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 呂龍德 記者 王建勛
三月北京擋不住的海工熱情
本刊編輯 呂龍德 記者 王建勛

2015年3月26~28日,第五屆中國(北京)國際海洋工程技術與裝備展覽會和第十五屆中國國際石油石化技術裝備展覽會在北京市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隆重舉行。參展企業達2000余家,專業觀眾突破70000人次。
此次海工展吸引了德國、美國、法國、英國、韓國、挪威、意大利、俄羅斯、芬蘭、丹麥、西班牙等16大國家展團,海工裝備企業比例接近40%。中國船級社、挪威船級社、俄羅斯船級社、巴拿馬海事局等紛紛進駐展區。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船重工、中船集團等為代表的“國家隊展團”,以粵新海工、遼寧陸海等為代表的知名民營企業巨頭,以俄油、俄氣、海虹老人、阿克工程、MTU、康明斯等為代表的國際一線品牌,以天津臨港工業園等為代表的產業集群區域,深層次、多角度地展示了當前海工裝備領域最新的產品與技術。展會吸引了挪威烏斯坦、法國波邦、美國潮水、荷蘭凡諾德、馬來西亞Icon Offshore、美國麥克德莫特、新加坡POSH Semco、澳大利亞Bhagwan Marine、中國遠洋、中海油服、中海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油輪公司、外運長航集團、中遠船務等在內的眾多知名海工船船東前來參觀,并在展會上尋找合適的供應商與合作伙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總部參觀團,中石油勘探開發海外項目部、中石油管道局、沙特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殼牌石油、道達爾、俄氣、俄油、康菲、挪威石油、巴西石油、蘇丹國家石油、烏克蘭石油等上百個國內外專業采購團也進場洽談。展會不僅聚集了極旺的人氣,也體現了很高的海工熱情。
期間,還舉行了海工金融和新裝備技術論壇。業內專家指出,國家能源局正在重點組織和實施天然氣液化、海洋工程裝備的國產化工作,要求石油和化工裝備制造企業重點要完成尚未實現國產化的石化裝備的攻關,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其中,海上油氣勘探開發所需的高端裝備制造要瞄準智能化、自動化石油和石化裝備。
業內人士認為,海洋油氣開發必須加快科技創新攻關,通過智能化、自動化升級,促進產業集群集聚發展,積極“走出去”拓展國際市場。海洋工程裝備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勇武也表示,作為世界制造業大國的中國,要繼續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提升石油裝備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滿足海上石油勘探開發等新興領域的需要。在各國加強海洋油氣開發的背景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已成為關注的重點。
《廣東造船》作為特邀媒體全程參加了展會,向展商、船東等派發雜志,并與之進行深度交流、互通資訊,共同探討海工行業發展策略。通過本次展會,我們結識了不少朋友,也進一步提升了雜志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今后,我們仍將繼續參加各種海事展會,為中國船舶業發展矢志不渝地發揮積極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