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發碩 龔筱麗
(廣西柳州畜牧獸醫學校 廣西柳州 545003)
中職畜牧獸醫專業《禽病防治》課程改革初探
胡發碩 龔筱麗
(廣西柳州畜牧獸醫學校 廣西柳州 545003)
《禽病防治》是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畜牧獸醫專業中的一門重要專業核心課,該課程是根據畜牧獸醫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針對家禽疾病預防與控制專業核心能力培養要求而開設的。在國家示范校建設的良好環境下,我們結合有豐富教學經驗及臨床經驗的教師意見及建議,修訂了該課程的教學。
中職 畜牧獸醫專業 改革 《禽病防治》課程
《禽病防治》是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畜牧獸醫專業中的一門重要專業核心課,是研究威脅禽類生產甚至威脅人類健康的禽類疾病進行診斷和防控的一門課程。該課程是根據畜牧獸醫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針對家禽疾病預防與控制專業核心能力培養要求而開設的,是校企合作建設的優質核心課程,在畜牧獸醫專業能力培養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教學目標是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與實訓,學習和掌握本課程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將為學生今后走向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其能切實做好禽類疾病的防控為現代禽類生產服務。同時也是培養動物疫病防治員、動物檢疫檢驗員等中、高級職業資格的重要課程。
本課程的設計理念是以畜牧獸醫行業及企業的職業崗位對家禽疾病防治知識與技能人才需求為目標,充分體現人才培養過程的職業性、實踐性與開放性,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強化職業素質教育。對教學內容的設計以實用、夠用為目的,注重實用性與操作性,著重選擇學生及社會需要的內容作為教學的重點,理論知識以夠用、實用為度的原則。技能操作貼近生產崗位,讓學生感覺到這些內容是自己今后工作所必須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學習產生濃厚興趣。
根據中職教育的特點,按照中職人才培養要求,采用臨床案例分析、理訓一體化教學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法,切實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本課程以培養畜牧獸醫崗位能力為重點,但家禽疾病防治知識技能的學習,對于多數沒有接觸禽病臨床的中職生而言不太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學過程設計中,利用現場病例,現場示范,邊做邊學,結合多媒體展示圖片、音像等感性材料,讓學生身臨其境,將教、學、做一體融入教學全過程,充分體現了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的課堂設計理念。
根據中職生的職業定位,《動物病理》課程的培養目標定位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知識目標
(1)掌握禽傳染病的診斷和防制;
(2)掌握禽寄生蟲病的診斷和防制;
(3)掌握禽非傳染性疾病的診斷和防制;
(4)掌握常用的疫病檢驗檢測技術。;
(二)技能目標
(1)能對禽流感、新城疫等烈性傳染病及其他病毒性傳染病進行臨床診斷和綜合防控;
(2)能對禽巴氏桿菌病、鴨傳染性漿膜炎等細菌病進行科學診斷和綜合防治;
(3)能對常見的寄生蟲病及非傳染性疾病進行科學診斷和綜合防治;
(4)能熟練應用免疫接種、禽場消毒、藥物預防等防疫措施;
(5)能進行雞白痢、禽傷寒等疫病的快速診斷及抗體監測;
(6)能獨立或合作制定禽場免疫程序及預防給藥程序;
(三)素質目標
(1)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具有較強的處理和分析問題能力,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產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做到遵紀守法、愛崗敬業,注重理論結合實踐,具有勤學苦練,精益求精,終身學習、團隊合作的精神。
根據專業課程目標和涵蓋的工作任務要求,確定課程內容和要求。課程內容可以分為3個模塊、5個學習項目、32個工作任務,具體內容及要求、課時安排見下表:
模塊一 禽傳染病
項目一 禽病毒性傳染病
工作任務:新城疫、禽流感、雞傳染性支氣管、傳染性喉氣管炎、馬立克病、雞傳染性法氏囊病、禽痘、鴨病毒性肝炎、鴨瘟、小鵝瘟、雞傳染性貧血、禽病毒性關節炎、禽白血病
禽腦脊髓炎、產蛋下降綜合征的診斷與防制。
知識要求:了解各個病毒病的危害性、熟悉其病原特點、掌握其診斷要點和防控凈化措施。
技能要求:能夠對新城疫、禽流感進行抗體監測,能夠正確選擇免疫接種方法、能夠利用其臨床診斷指標對其進行正確診斷,熟悉疫情上報制度,并熟知其防控措施;能夠對雞傳染性支氣管、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禽痘、鴨病毒性肝炎、鴨瘟、小鵝瘟、雞傳染性貧血、雞傳染性貧血、禽病毒性關節炎、禽白血病、禽腦脊髓炎、產蛋下降綜合征進行正確診斷及防控;
