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平秋,王英輝
廣西生態建設的環境績效評估研究
唐平秋,王英輝
利用環境質量、生態資源量和資源利用效率三大類6項指標構建廣西生態建設的環境績效指標體系,結合熵權賦值法、加權綜合分析法、GIS空間分析法、雷達圖法,對2012年廣西14個地級城市生態建設環境績效進行評估與分析。結果顯示,廣西14個地級城市生態建設環境績效指數呈現南北高、中部低的梯次分布;豐富的生態資源對環境績效的提高有促進作用。同時,研究分析了各城市提高環境績效的對策措施,可為廣西生態文明建設的長效可持續發展提供決策參考。
環境績效;生態建設;廣西;評估方法
生態建設環境績效評估是一種持續對環境績效進行評估與測定的系統程序,能定量評價組織環境管理的成效,檢驗環境目標實現程度,為發現差距、持續改進、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信息[1][2]。生態建設環境績效評估的歷史并不長[3]。20世紀80年代末,企業率先開展環境績效評估,以環境報告書的形式對外發布環境信息。90年代以來,環境績效評估得到了全面的發展,國際組織、學者以及政府部門探索了更加科學縝密的評估方法,逐步將評估對象從微觀層面拓展到宏觀層面[4][5][6][7]。這些探索實踐向民眾和決策管理層提供了大量信息,使生態建設環境績效評估逐步被大眾所知曉,進而成為了有效的評價環境管理成效的工具[8][9]。
環境績效評估在國際上受到廣泛重視,發達國家在環境績效評價的理論和實踐方面成果豐碩[10]。國外最早提及環境績效評估的是美國環境保護署,接著挪威NorskHydro公司發布了全球第一份環境報告。此后,聯合國環境署(UNEP)、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世界銀行(WB)、亞洲開發銀行(ADB)等機構陸續開展了環境績效評估的研究[11]。哥倫比亞大學和耶魯大學也推出了環境績效指數(EPI)和環境可持續指數(ESI)。在美國耶魯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聯合推出的“2012年度全球環境績效指數”排名中,中國名列116位[12]。國際組織的研究極大地推動了環境績效評估的規范化及可計量化發展,但迄今仍未形成統一規范的環境績效評估標準。
迄今為止,對生態建設環境績效評估的研究,國際上通常采用環境績效指數(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EPI)對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績效進行評價。近年來,國內學者應用EPI方法對浙江和山東等地區進行了環境績效評估[1][2]。目前,我國對環境績效評估的研究大部分針對企業,在省級行政區域層面上開展環境績效評估的研究比較少,尚未形成較為系統完善的評估機制。廣西作為中國—東盟合作的前沿陣地,正進入跨越式發展階段。隨著人口和經濟的快速增長、人類活動的不斷加強,廣西的生態環境面臨著嚴峻考驗。有學者預測,如不進行科學合理的保護措施,廣西區域內將會陸續出現諸多生態環境問題,如水資源污染、空氣質量下降,土壤退化,生物多樣性減少,海洋生態系統退化,跨國界污染等。廣西政府高度重視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近年來相繼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006年廣西啟動實施了生態省區建設;2010年廣西決定推進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確立“生態立區,綠色崛起”的發展戰略;2013年起在全區用兩年時間開展“美麗廣西·清潔鄉村”活動。2014年11月14日,廣西又發布了《“美麗廣西·生態鄉村”活動指導意見》及三個配套文件,決定在2015~2016年期間集中開展“美麗廣西·生態鄉村”活動,重點實施“村屯綠化”、“飲水凈化”、“道路硬化”三個專項行動。但是,目前廣西關于環境績效評估方面的研究鮮見報道。加強環境績效研究,科學合理地評估生態建設的成效,在廣西顯得尤為迫切。本文通過調研,選取了資料數據較齊全的2012年廣西14個地級城市,根據實際情況構建環境績效評估指標體系,分析各城市環境績效水平與分布特征,探討各城市環境績效產生差異的可能原因,期許為廣西生態建設提供有價值的參考資料,為開展廣西生態建設環境績效相關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鑒。
(一)數據來源
本文所涉及的數據主要來源于《廣西環境狀況公報2012》《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廣西統計年鑒2013》和廣西14個地級城市2012年的環境狀況公報等。數據統計分析用Excel軟件完成,廣西生態建設環境績效指數空間差異用ArcGIS10.0軟件作圖表示。
(二)環境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指標體系的構建包括指標選取、權重賦值兩部分。首先,基于環境績效指標選取原則,結合廣西生態建設發展實際,根據合適的尺度性、精簡有效性、政策相關性、空間覆蓋性等原則選取指標。其次,根據14個試點省生態建設規劃綱要和廣西生態建設規劃綱要,選取三類二級指標為環境質量、生態資源量和資源利用效率,再根據環境指標分類的頻度統計和數據的可獲得性,選擇水環境質量、空氣環境質量、森林覆蓋率、生物多樣性、能源效率、水資源效率共6項三類指標,構建廣西環境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表1)[13]~[30]。

