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素媚
摘 要:近年來,我國會計服務外包行業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各種制約因素的存在該行業發展相對緩慢且尚未將其行業價值完全展現。會計服務外包行業在面臨行業發展阻力的同時又適逢國際會計市場分化和國家政策扶持,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條件下,會計服務接包方亟待轉型升級。本文在對會計服務外包轉型升級動因進行闡述的基礎上,對接包方轉型升級的途徑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會計服務外包;接包方;轉型
一、會計服務外包轉型升級的動因
會計服務外包,是指企業將其會計核算、報稅、財務分析等部分或全部的會計業務發包給專業會計機構來完成,以便致力于企業的核心增值業務,以期節約經營成本、提高競爭能力。我國會計服務接包方主要是會計師事務所和財務公司、代理記賬機構,主要承接小規模企業的會計業務或大規模企業較低層次的會計業務。
1.我國會計服務外包發展遲緩
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數據所得,在2014年全球服務外包市場分布格局中,美國服務外包市場占比為41.30%,西歐33.7%,日本8.00%,其他國家共11.6%,而我國的僅為5.4%。從總體上來看,我國服務外包不僅量較小,而且質也未取得較大的突破。目前,我國會計服務外包企業承接的業務在國際分工中處于中低端位置,所獲得的附加值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國本土企業對會計服務外包認識不到位,會計服務外包的業務單一,行業規范缺失。面對行業發展遲緩的阻力,接包方亟待進行轉型升級。
2.會計服務外包市場的潛在需求
我國正處于以“擴內需,調結構”為宗旨的轉型升級期,必須把經濟的發展引導到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創新的經濟活動中。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之一,必然也面臨著轉型的機遇和挑戰。為了更好地降低成本、利用外部優勢資源,致力于自身的高附加值業務,企業會愿意將其會計業務承包給專業機構,只是我國會計服務外包的價值仍未完全顯露。根據國家數據統計局的資料顯示,截至2013年,我國的國有企業113254家,集體企業130516家,股份有限公司123370家,私營企業5603917家。由此可推斷,我國會計服務外包市場有著龐大的潛在需求,這便成了接包方轉型升級的動因之一。
二、會計服務外包轉型的途徑
無論是自身發展尋求突破點的緊迫性,還是市場環境的利好信號推動,接包方的轉型升級已是蓄勢待發。從微觀的角度考察顯示:服務承接企業的戰略屬性因素,即對IT設施的投入程度、人才可供性、成本競爭力和綜合服務能力;以及其組織屬性包含的諸因素,即國際經營經驗、組織聲譽、組織文化相容性因素都對跨國公司服務外包供應商選擇具有顯著正向影響。故而,會計服務接包方在選擇轉型升級的途徑時必須充分重視外包供應商選擇發包時考慮的問題,本文主要從“硬”實力、市場定位和經營模式三個方面對接包方的轉型升級途徑進行分析。
1.提升“硬”實力
(1)實現會計模式的現代化
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技術的發展,推動了新的信息技術革命,企業的會計信息系統不再局限于自身的數據資源,在大數據的時代下,企業可以方便快捷地獲取外部數據資源。為了更好地利用龐大的數據資源、提高財務決策的正確性與可行性,大數據與云計算的結合運用顯得十分重要。
會計服務接包方會同時為不同的發包方進行會計核算、財務分析甚至提供財務戰略方案,若只局限于發包方提供的會計資料,繼續采用傳統的會計模式,不僅在服務效率上難以使發包方滿意,而且所提供的方案也會因缺乏量化的數據分析依據而難以適應市場的激烈競爭和瞬息萬變。因此,接包方應該加大IT設施的投入,不斷地實現會計模式的現代化。利用云計算對大量數據進行篩選,接包方可以從發包方獲取的數據中分析其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及現金流量等信息,從政府部門獲取的數據中分析財政政策、納稅等信息,從會計師事務所獲取的數據中分析審計信息,可以從金融機構獲取的數據中分析融資信息。同時,接包方可在不斷地溝通過程中及時了解發包方的需求,并結合上述各方面的分析成果為發包方提供適應市場變化、滿足企業需求的專業建議和決策方案。
(2)引進培養“軟硬兼備”的人才
