](P105)。社會主義則是在資本家社會所實現的“生產資料的共同占有”這一最終成果的基礎上重建勞動者的個體所有,從而達到真正實現個體解放。這正是平田清明個體所有再建構理論中對勞動者個體所有的重建(Retablir)的重要闡述。
依據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出的社會主義是“自由人的聯合體”的規定,平田清明指出社會主義社會是“擁有孤立分散的生產資料的若干獨立個體無意識形成的近代市民社會”,是“形式上的自由人組成的社會集合外化、異化為商品集合的社會”[2](P109)。社會主義社會是勞動者從資本家私人所有中奪回自身所有的過程,是勞動者真正奪回自由、平等的過程,是勞動個體在自發的意志下、在階級團結的社會紐帶下進行的人類活動的過程。一旦勞動個體獲得了政治權力,“便憑借這股政治權力,將生產資料這一資本家時代中的勞動者共同占有物轉化為勞動者的共同所有物,勞動者彼此獨立的活動自覺轉化為社會的活動,——這便是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2](P110)。平田清明在此特意使用了“共同占有物”和“共同所有物”兩種相似卻內涵迥異的概念,籍此強調資本家社會與社會主義社會的不同。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實際上是勞動者真正實現個體所有的過程。
(一)社會主義的生產力結構特征
社會主義在形成之初便帶有共產主義的特征,并且向著先進的共產主義不斷發展,兩者的差異不僅在于“按勞分配”與“按需分配”分配方式上,還應當關注到兩個社會發展階段的生產方式與生產力的問題。兩者的生產方式從本質上來看比較相似,即生產資料為共同所有,個體的勞動直接構成社會勞動,社會總產品歸共同聯合體(association)所有。然而,同一生產方式在不同歷史階段所表現出的基本形態由該階段的生產力所決定,社會主義階段生產方式的基本形式是建立在社會主義分工基礎上的社會主義協作,而共產主義階段生產方式的基本形態是建立在“揚棄分工”基礎上的協作。建立在社會主義分工基礎上的社會主義協作,隨著自身的發展,逐漸揚棄分工,人的活動成為共同的活動,其結果是區別于生活的人類勞動不再游離于生活之外。因此,揭示共產主義階段特征的第一概念即“勞動的揚棄”。從人類歷史的形成過程上來看,共產主義是社會主義無窮發展后的最終結果,社會主義向共產主義的發展是一個具有連續性的轉變過程。
隨著社會主義協作生產力的不斷發展,生產與交往產生分離,分工得到了大幅度的擴展與深化,這正是平田清明所提出的社會主義生產有機體的交往特性。這要求社會主義社會必須針對實現人類欲望的諸多勞動機能進行有計劃的分配,需要一個能夠衡量社會主義共同勞動中生產者個體承擔的標準。平田清明指出,社會主義社會繼承了市民社會中勞動時間的價值尺度,不同的是將其直接指認為外部尺度,從而揚棄了市民社會中的私有特征,“這一方面保留了市民社會的非人性,另一方面也利用了市民的合理性”[2](P117)。盡管在生產與分配的度量標準下,支付勞動個體相應的勞動所得時可能會出現高低之分,勞動熟練能力與強度的不同也會帶來個體差異,但是,平田清明看到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貫徹“不勞動者不得食”原則的勞動者的社會,用以衡量勞動的勞動時間標準,是在個體勞動者的勞動過程中,直接地、具體地對其勞動進行度量,而非在勞動過程之后由貨幣從外部對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的抽象的商品價值進行度量。可見,社會主義社會中的市民權利(bürgerliches Recht)相較于資本家社會,是一種更為公正且人性化的權利,是對個體所有的法律保證,社會主義社會確保了這種權利,從而實現了社會的發展。
(二)社會主義社會與“國家”
社會主義社會需要權利基準,需要人們來共同遵守,為此有必要設立一個國家機關,用以強制人們遵守權利基準,擁有強制力的國家權力機關的形成不可避免。馬克思對市民社會與國家的關系曾有過明確表述,他認為政治社會即國家是“和市民社會并列的、并且在市民社會之外的獨立存在”[1](P69)。前者是上層建筑,后者是基礎,兩者是對立統一的、相輔相成的整體,市民社會是“全部歷史的真正發源地和舞臺”“在一切時代都構成國家的基礎以及任何其他觀念的上層建筑的基礎”[1](P41-42)。平田清明指出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勢必產生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一個由無產階級領導的、最終掃除一切反革命勢力的階級國家,但社會主義社會的國家權力機關,并非單純的階級統制機關。
