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健, 高海龍, 張蘊璣
(廣東省廣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 廣東 廣州 510430)
近年來的研究證實,流浪人群中含有的嚴重精神類疾病主要表現在精分癥方面,此類患者并發的軀體疾病亦較普通患者更多[1]。加之流浪精分癥患者長期居無定所,飲食和睡眠等相應的基本生活亦無保障,對其進行治療的依從性較差[2]。鑒于臨床上齊拉西酮及利培酮的應用較為廣泛,本文通過對比二者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以期尋找更適合治療流浪精分癥患者的藥物,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擇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流浪精分癥患者92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滿足中國精神障礙性分類中的精分癥診斷標準[3]。陽性及陰性癥狀的量表評分 PANSS值≥60分。男58例,女34例。年齡18-62歲,平均年齡為35.7±3.6歲。經血、尿常規和肝功能,以及心、腦電圖或X線胸透檢查均顯示正常。排除標準[4]:①有嚴重的軀體病癥;②有藥物或者酒精依賴者;③有過敏史者;④患者為孕婦或者處于哺乳期者。根據數字法進行隨機分組,其中齊拉西酮組46例,男30例,女16例。年齡18-58歲,平均年齡為34.9±5.9歲。利培酮組46例,男28例,女18例。年齡20-62歲,平均年齡為35.2±2.7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和年齡等方面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利培酮組患者予以利培酮(思利舒,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0160)治療,起始劑量是1mg/d,并于10d內增至3-5mg/d,全部患者的平均劑量為3.8±0.9mg/d。齊拉西酮組患者予以齊拉西酮(思貝格,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1142)治療,初始劑量是20mg/d,并于10d內增至80至160mg/d,全部患者的平均劑量為115.5±35.6mg/d。兩組患者的療程均為8周。期間不聯用其它類的抗精分癥藥物治療,在治療前以及治療8周后,由經驗豐富的醫師通過陽性及陰性癥狀量表(即PANSS)對患者療效實施評定,而后實施血常規和血糖,以及肝腎功能和催乳素等指標的檢測。
1.3 觀察指標:對比兩組的臨床療效,兩組治療前后的PANSS癥狀群的評分以及兩組治療后的不良反應。
1.4 療效評價[5]:有關療效依據PANSS減分率進行判定,該值≥75%記為痊愈;介于50%至74%間記為顯著進步;介于25%至49%間記為進步;<25%記為無效。減分率=(治療前分值-治療后分值)/(治療前分值-30)×100%。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數據以(±s)表示,實施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兩組的臨床療效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n(%)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PANSS癥狀群的評分對比(n,±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PANSS癥狀群的評分對比(n,±s)
癥狀 時間 齊拉西酮組 利培酮組 t值 P值6.34 ±2.16 6.45 ±2.73 0.214 0.831治療后 4.38 ±3.26 4.85 ±4.18 0.601 0.549思維障礙 治療前 14.34±4.26 13.99±4.33 0.391 0.697治療后 7.32 ±4.75 7.54 ±4.74 0.222 0.825偏執 治療前 12.44±4.28 13.18±5.88 0.690 0.492治療后 5.93 ±3.33 6.29 ±5.58 0.376 0.708激活性 治療前 12.27±5.42 12.48±5.98 0.176 0.860治療后 5.88 ±3.29 5.65 ±3.37 0.331 0.741抑郁 治療前 8.66±3.78 8.66±4.36 0.000 1.000治療后 4.96 ±3.42 4.77 ±4.34 0.233 0.816攻擊性 治療前 12.15±3.47 11.69±3.36 0.646 0.520治療后反應缺乏 治療前6.32 ±2.19 6.20 ±2.18 0.263 0.793
2.2 兩組治療前后的PANSS癥狀群的評分對比:兩組治療后的PANSS癥狀群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組間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治療后的不良反應對比:齊拉西酮組的椎體外系反應和體重增加,以及月經改變等不良反應的比例顯著低于利培酮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后的不良反應對比 n(%)
