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船舶工程行業協會秘書長 翟永鏇
“兩會”下的佛山船舶業:廣佛同城 船業同興
佛山市船舶工程行業協會秘書長 翟永鏇

舉世瞻目的全國兩會勝利召開,不僅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各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動力和機遇。同樣,兩會尤其是《政府工作報告》帶給中國船舶工業的積極意義將是前所未有的,中國船舶工業必將藉此實現“鳳凰涅磐”,走向新的輝煌。可以說,這也是振興佛山船舶工業的重要支撐和有效途徑。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重申我國要向海洋強國目標邁進,并首次提出要實施“中國制造2025”,加快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船舶工業既是支柱經濟之一,也是中國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國家及時作出的戰略部署,船舶工業正迎來新的發展節點,前景無限廣闊。廣東省省長朱小丹在《省政府工作報告》也強調:要加快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大力發展智能制造裝備,推進廣東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建設,大力發展臨港經濟,加強海洋資源開發,發展海洋航運。今年初,省政府頒發的《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布局和項目規劃(2015—2020年)》也多次提及“海洋工程裝備”,這無疑為廣東船舶業在國家利好政策下再度注入發展“加速劑”。
對于佛山船舶工業來說,更是因為市政府的重視而顯得潛力不可估量,發展態勢一觸即發,如《佛山市打造10000億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工作方案》重點要求構建“船舶工程配套系統”和“海洋工程裝備及配套”,滲透著國家、廣東省從海洋大國(大省)走向海洋強國(強省)的精神,并承載著打造中國制造強國的夢想。隨著兩會精神的貫徹落實,佛山市也必然會出臺更多促進船舶工業發展的規定條例,這或許將是佛山船舶走向質變的良好開端。
不管是國家、省及市各個層面,透過字里行間都不難看出,中國船舶業確確實實是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但壓力和挑戰同樣存在,只有領會透兩會精神,對接國家戰略,及時調整思路,把握時機,揚長避短,大力創新,我國船舶產業才會快速擺脫低迷,再現蓬勃發展,沖向新高度。
廣州及珠江口船舶制造基地地處南海區域和“新海上絲綢之路”樞紐,是全國三大船造基地之一,也是廣東船舶工業的主要聚集地,其發展區位優勢不言而喻,而近年來的發展趨勢也是有目共睹的。據統計,2014年,廣東省船舶工業主要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500多億,較去年增長約10%,總體發展趨勢好。三大船型、特種船舶、海洋工程裝備產銷看好。全省船舶運輸總量和集裝箱載量繼續保持發展勢頭,總體發展呈現較好趨勢。
作為上述基地的前沿,佛山區域船舶與配套業總量產值較往年略有升幅,海上工程裝備及船舶配套業獨占鰲頭,擔任了重要角色,但產業優勢在弱化,風險和壓力較大,不容樂觀。佛山船舶產業的發展必須緊緊依托廣州船舶業,在主動契合和互用中實現共贏。這是“廣佛同城,船業同興”的有力支撐,也是壯大發展佛山船舶業的重要舉措。
中國船舶工業已躍居世界造船大國前列,在中國制造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同樣,廣州及珠江口造船基地在全國船舶工業發展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佛山緊靠廣州、中山、珠海,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佛山船舶業應借助產業幅射和產業轉移,緊緊抓住當前機遇奮發圖強,實現健康、持續、快速發展,爭當廣東船舶業排頭兵。
今年兩會報告非常重視改革和創新,如深化國企改革和體制、科技、模式等創新。這應該說也是我國船舶工業未來的一個努力方向和重要手段。縱觀佛山船舶業的發展,經歷多次經濟困局,尤其是遭受金融危機重創后變得更理性了。前些年,佛山船舶修造業受國際大環境和發展條件制約,產銷總量以每年5%~10%的比例下滑,原因主要是政府引導不力、優惠政策不多、缺乏龍頭企業、創新能力不足、研發能力薄弱、缺乏人才培養機制等。這幾年,通過創新和改革,加快轉型升級步伐,佛山逐步在公務船艇、主機共軌供油系統、船用特種空調系列、船用電力推進系統、船用水泵系列、大型海上平臺鎖緊裝置及大型懸臂梁滑移系統、重型系泊鏈、大型船舶舾裝分段及多功能海洋工程船、船舶制造業現代服務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具有較大影響和特色的產品。然而,制約發展的瓶頸依然存在,如岸線稀缺制約著造船業難以大規模發展等。

佛山船舶業何去何從?政府工作報告為船舶工業發展提供了綱領性的指導意見和行動部署,佛山船舶界從中看到了希望和紅利,也進一步激發了革新進取的熱情。面對發展“新常態”和國家新戰略,筆者認為佛山船舶業的未來改革創新應圍繞以下幾方面來展開。
1、全力打好“廣州造船,佛山配套”的戰略調整攻堅戰。以珠江口為中心的華南最大造船基地擁有先進的造船理念、技術和設備。這個造船基地需要更多的發展支撐,需要更大的市場去融合,而配套產業必不可少。借助佛山先進制造業的深厚底蘊,佛山船舶行業更須在“廣佛同城,船業同興”大聯盟中獲取大發展。
2、借鑒珠海、江門、中山發展船舶工業的經驗,并建議珠江西岸六市一區共同打造“互動交流,合作共贏”的利益共同體,為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的發展建立平臺。
3、要形成區域性的產業優勢,地方政府要加強政策引導和扶植,調動船舶行業自身改造和提升競爭力的積極性。
4、要重視產學研發合作,加大科研投入。一是揚長避短,增強優勢,建立具有“高、精、新、特”特色的品牌項目或產品,搭建適合佛山發展的船業大聯盟,形成一個有力的“拳頭”。二是組建研發中心,可設立分中心滲透到重點企業。三是制定5~10年的未來整體發展規劃,引導行(企)業穩健良性發展。
5、實施“載體驅動”戰略,搭建“政、企、科、媒”公共服務平臺和“廣佛同城,船業同興”合作發展共贏平臺,鞏固一省三市(廣東省、佛山、肇慶、清遠市)行業協會“互動交流,合作促進”發展平臺。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上指出,唯改革者進,唯改革發展者勝。兩會已經吹響了走向海洋強國的集結號,為船舶工業描畫了發展路徑。站在歷史與未來的交匯點,更偉大的征程正在中國船舶人的面前展開。我們要以新心態積極適應新常態,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堅持創新驅動,使中國船舶業走出一個嶄新的發展周期。同時,也希望佛山船舶業乘借兩會的東風,以國家戰略為指引,積極推動轉型升級全面發展,為地方的經濟拉動發揮新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