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之萌
(吉林藝術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1)
自媒體新聞的輿論監督功能
于之萌
(吉林藝術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1)
自媒體時代已經在悄悄之中融入老百姓生活的各個方面,并且成為公民參與社會生活的主要公眾平臺,其在信息的傳播、傳遞上發揮著巨大的功能與作用,并對百姓的日常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也對傳統媒體的生存發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戰。既然自媒體在新聞首發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將以此為切入點,重點分析自媒體新聞的輿論監督功能。
自媒體;新聞;輿論監督
自媒體已經成為公民參與社會生活的主要公眾平臺,其在信息的傳播、傳遞上發揮著巨大的功能與作用,并對百姓的日常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與傳統媒體相比,自媒體在信息傳播的時效性、廣泛性、受眾性等方面都有有著較大的優勢,多樣化、普泛化、平民化的傳播主體也使得自媒體爆發出了前所未有的傳播力與震懾力。自媒體的傳播主體來自于社會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各行各業,因此其對新聞等消息的獲取渠道或者掌控能力都更加真實、廣泛且具體,同時對新聞的解讀也更加公正、公平、客觀。自媒體新聞的傳播不受時間或者空間的限制,因而可以在任何時間或者地點進行新聞的制作和發表。此外,廣大公眾還可以及時且沒有限制地對這些新聞進行評論和反饋,這實際上拉近了民眾與自媒體之間的距離,是傳統媒介無法做到的。因此,自媒體已經成為目前新聞信息傳播最重要的交換平臺,同時也是對傳統媒體的一種挑戰。本文以此為切入點,分析自媒體新聞的輿論監督功能。
自媒體目前已經成為公民信息傳播的主要途徑,它與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和習慣之間有著巨大的差別,特別是在新聞輿論監督的功能方面,在傳送者與接受者之間建立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
首先,自媒體的概念。自媒體(We Media)是一個新興的新聞信息傳播平臺,其又被稱為“公民媒體”或者“個人媒體”,以現代電子、數字科技等為科技支撐,在自主化、私人化、平民化的傳播中分析新聞動態或者事實真相。其信息的傳播時效之快、覆蓋面積之廣、影響之深遠是傳統媒體不能企及的。自媒體傳播平臺包括微博、微信、貼吧、天涯論壇、qq空間等。與傳統媒體相比,自媒體并不由專業的機構為主導,而是由廣大公民為主導,其傳播形式也由最初的“點面”過渡為“點點”之間的傳播,從而使得傳播更個性化與深入化。自媒體的新聞信息大都具有趣味性、時效性、接近性等特點,這雖然有利于信息的發布與傳播,但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陷與弊端,如缺乏必要的法律監督、新聞真偽性的辨別、存在大量的淫穢色情信息等。這些問題不僅制約著自媒體自身的發展前景,同時也對公眾的社會生活產生了惡劣的影響。
其次,自媒體與首發新聞。隨著自媒體平臺的不斷發展,許多新聞都首先發表在自媒體平臺之上,如發表在微博、微信或者天涯之上。作為一種大眾式的傳媒平臺,自媒體平臺打破了傳統新聞傳播的途徑和方式,新媒體之中的每一個人都可以是傳播者與受眾者,每一個人都可以將自己的所見所聞與他們分享,從而真正實現了公民自身的言論自由。新聞的受眾者可以是新聞的傳播者,新聞的傳播者亦可以是新聞的受眾者。同時它也打破了新聞傳播過程中時間與地域的限制,正是因為這樣,在過去幾年中,公眾看到的許多新聞信息都首先來源于自媒體平臺,如郭美美事件、房叔、房姐事件、“艷照門”事件。這些事情在自媒體平臺首發之后,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大規模的討論,同時也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重視與調查,在調查的過程中,自媒體平臺發揮著輿論監督的功能,在側面上加快了問題新聞的解決進程。
作為一種新興的新聞傳播平臺,自媒體的輿論監督功能有其自身鮮明的特征,正是這些特征保證了自媒體新聞信息傳播的實效與范圍,同時也保證了輿論監督的有效性與真實性。
首先,自媒體新聞輿論監督功能與傳統媒體相結合的特征。與傳統媒體相比,自媒體自身確實擁有快捷、實效等特征,在新聞傳播和輿論監督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僅依靠自媒體的力量還不足以在根本上解決問題,傳統媒體在業務水平或者新聞敏感度上要強于自媒體,其在還原新聞原貌、事件真相等方面的作用是自媒體平臺不可替代的。傳統媒體對新聞的報道較之個人化的新聞傳播顯得更加客觀真實,這種真實、深刻且客觀的新聞輿論監督可以在根本上引導公眾的人生觀或者價值取向。因此可以看出,自媒體與傳統媒體相結合可以進一步加強對新聞輿論的監督,從而更真實、更客觀地反映社會現象。自媒體雖然具有非常廣泛的傳播面積,但是其傳播的深度則不如傳統媒體,傳統媒體對新聞事件的處理方式或者角度是自媒體不具有的。
其次,自媒體新聞輿論監督功能的雙重性特征。目前我國各自媒體平臺采用的仍然是“匿名”的形式,這樣的傳播模式可以讓傳播者暢所欲言,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許多虛假消息的發布和流通,進而對社會和公眾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所以可以看到,自媒體在新聞輿論監督方面雖然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其自身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與缺陷。這種匿名方式的傳播使得傳播者在傳播的過程中可以不用重視責任意識或者法律規范,并且有些傳播者還故意制造出許多威脅社會的言論新聞,從而造成民眾的恐慌,嚴重地影響了社會的安定與諧產生。這在根本上影響了我國民主社會的建設,也影響了輿論在公眾之中的傳播力與號召力。所以,公眾在通過自媒體平臺做好新聞輿論監督的同時,還要具有一定的責任意識和法律意識,只有這樣才能形成真正的輿論監督制度。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和科技的發展,自媒體在新聞信息的傳播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自媒體也要在不斷的發展中看到自身的不足,在與傳統媒體的相互取長補短中進一步推進自我發展。
[1]高源.自媒體語境下微博輿論監督的功能及模式研究[J].新聞天地月刊,2011(01):102-103.
G206
A
1674-8883(2015)24-0034-01
于之萌(1993—),女,本科,吉林藝術學院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