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留宏, 張冬林, 婁新田**, 王一霖
(1.上海市浦東新區浦南醫院口腔科, 上海 浦東新區 200215 2.南開大學附屬天津市口腔醫院, 天津 南開區 300041)
口腔正畸矯治牙槽突植骨術后唇腭裂臨床療效觀察*
王留宏1, 張冬林2, 婁新田1**, 王一霖1
(1.上海市浦東新區浦南醫院口腔科, 上海 浦東新區 200215 2.南開大學附屬天津市口腔醫院, 天津 南開區 300041)
目的:觀察唇腭裂患者在實施牙槽突植骨術的前后進行正畸治療的臨床效果,對比不同時機進行植骨的成功率,從而為有效預防患者唇腭裂的出現,提供臨床依據。方法:回顧分析自2008年2月至2011年10月,治療的80例唇腭裂患者臨床資料,入組患者均出現牙槽突裂并予以牙槽突植骨,其植骨部位共計140個;全部患者于植骨術的前l或2年內,選擇方絲弓和直絲弓等應用固定矯治器予以正畸治療;其中植骨手術將尖牙萌出作為標準,據此分為A組(尖牙萌出組)與B組(尖牙未萌組);于植骨術實施前后對全部患者予以咬合片的拍攝,在術后對患者進行2-6年的跟蹤調查;選擇Bergland標準來評價患者植骨部位的牙槽骨高度,評價結果予以統計學處理。結果:經長期隨訪的調查結果顯示,患者植骨術的時間選擇能夠影響其植骨的成功率,其中B組患者牙槽骨高度顯示基本正常(為I類)的臨床成功率達到82.0%,而牙槽骨高度為大于或等于3/4(為1I類)的臨床成功率僅13.0%;A組患者牙槽骨高度是基本正常(為I類)的臨床成功率僅36.0%;而牙槽骨高度大于或等于3/4 (為Ⅱ類)的臨床成功率也僅30.0%;于尖牙萌出前實施植骨手術治療的成功率達到95.0%,同尖牙萌出后實施植骨手術治療的成功率達到66.0%相較,差異顯著(P<0.05)。結論:導致唇腭裂出現的因素較多,實施唇腭裂牙槽突植骨時,其植骨的時間,為手術成功率提高的關鍵所在。
Bergland; 植骨術; 牙槽突裂
目前,唇腭裂為口腔頜面部比較常見的一種先天畸形,既影響患者面部的美觀,同時還可能會影響發育,也對兒童與家長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創傷[1],大多數唇腭裂患者往往存在牙頜的嚴重畸形,因為存在牙槽突的裂隙,導致裂隙處的牙齒出現萌出受阻,予以手術方法正畸治療,還需予以牙槽突的植骨術,從而便于咬合關系的良好恢復,以達到上頜的正常,以及基本呈正常形態,還可以恢復患者語言功能[2]。因此本文回顧分析2008年2月至2011年10月,所治療的80例唇腭裂患者臨床資料,旨在觀察唇腭裂患者在實施牙槽突植骨術的前后進行正畸治療的臨床效果,從而為有效預防患者唇腭裂的出現,提供臨床依據。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自2008年2月至2011年10月所治療的80例唇腭裂患者臨床資料,其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34例;患者年齡最大為17.5歲,最小為5.5歲,其平均年齡為(13.6±3.8歲)。入組患者均出現牙槽突裂并予以牙槽突植骨,其植骨部位共計140個;全部患者于植骨術的前l或2年內,選擇方絲弓和直絲弓等應用固定矯治器予以正畸治療;其中植骨手術將尖牙萌出作為標準,據此分為A組(尖牙萌出組)與B組(尖牙未萌組);兩組性別年齡以及病程,不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于植骨術實施前后對全部患者予以咬合片的拍攝,在術后對患者進行2-6年的跟蹤調查;選擇Bergland標準來評價患者植骨部位的牙槽骨高度,評價結果予以統計學處理。
1.2 方法:全部患者在矯治前均分別進行模型的記存,并拍照其頭顱的側位與全頜的曲面斷層片,在必要時還需加拍患者上頜前部的咬合片(將裂隙側的尖牙作為中心進行拍攝)。同時拍攝其面頜像。予以投影測量,并對模型予以分析測量,從而確定矯治的計劃。一部分患者選擇直絲弓進行矯治并配合前方的牽引。另一部分患者予以擴弓治療,包括四角腭弓上頜矯治器,以及快速腭矯治和固定的矯治器予以擴弓。
1.3 療效判定標準:選擇Bergland標準對牙槽的高度進行評價,其中I型為牙槽的高度為基本正常;而Ⅱ型為牙槽的高度至少達到正常3/4;其III型為,患者牙槽的高度低于正常3/4。
1.4 統計學處理:選擇SPSS19.0軟件對患者長期的追蹤調查進行統計學處理,將P<0.05作為其統計學差異。
經長期隨訪的調查結果顯示,患者植骨術的時間選擇能夠影響其植骨的成功率,其中B組患者牙槽骨高度顯示基本正常(為I類)的臨床成功率達到82.0%,而牙槽骨高度大于或等于3/4(為1I類)的臨床成功率僅13.0%;A組患者牙槽骨高度是基本正常(為I類)的臨床成功率僅36.0%;而牙槽骨高度大于或等于3/4(為Ⅱ類)的臨床成功率也僅30.0%;于尖牙萌出前實施植骨手術治療的成功率達到95.0%,同尖牙萌出后實施植骨手術治療的成功率達到66.0%相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在不同時機進行植骨的成功率對比 n(%)
