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慶元李勁松
(1重慶日報報業集團 新聞辦,重慶 400010;2渝北新聞社,重慶 401120)
讓記者走在生活前緣
——《渝北時報》生活類專版探析
熊慶元1李勁松2
(1重慶日報報業集團 新聞辦,重慶 400010;2渝北新聞社,重慶 401120)
生活類版面是區縣報紙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既能“引客”,也能“留客”。2012年11月,審讀員寫了一篇《讓記者走進生活 辦好生活類專版——值得推薦的﹤渝北日報﹥(﹤渝北時報﹥前身)做法》,贊揚了《渝北日報》的做法,當年,《渝北日報》有好幾篇生活類稿子被評為重慶市區縣報和全國地市報好新聞一、二、三等獎。為此,對怎樣辦好報紙的生活類專版,《渝北時報》近年來做了進一步的探索,取得了成功的經驗。審讀和總結《渝北時報》的做法是,策劃先行,服務為本,引導記者走向社會,走進生活前沿,使宣傳內容更時尚、更實用、更可讀。
審讀;區縣報紙;生活類版面
社會熱點是什么,媒體就應該關注什么,這是媒體的職責,也是互聯網下生活類版面的報道要義。作為區縣黨報,生活類版面除了要關注百姓的衣食住行,也應關注百姓的思想精神;既要貼近草根需求,也要反映群體動態,突出指導性,做到“高大上”。生活版的“高大上”,就是要面向百姓但不迎合讀者,服務草根但不停留生活,關注時尚但不傳播奢靡,發揮好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力。
近年來,《渝北時報》生活類報道,先后開設了《生活》《民生》《健康》《旅游》《視界》等專題版面,并堅持“生活版來自生活,但高于生活”的報道原則,通過編輯部“點菜”,記者部“下廚”,強化新聞策劃,引導記者深入生活,開展社會調查,關注社會輿情,履行社會責任,采寫報道了關注空巢老人的《巢空了 心也空了》、關注幼兒教育的《是誰在拔苗助長》、關注互聯網時代社會心態的《3元錢能安心扶老人嗎》、關注經濟新常態下就業群體的《月入過萬,泥水匠為何青黃不接》等一大批緊貼社會熱點的文章,剖析社會心態,提出解決建議。例如,策劃的《要權益還是要飯碗——渝北帶薪休假實施情況調查》的報道中,就剖析了員工為保飯碗而對“帶薪休假”存多種顧慮的現狀,刊登了“工作滿一年就可休年假”的法律規定,細列了“多種原因導致職工想休不敢休”的專家分析,“建立相應的監督和維權機制”的學者建議,整個報道很實用,很能解決群眾的需要。面向基層、緊貼時代的報道,使生活版的稿件不是弱小、可有可無,或東拼西湊的“剪報”,很有分量,能達到吸引讀者的“留客”效應。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工作的重要法寶,也是我們新聞宣傳工作的根本方法。辦好報紙,必須堅持群眾觀點,增強貼近性,架起與百姓的橋梁,拉近與讀者的關系,凝聚與群眾的共識,這方面生活版當然也責無旁貸。
走近,才能貼近;貼近,才更親近。以民本意識和服務意識貫穿新聞宣傳,讓宣傳報道充滿生活氣息,充滿“人情味”,是《渝北時報》在生活類版面始終如一的堅持。僅以該報《健康版》為例,如“記者探訪”《嬰幼兒服裝新國標實施兩月市場效果如何》,記者用以確保兒童健康的責任和市場的眼光,探訪了若干兒童服裝市場,展示了市場的不規范和家長多數不識新規、買衣服基本靠手摸的現狀,“相關鏈接”指出了“不合格嬰幼兒服裝的隱患”,用圖標標示了“3歲以內兒童服裝標識”。又如,10月26日的《健康版》,則是抓住了“兒童用藥‘成人化’”和“電子產品傷孩子”兩個熱點話題,以《兒童成藥品不良反應“重災區” 兒童用藥“成人化”引起各方關注》和《別讓電子產品傷了孩子》為題,用記者多方現場采訪來的內容,進行宣傳闡述。