平田清明在對無產階級專政國家進行分析時提出其獨到的見解,他指出在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無產階級專政國家與市民的國家同時存在。所不同的是,前者是隨著舊的統治階級的滅亡而消失的國家,后者是朝向共產主義階段而逐漸走向消亡的國家”[2](P122)。倘若無視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與市民的國家的區別,“很容易將無產階級專政國家中的階級統治職能,與市民的國家中的市民的社會綜合職能相混淆,市民的國家中存在的市民間的矛盾、即非敵我的矛盾,很容易混淆為階級的、敵我矛盾,最終以暴力方式來解決市民間的非敵我矛盾”[2](P123)。要避免將國家與執政黨混為一談,杜絕將政黨的理論道德權威與國家的外部權力結合,從而由黨的領袖作為國家代表執行神權政治。這實際上是“將人異化為神,不同于拜物教崇拜,而是一種對活著的人的人格異化”[2](P123-124)。這是平田清明從當時社會主義國家的現實狀況中提出的擔心。對此,他提出緩解這種異化的方案,即勞動人民自我認識得到發展,積極參加社會公共生活,被奉為神的領袖本人能夠進行主動的、有組織的控制。但要從根本上消除異化,必須要揚棄滋生出異化的現實社會基盤、揚棄落后的生產力結構、即消除殘存的舊的共同體關系、揚棄市民社會中不成熟的個體、共同體關系。
(三)否定之否定:個體所有的再建構
在對市民社會與社會主義社會的階段特征性分析后,平田清明提出一個全新設想,即“社會主義體制下的市民社會”。他認為個體所有的再建構是一個否定之否定的過程,并基于“個體所有”與“私人所有”概念提出其獨特的個體所有的再建構理論。他指出,建立在以私人勞動形式存在的個體勞動基礎上的個體私人所有,向資本家私人所有轉變是一種否定,即資本家私人所有對以個體勞動為基礎的個體的私人所有的否定,而對資本家私人所有的否定,是對資本家社會進行革命的揚棄,也是一種否定。依據否定之否定的三段論邏輯,這是一種對“資本主義的私有制”的否定之否定。為此,平田清明勾畫了一個否定之否定的未來社會,通過“個體所有”的概念將市民社會與社會主義結合起來,主張未來的社會主義社會應該是一個以“個體所有”為基本所有制形式的社會。
平田清明在重新解讀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的基礎上指出,市民社會中產生的異化現象從根本上看來源自私人所有,異化的產生到揚棄,本身就是一個歷史必然性的否定之否定的過程。馬克思所主張的否定之否定,并非“人所創造的對象世界的即人的采取對象形式的本質力量的消逝、抽象和喪失,決不是返回到違反自然的、不發達的簡單狀態去的貧困”[5](P175),而是在資本主義積累的基礎上、在資本主義時代的成就的基礎上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當勞動者意識到“私人”的問題時,自然會要求奪回自身被奪走的個體所有,重建自身固有的個體所有、以及被私人所有所隱蔽的個體所有。因而“建立在揚棄私人所有基礎上的社會主義,實際上正是以協作、土地等生產資料的共同占有這一‘資本家時期的成果’為基礎,重建勞動者的個體所有的社會體制”[2](P143-144)。社會主義社會是勞動者個體所有重新建構的社會,是勞動者個體的勞動以社會勞動的形式直接得以發展的社會,是人類勞動作為具體的個體勞動、社會勞動獲得全面解放的社會。
平田清明市民社會理論向我們客觀地揭示了市民社會的實質,將市民社會中具有現實意義與參考價值的思想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結合起來,無疑有助于更為有效地推動社會主義中國的經濟現代化、政治民主化和先進文化的建設步伐,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一)沖破亞細亞生產方式的禁錮