表1 廣西生態建設環境績效指標體系及指標值
在對權重的賦值方面,采用目標漸近法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即假設每項指標的目標值為100,越靠近100的指標表示越接近目標值??諝猸h境指標PM10、能源效率和水資源效率是逆指標,為了能與正向指標一同進行計算,本研究采用逆指標倒數值進行計算。參考張明明等研究[1][2],通過熵權賦值法對6項指標進行賦權,熵權賦值法是根據指標的變異性大小來確定客觀權重,指標的變異性大,則賦值越重。給變異程度較大的指標賦值較大的權重,有利于反映出各個地區的差異,增進各個地區間的平衡發展。熵權賦值法可以根據某個生態建設環境績效指標值在評估時的變化而自動地調整權重,以適應生態建設環境績效結果不斷變化的需要。當某項指標的信息熵(Sj)越小時,說明該項指標值的變異程度越大,它提供的信息量就越多,在環境績效評估中的作用越大,其權重也越大,反之亦然。把收集的實際數據轉變為標準化數據,計算出第j項指標的Ej,利用Ej計算各指標權重值Qj:

用加權法計算得出環境績效指數(EPI),指數越高,環境績效越好。該指數值可反映各地級城市的環境績效。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dij為第i個地方,第j個指標的原始數據經過標準化處理后的值;m為被評價對象的個數;n為評價指標個數。
采用上述生態建設環境績效評價方法,得到廣西各地級城市2012年環境績效指數(表2)。

表2 2012年廣西14個地級城市環境績效指數(EPI)
(一)廣西生態建設環境績效指數空間分布和分類分析

圖1 廣西環境績效指數等級空間分布
對各地級城市的生態建設環境績效指數進行GIS空間分析和分類分析,結果見圖1。由圖1可見,廣西生態建設環境績效指數空間分布呈南北高、中部低的梯次分布,即南部的沿海城市和北部的桂林高于桂中地區的城市。環境績效指數排名前3位的分別是桂林、北海、防城港。桂林和北海均是廣西著名的旅游地區,防城港長期以來也非常重視旅游開發。為了保證作為支柱產業的旅游業的良好發展,這些地區不可避免要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工業,同時,為吸引更多游客,還會盡量增加城市綠地面積及森林覆蓋面積,這些舉措都會使生態建設環境績效指數提高。由此可見,旅游業的發展對生態建設環境績效的提升有一定促進作用。環境績效指數排名在第4、第5位的依次是百色和崇左。這兩個城市位于廣西的西南部,是云貴高原東南邊緣向廣西沿海的延伸地區,大青山、十萬大山等山脈分布在這里,森林資源豐富,境內分布有多個自然生態保護區和水源地保護區,交通欠發達,經濟總量不高。由于其經濟發展成本較高,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成本也較高,從而導致該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比較落后,因此該地區的生態環境保持良好,具有較高的環境質量指數和生態資源指數。環境績效指數排名6~10位的依次是玉林、賀州、南寧、柳州、來賓。這一地區是廣西主要的工業基地,GDP總和約占廣西的一半。2012年廣西GDP超過千億元的四個城市南寧、柳州、桂林、玉林,這一地區占三個。同時,這五個城市山地面積相對較少,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成本低,經濟發展迅速。導致這些城市環境績效指數排名靠后的原因可能是經濟發達水平較高,由于該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往往會帶來一定的環境問題,而環境問題又有累積作用,所以經濟愈發達的地區,環境污染的累積就相對較為嚴重。這需要當地生產企業嚴格執行新環保法,調整產業結構,淘汰落后產能,推行節能減排措施。環境績效指數第11至13位的是河池、梧州、欽州,這三個城市分別位于廣西的西北部、東部和南部。從地理位置來看分布散亂,但是它們有著共同的特點,生物多樣性指數均較低(均低于10,表1),說明這三個城市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兼顧生態資源的保護和生態經濟發展方面的工作還需加強。環境績效指數排名第14位的是貴港。貴港地處廣西中部,黔江和郁江在這里匯合,西江水系覆蓋著城市全境,水資源豐富,內河航運較發達。與其他大多數城市相比,從自然條件來看,境內自然保護區較少,生物多樣性嚴重不足,從經濟發展角度分析,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資源利用效率較低,拉低了環境績效指數。貴港市需要加快建設以循環經濟為主導的生態經濟體系,推進工業園區的生態化建設,從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生態資源量兩方面入手促進環境績效的提升。
(二)雷達圖分析
利用雷達圖的表示,可將環境績效指數和三類二級指標的相對優劣顯示出來(圖2)。圖中三類二級指標值所構成的三角形呈明顯向三個角外擴張的,表明該城市該項指標的環境績效指數高;反之,其構成的三角形向三角形中心內收縮的,表明該城市該項指標環境績效指數低。虛線代表廣西的平均值,三類二級指標值均高于廣西平均值,表明該城市環境績效呈均衡發展;若某類二級指標值越靠近三角形中心,說明該城市該指標在考核上比較落后。

圖2 廣西各地級城市的環境績效指標評估雷達圖