大多數唇腭裂患者均有著牙頜的畸形,因為出現牙槽突的裂隙,導致裂隙處牙齒的萌出受阻,予以手術正畸[3],往往需先實施牙槽突的植骨術,將咬合關系恢復后,才能夠達到上頜的正常以及基本正常的形態,從而恢復患者語言功能。而植骨修復能夠恢復患者牙槽突的骨性結構,并使其具有連續性,從而穩固上頜骨的牙弓,同時能夠牙齒準備骨組織支持,將上唇以及鼻底組織形成穩固支架[4]。被公認的最適宜年齡為10歲,由于此時患者尖牙根形成能夠達到1/2左右,實施手術既能夠恢復患者完整牙弓,同時能夠矯正鼻底的塌陷畸形,以及進行口鼻腔瘺的修復[5],還對牙列的完好與尖牙萌出正常打下基礎。而15歲以上牙槽突裂實施植骨治療時,其目的主要是為了口腔外科的正畸矯治,從而獲得理想牙列。
唇腭裂患者實施牙槽突植骨,于正畸前則必須對牙槽突植骨的成功與否進行明確,因為正畸治療可能對患者牙齒產生永久性的損害。其上頜前牽引為改正患者唇腭裂時,其上下頜骨出現不調發育的合理手段。患者上頜發育如果較差,并且為偏遠中者,需于青春進發期之前對Ⅲ類的骨性錯牙臺選擇前移上頜骨的阻斷性矯治[6]。經研究發現,患者上頜前牽引能夠刺激其骨縫組織的改建,導致上頜長度的增加,以及上頜前分的明顯前移,但上頜后緣則相對于顱底的位置不出現明顯前移,在治療的過程中,需避免過度將上前牙前傾。予以早期的阻斷性矯治,能夠達到口腔的功能環境以及咀嚼活動處于正常的目的,并減少患者出現面部畸形,從而清除以及減輕骨骼出現關系不協調的情況,從而為患者恒牙期進行常規的正畸治療做充分保障[7]。在恒牙期出現唇腭裂的患者,其上頜往往需要進行不對稱的擴弓,而上頜磨牙出現舌傾者,同頰傾者相較,其腭實施擴弓治療的效果往往更加穩定?;颊叻囱琅_的解除,與頜間關系的改善,包括建立尖牙與雙尖牙的正常關系,能夠讓患者的口頜功能呈逐漸協調的運動。并且,患者恒牙萌出以及功能活動等對其刺激,往往促進其上頜骨呈正常發育,特別是患者上磨牙萌出后,能夠讓下頜的后下方旋轉,從而矯正其前牙出現的反殆,以及磨牙出現的Ⅲ類關系。同時,患者上下前牙的齒槽高度也呈明顯增加,患者上下頜的垂直距離逐漸增大,也明顯減輕其下頜出現過度的閉合情況,進而改善面型。
由于唇腭裂發病同遺傳,以及母體出現孕期感染,和使用的藥物與環境等因素均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唇腭裂患者當中出現牙槽突裂的情況也較為常見,而治療患者唇腭裂時,在二期實施牙槽突的植骨為治療環節的關鍵所在[8,9]。但植骨的時間選擇也是關于牙槽突植骨能否成功的一項重要因素。據文獻研究,尖牙萌出前實施植骨的成功率較尖牙萌出后實施植骨,其成功率更具有顯著性,因此手術時機的選擇,對植骨質量與成功率均具有極大的影響。所以對影響患者牙槽突植骨實施療效的各種相關因素需盡量的控制。同時牙槽突植骨在術前實施正畸治療,也同手術操作的順利與否,以及成功率等也具有密切的關系,在術前實施正畸治療,其主要目的是為了矯正患者變形移位后的上頜牙列,讓植骨術更便于操作,同時開展牙槽的裂隙,讓牙槽突植骨的手術野得到改善,讓手術操作更加方便,從而提高患者牙槽突植骨成功的幾率。
[1]孫曉梅,滕利,丁波,等.正頜聯合術后正畸矯治唇腭裂術后的牙頜面畸形[J].組織工程與重建外科雜志,2012,6 (15):330-332.
[2]韶青華,陳振琦.牙槽突裂植骨與頜骨生長發育的關系[J].國際口腔醫學雜志,2013,1(17):132-134.
[3]楊超,石冰,劉坤,等.腭側入路牙槽突裂植骨術的初步應用與評價[J].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13,1(23):30-33.
[4]王秀榮.早期持續冷敷應用于牙槽突裂患者術后植骨區的療效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3(24):23-24.
[5]李松澤,支方靜,巫家曉,等.單側完全性唇腭裂植骨術與正畸聯合治療12例分析[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2,1 (7):115-116.
[6]黃烈平,黃寧,鄧曉姝,等.唇腭裂患者牙槽突裂植骨術前使用半固定式四眼圈簧擴大上牙弓的正畸治療[J].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12,4(17):393-395.
[7]陸斌,周龍.牙槽突裂植骨的術后評價[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12,6(9):336-340.
[8]陳迎霞,周建玲,閆迎軍.小兒先天性心臟病合并唇裂同期手術矯治的護理配合[J].中華全科醫學,2012,10 (11):1808-1816.
[9]陳斯軍,高紅燕.第二磨牙正鎖(牙合)的不同矯治方法及效果[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2,11(14):1121-1122
B
10.3969/j.issn.1006-6233.2015.01.047
1006-6233(2015)01-0144-03
上海市浦東新區科技發展創新基金,(編號:PKJ2011-Y14)
** 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