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敏敏
(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建分院,福建福州 350001)
?
市民休閑公園設計探析
——以福清市民休閑公園為例
涂敏敏
(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建分院,福建福州 350001)
結合福清市民休閑公園設計實例,從設計定位、總體規劃、分區規劃、建筑設計、交通設計、綠化配置、標識系統、燈光設計等方面,嘗試對市民休閑公園設計進行初步探討。
市民休閑公園;景觀;規劃設計
市民休閑公園將綠地與戶外場所有機融合為一體,創造出優美而賦有內涵的環境,充分發揮公園在改善城市生活質量中的效應,強調活動多樣,內容豐富。考慮市民休閑娛樂、社會交往、親近自然的需求,讓人與自然及環境之間的關系更趨協調。
福清地處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核心區,是福建省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是中國首批綜合改革試點縣市,中國村鎮建設試點縣市,是中國著名僑鄉,歷史悠久,素有“文獻名邦”的稱譽。
福清市市民公園位于福清市南部,龍江與太城溪交匯處以西,北靠清盛大道,南臨龍江,東接北江濱文化公園,西至玄帝九使合宮,屬帶狀開放性公園,項目總面積為100 803 m2。
基地內地勢較為平坦,與清盛大道形成的高差約1~5 m。周邊用地性質分布主要為住宅用地和農業用地。地塊內現有魚塘、菜地、果園及少量禽棚舍(圖1)。用地紅線邊源水加壓泵站塔體量較為龐大,對市民公園視線設計影響較為突出,塔表面裝飾景觀效果不佳。

圖1 現狀分析
以休閑、娛樂為核心,融合生態性、多元性,定位為集現代城市風貌及親水休閑環境為一體的市民休閑公園。
該公園為濱水綠地(圖2),現狀決定了親水性設計的原則。水,對人類有著天然的親和力,園林的親水性設計就是滿足人們的這種需求。因此,沿湖邊布置鋪裝硬地,設置園路,點綴景觀建筑小品,所有的鋪裝小廣場、園路、景觀小品均依水展開,給人以感官上的愉悅,心理上的愜意,同時,又可從立面上豐富景觀效果。
3.1 總體規劃布局公園整體布局分為:一標、一環、一帶、四區。一標為標志性景觀塔;一環為林蔭主環路;一帶為親水休閑帶;四區為城市劇場區、趣味野餐區、花田果林區、兒童游戲區(圖3)。
3.2 各分區詳細規劃
3.2.1城市劇場區。主入口采用形式新穎的立體案名及特色廊架組合,形成簡潔、大氣的整體景觀空間。采取放坡與臺階結合設計手法進行空間過渡,局部設置臺地綠化及浮雕墻進行美化。城市劇場中心設計水幕電影(圖4),新穎奇特。水幕電影右側設計看臺及服務建筑,構成完整的景觀空間,夜幕降臨,從清盛大道上就可觀賞到這一特色景觀。服務建筑采用輕鋼結構,風格簡潔,造型優美(圖5)。
3.2.2趣味野餐區。該區域北接城市劇場區,西接花田果林區,設置戶外野餐及水上餐吧等設施。
戶外野餐緊臨龍江,設置下沉廣場及開闊的大草坪,能夠進行多種活動,游人可邊野餐邊曬日光浴。陽光草坪的北面設置臺地花池,可以為人們提供親水觀景的場所。水上餐吧位于臺地花池的北面,設置多個多邊形戶外平臺及特色構筑物(圖6)。
趣味野餐區不僅能欣賞到湖面景觀,還可眺望遠處綿延山體風光。平臺采用環保節能的材料——塑木,各平臺之間用浮橋進行連接。構筑物整體外立面造型設計現代、美觀,與周圍環境相協調,白天可野餐,夜晚可小酌暢飲(圖7)。