根據雷達圖分析,可將廣西城市劃分為七類:第一類,環境績效指數高,三類二級指標都超過了廣西的平均值,如北海、防城港和崇左。這三個城市的雷達圖形沿三個方向向外擴張,三個方向構成的三角形包含了廣西平均值構成的三角形,其中生態資源量方向明顯超出,經濟發展水平與資源承載力比較協調,生態建設的環境績效明顯。第二類,生態資源量和資源利用率較好,但環境質量不高。桂林屬于這類城市,它的雷達圖1方向向內收縮,2和3方向向外延伸,表明桂林在森林覆蓋率等生態資源指標方面和水資源利用等資源利用率方面超過了廣西的平均水平,但是在環境質量方面,桂林市可吸入顆粒物(PM10)污染高于廣西的平均水平,影響了環境質量指數的提升。這是由于近年來桂林市工業發展較快,工業廢氣和粉塵及機動車尾氣排放增加造成了PM10污染加重[35]。第三類,環境質量和資源利用效率都達到了廣西平均水平,但是生態資源量較低。雷達圖上顯示2指標向內收縮,1和3方向向外延伸。這類城市有玉林和梧州。這兩個城市的森林覆蓋率、受保護地面積占國土面積比例等指標偏低,導致其生態資源指數偏低。第四類,環境質量和生態資源量超過了廣西平均值,但資源利用效率低于廣西平均值。雷達圖中3指標向三角形中心收縮顯著,如百色市。百色市的環境質量和生態資源量都有優勢,但經濟發展水平較為落后,資源和能源利用效率低下,仍存在著高能耗低效率的經濟增長方式。第五類,環境質量達到廣西平均水平,但生態資源量和資源利用效率都落后于廣西平均水平,來賓屬于這類城市。從雷達圖上可以看出,1方向向外延伸,2和3方向向內收縮。來賓屬于經濟相對欠發達城市,經濟發展水平較低,但環境質量較好。在今后的經濟發展中,這類城市應防止走犧牲環境換取經濟發展的老路,借鑒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推動經濟。第六類,環境質量和生態資源量均低于廣西平均值,資源利用效率高于廣西平均水平。雷達圖形1和2方向向內收縮,3方向向外延伸。南寧、柳州、欽州屬于這類城市,其環境質量指數呈向心收縮,但資源利用指數不低,顯然該地區的環境壓力問題突出,存在經濟發展強度總量超出環境承載力的環境與經濟明顯不協調的態勢。南寧是廣西的首府城市,經濟水平較高,但南寧市自然保護區較少,生物多樣性不夠豐富,從而使生態資源指數偏低。第七類,三類環境績效指標都低于廣西平均值線。賀州、貴港、河池的三類環境績效指數均落后于廣西平均值,雷達圖顯示廣西平均值三角形包含這類城市三類環境績效指數所構成的三角形。這三座城市正處在工業化發展初期,大部分企業規模效益不高,自動化水平較低,能耗物耗較高,清潔生產水平不高。這幾個城市隨著自然資源的大規模開發利用,對生態環境的威脅加劇,既要解決經濟發展過程中累積的環境污染問題和生態破壞欠帳,又要跟上經濟快速發展的步伐,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任務較重。
通過收集2012年廣西14個地級城市的統計數據,構建了以水環境質量、大氣環境質量代表的環境質量,以森林覆蓋率、生物多樣性代表的生態資源量,以能源效率、水資源效率代表的資源利用效率三大類6種指標組成的環境績效指標體系;通過熵權賦值法、加權綜合分析,得出廣西14個地級城市的生態建設環境績效指數從高到低依次為:桂林、北海、防城港、百色、崇左、玉林、賀州、南寧、柳州、來賓、河池、梧州、欽州、貴港;對各城市的生態建設環境績效進行GIS空間分析和雷達圖分析,結果顯示,豐富的自然資源可促進環境績效指數的提高,而較高的經濟發達水平則對環境績效指數提高有抑制作用。
目前,廣西迎來了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機遇,但其同時又是矛盾凸顯期,面臨著經濟騰飛與環境風險的雙重挑戰。廣西是我國生態環境脆弱地區,自然條件差、生態環境脆弱是廣西加快經濟發展面臨的難題。生態建設環境績效與區域經濟發展階段及水平密切相關,對區域競爭力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鑒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建議:首先,廣西各地級城市應根據自身的區域特色,因地制宜,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率,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其次,以建立國家公園、建設一批生態園林城市為切入點,促進自然生態資源的保護,維護廣西“山清水秀生態美”的生態優勢;最后,加強生態建設環境績效研究與實踐,探索建立生態建設環境績效監控的長效機制,通過環境績效評估對各地區可持續發展水平進行評估,逐步實現全區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雙向協調。
總之,廣西各個城市的經濟發展應根據現有發展階段和當地的基本情況,通過發揮自身的區位優勢來提升生態資源量,縮短資源密集型發展階段的時間,以每個城市生態建設環境績效不斷提高的量變帶動全區可持續發展的質的飛躍。
[1]張明明,李煥承,等.浙江省生態建設環境績效評估方法初步研究[J].中國環境科學,2009,(6).
[2]邰鵬飛,李俊莉.山東省資源環境績效與壓力評估研究[J].曲阜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2).
[3]盧曉梅.浙江生態省建設的環境績效評估研究[D].浙江大學,2008.
[4]智穎飆,王再嵐,等.安徽資源環境績效評估研究[J].安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5).
[5]李紅麗,智穎飆,等.基于生態現代化的區域資源環境績效分析——以山西省為例[J].生態環境學報,2010,(6).
