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悅 呂文強
(蘭州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
全民閱讀背景下我國出版業的機遇
田 悅 呂文強
(蘭州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
全民閱讀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努力,共同營造一個“人人愛讀書”的大環境。出版業的繁榮是全民閱讀的有力支撐,全民閱讀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出版業的發展,并為出版業帶來了發展機遇。因而,處于全民閱讀、多元化閱讀、媒介融合閱讀的新閱讀時代,出版業如何全面把握機遇,更好地服務于全民閱讀,是出版業創新發展面臨的課題。
全民閱讀;出版業;數字化閱讀;機遇
全民閱讀是根據“世界讀書日”演變而來。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全世界發出了“走向閱讀社會”的號召,并于1995年宣布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設立目的是推動更多的人進行閱讀和寫作。自十六大以來,我國不斷出臺各項政策支持國民閱讀,2015年初更是將全民閱讀納入國家戰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等事業,重視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提供更多優秀文藝作品,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逐步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擴大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范圍。[1]
2008年至2012年五年間,我國全民閱讀綜合率由69.7%上升至78.6%,閱讀率提高了8個百分點,升幅達12.3%。[2]第12次中國國民閱讀調查顯示,2014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56本,電子書閱讀量為3.22本。圖書閱讀率為58.0%,較2013年上升0.2個百分點。受數字媒介發展的影響,數字化閱讀方式(網絡、手機、電子閱讀器閱讀等)的接觸率為58.1%,較2013年上升8.0個百分點。[3]數字化時代為人們提供了更好的掌握知識的利器和生活消遣方式,數字化閱讀也成為全民綜合閱讀率上升的一個重要因素。目前我國的全民閱讀也存在如下問題:
第一,人均閱讀量低。我國每年出版大約40萬種圖書,但是紙質圖書的人均閱讀量僅為4.56本。(美國40本,韓國11本,日本8.5本)。第二,閱讀的功利性傾向。各種考試、考證和與就業相關的圖書最為暢銷,課本教才更是占據閱讀的80%。第三,閱讀時間少,淺閱讀形式風靡。一方面在圖書市場中,通俗、娛樂化讀物大行其道;另一方面許多人難以靜下心來閱讀和思考,快餐式、碎片式的閱讀方式比比皆是。
閱讀與出版密不可分,圖書具有商品屬性和精神產品屬性,出版的目的是滿足讀者的需求,閱讀是出版的原動力,為出版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
(1)選題更加多樣化和細分化。需求決定市場,市場決定供給。隨著國際文化交流不斷增強,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長和圖書購買力的提高,近年來圖書品種“百花齊放”。由于大眾閱讀越來越個性化,為吸引讀者,各家出版單位需細分群體,挖掘不同的題材與內容來滿足大眾多層次的閱讀需要。
(2)數字化閱讀形式促進數字化出版。2012年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總收入為1935.5億元,較2011年增加557.6億元,增長40.5%,占全行業營業收入的11.6%。從市場角度來看,大眾閱讀的數字化發展推動了出版業的數字化進程,數字出版的發展為新型出版模式提供了技術基礎,并給新型的全媒體出版模式提供思路。
(3)為實體書店和網絡書店提供可持續發展之路。由于閱讀載體的變化、網購的便捷以及租金人力成本增加等因素,實體書店的經營面臨著嚴峻挑戰。倡導全民閱讀與實體書店良性互動,既可以逐步解決閱讀環境缺失困境,又可以為實體書店提供生存之路。一些好的實體書店通過引入“注意力”經濟,進行個性化品牌經營,如定期舉辦主題講座、讀書會、簽售會、小型展覽,設立咖啡區等增強閱讀體驗,吸引讀者。網絡渠道購書因其方便快捷、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圖書品種齊全和高折扣等特點吸引著讀者。全民閱讀政策也將為網絡書店(天貓、淘寶民營網絡書店)、網絡圖書商城(亞馬遜、當當、京東)以及移動網絡書店(Kindle、微信、閱讀APP)打開新的市場局面。
(4)大眾閱讀的社會化推動出版業社會化媒體營銷模式發展。網絡時代,大眾閱讀的社會化使社交類媒體(如微信、微博等)也廣泛參與到圖書的推廣營銷上來。作家和出版商利用其影響力在微信和微博上進行圖書的宣傳和推廣,內容往往不拘泥于單純發布圖書信息,還通過舉辦書評分享、轉發送書及線下活動等形式。微信售書在一定程度上節省了渠道成本和營銷成本,營銷投放更為精準,產品變現越來越迅捷。北京時代華語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編輯郎世溟在微信首度賣書,主打為余秋雨的新版《文化苦旅》,5天時間,4000冊銷售一空,可見大眾出版業越來越依賴出版的社會化營銷路徑。
豆瓣讀書自2005年上線,是目前國內用戶數量最大且最為活躍的讀書信息分享網站。許多出版社通過與豆瓣合作,增加相關圖書鏈接,推廣圖書品牌。另外,豆瓣的自助出版也給出版業帶來了革新,如《論文藝女青年如何培養女王氣場》的作者丁小云憑借出版這本書在一個月內獲利兩萬多元。在全民閱讀的背景下,豆瓣讀書給作者和讀者帶來了更多的選擇權。
倡導全民閱讀的意義在于讓更多的人去讀書,享受讀書的樂趣。它是社會文明的標志,是提升民族素質、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增強綜合國力的重要內容。面對傳統閱讀與數字化閱讀的發展趨勢,出版業應把握發展機遇,立足于提升國民素質,為讀者提供有意義、有價值的內容信息,促進國民閱讀與出版業良好互動,打開國民閱讀的新局面。
[1]李克強:倡導全民閱讀 建設書香社會[DB/OL].人民網,2015-03-05.
[2]楊嵐.文化傳承視角下全民閱讀現狀與對策研究[J].編輯之友,2014(05).
[3]劉彬.第十二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公布[N].光明日報,2015-04-21(09).
[4]劉暢.全媒體時代大眾閱讀對我國大眾出版業的影響研究[D].重慶大學,2014.
[5]聶震寧.全民閱讀的狀況與全民閱讀的意義[J].現代出版,2015(01).
[6]喬麗.全民閱讀與大眾出版創新[J].出版發行研究,2012(08).
[7]朱小玲.全民閱讀背景下實體書店可持續發展研究[J].中國出版,2012(07).
G230
A
1674-8883(2015)24-017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