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一位偉大的美國人簽署了《解放宣言》(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今天我們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會。然而,100年后,黑人依然沒有獲得自由。我們不要為了滿足對自由的饑渴而吞飲仇恨的苦酒。朋友們,今天我要對你們說,此時此刻,雖然我們遭受種種困難和挫折,我仍然有一個夢想。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四個孩子將生活在一個不以膚色而以品格來評價他們的國度里。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將能一起工作,一起祈禱,一起斗爭,一起坐牢,一起維護自由。因為我們知道,終有一天,我們會獲得自由。”
1963年8月28日,馬丁·路德·金在林肯紀念堂的臺階上發表了這番令人難忘的講話。馬丁·路德·金是一位來自亞特蘭大的浸信會牧師,從亨利·戴維·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和圣雄甘地(Mahatma Gandhi)“公民抗命”(civil disobedience)理念中汲取了靈感。為什么他的這篇演講能打動全世界無數人的心?它的神奇魔力究竟在哪里?
歸納起來,如果你希望用明確、簡單的傳播方式打動聽眾,就需要注意以下五個要素:
一、集中闡述一個主題或中心論點,強調你希望傳播的信息。金的主要理念就是對自由的夢想,由于當時種族主義盛行和社會不公,很多人都需要這樣的夢想。金牢牢把握了時代脈搏,用寥寥數語概括出了時代精神。
二、你自己應該受到這個理念的激勵、振奮和鼓舞,就像金一樣。如果你身體力行,思想崇高,凡事利他,你的演講就會言之有物,真實可信,成為你終極目標和使命的鮮活例證。
三、將你的理念和人類永遠追求的價值觀結合起來,像自由、正義、團結、友誼和愛這樣的價值觀放之四海而皆準,它們激勵著人們有尊嚴、正直地生活。你的理念跟這些價值觀結合之后,就會迅速傳播開來,形成氣候,隨著時間的推移深入人心。
四、說出每個人的心聲。金說“我有一個夢想”時,就像是在代表在場的每個人說話,是在表述他們心中最深切的愿望。從本質上說,“我有一個夢想”就是“我們有一個夢想”。在這一刻,個人和大眾神奇地合為一體。曾有人說,詩人需要把讀者或聽眾的感情復制出來才能成功。在華盛頓發表演講的那一天,金也做到了這一點,他的聲音抑揚頓挫、蘊含力量,表達了聚集在那里的每個人的心聲。一個人就此跟廣大民眾建立起了聯系。
五、讓聽者直面自我。傳播藝術的真諦在于:幫助人們超越對別人的成見和偏見,直視鏡子,審視自己真實的內心深處。金不只是在對他的黑人同胞講話,也是在跟美國的靈魂對話,這些思想體現在美國《憲法》的字句之中,令人向往。
五十年過去了,我們必須繼續懷有夢想。現在我們進入了一個不同的階段,處在新的時代,出現了不同的媒介和傳播者,但我們的目標并沒有改變:和平共存,尊重每個人的自由和他們與生俱來的獨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