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志剛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機械工程職業技術學校 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50)
關于中職學校學生就業問題的思考
薄志剛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機械工程職業技術學校 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50)
由于行業的特點和專業的特色,中職生就業具有明顯的優勢,但是諸多主客觀原因又使他們在就業過程中出現不少問題。職業學校應重視和研究學生就業問題,加強學科建設和教學改革,強化就業指導,為學生提供多方位的服務和幫助,努力提高中職生的就業率。
職業指導 就業觀念 職業能力
在職業教育大眾化的新形勢下,中職院校已成為我國職業教育的“半壁江山”。中職教育要為受教育者提供就業服務,通過就業指導工作,提高畢業生就業率??墒悄壳爸新殞W生的就業形勢十分嚴峻,不能適應就業的市場化形勢,現狀令人堪憂。
雖然近幾年中職生就業率較高,但仍有很多的畢業生到處亂撞,最后在社會上撞的頭破血流,歸其原因,就在于沒有給自己定好位,沒有一個良好的職業規劃,具體原因主要有這幾個方面。
1.社會影響。改革開放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但我們在社會文化上與物質發展上存在相當大的距離,文化的多元化,導致人的思想無法形成共識,社會缺乏一套良好的道德文化價值觀。人們普遍追求物質利益而忽視精神內在的充實,社會這種追名逐利的不良影響也會不斷滲透到學校中來,學生有極強的模仿能力。所以,社會的浮躁、急功近利致使學生也變得短視,忽視自己的長遠發展,而更多的看重現實的利益。
2.學生自身原因。首先,大多數中職畢業生沒有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對工作崗位的認識不夠,在面對即將就業的事實時毫無準備,從而產生心理恐慌,不知所措。其次,很多學生對自身價值分析估計不足,就以之前學生議論的流水線操作工為例,流水線工作具有高效率、低成本、有章可循、工作內容標準化、工作方式制度化、易于熟練掌握工作方法、工作質量高、比較容易培訓員工等優點,而這些優點對于需要盡快掌握工作內容、熟悉生產標準和制度、迅速實現從學生到職業人角色變化的中職畢業生而言是十分有利的。然而,由于中職畢業生對自身價值估計不足,過于自卑或者過于自負,就產生了冷漠或者排斥的想法,進而發展為盲從心理或者無端攀比,對工作失去信心。再次,部分學生過分依賴家庭,嬌氣怯懦,缺乏獨立面對和處理事情的勇氣,無法獨自面對自己的未來。最后,還有部分學生對自己的職業規劃不夠具體,外部條件稍有偏差,便失去應對能力,進而產生焦慮和抱怨。
3.學校教育方面原因。對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視程度。社會適應能力和其他工作能力一樣,是一項基本的就業能力。除了課堂上的學習外,應該多鼓勵學生走出校園,并且在進入社會實踐前給予他們相關的求職面試的方法及技巧,給他們一個很好的心理疏導和職業指導。
4.學生家庭原因。中職學生大多是農村的學生,家庭條件有限,缺乏關愛、缺乏正當的家庭教育及正確的就業趨向指導。
1.有效整合職業指導的師資隊伍
學校必須培養和建立一支職業化、專業化、高素質的就業指導隊伍,真正把就業指導作為中職學生發展的頭等工作。不定期的送職業指導教師或有一定資質的班主任進行崗位培訓等等。就業指導若只是當做一項學生部門的工作之一而不把它當作重點工作,那教師對就業指導工作的內涵理解就會不全面,就業指導工作的功能就不能完全發揮。其次是發揮教師和輔導員的作用和影響,充分注意調動學生的力量,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比如可以組織學生就業協會、學生心理協會等社團,讓教師及學生間形成就業的良好循環狀態。
2.開展就業方面的心理咨詢
通過咨詢,幫助學生克服擇業的心理障礙,培養健康的就業心理,使他們具有良好心理素質和擇業心態,能正確地認識自己,能正確地估計形勢,面對求職活動中出現的各種矛盾,能沉著應變和處理,對就業有充分的思想準備、業務準備和心理準備。走上工作崗位后,能較快適應新的環境,實現由學生到從業人員的轉變。
3.明確就業方向,提供就業信息平臺
在學生入學時就啟動就業指導工作。就業指導要伴隨學生完成向職業人轉化的過程,它不是階段性的工作,更不可能通過單一渠道進行,它必須向廣泛綜合的方向發展。入學時啟動就業指導,使學生形成就業緊迫感,增強其職業意識。通過就業指導,幫助學生了解所學專業的特點、性質及其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介紹學習專業課和強化技能的意義,啟發他們在學校期間有目的、有方向地充實自己,以滿足未來職業對其專業知識、綜合能力的需求,教育學生樹立“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職業意識,使學生的職業理想與所學專業有效的結合。
4.加強心理素質教育及職業道德教育
職業德育教育要針對學生關注的就業問題,注重對學生開展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成功觀教育,突出吃苦耐勞精神、社會責任感、服務意識、創新意識、團隊精神的培養,確立誠實守信、愛崗敬業、相互尊重的職業道德觀。只有具備了愛崗敬業的思想品德,學好專業知識,增強職業能力,全面提高文化素質和心理素質,自覺地遵守社會公德,遵守職業道德,才能做到一名合格的“職業人”。
5.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學生應聘、就職能力
教師應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走出校門,到人才交流中心去調研,及時掌握人才需求狀況,對照自身素質找差距;探求求職方式和方法,反復實踐,增強自身求職功底,勇于面對復雜多變的就業環境,主動適應,迎接挑戰。
6.強化技能,鼓勵學生考證
近年來,中職學校注重學生技能的培訓,并要求學生“雙證畢業”。目前,學生技能操作能力已成為就業的“綠色”通行證,持“雙證”者就業率遠遠高于其他求職者。
7.倡導學生自主創業
一個中職生創業成功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但只要掌握扎實的技能,結合不斷更新的知識,成功并非遙不可及,因此中職學校也應該多鼓勵學生創業。為了日后學生能早日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有條件的學校應開設創業教育和創業實訓相關課程。學??赏ㄟ^案例剖析、知識講座、企業家現身說法、宣傳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創業事跡等多種方式,增強創業教育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最常見也最快見效的方法是邀請部分優秀畢業生“現身說法”,鼓勵學弟學妹。因為師兄師姐的學習工作經歷、經驗是最好最生動的例子,學生們愛聽,也聽得進去,能學到很多東西。
中職學校應該轉變觀念,樹立“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的觀念,要把就業指導貫穿整個職業教育的過程,通過多樣、靈活的就業指導方法為中職生開拓廣闊的就業之路。
[1]馬彥.學會做事:中職生實習與就業指導[M].海洋出版社,2011.
[2]張燕.中職畢業生就業問題及對策[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8).
[3]馮碩.淺談如何做好中職生的就業指導工作[J].決策探索,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