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洋 陳昕鈺
(中國傳媒大學,北京 100024)
春晚影視作品獨創特性之我見
崔 洋 陳昕鈺
(中國傳媒大學,北京 100024)
春晚日漸被國民關注,而央視每年必花重金拍攝,但是對于春晚的創作性質卻日益飽受爭議。春晚的作品性質,成為各方學者與法官爭論的焦點,此前分別形成了三種分類說,其根源分別表達了對節目獨創特性的不同理解。就此對影視節目的創作因素、表現形式進行剖析,獲得影視作品的獨創性表現結論,以此例證春節聯歡晚會是一部經典的具有較高獨創性的電視綜藝節目及影視作品。
春晚;獨創性;影視作品
央視春晚自創辦以來,在全國形成重大的影響,連續幾年來蟬聯除夕之夜收視率之冠,看春晚、評春晚已經成為舉國歡度新年的一個必備項目。隨著央視春晚備受越來越多中外觀眾的期待,央視亦為春晚的鐵桿粉絲們年投入巨資,耗時近半年籌備、拍攝創作春節聯歡晚會。但近幾年卻由于春節聯歡晚會的著作權問題,頗受爭議,導致春節聯歡晚會的版權保護問題的解決凌亂且困難。本文希望探討春節聯歡晚會的影視作品獨創性。
據研究發現,目前經濟學與法學領域對春晚進行了三個說法的界定,分別為“影視作品”、“匯編作品”、“錄像制品”,但詳細斟酌起來,無論是哪一種歸類說法,都存在著不足與缺陷。
(一)匯編作品說的春節聯歡晚會存在的作品特性誤區
法律學的觀點認為春晚構成匯編作品,而春晚的獨創性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呢?就單個文藝作品而言,無疑是各項選擇與編排上。眾所周知,將春晚作品按照作品的不同表現形式分,有文字、口述、音樂、美術、攝影等不同的種類組成。受權利人和權利義務關系的影響,將匯編作品、合作作品、職務作品也添加到里面。春節聯歡晚會的節目內容恰好在獨創特性上滿足了匯編作品在選擇性要求、編排上的獨創性要求。而另一方面有些學者認為春晚獨創特性不能滿足影視作品的要求。因而所存在作品特性的矛盾正在于不承認它的影視作品特性。不難發現,春晚是一門通過電視畫面以及聲音來表達藝術和情感的綜合創作作品,回顧2013年春晚的制作,持續運用增強現實(AR技術)等高精尖技術手段,王宏偉演唱的《甲板上的馬頭琴》經過導演組的精心設計和對電視技術的嫻熟應用,我國“遼寧號”航母直接駛進演播室,讓電視觀眾嘖嘖稱奇;那英演唱的《春暖花開》對電視墻和虛擬技術的精良應用,讓春天的氣息撲面而來;李健、孫儷的《風吹麥浪》現場通過虛擬技術在一片金黃的麥浪上空升騰起一只碩大的熱氣球;李玉剛和三位神舟九號航天員合作完成的節目《嫦娥》,將中國古老神話傳說和我國實現飛天夢想的科技成就相結合,通過電視虛擬技術的巧妙應用,直接將直播現場虛擬成廣寒宮,然后再通過威亞模擬航天員漫步太空的情景把觀眾從虛幻拉回到現實,在穿越中引爆觀眾的視聽神經,如此,為舉國上下的觀眾奉獻了一臺以團聚為主題的電視視覺特效性質的文藝表演。而匯編作品說僅強調作品的選擇與編排,忽視了作品的影視特性。
(二)錄像制品說的春節聯歡晚會存在理解性的片面
鑒于春晚是一種錄像制品,所以有的專家學者指出其獨創性并不高,難以達到作品獨特著作要求,更像是對現場表演活動的機械記錄。強調春晚獨創的創造性要求這是錄像制作說的重要觀點,但對“獨創”理解上仍然存在片面和不足。作為經過精心統籌、安排、設計和拍攝的春晚,是一部有著整體性的電視綜藝節目。歷屆春晚從進入12月便開始了反復的演練與走場,細枝末節盡顯完美與要求嚴格。春晚的每一個鏡頭畫面在實際的拍攝和直播過程中,也是經過春晚主創人員的精心安排。反復排練,才最終達到了藝術家們與導演組們想要取得的最終效果。如果從這樣的角度來分析,可以肯定春晚是具有較高藝術獨創性的,不是簡單的機械記錄。
(三)影視作品說的春節聯歡晚會也缺乏獨創性的有效分析
歷屆春節聯歡晚會,電視制作者戰戰兢兢,獨具匠心,學者將春晚歸屬于影視創作作品不無道理,但這種說法同樣不是沒有缺陷的。至今為止,從未有學者能夠從獨創性角度來分析春晚作為一部影視節目所具有的較高的獨創性,則證明起來就更不必談。從中國知網的收錄情況來看,相關這方面的研究期刊文章少之又少,研究專著方面也仍然處于空白的階段,就其獨創性分析和研究而言,當前法律領域的界定也頗為欠缺。
按照影視作品的獨創性標準要求來講,若春晚能夠達此標準可算作影視作品,反之則不能。目前所有學說存在的問題在于,影視作品的獨創性標準,法律未曾規定或解釋,不僅無例可依,且判斷只能靠主觀。再加上法律界人士對影視專業知識并不精通,這又造成界定結果的大相徑庭。
影視表達綜合細膩,不落直白,而是通過連續活動影像組合和聲音加以詮釋。在創作上將藝術思想與情感影像化,這是影視節目的創作本質。影視經過默片時代,可見聲音并非是影視作品必不可少的構成要件。首先集中在對影像中活動畫面的獨創性表達的分析基礎上,無論經過怎樣的創作過程。結合影視創作理論,將獨創性著重表現在畫面的鏡頭組接及畫面之間的銜接上,也就是充分利用蒙太奇。加之影視作品于拍攝工作開始之后產生,表達形式的新穎獨特多體現在銜接處的構思。
對影視節目創作因素和表現形式剖析,通過“鏡頭語言”和“銜接技巧”體現表達,將這樣的特性歸納到影視作品獨創性中,則滿足了影視作品對于獨創性高度的基本要求。
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碰撞,對于影視作品說、匯編作品說和錄像制品仍然沒有一個更為合適的說法,在分析與爭論中可以看出學者對節目獨創特性的不同理解。而現實實踐足以證明,春晚的確是一部經典的具有較高獨創性的電視綜藝節目及影視作品。
[1]唐姍.春晚是匯編作品還是錄像作品[N].中國知識產權報,2010.
[2]劉輝.作品獨創性程度“三分法”理論評析[J].知識產權,2011(4):23.
[3]M·雷炳德(德).著作權法[M].張恩民,譯.法律出版社,2004:152-153.
J904
A
1674-8883(2015)24-01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