中國的市民社會與西歐成熟的市民社會相比較,根本性差異在于生產資料所有制的不同。馬克思在《資本主義生產以前的各種形式》中系統考察了亞細亞的、古典古代的、日耳曼的三種不同的所有制形式,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的歷史前提和發展必然趨勢。平田清明通過對古典古代、以及中世紀特殊的市民社會的形成進行理論考察,意識到市民社會與共同體(collective)兩種歷史存在形式之間的對立,是市民社會理論批判的前提。他認為亞細亞共同體的生產力決定了其社會成員無法成為西歐語境下的個人,無法實現真正的“所有”。盡管亞細亞地區在歷經了悠久歷史之后,同樣產生了私人個體,但實際上是帶有強大的家父長制特征的階級的國家,其本質仍然屬于統一的共同體,即亞細亞式思維方式使得私人個體產生之后兼具“私人的”的“共同體的”雙重特性。這種社會狀態下的人,“一般會在社會、國家公認的階級秩序中確認自身活動的社會價值,而公認秩序之外的一切行為被認作是毫無意義”[2](P145-146),特殊的亞細亞式思維方式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亞細亞共同體的生產方式。
亞細亞所有制在財產關系、政治關系方面都具有其特殊性,這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形成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亞細亞社會是一種以公共占有為基礎的土地所有制、以農村公社為基礎的專制制度和國家的最高土地權及以自然經濟為基礎的宗法血緣的社會關系為特征的社會。社會成員在政治、經濟、地域、血緣等方面對共同體都存在極強的依賴性,分工與交換發展遲緩,進而導致整個社會缺少生機和活力,生產力發展緩慢;家父長制的統治形式容易產生集權政治,社會成員缺少主體性。因此,要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健康發展,首先要沖破亞細亞生產方式的禁錮,擺脫亞細亞所有制痼疾,營造文明、開放、和諧的社會。
(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保護個體所有
市民社會是社會中個體的私人利益的總和,是“國家政治生活之外的所有社會秩序和社會過程,它只有把政治國家當作自己的參照體系時才有意義”[4]。市民社會作為一個“私”的領域,包含各種民間組織機構、私營企業、家庭、個人私生活、社會運動等內容。馬克思曾明確規定:“市民社會包括各個個人在生產力發展的一定階段上的一切物質交往。”[6](P41)平田清明在討論市民社會異化時指出,表面上看似分散的、具有排他性的市民社會,由于交換的存在而兼具社會連帶性特征,他主張在揭露市民社會的異化所帶來的消極影響的同時,也從積極的層面對市民社會進行思考,重建被“私人所有”所隱蔽的“個體所有”。他認為馬克思所提出來的社會革命,實際上是去除個體所有已經具備的、已經存在的私有形式,將其還原為真正的個體所有,即真正實現個體的“類”的所有。
中國社會由于受到亞細亞式生產方式的影響,長期以來社會高度政治化,家父長式的政治形式致使政府對社會生活實行全方位的管理,這種傳統的社會主義模式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的一系列改革后發生了諸多改觀,從某種意義上促進了社會主義市民社會的形成。“個人自由活動的空間明顯增大,政治國家與市民社會之間的界限正在變得清晰起來,一個相對獨立的市民社會正在中國逐漸顯形”[4]。馬克思從經濟關系上規定社會本質,將市民社會看作是市場經濟中人與人的物質交往關系和由這種關系所構成的社會生活領域,而在市民社會領域中,經濟關系具有決定性意義。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根本任務是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保護個體所有,尊重和保護社會成員的基本權利,促進社會成員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提高經濟社會效益。當然,關心個人利益、重視財富創造和積累的同時,要注意防止市民社會的消極層面,即利己主義、不擇手段謀取私利等不平等、不公正的情況發生,要遵守“公平競爭”“等價交換”等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規范市場秩序保證個體利益,構筑社會主義經濟又快又好發展的客觀環境。