[6]李玲,陳琦.國內外環境績效評價研究綜述[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4,(10).
[7]Tyteca D,Carlens J,et al.corporate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evidence from the MEPI project [J].Business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2002,(11).
[8]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2012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
[9]黃和平,伍世安,等.基于生態效率的資源環境績效動態評估——以江西省為例[J].資源科學,2010,(5).
[10]Xie SY,Hayase K.Corporate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A measurementmodeland a new concept[J]. Business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2007,(16).
[11]Ramos T B,Alves I,et al.The state of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the public sector:the case of the Portuguese defence sector[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9,(17).
[12]Yale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Law and Policy,Ceter for International Earth Science Information Network(CIESIN) [EB/OL].http://en.w ikipedia.org/w iki/Environmental_P-erformance_Index,2010-10-09.
[13]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2013[R].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4.
[14]廣西統計局.廣西統計年鑒2013[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4.
[15]廣西環境質量監測總站.2012年廣西環境狀況公報[R]. 2012.
[16]南寧市環保局.2012年南寧市環境狀況公報[R].2012.
[17]柳州市環保局.2012年柳州市環境狀況公報[R].2012.
[18]桂林市環保局.2012年桂林市環境狀況公報[R].2012.
[19]梧州市環保局.2012年梧州市環境狀況公報[R].2012.
[20]北海市環保局.2012年北海市環境狀況公報[R].2012.
[21]防城港市環保局.2012年防城港市環境狀況公報[R]. 2012.
[22]欽州市環保局.2012年欽州市環境狀況公報[R].2012.
[23]貴港市環保局.2012年貴港市環境狀況公報[R].2012.
[24]玉林市環保局.2012年玉林市環境狀況公報[R].2012.
[25]百色市環保局.2012年百色市環境狀況公報[R].2012.
[26]賀州市環保局.2012年賀州市環境狀況公報[R].2012.
[27]河池市環保局.2012年河池市環境狀況公報[R].2012.
[28]來賓市環保局.2012年來賓市環境狀況公報[R].2012.
[29]崇左市環保局.2012年崇左市環境狀況公報[R].2012.
[30]廣西水利廳.廣西水功能區劃[R].2008.
[31]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廣西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十二五”規劃[R].2010.
[32]國家生態建設示范區管理規程[S].2012.
[33]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R]. 2010.
[34]國家環保模范城市考核標準[S].2010.
[35]張志朋,宋玉俠,等.基于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特征的桂林市大氣環境狀況研究[J].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2014,(26).
[責任編輯:劉烜顯]
唐平秋,廣西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王英輝,廣西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廣西南寧530004
F124.5
A
1004-4434(2015)03-0052-05
廣西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基地項目[13M J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