現代化的財務部門需要“軟硬兼備”的人才,不但需要具備基本的財務技能,還要能夠與其他業務部門協調、談判、溝通、做出正確的戰略判斷,還有一點更重要的,就是掌握最新的技術。在實現會計模式現代化的過程中,除了IT設施的投入,接包方還需要配備相應的復合型人才。從短期來看,可從國內外引進“軟硬兼備”的人才;從長期來看,接包方可以與高校合作創建自己的人才培養基地。與印度相比,我國服務外包企業規模小,面臨著中小民營企業的“弱質性”,即企業的社會認知度較低,缺乏相關的專業人才,法律意識淡薄等。為了改變這一現狀,促進服務外包業的發展,國務院在2012年《服務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重點任務分工及進度安排中明確,“支持高校以人才需求為導向調整優化服務外包專業和人才結構,依照服務外包人才相關標準組織實施教學活動”、“鼓勵高校和企業創新合作模式,積極開展互動式人才培養,共建事件教育基地”。因此,接包方可靈活借助政府的引導和扶持、努力克服自身的劣勢,創建人才培養基地,為自身的轉型升級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
2.做好市場定位
近年來,盡管我國服務外包行業發展迅速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因各種制約因素的存在該行業尚未產生效益最大化,潛在的市場需求也是有待挖掘。針對這一國內現狀,接包方應審視自己的優劣勢做好市場定位,為發包方提供更好的服務從而被認可和信賴。從接包方的視角來看,軟硬實力兼備且能為每個發包方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務并不容易。因此,接包方可以采用“大小結合”長期合作模式,由大企業接包,再將基礎的會計核算業務二次分包給小企業。正所謂術業有專攻,小企業可以集中資源為發包方提供高效高質的基礎會計服務,而大企業可以利用技術和人才資源優勢為發包方提供財務戰略等較高層次的服務。我國的企業數量眾多,規模大小不一,業務需求不同,“大小結合”的模式有利于接包方挖掘客戶需求,及時應對市場變化。
3.轉換經營模式
(1)多元化經營
近年來,“互聯網+”已經成為了流行術語,“互聯網+”是指利用信息通信技術和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更好地結合從而創造一種新的領域、新的行業生態。眾所周知,我國的人力成本在不斷地提高,接包方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也必然面臨這一問題。互聯網不僅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處理數據量龐大的會計業務,而且可以匯聚不同地點的高級會計人才。接包方進入“互聯網+會計服務”的創新模式,既可節約人力資源成本,也可實行多元化經營。在“互聯網+”時代,提高綜合服務能力、實現多元化經營應該作為轉型時期接包方發展的重要戰略。
(2)增加服務附加值
目前,我國大多的會計服務外包企業主要承接的業務包括記賬、編制財務會計報表以及代理納稅等,這些傳統的業務幾乎所有的會計專業機構都可以接包。對于會計服務發包方來說,當有多個服務質量和效率相當接包方可供選擇的時候,其愿意支付的費用自然不會太高。因此,會計服務接包方應該緊隨我國新型服務貿易快速發展的趨勢,通過增加會計服務附加值讓發包方愿意支付較高的價格來購買會計服務。例如,現代的企業越來越注重預測分析,但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對預測分析有全面的認識而且預測分析是一項非常耗時的工作,這使得很多企業產生了購買專業預測分析服務的需求。
四、結束語
我國會計服務外包行業在“十二五”的發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將以新業態、新模式編寫如“十三五”規劃中。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條件下,會計服務接包方需根據發包方需求及市場環境、國家政策進行轉型升級。結合科技創新,不斷提升實力,為發包方提供“精、專、新”的特色服務是會計服務接包方發展的硬道理。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國務院關于促進服務外包產業加快發展的意見[N\OL].國發〔2014〕67號,2015年01月16日.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1/16/content_9402.htm.
[2]國務院促進服務外包業發展會計服務前景廣闊[N\OL].中國會計視野,2015年01月19日.http://www.dongao.com/news/hy/acc/201501/2 14290.shtml.
[3]宋麗麗.跨國公司服務外包研究:東道國和承接方視角[D].復旦大學博士學位論,2008年04月15日.
[4]大數據時代,如何贏得財務人才[N\OL].中國DIC圈,2015年04月24日.http://bigdata.idcquan.com/news/70011.shtml.
[5]邢樹香.接包方視角的我國服務外包企業轉型升級研究[D].江蘇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06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