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麗
(萊西市機械工程學校 山東萊西 266600)
如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滕麗
(萊西市機械工程學校 山東萊西 266600)
德育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歷來都是學校教育的永恒主題,德育滲透的形式和途徑也有很多種。本文提出了中職語文教學滲透德育的重要性,詳細闡述了中職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藝術,要積極探索中職語文教學,充分挖掘中職語文教材的德育因素,發揮中職語文教師的作用,引導中職學生求真、求善、求美,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真正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中職語文教學 德育 教育
作為一名中職語文教師,語文教學是德育滲透的主陣地,作為一名中職語文教師,結合自身實際,我膚淺地談談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重要性及一些經驗。
首先,從中職學校角度看,德育實踐中的人文關懷缺失嚴重;其次,從中職教師角度看,教師德育培養的理論基礎薄弱,工作決策能力不夠,在各門教學滲透德育時,大多采用簡單的灌輸模式,同時教師在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工作觀念和能力不高,滲透德育時教師主觀色彩濃厚;再次,從中職學生方面看,由于人口結構變化和高校擴招,中職學校的生源日趨緊張并減少,中職學校在錄取學生的條件上大幅度放寬,學生素質相對過去下降,文化課基礎差,無法適應傳授知識量大且教學進度快的課堂教學,易產生厭學心理,在對待人生價值方面,集體觀念,勞動觀念薄弱,學生處世的思想和方法不成熟,在個人心理品質方面,意志培養的自覺性不均衡,不能正確評價自我,在學習方面,既不需要擔心升學與否的問題,也缺乏較強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對語文學科的認識也比較模糊,認為語文可學可不學,因此德育工作不能像過去那樣局限于狹窄的的道德教育范圍,如何突破德育工作范圍從而使德育內容更具吸引力和實效性成為中職學校必須認真思考的難題。
由上面論述可知,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是語文教學的固有屬性,是它的本質任務和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也需要講究一定的藝術性和操作方法,通過對語文教學的實踐和理論探索,我們深知,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實際上與老師、學生、教材的多邊感情互動,它與教材的挖掘和利用密切相連,也與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密不可分,更與教師學生情感共鳴相關,最終達到移情的感知。
1.充分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材選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題材、體裁、風格豐富多樣”。今天的語文課本就內容而言,有反映社會生活,抒發真善美的,有謳歌祖國大好山河的,有批評社會現實的,可以說,每一篇教材都包含著豐富的思想內容和獨到的寫作特點,那作為一個語文教師,我們要充分挖掘利用教材的德育因素。
(1)找準語文教材滲透德育的切入點。首先可以在介紹時代背景時滲透德育。如在介紹《沁園春?長沙》的寫作背景時,不僅要著眼于幫助學生理解詩歌中所表達的寬廣胸襟及豪邁的氣概,還要引導學生體味到當下背景中一位偉人思慮國家民族的心境,從而喚起學生的民族使命感和責任感;其次,可在把握教材蘊含的豐富內容時滲透德育。如在教授《愛蓮說》時,引導學生領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傲骨氣質。
(2)創造性的運用語文教材。教師熟悉教材、把握教材,是出于自身理解的需要,也要根據教學的實際,預想學生的反應,做好教學內容的取舍工作。如單元的組織,課文的增減,輔助材料的選編,思考練習題的設計,以及由教材派生出來的有關教學活動等,都可以保持教材原貌的前提下,根據學生的實際做適當的變動,以使教材的作用發揮到最大限度,只有積極創造性的運用教材,才能使學生擺脫被教材束縛的被動地位,成為教材真正的主人。
2.語文教師在滲透德育中的作用
孔子在《論語·子路》中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作為中職的語文老師,我們不僅要提高專業知識和自身的修養,力求通過身教對學生進行德育,還要善于運用自己的影響和感召力,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以人格魅力感染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
綜上所述,德育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歷來都是學校教育的永恒主題,德育滲透的形式和途徑也有很多種。作為中職的語文教師,我們一方面要清楚的了解中職德育現狀和中職教育對象的特殊性,找到中職語文教育中滲透德育的契合點,看到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另一方面,我們要立足于中職語文教學進行積極探索,充分挖掘中職語文教材的德育因素,發揮中職語文教師的作用,引導中職學生求真、求善、求美,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真正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