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芬芳, 左云海, 龍 浪, 彭 秀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石巖人民醫院, 廣東 深圳 518108)
子宮內膜異位癥簡稱內異癥,是育齡期婦女常見 疾病,也是導致痛經和不孕的主要原因。近年來,其發病率逐年上升[1]。該病屬于良性病變,具有轉移和種植等特點,治療較困難。以往,手術治療是最主要的治療方法,但手術后病情容易復發[2]。術后應用藥物輔助治療可能有助于穩固療效,改善預后。為進一步探究重度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有效治療方法,我院對在我院進行腹腔鏡手術的重度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手術后采用了米非司酮或者孕三烯酮對其進行治療,且取得了滿意的治療效果。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150例,隨機分為米非司酮組、孕三烯酮組和對照組各50例。米非司酮組中年齡為22-45歲,平均為(36.2±10.4)歲;Ⅲ期27例,Ⅳ期23例;孕三烯酮組中年齡為24-47歲,平均為(37.8±11.2)歲;Ⅲ期26例,Ⅳ期24例;對照組中年齡為23-48歲,平均為(36.8±11.6)歲;Ⅲ期25例,Ⅳ期25例。所有患者的肝腎功能均正常,且在六個月之內無激素治療史和無腹腔鏡手術的禁忌證。三組患者在年齡、體重、孕產次、病程、分期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給予對照組患者腹腔鏡手術。其手術的具體操作為:先對患者注射全身麻醉藥,再用腹腔鏡探查患者的盆腹腔,并分離腹盆腔內的粘連組織,最后,電凝盆腔內的異位病灶,若發現患者卵巢內有囊腫出現,則對其囊腫進行剔除;若發現患者的輸卵管傘端封閉,則對其輸卵管進行開口,用美藍溶液作為輸卵管通液。對照組患者不給予任何藥物;米非司酮組患者腹腔鏡手術治療方法同對照組。手術一周后給予患者米非司酮治療,口服,1次/d,一次10mg,需連續口服6個月;孕三烯酮組患者腹腔鏡手術治療方法同對照組。手術一周后給予孕三烯酮治療,口服,一周兩次,一次2.5mg,需連續口服6個月。三組患者腹腔鏡手術后均需進行復查,且每三個月復查一次。復查的目的是了解患者的癥狀、體征、B超檢查結果等情況。米非司酮組患者和孕三烯酮組患者在用藥期間,均需每個月進行一次復診,復診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藥物副反應的情況以及復查患者的肝功能。
1.3 觀察指標:療效判定標準[3]:①緩解:無癥狀,無體征,且未發現盆腔腫塊;②改善:雖然存在原癥狀,但是程度卻減輕,體癥較治療前減輕或者無陽性體征,且未發現盆腔腫塊;③復發:B超檢查再次發現有盆腔內膜異位囊腫,或者再次出現治療前的癥狀以及體征。記錄米非司酮組和孕三烯酮組藥物副反應的發生率以及肝功能的損害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4.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s)差表示,兩組資料均數的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三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的比較:米非司酮組、孕三烯酮組的復發率分別為8.0%、4.0%,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米非司酮組、孕三烯酮組總有效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米非司酮組的總有效率92.0%和復發率8.0%與孕三烯酮組的96.0%和4.0%無顯著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的比較 n(%)
2.2 米非司酮組和孕三烯酮組治療后副反應情況的比較:米非司酮組中肝功能損害3例,且肝酶均輕微的上升,未停藥及配合護肝治療后肝功能均恢復到正常;孕三烯酮組肝功能損害14例,且大多數肝酶顯著的上升,停藥及配合護肝治療后肝功能恢復到正常;米非司酮組副反應發生率及肝功能損害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孕三烯酮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米非司酮組和孕三烯酮組治療后副反應情況的比較 n(%)