圖2 總平面

圖3 分區布局

圖4 城市劇場區效果

圖5 城市劇場區剖面

圖6 趣味野餐區效果

圖7 趣味野餐區剖面
3.2.3花田果林區。花田果林位于地塊的中心區域,擬建規劃橋的底部,旨在傳達生態游賞的新理念,綠樹紅花,鳥叫蟲鳴讓游人回歸到大自然的懷抱。線條流暢的游步道穿梭于不同的種植區,游人或漫步,或駐足,或休憩,或賞花,都能感受草木同心。片植梨樹、柿樹、番石榴等具有當地特色的果樹,同時種植各種草本花卉,保證游人四季有花可賞,如:向日葵、百日菊等,并在對應不同的種植區放置解說牌,生動形象地介紹植物的觀賞特性和觀賞時節,普及植物知識。在花海內設置景墻,采用鋼結構,墻面高低錯落,與道路相交的地方架空成門,游人可穿行而過,增加其趣味性(圖8)。

圖8 花田果林區剖面
3.2.4兒童游戲區。兒童游戲區位于公園東部,主環路以南,主要由水上活動設施及利用現狀小山包設計冒險島游組成(圖9)。
水上活動內容主要設施有水滾筒、懸浮球,促進兒童增強體質,增進神經系統的發育和成熟;完善身體協調能力和耐受力,培育積極、愉快的情緒和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碼頭為龍江水上游戲的節點,市民可于此處搭乘水上設施游江而行,欣賞不同的景觀界面(圖10)。
冒險島游戲場地內可靈活放置各種游戲設施,設計采用動物造型,選用原生態的材質制作,能夠較好地與公園環境相融合又富有趣味性,例如木頭搭建的滑梯、樹形攀爬架、貝殼狀的沙坑、昆蟲雕塑等。

圖9 兒童游戲區剖面

圖10 城市劇場區
3.2.5標志性景觀塔。此塔位于公園北側的源水加泵站內,處于紅線范圍外(圖11)。由于此塔位置顯著,建議進行景觀改造。通過改造后的源水加泵站塔可以形成市民休閑公園的標志性建筑。

圖11 改造前
改造后景觀塔,保留原塔身結構不變,外立面進行景觀彩繪裝飾的手法進行改造(圖12)。設計上采用“中國夢鄉——石竹山祈夢文化”和“中國夢”相互融合。改造后市民休閑公園可借景此塔,擴大視域,增加景深。

圖12 改造后
綜合管理服務建筑:采用現代設計手法,整體造型優雅流暢,結合落地玻璃與墻面交錯,營造虛實空間環境。局部建筑之間設計廊道,將裝飾美感散發得淋漓盡致,總建筑面積1 075 m2。
茶室設計:以圓形平面為構圖進行體型切割,底層架空及室外構架,為游客提供休閑小憩場所,其虛實結合的設計,更增加其賞玩趣味性,連續開放的公共空間,也是設計塑造的重點。二層立面玻璃設計則如海中閃閃發光的波紋,就像是珍珠在文化的海洋中綻放其光芒。總建筑面積462.02 m2,首層建筑面積231.01 m2,二層建筑面積231.01 m2。
公共廁所設計:設計立意是根據中國古代陰陽合一理論,男為陽,女為陰,主要通過立面色塊玫瑰紅與白色相結合來表達,整體建筑簡潔明快亦不失現代感,使游客通過色塊便可進行區別。單體建筑面積 46.62 m2。
根據《福建省福清市龍江區域濱江公園修建性詳細規劃》和《福清市龍江宏路橋至天寶陂河段岸線整治規劃》,可知北江濱文化公園段常水位為7~11 m,5年一遇洪水位為11.71~13.77 m,10年一遇洪水位為12.00~13.95 m,30年一遇洪水位為12.44~14.15 m。豎向設計以此為依據,在綠地內局部堆土做微地形,坡度0.5%~5%,一方面可促進綠地自然排水,一方面營造不同的景觀綠化空間。
硬地部分依據以下指標控制:控制機動車道縱坡坡度≤8%,步行道坡度0.5%~4%,各活動場地及廣場坡度0.2%~1%。在廣場公園所有區域均考慮到殘疾人的使用方便,在有高差的地方均設有殘疾人坡道,以滿足殘疾人對市民休閑公園的使用。殘疾坡道均留有不小于1.5 m×1.5 m的輪椅回轉面積,殘疾人專用坡道坡度不大于1/12,寬度均不小于0.9 m,長度不大于9 m[1]。
6.1 交通設計原則①合理設置出入口,方便車流、人流進出。 ②合理組織內部的車流和人流,盡量減少車流人流的交叉干擾。③合理劃分交通空間,組織人流。 ④合理安排停車位,滿足停車需求。

