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逸源
(寧波大紅鷹學院,浙江 寧波 315175)
廣電專業“第二課堂實踐創作”教學模式改革與探索
毛逸源
(寧波大紅鷹學院,浙江 寧波 315175)
近年來,社會對應用型廣播電視人才的需求引起了對廣電人才培養的諸多問題的不斷探索,其中的一個主要問題是如何解決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和應用能力培養需要長時間和多實踐的矛盾。開展有效的第二課堂活動,是解決這一矛盾的有效途徑。因其活動的主體性、內容的廣泛性、形式的多樣性、參與的實踐性,具有較第一課堂更加自由靈活的開放性特征,在培養學生基本技能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方面,具有第一課堂不可替代的價值。
廣播電視學專業;第二課堂;教學改革
近年來,社會對應用型廣播電視人才的需求引起了對廣電人才培養的諸多問題的不斷探索,其中的一個主要問題是如何解決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和應用能力培養需要長時間和多實踐的矛盾。開展有效的第二課堂活動,是解決這一矛盾的有效途徑。鑒于廣電專業實踐性、應用性極強的特點,兼顧廣電人才培養的規律,我院在總結教學經驗的基礎上,以廣電專業《電視攝像》《影視剪輯》等2門基礎課程和《電視專題片制作》《數字短片制作》等2門專業課程為試點,積極構建并實施了“以課堂教學、實踐為基礎,以第二課堂應用、創新為拓展”的梯形結構教學體系,并取得良好效果。
第二課堂是在正常教學計劃規定的課程之外,通過有組織的課外活動,對受教育對象施加影響的教學活動。第二課堂以豐富的資源和空間為載體來開展的系列開放性活動,與第一課堂共同構成完整的教育整體。因第二課堂活動的主體性、內容的廣泛性、形式的多樣性、參與的實踐性,具有較第一課堂更加自由靈活的開放性特征,在培養學生基本技能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方面,具有第一課堂不可替代的價值。
(1)開展創作活動,鍛煉實踐技能,教師參與指導。結合課程教學內容,圍繞編導、策劃、拍攝、剪輯等廣電專業核心技能,開展專題片、紀錄片、微電影等作品創作,在創作實踐過程中,教師參與指導和答疑,通過具體的實踐創作,幫助學生掌握專業技能,提升創作實踐的應用能力。
(2)依托工作室,完善學生層面的學習小組。結合攝影攝像、新媒體創作等工作室,開展作品創作和項目制作。同時,在工作室內形成高年級學生帶動低年級學生、技能強學生幫助技能弱學生的互助學習模式,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通過作品和項目的完成,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對專業的認同感,激發創新思維,培養綜合能力。工作室成員之間互相幫助,指導教師不在場的情況下,學生也能積極開展學習、實踐活動,在交流中不斷思考、創新和進步提升。
(3)結合學科競賽,搭建實踐平臺。學科競賽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重要載體,逐漸成為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重要突破口。參加學科競賽,無論成績如何,都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他們動手、創新、協作,積極進取,學以致用。學生在第二課堂中完成的作品,積極投遞、參加各類學科競賽,通過競賽檢驗學習成果,使學生感到競爭的壓力,學習更加刻苦,對專業技能的掌握也更加深刻,對學生自身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促進作用。取得成績后又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習效果,形成良性循環。
(4)實踐結合理論,開展學生科研。積極鼓勵學生進行和參與科研的專項實踐活動計劃,將實踐經驗和理論相結合,通過科研活動提高專業素養,培養專業知識的應用能力,激發創造力。研究課題的來源主要來自于3個方面:學生自己設定的研究課題、指導教師的教學或科研課題經細化或轉化為學生能夠完成的研究課題、企業界需求的研究課題。在選題上,充分體現出了大學生獨立科研的能力,科研內容充實,極大促進了學生對實踐技能的運用,以及對理論的總結與創新。
(1)學生整體學習效果的提高和實踐應用能力的提升。作為第一課堂的延伸和補充,第二課堂有效促進了第一課堂知識的消化,提高了第一課堂教學的效果,有力推進了學生應用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對學生學習促進最大的兩方面體現如下:首先,知識、技能的充分理解和深度掌握。第二課堂具有充分、且可自由支配的時間,使得學生能夠在教師指導下,有充足的時間對課堂講授的知識和技能進行練習、驗證、實踐和創新。而以往單一的課堂教學是無法保證學生有充分的時間掌握的,較之改革之前單一的課堂教學,學生對知識、技能的理解更加透徹、掌握更加深入,使課堂教學的效果真正得到了落實。其次,多門課程知識和技能融會貫通,提升學生應用能力。每門課程的課堂教學重點,通常圍繞本門課程的教學目標展開,而實際的學生作品實踐創作往往需要同時用到多門專業課程知識和技能,這在單一的課堂教學里是較難完成的,第二課堂很好地彌補了課堂教學的這一不足,使學生的知識技能充分融合、貫通運用,提升了綜合運用能力。第二課堂開展的各模式的學習、實踐和創新活動都不是孤立的,并且可以進行拓展和深化,與教師科研相結合,與產學合作教育相結合,也可以與傳統實驗實踐環節相融合,為學生培養發揮更大的作用。第二課堂對廣電人才培養的積極作用還反映在畢業設計。第二課堂中完成許多成果經過進一步豐富、完善,許多都成為了優秀的學生畢業設計作品或畢業論文。
(2)學生學習成果有新突破。努力營造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實踐氛圍,鼓勵和引導學生們積極參與學科競賽、科研活動等第二課堂活動,依托工作室等創新實踐平臺,通過第二課堂實現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在教學改革的初始3年間,學科競賽方面,在省、市級大學生競賽和全國范圍高校參加的技能競賽中獲獎共計11項。學生科研方面,完成1項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計劃訓練項目,以及6項校級大學生科研項目,在省級刊物上公開發表論文十多篇。
[1]白忠喜,魯越青,梁偉,等.校政企共建基地,開展基于項目驅動的實踐教學改革[J].中國大學教學,2011(2).
[2]謝相勛,杜理才,李同果.加強第二課堂建設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9(1).
[3]張科.大學生社團活動課程建設探微[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中),2010(6).
G642.0
A
1674-8883(2015)24-0203-01
毛逸源,碩士,寧波大紅鷹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新媒體理論與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