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農村金融學會課題組
關于完善商業銀行內控機制的思考
蘇州市農村金融學會課題組
內部控制在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是商業銀行實現經營目標的重要保證,但由于金融環境的不斷變化、內控配套制度的不健全等因素,使得我國商業銀行的內控機制還不夠完善。本文對我國商業銀行在內控機制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不足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不斷完善商業銀行內控機制的一些措施。
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逐步形成了以“三道防線”為基礎的制約監督機制,但是內部控制在我國仍是一個尚未完全開發的領域,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內部控制的認識存在偏差。雖然很多人對內部控制能從字面上進行理解,但很少有人能夠知道內部控制真正的內涵,對內部控制在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所起到的作用認知不足,存在一些認識上的誤區。一些商業銀行認為,只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規章制度,就等于建立健全了內部控制機制。這些商業銀行雖然在理論上對內部控制比較重視,但在實踐過程中發生了偏離。具體表現在:在處理內部控制與經營發展、內控管理與業務管理、管控風險與經營風險的關系上,存在認識上的偏差,有的甚至把內部控制與商業銀行的經營發展對立起來,認為內部控制阻礙了商業銀行的經營發展。在這個商業銀行林立的金融市場中,為了搶客戶、拓市場,許多商業銀行將內部控制的相關制度拋在腦后,盲目擴大經營范圍。這種急功近利的發展方式使得資產在擴大規模的同時,資產質量卻在不斷地下降,最終導致經營管理出現危機甚至危及商業銀行的生存。
(二)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我國商業銀行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內部控制制度缺乏合理性。一些商業銀行在制定規章制度時部門與部門間是割裂的,這樣導致有些制度之間存在相抵觸的部分,不利于制度的執行;有的制度間存在重復交叉的部分,權責不分,導致部門間相互推諉。二是內部控制制度的反應速度較慢。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金融市場的瞬息萬變,內部控制制度的反應速度跟不上外部環境給商業銀行帶來的各種改變,使得一些內部控制制度不足以防范新的變化所帶來的各種風險。三是內部控制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強。許多內部控制制度的制定者與執行者分離,導致制度的制定不能夠從執行者的角度出發,加大了制度執行的難度,致使一些員工對內部控制產生一些厭煩情緒。
(三)內部控制監督檢查機制還不完善。目前,商業銀行的內部控制監督機制還比較弱化,主要體現在:一是內部控制監督部門不獨立,地位不能超脫,往往在檢查過程中受到同級部門的限制,使得監督檢查得不到有效的開展。二是內部控制監督檢查本身缺乏力度,檢查走過場,未起到應有的警戒作用。三是內部控制監督檢查人員的業務素質不高,往往不能掌握最新的業務動向,不能夠有效了解各項業務在不同時期所存在的風險,造成了在檢查過程中判斷問題的準確性不高,降低了檢查的效力以及公信力。四是監督檢查與制度制定的脫節。當一個新的業務開展后,最先接受培訓的是業務部門的人員,而監督檢查人員不能在第一時間對各項新的業務技能全面掌握,使得新的業務難以按照內部控制的要求來開展。
(四)信息與溝通不暢。信息在內部控制管理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國商業銀行在內部控制信息管理方面還存在以下不足:一是信息共享率不高。在如今的大數據時代,信息的共享能夠提高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工作效率。就目前而言,我國商業銀行在信息共享方面做的還不夠,有時各部門在同一問題上掌握的數據卻是不相同的,嚴重影響了決策層的決策。二是信息缺失現象較嚴重。我國商業銀行內部組織龐大,結構層次多,決策者制定的決策在向下傳導過程中,由于中間人的理解偏差等因素的存在,相關決策無法及時準確地向下傳達。而在向上反饋基層出現的一些問題過程中,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導致反饋建議很難引起上級行的關注。
(一)樹立正確的內控管理理念。商業銀行是經營風險的金融企業,需要樹立正確的經營管理理念,才能不斷防范風險,減少損失。為保證商業銀行安全、穩定、高效地運行,一是要把完善內部控制機制作為商業銀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商業銀行有效防范經營風險、保證戰略目標實現的關鍵。同時要轉變內控太嚴、阻礙經營發展的錯誤觀念,樹立正確的合規觀。二是要正確理解內控機制的真正內涵,糾正那些“內控機制就是內部的規章制度”等片面的認識,要在實際工作中真正踐行內部控制管理,建立起既規范可行又順應金融發展規律的現代商業銀行內控機制。三是要正確處理好內控、發展以及轉型之間的關系,以市場為導向,優化資產負債結構,精細化基礎管理,在改革的浪潮中穩步前進。
(二)優化商業銀行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內部控制制度是規范生產經營的基礎,若內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將會降低管理效率,讓不法分子有空可鉆,加大經營風險。為此,商業銀行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規范制度:一是要對現有的各種規章制度進行認真梳理,廢止一些不適應現代發展的舊規章,同時也可以結合當前發展形勢,將相關性較強的規章制度進行合并,提高規章制度的執行效率。二是成立應急響應小組,對經營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及時進行反映,及時修改相關規章制度中存在的缺陷,提升風險防范的能力。三是在制度設計時,多從基礎制度執行者出發,考慮制度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同時修繕制度中與其他制度相沖突部分以提高制度的執行效率。
(三)強化內部監督檢查管理。內部監督檢查是內控機制中不可或缺又無法替代的一個重要環節,可以說,沒有健全完備的內部監督檢查機制,完善內控機制將成為空談。強化內部監督檢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內部控制監督部門最好是上級行的派駐部門,由上級行直接管理,同時再給其配備適度的處罰權,這樣既保證了部門的獨立性、權威性,又不會受到所在行各部門的牽制,提升了監督檢查的實效。二是內部控制部門要配備高素質管理人員,不僅需要具備良好的業務素質以及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還要具備極強的責任心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這樣才能進一步保證監督檢查結果的真實性及有效性。三是開展的監督檢查必須要認真、徹底,在檢查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既定的檢查目標開展檢查,及早發現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制定后續管理措施,將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四)加強信息在商業銀行內部的流通。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共享為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提供了很多便利,提高了商業銀行的經營效率。但由于目前商業銀行內部部門的相對獨立,造成了可用信息不能完全共享,或者說通過不同途徑獲得的數據不一樣,這樣造成了內部機構的重復勞動。加強信息流通商業銀行需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將全行的相關信息發布到共享平臺上,并定期更新,同時對共享平臺進行權限設置,保證相關信息的保密性。二是加強信息傳遞的暢通。建立健全信息傳導機制,商業銀行高層在向下傳達信息時,要內容簡潔、分工明確,并減少中間流轉程序,以最快、最直接的方式傳達給執行者。而基層在向上反饋問題時,也要減少中間流轉程序,讓基層反饋的問題及時傳達給決策者,及早解決基層存在的問題。
隨著社會經濟結構的大調整,商業銀行發展轉型的不斷推進與深入,再加上外部激烈的競爭環境以及新興金融模式的沖擊,商業銀行想要順利實現改革并搶占先機,需要加強內部控制機制建設,并把它貫穿經營管理的全過程中,在有效防范、化解風險的同時,保證商業銀行安全、健康、持續、高效地發展。
(執筆:高岳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