圖13 交通游線設計
6.2 交通設計
6.2.1外部交通。市民休閑公園交通十分便捷,北靠清盛大道。公園共2個出入口,分為主入口與次入口,均設置在公園北側(圖13)。
6.2.2內部交通。市民休閑公園內主環路寬5 m,滿足機動車通行需要,同時滿足防災救災要求,墊層做法均符合車行荷載。其他園區路支路2~3.5 m,園區小路為1.2~2 m。園路靈活穿插于廣場空間,線性多變,形式多樣,圖案豐富,增加了步行的趣味性。
6.2.3綠道。人類的進步和發展,最終是對自然和淳樸的回歸。自然生態的生活方式是人們內心最原始最純真的渴望。該區塊的綠道類型為都市型綠道。都市型綠道主要集中在城鎮建成區,依托人文景區、公園廣場和城鎮道路兩側的綠地設立,為人們慢跑、散步等提供場所,發揮貫通全省綠道網的作用。都市型綠道控制范圍寬度一般不小于10 m[2]。
入口及廣場綠化以規則式種植為主,兼顧空間的圍合和開放性,體現現代、開敞、大氣的景觀效果。生態果林區種植當地特色果樹,增添觀賞性與趣味性。特色花田結合特色草本花卉,按照季相搭配種植。活動場地周邊綠化結合場地類型,適當增加花灌木數量,周邊種植大喬木為人們提供遮蔭納涼的環境。休閑林地以自然式片狀林地為主,增加秋色葉植物比例。停車場綠地周邊以高大喬木為主,林下種植草花地被。濱水綠帶結合游步道,以開放式綠化配植為主,少量種植喬灌木突出水面,留出透景線,形成疏朗開闊的濱水空間。
公園內其他景觀設施主要包括標識標牌、休息座凳、垃圾桶等。設計強調功能與美感,考慮人的觸覺和人體工程學,貫徹全方位的完整設計理念,突出材料本身的質感和色彩。在各個方面突出福清區域地脈、文脈的特色氣息,在園林小品設計語言上,采用設計元素符號,將元素的不同造型設計成座椅、指示牌等(圖14),達到統一。

圖14 交通游線設計
景觀標識系統主要設計公園導覽牌、平面指示牌、警示牌、廁所指示牌等(圖14),均采用統一的材質,新型節能材料——塑木,既經濟又美觀。與公園內其余構建相協調,如廊架、亭子等。
9.1 點的處理市民休閑廣場公園內的入口處的公園銘牌、樹陣廣場、建筑小品,綠地內的雕塑,樹等成為局部畫面中的興奮點。可通過不同的亮度、顏色、層次體現其不同的景觀重點,吸引人的視覺注意力,進而引導觀眾的流向。
9.2 線的處理景觀構筑物外圍輪廓都用LED照明布置(圖15)。

圖15 燈光夜景
市民休閑公園設計應將綠地與戶外場所有機融合為一體,創造出優美而賦有內涵的環境,充分發揮公園在改善城市生活質量中的作用,強調活動多樣,內容豐富。亦考慮市民休閑娛樂、社會交往、親近自然的需求,讓人與自然及環境之間的關系更趨協調,為市民創造優美舒適的游憩空間。
[1] 北京市園林局.公園設計規范(CJJ 48-92)[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3.
[2] 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福建省綠道規劃建設導則(試行)[S].2012.
Discussion on the Design of the Leisure Park—Taking Fuqing Public Leisure Park as an Example
TU Min-min
(China Institute of City Construction Company Limited Fujian Branch, Fuzhou, Fujian 350001)
Taking design of Fuqing public leisure park as an example, from aspects of design positioning, overall planning, zoning planning, architecture design, transportation design, greening allocation, indicator system, lighting design, the design of public leisure park was discussed.
Public leisure park;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涂敏敏(1983- ),女,福建莆田人,工程師,從事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研究。
2014-11-28
S 26;TU 986
A
0517-6611(2015)02-17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