第一篇《兒童成藥品不良反應“重災區” 兒童用藥“成人化”引起各方關注》,爆料了“90%藥品沒有‘兒童版’”的現狀和原因以及“不良用藥致死事件兒童占32%”的數據,提出了“從政策上鼓勵兒童藥劑生產”的必須,提醒了“兒童用藥遵醫囑更重要”。第二篇《別讓電子產品傷了孩子》,指出了“‘80’后爸媽常用ipad、手機哄孩子,年輕父母熱衷于‘電子早教’”的現象,醫生提醒“易導致孩子社交障礙和視力問題”,建議“年輕父母應以言傳身教為主”;其配發的言論《用好電子產品這把雙刃劍》,更是畫龍點睛闡述了電子產品的利與弊以及如何才能真正用好電子產品這把“雙刃劍”。這些稿件都是涉及兒童健康的重要話題,非常實時,讀之很有“人情味”,服務讀者作用較強。
生活類版面與時政性和副刊性版面不同,它的最大特點是強調實用性。一篇報道,讀者愛不愛看,很重要一點是看報道的事件與自己有無關系,對自己的生活有無影響和指導,是不是自己的興趣點。
為此,《渝北時報》在近年的生活版中注重打造品牌專欄,挖掘地域特色,推出獨家新聞,讓生活版更實用、耐看,既能“引”進讀者,還能“留”住讀者,更能增長讀者的“精氣神”。例如,圍繞普及科技知識,開設了“生活中的科學”、“健康天地”、“科普園地”等專欄;圍繞社會熱點輿情關注,開設了“視點”、“記者調查”專欄,每周固定推出報道;圍繞高質量的休閑生活方式,開設了“舌尖上的渝北”、“看天下”、“讀書”、“看片”、“行者”、“驢友”等專欄;圍繞傳承歷史、弘揚傳統和正能量,開設了“渝北記憶”、“老場鎮記憶”、“社區樂壇”、“生活達人秀”等專欄,宣傳渝北的文明底蘊和社區新風新貌。
通過反映多姿多彩的生活,展示基層百姓的精氣神,報道渝北人自己的故事,讓百姓走上了媒體宣傳的“前臺”。例如,該報今年12月2日推出的“生活達人秀”專欄,就是為草根百姓搭建舞臺,讓一些在生活各領域非常專業、出類拔萃的人物成為新聞宣傳的“主角”。現代社會,達人輩出,在我們身邊就不乏平凡人延續著對生活的感動和熱愛,首期《甜蜜烘焙 美味人生——烘焙達人周宇分享指尖上的藝術》,就從百姓日常生活的“吃”出發,推除了打造精品專欄外,《渝北時報》還固定了一批生活版記者,“趕”著記者走向生活,發現源頭“活魚”,大量來自草根、充滿生活氣息的稿件和版面受到審讀專家好評。例如,《生活版》刊發的《市民給孩子買水壺,不解水壺底部的數字含義 區質監局專家解析數字背后的秘密》,指出“絕大多數塑料產品底部都有數字”,然后由專家對這些數字背后的秘密給予了解析;為配合全市高速路電子不停車系統正式運行,以《記者體驗ETC高速路不停車系統》為題,告訴了市民這套全世界最先進、最智能的收費系統,究竟能將汽車通行效率提高多久、汽車經過收費站最短多少時間內能夠通行、辦理手續需要哪些資料等等;記者實地體驗采訪寫作,以《考場改造停考兩個月?駕校一夜漲價?新規出臺引市民擔憂,記者走訪解疑》《一代身份證元旦將停用,市民抓緊時間辦理》《坐在電腦前打游戲,不僅過時也不健康 現在流行體感游戲,鍛煉身體又時尚》等報道,回答、提醒和推薦了群眾生活的幾個時尚、適用問題。
出了一名“吃貨”達人,既向讀者介紹了DIY烘焙技術,展示了千姿百態的烘焙甜點,“烘焙的過程充滿很多樂趣,是生活中的一味調劑”,文中人物的表白,更是讓讀者讀出了對生活的熱愛。“生活達人秀”專欄將堅持分享積極、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發現平凡生活中的美,擦出熱愛生活的情,傳遞昂揚向上的精氣神,打造生活版的鐵桿“粉絲”和規模讀者。
G214.2
A
1674-8883(2015)24-0006-01
熊慶元,重慶日報報業集團新聞辦審讀專家,重慶市文化委原區縣報審讀專家。李勁松,渝北新聞社社長,《渝北時報》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