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孜,譚向東,曹花瑞
(東北林業大學,黑龍江哈爾濱 150040)
?
中國傳統建筑裝飾色彩的應用
熊 孜,譚向東*,曹花瑞
(東北林業大學,黑龍江哈爾濱 150040)
以不同的建筑形式為出發點,分析中國傳統建筑裝飾色彩的應用,總結其建筑形式中的色彩基本類別,讓人們更為直觀的了解中國傳統建筑裝飾色彩。
傳統;建筑裝飾;色彩;宮廷建筑;園林;鄉土建筑
中國傳統建筑,一直以來都有著獨特的魅力,其集中表現在木構件的結構體系、群體的空間組合和平面的布局上,從建筑群的整體布局到單體建筑的具體構件都具有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而色彩作為傳統建筑裝飾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其貫穿整個建筑發展的始終,是中國傳統建筑魅力的重要表達者之一。
中國傳統建筑色彩伴隨著我國的社會制度的變革與發展,形成了獨特而又統一的風格,其最大的特點就是色彩的政治倫理化,成為一種區分社會等級的手段,使色彩有了一種尊卑高下的文化特性,在宮廷建筑、地方建筑、園林建筑和民居建筑方面的表達,充分體現了這一特性。
從歷史長河中來看,宮廷建筑都是為封建君主服務的,在建造時,集中了當時最好的工匠和最精良的材料,以及最先進的技術,因而,宮廷建筑可以稱得上是一個時代建筑技術和藝術的代表。然而,由于種種歷史原因,如今存留下來的宮廷建筑只有北京紫禁城和清初的沈陽故宮了。此處主要分析北京紫禁城建筑裝飾色彩的應用。
北京紫禁城歷經明清兩朝,是明清兩朝的皇宮,其建筑群的規劃布局、建筑造型等方面都繼承了中國歷代皇城和宮殿建筑的傳統法制,是中國宮殿建筑的典型代表。中國古代建筑最顯著的特點之一是建筑的群體性,是由一幢幢單體建筑組合而成的系列空間和實體。北京紫禁城是這一建筑群體中最為突出的代表,其單體建筑都有其獨特而又統一的色彩,可以說,紫禁城不僅是由建筑組成的空間,同時也是由小色塊組成的大色塊。
從整體而言,在藍天的映襯下,金黃色琉璃瓦屋頂,屋頂下青綠色調的彩畫裝飾,成排的紅色立柱和門窗,加上白色石料的臺基,深灰色的鋪磚地板,這些,組成了紫禁城的主要色彩基調[2](圖1) 。
中國傳統色彩是區分社會等級的重要手段,而黃色屋頂和紅色屋身在這的運用,就充分表達了色彩的政治倫理化特點。黃色,是中國傳統色彩的五色之一,《易經》上說“天玄地黃”,而在古代的陰陽五行學說中,五色配五行和五方,土居中,故黃色為中央正色,所以黃色自古以來被作為是居中的正統顏色,為中和之色,居于諸色之上,被認為是最美的顏色。而紅色,也是五色之一,早在燧氏發明鉆木取火,人們就開始知道紅色;隨后,人們還用紅色浸染貝殼作為裝飾物,這說明人類不僅僅認識紅色,還將其當作是表現美好的色彩,因為紅色聯系著人類的生活,太陽是紅色的,人的血液也是紅色的,給人們以希望和滿足;在古代,紅妝代表著婦女的盛裝;在明朝,凡送給皇帝的奏章必須為紅色;在清朝,凡經皇帝批定的章本由內閣用朱畫批發,也稱為紅本;在民間,更以紅色為喜慶顏色,被用在結婚、做壽、生子以及節日的民俗活動中[3]。因而,紫禁城根據封建社會的社制,在宮殿建筑上將黃色和紅色作為主要顏色是必然的。
從內部聯系上而言,紫禁城的裝飾色彩,在以紅、黃色調為主色調的基礎上,采用對比的手法,使整體空間色彩豐富而協調;同時又突顯了宮廷建筑獨有的威嚴氣質。在紫禁城建筑上,將金黃的屋頂與藍天相襯,用青綠彩畫與大紅柱子、門窗相呼,白色的石基座與深色地面相對(圖2),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也塑造了富麗堂皇的宮殿建筑的氣氛[4]。