(三)健全社會主義民主以維護個體精神層面的自我獲得
在《市民社會與社會主義》一書中,平田清明賦予“所有”以獨特的內涵,指代“生產、交往、消費中的自我獲得。生產,無論在任何時代,都不僅僅是單純的物質產品的生產,同時也包括精神產品的生產”。在平田清明看來,“在物質產品的生產及其交換、消費的過程中,人作為個體實現了自我獲得,這是個體所有重新建構的第一個內容。而所謂精神產品,即學問、藝術、信息的生產中個體的自我獲得,以及學問、藝術、信息的交換與享受、利用時個體的自我獲得,這是個體所有重新建構的第二個內容”[2](P106)。可見,“個體所有的再建構”,不僅是要重新建構個體物質方面的所有,同時還包括個體所有的精神內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過程中,不僅要關注物質文明的不斷不展,同時也要保護社會成員的基本權利,保證他們不可侵犯的平等自由權利、獨立自主的人格、了解和選擇不同生活方式的權利。重視社會成員精神層面的自我獲得,可以保證社會生活的多樣性與豐富性,創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環境。另一方面,平田清明在分析社會主義社會與國家關系時明確提出社會主義社會的國家權力機關,并不是單純的階級統制機關。因此要注意切勿將無產階級專政國家中的階級統治職能,與市民社會的國家中的市民的社會綜合職能相混淆,將市民的國家中存在的市民間的矛盾、即非敵我的矛盾,混淆為階級的敵我矛盾,最終以暴力方式來解決市民間的非敵我矛盾。要謹防“將人異化為神”的對領袖的個人崇拜。平田清明對市民社會與國家的分析、對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的一系列闡述,為中國式社會主義市民社會提供了重要的啟示。
努力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民主是我國政治發展的根本方向。市民社會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之間存在著諸多共性,例如具有自我獨立意志和自由權利要求的個體在市民社會中可以表達自己的意志、自由發展、實現自身利益。但中國特殊國情下的市民社會具有經濟生活行政化、日常生活政治化占領市民社會領域等特殊性。因此,健全社會主義民主,首先要調整國家職能,政府權力適當下放,擴大社會自主空間,賦予社會組織以更多的獨立性與自治性,以達到民主的最終目標,即人民的自我管理。其次,國家要扮演好解放和協調市民社會的角色。正如馬克思所言,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對社會來說是一柄雙刃劍。國家要通過立法等措施保證市民社會領域的社會組織、個人具有獨立的法律人格。另一方面,在保證其自治性質的同時,為社會利益的博弈制定公平的規則,建立相應的法律法規制度,創設公平、公正的環境,并為博弈中的利益受損者提供社會保障的補救。在執行的過程中要消除特權,遏制利用職權進行權錢交易,真正實現民主的意義,即由人民對政府進行監督和制約,創建和諧穩定、科學發展的社會主義社會。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平田清明.市民社會與社會主義[M].東京:巖波書店,1969.
[3]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4]俞可平.社會主義市民社會:一個新的研究課題[J].天津社會科學,1993,(4).
[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責任編輯:劉烜顯]
丁瑞媛,南京工業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講師,哲學博士,江蘇南京211800
A811
A
1004-4434(2015)10-0012-05
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平田清明的市民社會理論研究”(13ZXD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