子宮內膜異位癥可導致患者腹腔內的微環境發生改變,阻礙卵子與精子的結合、卵細胞的分裂以及拾卵等過程[4],是導致女性不孕不育的主要因素。重度子宮內膜異位癥可嚴重破壞盆腔的解剖結構,以導致子宮與直腸發生粘連、輸卵管傘端粘連、子宮向后傾以及拾卵功能下降等情況的發生[5]。以往,腹腔鏡是治療重度子宮內膜異位癥的首選手術方法,能夠有效提高患者手術后的妊娠率。但是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復發率極高,腹腔鏡手術雖然能夠去除肉眼可見的異位病灶[6],但非典型、微小及侵襲部位較深的病灶以及粘連緊密、分離時破裂、不能清除徹底的病灶,手術后由于激素的作用而導致疾病的復發[7]。若手術后再給予患者藥物治療,可使殘留的微小病灶以及肉眼難辨的病灶受到抑制而出現萎縮退化。
米非司酮屬于孕激素受體拮抗劑中的一種,對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治療作用具有多方面性。米非司酮本身并無孕酮活性,但米非司酮與其受體結合后,可通過下丘腦-垂體系統調控性激素受體ER、PR的含量,以阻斷子宮內膜對雌激素、孕激素的反應,抑制孕酮的活性。另外,米非司酮還可直接或者間接的對卵巢產生作用,從而影響卵泡的成熟與發育,導致排卵期延遲,誘導黃體的溶解,使患者體內的孕激素和雌激素水平下降,以利于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治療。同時米非司酮也可直接作用于子宮異位的內膜,抑制其增值和分化,促進其凋亡,降低其生長的能力。孕三烯酮屬于19去甲睪酮衍生物中的一種,該藥物具有很強的抗雌激素和抗孕激素活性,并且又具有較弱的雄激素和雌激素作用,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和釋放,使患者體內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水平降低。另外,孕三烯酮還可直接作用于患者的子宮內膜和異位子宮內膜上的受體,以使子宮內膜和異位子宮內膜發生萎縮,從而使卵巢能正常排卵,提高妊娠率。大量資料顯示,對于重度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給予腹腔鏡術治療后,再給予藥物治療可明顯的提高臨床療效和妊娠率,且術后復發率降低。通過本次臨床治療顯示,治療后,米非司酮組、孕三烯酮組的復發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米非司酮組的副反應發生率及肝功能損害發生率明顯低于孕三烯酮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由此可見,腹腔鏡術后給予患者米非司酮能夠有效治療重度子宮內膜異位癥,緩解其癥狀,使子宮內膜異位癥所出現的病灶發生萎縮,并且無明顯的副反應情況發生。孕三烯酮也是治療重度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有效藥物,能降低該病的復發率,但該藥對肝功能的損害卻比較嚴重,且副反應較多,對此應加以重視。
[1] 楊琴.米非司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療效及其機制探討[J].山東醫藥,2013,53(48):52-53.
[2] 金海鴻,單梅,李秀榮,等.kiss-1在子宮內膜異位癥及子宮腺肌癥異位組織中的表達及意義[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3,17(10):1837-1838.
[3] 王宇全,尹利榮.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干細胞學說及其研究進展[J].天津醫藥,2013,(10):1034-1036.
[4] 王敏,于力,周玲,等.腹腔鏡保守性手術后聯合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薈萃分析[J].中華醫學雜志,2013,93(39):3128-3130.
[5] 朱玲玲,梅潔,施蔚虹,等.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腹腔液對子宮內膜間質細胞增殖及侵襲能力的影響[J].實用醫學雜志,2013,29(18):2958-2960.
[6] 魏明,曹保利.不同證型子宮內膜異位癥與血清實驗室指標相關性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4,17(4):471-473.
[7] 李琦,郟曉駿.米非司酮與孕三烯酮用于中重度子宮內膜異位癥術后療效觀察[J].寧夏醫學雜志,2009,31(8):745-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