能夠熟練進行馬立克病免疫接種;能夠正確診斷馬立克病并能做好其平時的預防工作。
學時與教學方式:共36學時,采用案例教學法。
項目二 禽細菌性傳染病
工作任務:禽沙門氏菌病、禽巴氏桿菌病、禽大腸桿菌病、鴨傳染性漿膜、雞毒支原體病、雞傳染性鼻炎、禽葡萄球菌病、雞彎曲桿菌性、禽曲霉菌病的診斷與防制。
知識要求:了解各細菌病的危害性;熟悉其病原特點及細菌學檢查;掌握其流行特點、癥狀、特征病變和防治措施。
技能要求:能夠熟練進行沙門氏菌病進行檢疫及凈化、能夠熟練進行巴桿菌氏菌病和大腸桿菌病細菌學檢查;能夠利用臨診指標正確診斷并能提供綜合性防治方案、必要時能進行藥敏試驗。
學時與教學方式:共18學時,采用案例教學法。
模塊二 禽寄生蟲病
項目一 禽原蟲病
禽球蟲病、雞住白細胞蟲病、雞組織滴蟲病的診斷與防制。
了解各禽原蟲病的危害性;熟悉其病原特點;掌握其流行特點、癥狀、特征病變和防治措施。
能夠正確診斷和防控球蟲病,會用直接涂片法和飽和鹽水漂浮法檢驗球蟲卵囊;
能夠正確診斷和防控雞住白細胞蟲病和雞組織滴蟲病。
項目二 禽蠕蟲病及蜘蛛昆蟲病
工作任務:雞病、禽蜘蛛昆蟲病的診斷與防制。
知識要求:了解雞蛔蟲病的危害性;能肉眼識別雞蛔蟲;掌握其診斷要點和防治措施;了解禽羽虱、雞皮刺螨、突變膝螨等蜘蛛昆蟲病的危害性;掌握其診斷要點和防治措施。
技能要求:能夠正確診斷和防控禽蛔蟲病、雞異刺線蟲病、絳蟲病,會用直接涂片法檢驗蠕蟲卵;能肉眼識別雞蛔蟲和絳蟲;能夠正確診斷和防控雞禽羽虱、雞皮刺螨、突變膝螨。
學時與教學方式:共6學時,采用案例教學法。
模塊三 禽非傳染性疾病
項目一 禽營養代謝病
工作任務:禽常見營養代謝病的診斷與防治
知識要求:了解和掌握禽常見營養代謝病的病因、特點、種類及防治原則,重點掌握:維生素B族缺乏、鈣磷缺乏及鈣磷失調癥、痛風等的病因、癥狀、病變及防治方法。
技能要求:能夠正確診治營養代謝病。
學時與教學方式:共2學時,采用案例教學法。
項目二 禽中毒病
工作任務:禽常見中毒病的診斷與防治。
知識要求:了解和掌握磺胺類藥中毒和黃曲霉毒素中毒的病因、特點、種類及防治原則。
技能要求:能夠正確診斷禽中毒病和家禽其他病與防治。
學時與教學方式:共2學時,采用案例教學法。
(一)課程的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本課程的重點是熟識家禽常見疾病的流行特點及癥狀、病理變化。通過臨床檢查結果能對禽類疾病進行初步診斷,并能提出防制措施等。難點是根據禽類常見疾病的臨床表現,能與其他類似禽病進行類癥鑒別診斷。
解決辦法可創造條件利用現場病例、現場示范、邊做邊學,結合多媒體課件展示圖片、音像等感性材料,讓學生身臨其境,使學生熟識常見禽類疾病的臨床表現,為家禽常見疾病的診斷打下良好基礎。在教學中教師先引出案例,設出問題讓學生分析、自主查找各種禽類疾病臨床表現,檢找防制的資料,建立初步診斷,制定防制措施等,然后教師點評,指出存在問題,并提出建議。通過多媒體展示與家禽類似的禽病癥狀與病理變化的圖片、音像等,讓學生知道這些疾病共有的臨床表現及不同點,從中找出這些病的鑒別診斷要點。
(二)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1.教學方法
本課程主要采用情景模擬法、案例分析法、課外實踐法、理實一體等多種教學方法。情景模擬法:教師創造適合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分組扮演不同的情景角色來模擬實際的疾病的診治過程,主要利用教學做一體化實訓室來完成。課外實踐法:主要利用教學動物醫院實訓基地,利用課余時間學生自己的親身參與實踐來體驗、應用所學的知識。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是指通過實例導入、問題分析、討論學習、制定方案、組織實施、進行評價和拓展提升等環節,在本課程教學中,教師利用平時的積累,在課堂中穿插大量的臨床禽病案例,對親身所見的真實病例的流行背景資料、臨床表現、治療效果進行分析,讓學生提前感受家禽場的真實情景和技能要求,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實踐證明,運動“案例教學法”可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多種教學方法的靈活應用,能夠大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提高本門課程的教學效果。
2.教學手段
教學手段上以臨床現場病例、案例、圖片、視頻等感性材料直觀教學為主,采用置疑啟發、分析、討論、理訓一體、講練結合等教學手段:讓學生臨境臨床及生產實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自主學習及探究問題能力。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和組內相互交流,使學生體驗到問題解決的多種方法。
(三)教材編寫建議及教學參考資料
在教材編寫過程中,應以能力為本位,強化職業技能訓練,提高全面素質的指導思想,在眾多的禽病中選擇國內常發且危害較大的群發病為教材內容的重點,所編寫所編入的實習實訓,應選生產中較實用的診斷和防治技術做為教材編寫的內容,同時還根據當地新疫病流行情況增添教材內容,以保證本教材的適用性和先進性。教材應以學生為為本,文字表達要簡明扼要,內容展現應圖文并茂,突出重點,教材中的實訓內容要具有可操作性。
當今的教育,改革勢在必行。在國家示范校建設的良好環境下,我們結合有豐富教學經驗及臨床經驗的教師意見及建議,修訂了該課程的教學。雖然我們目前就象一只雛鷹,但我們相信只要努力,我們的教學將會日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