臨床上精分癥被認為是一類高度復雜的病癥,其主要特征是癥狀多樣性,包含精神病性及非精神病性的癥狀。此類癥狀可能源于異質性神經解剖學及神經化學中的異常功能。由于流浪精分癥患者可能長期無人照顧,其自身的精神癥狀常日益嚴重,或者由于病情反復,在一定時期內治療無效后被家屬遺棄,放任不管。興奮沖動及思維障礙的癥狀也更加顯著,容易導致患者的行為異常,亦為對社會產生危害的一類主要影響因素[6]。以往對此類患者的治療方案常選用利培酮等藥物,相關報道亦顯示獲得了較好的療效。而齊拉西酮亦在近年來的臨床用藥中逐漸受到重視。但關于應用利培酮及齊拉西酮藥物治療流浪精分癥的患者的療效對比,臨床報道較少。為分析利培酮治療的可行性,本文即通過對其與利培酮進行對比研究,旨在為臨床治療提供理論數據支持。
本文研究發現,兩組的臨床療效相比,差異不顯著。兩組治療后的PANSS癥狀群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下降,但組間比較差異亦不顯著。表明齊拉西酮的療效基本與利培酮相當,符合趙其和等人[7]的報道結果。究其原因,筆者認為這可能是因為齊拉西酮是第2代的非典型性的抗精神病類藥物,其可對機體5-HT2和多巴胺D2等受體具有阻斷作用,而對5-HT1A受體有著激動作用[8]。所以其可有效地改善患者陰性癥狀,同時強效激動患者機體的5-HT1A受體,使其改善認知能力和內向性,對合并的抑郁癥狀亦可較好地緩解。此外,齊拉西酮與其他類型的抗抑郁藥相同,對于重攝取突觸前遞質過程有著一定的阻滯作用。利培酮是中樞多巴胺及5-HT的拮抗平衡劑,此二種藥物的特異性藥理效果亦決定了對于精分癥患者的陽性及陰性癥狀有著良好療效。在不良反應的研究方面,齊拉西酮組的椎體外系反應和體重增加,以及月經改變等不良反應的比例顯著低于利培酮組,表明利用齊拉西酮治療流浪精分癥患者的安全性更高,與畢崇波等人[9]的報道結果一致。原因可能和利培酮藥物能夠阻斷H1受體和提升血催乳素有關,齊拉西酮藥物對于組胺H1受體的親和力較弱,同時無法與M1受體進行結合。
[1] 陸德青,肖剛,劉春華,等.齊拉西酮與阿立哌唑治療女性首發精神分裂癥的隨機對照研究[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3,14(1):6688-6689.
[2] 李寶琴,秦青,王立芹,等.利培酮治療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a、甲狀腺激素水平的研究[J].中華生物醫學工程雜志,2013,19(3):224-226.
[3] Tybura P,Trze niowska-Druka a B,Bienkowski P,et al.Pharmacogenetics of adverse events in schizophrenia treatment:Comparison study of ziprasidone olanzapine and perazine[J].Psychiatry Res,2014,2(14):436-439.
[4] 潘勇,王皖生,支瑞瑞,等.齊拉西酮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的臨床對照研究[J].中華全科醫學,2011,9(5):724-725.
[5] Jiang Y,Ni W,McGinnis JJ,et al.Comparison of health services use associated with ziprasidone and olanzapine among schizophrenia and bipolar disorder patients in the USA[J].Clin Drug Investig,2014,34(7):491-499.
[6] Schnell T,Koethe D,Krasnianski A,et al.Ziprasidone versus clozapine in the treatment of dually diagnosed(DD)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nd cannabis use disorders:a randomized study[J].Am Addict,2014,23(3):308-312.
[7] 趙其和,張永華,徐運田,等.齊拉西酮與氯氮平對精神分裂癥療效和執行功能影響的對照研究[J].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2009,18(7):628-629.
[8] Chue P,Mandel FS,Therrien F,et al.The effect of ziprasidone on metabolic syndrome risk factors in subjects with schizophrenia:a 1 year,open-label,prospective study[J].Curr Med Res Opin,2014,30(6):997-1005.
[9] 畢崇波,夏文娟,紀軍軍,等.奧氮平和利培酮治療老年期精神障礙患者療效對比[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0):2435-2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