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敏
(河北省臨城中學)
對于高中物理教學趣味性的探索
趙玉敏
(河北省臨城中學)
從教師實際教學經驗出發,從物理課堂的教學內容、教學語言、多媒體手段、物理實驗和物理生活五個方面闡述了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學課堂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和積極主動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高中物理;教學;趣味性;內容;語言;多媒體
相對于初中物理而言,高中物理無論是從知識的深度、廣度和難度,還是從學習方式和方法上都上升了一個高度。也正是由于高中與初中物理之間的知識存在如此大的落差,導致很多初升高的學生,面對高中物理學習時手足無措,只是一個勁兒地抱怨物理越來越難學,甚至在不知不覺中就滋生了厭學的情緒。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抱怨并不比學生少:“現在的孩子,懶得要命,做實驗懶得動手,做題懶得動腦,一看題目長,連念都不完整念一遍。”“學生學習太不用心了,這問題都講多少遍,都做不對。”等等。所謂教學,就是教與學,是師生雙方的一個互動過程,在這個互相促進的循環過程中,需要師生之間在配合、磨合中互補,在互補中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學生抱怨,是因為他們存在學習上的困難和困惑,教師應該正確看待,及時反思,不斷優化自己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學魅力和物理課堂趣味性,讓學生快樂地學習,快樂地成長。那么,如何才能讓高中物理課堂趣味盎然,充滿歡樂呢?
社會在變遷,不僅我們的物理教科書經歷了多次的換代,而且學生也在一屆一屆地發生著變化:他們更加獨立,有個性,更加成熟,有主見。有時候想想,時代變了,教材變了,學生變了,為什么我們教師還在日復一復地教授一點“老東西”。因此,我覺得,根據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增加物理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被推薦去旁聽了××高中一位物理教師的教學。他講授的是“牛頓第三定律”,在教學過程中,有幾個調皮搗蛋的學生不認真聽講,一直在下面竊竊私語。平常,我的處理辦法就是丟個粉筆頭過去,示意他們不要再說了。但是這位老師是這樣說的:“我說你們也說,我不說,你們也跟著停,我提高聲音,你也提高聲音,請問,你們是在和我討論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點嗎?”聽到這里,學生都疑惑地望著老師,交頭接耳的同學也將注意力集中了過來,一堂課就這樣愉快地展開了。這次的旁聽讓我受益匪淺,同時也深深地感受到趣味性教學語言帶給課堂的神奇效果。因此,我們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轉變傳統“丁是丁,卯是卯”的單調語言形態,而是應當在教學語言中融入情感,語言幽默,講解生動,讓學生肯定且愿意聽。
此外,教師的語言不能僅是為了趣味而趣味,應該要將趣味性、科學性和教育性有效地結合起來,通過趣味的語言刺激,加工和改造學生原有的記憶表象,留下新的、深刻的印象,從而激發學生的再創造想象。通過趣味性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充分發揮語言藝術的魅力。而不單單為了課堂寬松活躍,學生的一時歡快,而偏離了主題。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教師講得再天花亂墜,沒有直觀的體驗,也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關于多媒體教學手段,多數教師都是在課前利用它來制作精美的課件,在課上用多媒體代替板書,再按照課件上的內容和順序按部就班地進行課堂教學。這樣教學,雖然改善了板書的美觀性,減輕了教師的書寫負擔,增大了課堂的容量,但是卻沒有充分發揮多媒體的教學優勢和作用。
我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是這樣做的:利用多媒體,在課上給學生播放一些音像資料,通過直觀的教學,加深學生對于學習對象的感知,同時,加強學生對于物理現象和現實生活的聯系;利用多媒體,在實驗課之前,優先進行試驗的演示,讓學生能夠直觀、形象地看到標準的實驗演示步驟,注意事項以及具體要求,以提高實驗實踐操作的效率。
物理是一門實驗性的學科。通過實驗教學不僅有利于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加深印象,提高應用能力,還有利于學生動手能力、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等的全面提高。但是傳統教學中,或是為了節省時間,或是實驗器材的缺乏,導致多數物理實驗都是教師“講”過來的。物理實驗,不僅要做,還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實際,設計具有趣味性的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無數的物理規律都是從生活現象中一步一步推理出來的。物理來源于生活,同時又應用于生活,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也應注重物理現象與學生日常生活的聯系,并適度地夸張,使學生親身體驗,加深印象。
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教師只有走近學生,融入課堂,傾注情感,不斷反思,趣味教學,才能實現教學雙贏。
如果教師能夠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結合教學要求和自身之長,揚長避短,精心設計,必定能為高中物理課堂增光添彩。
孫穎華.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學的趣味性[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
·編輯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