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英 劉翠萍 高家顏 謝 芳
(黑龍江旅游職業技術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00)
高職院校重點專業建設建設內容淺析
——以酒店管理專業為例
鄧 英 劉翠萍 高家顏 謝 芳
(黑龍江旅游職業技術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00)
本文將從酒店管理專業著手,對重點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課程設計與教學模式改革、教學團隊建設、教學資源建設、實踐教學、評價體系建立等有關專業發展的重要要素進行全面深入地細致研究與建設,以點帶面地深入探討高職院校重點專業的建設內容與實踐方案。
高職重點專業 酒店管理 建設內容 淺析
做好重點專業建設,要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課程設計與教學模式改革、教學團隊建設、教學資源建設、實踐教學、評價體系建立等有關專業發展的重要要素進行全面深入地細致研究,使其符合高等職業類型教育要求。本文將從酒店管理專業著手,按照準確定位、注重內涵、突出優勢、強化特色的原則,以點帶面地深入探討高職院校重點專業的建設內容與實踐方案,最終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符合高職院校辦學定位、專業特色的最優化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具體建設內容如下:
以對接企業為依托,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工學交替”的教學組織形式,設計和實施“校企共育、崗證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共同設計、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強調把現代企業優秀文化理念、職業精神、道德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以職業道德提升促進職業綜合素質的整體提升,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導,基于工作過程對職業能力進行分析,使核心課程對應核心技能,按照實際工作過程和任務將課程內容進行整合,用任務驅動教學,實現專業教學要求與企業崗位技能要求對接;采取雙元授課、雙元指導、雙元監控、雙元評估、雙元地點、雙元身份的共育模式,實現專業人才培養與職業崗位要求之間的深度融合,使學生經過走向職場、走進職場和縱橫職場的蛻變,最終成為合格的職業人,實現順利就業和優質就業。
課程建設是重點專業建設的突破口。重構課程體系,需要徹底打破傳統理論與實踐課的界限,突出職業能力本位,以崗位要求和職業標準為依據,以滿足學生職業生涯和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為目標。深化校企合作,校企雙方共同開發、設計和整合課程,構建出基于工作過程的、工學結合特色的“課證融合”課程體系。在職業能力分析的基礎上,針對專業核心能力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分散在多門課程里的現象,根據職業核心技能的要求,對課程進行整合,確立工學結合核心課程設計理念與思路,以崗位技能及標準、行業規范及標準和職業能力與素養培養為主要內容,與企業聯合開發、設計和整合課程內容,達到理論知識、實踐操作、技能考證和企業頂崗實習工作經歷證書(或證明)融為一體的目的。
如何教會學生自主學習,是其將來是否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酒店管理專業六門核心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推行“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的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是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重要內容。所謂課程項目化,是以工作任務為中心,以實踐為導向為方法,根據職業能力的需要,密切聯系酒店行業的實際情況,太難過分解項目來完成課程學習;所謂任務驅動,是將酒店管理專業課程教學內容設計成具體技能的訓練任務,然后很據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組織實施教學,在每一任務中設置若干學習情境,并最終進行綜合考評。這樣可以使得學習目標和任務明確,學習情境真實,學生的主體作用明顯,有利于自主能力培養和職業綜合素質培養。酒店管理專業在講“理論—實踐—技能考證和企業頂崗實習工作經歷證書(或證明)融為一體”的課程建設思路貫徹在組織實施教學的過程中,用任務驅動、項目導向教學,實現“教、學、做、評”的有機結合,把“工學交替”做實。
在專業建設中,師資隊伍的建設是一個重點。專兼結合、高素質的“雙師結構”教學團隊是提高高職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和保證。隨著學院的發展、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隊伍的規模、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學歷結構、“雙師”結構、“雙師”素質等方面均在不斷加強。根據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加強對專業帶頭人的引進與培養,突出教學團隊的梯隊建設,加強骨干教師培養,加強兼職教師隊伍建設。通過外聘專家,實現“以外促內、以外強內、以外優內”等措施優化教學團隊結構,提高教學團隊的整體雙師素質。
把企業和社會的有效資源積極納入教學過程;注重其它類型的課程資源建設,如實物教材、多媒體課件、試題庫、教學錄像等課程資源的建設,形成文字教材、電子教材、輔助教材和參考資料相配套的系列教學用書和教學軟件,為教師與學生提供可共享的教學資源。
完善校企合作機制,借助行業和企業的資源優勢,通過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把學校、企業、學生捆綁為一個利益共同體,實現雙方優勢互補、互利雙贏。充分利用社會各方面力量,補充教學資源,提高教育質量,充分發揮行業、企業優勢,吸收社會力量共建實訓基地,并進一步完善實訓基地對外經營和學生頂崗實訓的運作模式,保障實踐教學的高效對接,保障酒店管理專業工學交替教學模式的有效實施和質量。
建立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科學的社會化的人才評價機制是專業建設的內在要求,也是專業建設工作是否符合職業教育宗旨和滿足社會需要的重要指標。評價體系的建立與完善,有助于檢驗酒店管理專業建設的成果,并可以從中總結經驗、發現不足、發揮優勢,從而進一步推動專業建設。本專業跟蹤畢業學生,對畢業生畢業一年后的跟蹤調查進行定量研究,對畢業生一年后的月收入、專業對口率、職業吻合度、離職率、就業流向等就業狀態進行調研,分析培養質量的短期表現和對社會需求的滿足情況,最終將培養結果的反饋回溯到培養過程,對教學培養、課程、招生、就業等進行全環節的診斷和指導改進。將引入第三方專業機構承擔技術支持,確保獨立于高校之外的非利益相關者的第三方評價調研結果的公正性,從而全面、客觀地了解畢業生的就業狀況,從就業的角度評價教育質量,推動高職教育教學的全面發展。
該論文是《高職院校重點專業建設的研究與實踐——以酒店管理專業為例》項目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JG201202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