從細處而言,盡管宮廷建筑追求的是權勢、威嚴的氣魄,但是,在特定建筑的性質上,其色調的選擇也各有側重,有的對比強烈,有的對比柔和。以紫禁城寧壽花園中的倦勤齋為例,其檐下梁枋是青綠色調為主的彩畫,與大紅柱子、門窗形成強烈的對比;同時,在這里為了調和色彩,除了用綠色的窗格和在梁上枋心用了紅色的花飾外,還利用了黑色。梁上彩畫兩端用黑色的墨線,在檐廊頂頭用了黑色的門框,與上面的梁枋相呼應,在色調強烈對比的兩部分中起到了過渡作用(圖3)。
此外,在色彩細部處理上,除了對比與相互滲透、調和的辦法外,還利用一種色彩交替使用的方法。如皇極殿檐下上下兩層額枋上的和璽彩畫,上面彩畫枋心是藍色底子上繪金龍,兩邊箍頭、藻頭則是綠色底子上繪升、降龍,而下面額枋上的彩畫則正好與上面的相反(圖4)。
而在一些供帝后們休息的建筑場所,色調的對比就相對柔和,如紫禁城的御花園,寧壽宮花園等幾處園林里,其樓閣并不用黃瓦紅柱,有的屋頂用黃心緣剪邊和紅柱,有的用緣心黑剪邊和綠色立柱(圖5);另外如供皇帝讀書和藏書的文溯閣(沈陽故宮),其特別選用了黑色琉璃瓦緣綠色琉璃剪邊,門窗、柱子也用的是綠色,與四周的樹木、石頭形成了以冷色調為主的一個幽靜的讀書環境(圖6)。
中國園林建筑分為北方園林和江南園林,北方園林多為皇家園林,江南園林主要指江蘇蘇州、揚州一代的私家園林。該研究主要分析江南園林中文人園林建筑色彩的應用。
文人園林興起于魏晉南北朝時期,這是中國歷史上民族分裂、政治大動亂的時期,由于這樣動蕩的社會狀況,當時的朝廷官吏、士大夫知識分子們深感命運多舛、政治多變、榮辱無常,于是“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發展了及時行樂的思想以及 消極和玩世不恭的世界觀,在這種形勢下,老莊哲學又得以發展,“無為而治,崇尚自然”的思想正好符合這一時期文人士大夫的心意。于是游山玩水、陶冶于大自然成了一時的風尚,自然山林成了士人逃避現實,傾訴心事的場所,同時在游山玩水中,文人士大夫們也有了新的思想認識,這種認識表現在文學上就是這一時期的山水詩文大量涌現;在藝術上開始有了獨立的山水畫;在建筑上則創造了山水園林。然而,漸漸的官吏、士大夫們不再滿足于去大自然環境中陶冶性情,他們總想在自己的宅房周圍也能享受這種自然之樂,于是,在住宅旁創造第二個自然環境就應運而生,這就是人工造園,私家園林開始興起,文人名士參與的造園活動就這樣開始了[5]。
這類園林的風格在建造上力求自然,盡量減少人工痕跡;在色彩的總體效果上看,這類園林建筑的色彩與宮廷建筑的色彩正好相反,其不追求強烈鮮明的色彩,更偏向于自然、平靜、淡雅的色調。其色調大體為:白色的墻,灰黑色的瓦,赭石色的門窗和立柱,結合建筑周圍的植物,增添整體色調的變化。如四季常綠的青竹,給整體空間增添了一份清新與自然。4月,紫藤花開,為空間帶來了一份寧靜與淡雅;6月,荷花盛開,粉色、白色的荷花,讓空間多了一份生機盎然,同時,荷花清新脫俗的氣質,也使園林更具文人氣息;深秋十月,李樹葉紅,給園內又增加了一份別樣的風情(圖7)。
地方建筑主要指除了皇家宮殿、陵墓、園林、壇廟以外的建筑。它包括宗教寺廟、名人祠堂、會館、城樓、商鋪和住宅等。由于建筑類型、民族差異以及宗教的不同,其對色彩的處理都不同,因而這些建筑裝飾色彩的應用情況相對復雜[5]。
3.1 寺廟建筑裝飾色彩分析由于地區不同,寺廟的建筑裝飾色彩也各異。根據佛教的教義,信徒要遠離塵世、消除俗念、修心養性,才能做到思想的深化而超凡入勝達到理想的境地。因而多選擇在遠離城市的山林僻靜之處建造廟宇;而其在色彩環境的總體要求上,自然都力求一種寧靜肅穆的效果。浙江天臺山國清寺,建于隋朝,是我國佛教天臺宗的發源地,但經過時間的演變,寺中建筑多為清朝重修,但環境景色依舊。寺前有雙澗環繞流過,寺內外滿植長松、巨樟;入門有竹林夾道,建筑為黃墻灰瓦,暗紅門窗,整個環境色彩濃綠、清幽而秀麗(圖8)。
當然,并非所有的佛寺都是清幽單純的色彩環境,有的寺廟把大殿內的五彩繽紛也延續至室外,然而這一類色彩絢麗的寺廟的出現,與人們的生活有很大的關系。我國古時信仰宗教中的神靈,可以說從皇帝到普通老百姓都根據自身生活的需要,去信仰許許多多不同的神靈,比如管好運的福神,求官職的祿神,管長命的壽星,保吉祥的喜神,管發財的財神,主婚姻大事和愛情的月老,保多子多孫的子孫娘娘以及門神等。人們對神靈的信仰是非常現實功利的,神靈可以滿足人們的愿望,給人們暫時的心靈慰藉并讓人心態平和,而這種功利的觀點也影響到人們對宗教的信仰,他們拜佛的目的很明確,多是為了官運享通、招財進寶、長命百歲、早生貴子等,其禮義簡單,并且加之不少寺廟地處風景區,還附帶有園林環境,有時還會有廟會,人們與其說是來拜佛,不如說是來踏青和趕廟會。在了解了百姓對寺廟的這種功利的心理后,就不難理解為何有的寺廟從里到外都是五彩繽紛的了。這樣的色彩效果,與其說是為了表現佛教天國的繁華,還不如說是為了反映和迎合百姓的世俗心理,在這里,少了一份宗教的肅穆氣氛,多了一份世俗的喧鬧[5]。
此類寺廟的代表建筑如福建廈門市的南普陀寺。這座寺廟的建筑色彩,從屋頂到基座幾乎都是彩色的,屋頂上有透空的花脊與土獸,屋檐下會有彩畫,柱子上有題字楹聯,有的還附有彩色盤龍,門窗也用彩繪裝飾,臺基上有雕花的欄桿,組成了一個多彩的熱鬧環境(圖9)。
另外,云南景洪一帶的寺廟屬于南傳佛教系統,其佛寺建筑及裝飾與漢民族地區的佛寺不同,也有其自身的特點,特別是在色彩上。這一地區的色彩豐富多彩,不以紅、黃色調為主,但其色彩的使用又不似南普陀寺那般絢爛,有其獨特的魅力。從景洪大勐龍的曼飛龍塔來看,該塔原為白色塔身和金色的塔尖(現在塔身涂滿了銀粉),其色彩單純而明亮,但其塔座上的佛龕和回邊的麒麟怪獸卻是紅、黃、綠相間的彩色[3](圖10)。
西藏地區的佛寺建筑色彩濃烈。西藏地區海拔較高,終年陽光普照,干旱少雨,由于當地缺乏燃料,磚瓦生產困難,建筑材料多用土石,外墻厚重,質地粗獷,色彩濃烈成為其建筑的主要特點,再加上這里政治與宗教的特殊性質,其建筑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3]。以布達拉宮的建筑裝飾色彩為例,其紅宮大面積的紅墻上有一條極鮮明的白色檐帶;而在大片白墻的白宮部分,其檐部和窗下也有紅色的色帶;在紅、白二宮的檐上部,有紅白相間的裝飾帶,紅白二色相互滲透,在整體紅、白大色調的前提下,做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圖11)。
3.2 名人紀念性建筑裝飾色彩的分析這類建筑屬于禮制性建筑,祭奉那些在歷史上有杰出貢獻的人物,宣揚他們的事跡和精神,給后人樹立榜樣。這類建筑多是地方或民間出資建造的,多設在名人的家鄉或者他們的故居[5]。其建筑造型較簡單,風格樸實無華,色彩也很樸素。如四川成都武侯祠,紀念三國名相諸葛亮,其建筑色彩以灰瓦頂,褐色的門窗、立柱,檐下柱上掛滿了頌揚武侯功績的匾額和楹聯,褐色或黑白色底子上書寫白字,十分樸素而醒目;另外,建筑周圍環抱樹木,構成了一個色彩濃郁、幽靜的空間(圖12)。
鄉土建筑是指我國廣大農村的建筑,包括住宅、祠堂、店鋪、小型廟宇以及其他一些建筑。其相對于城市建筑而言要簡陋得多,其建筑材料多取自于當地,并與當地的生活完美融合,滿足了當地人們實際的生活需求。這一類建筑裝飾色彩多與周圍環境以及民風民俗相融合,其主要依靠各種材料本身不同的色彩而形成,樸實無華[5]。安徽古徽州范圍內的祠堂、民舍就是鄉土建筑的典型代表,其建筑裝飾色彩基本都是白粉刷的墻,近黑色的瓦,灰色的磚石,黑白灰組成了這一地區的主色調。大片的白墻,黑色的頂,風火馬頭墻的瓦頂組成了跳躍式的黑線,與周圍山川景色相結合,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圖13)。
另外,鄉土建筑裝飾中色彩環境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新疆吐魯番的住宅建筑,外觀清一色的黃(這里的黃色非紫禁城的黃,這是就地取材的結果,黃土的顏色),在藍天的襯托下,配合屋前葡萄架,組成了清新而自然的偏冷色調的色彩環境(圖14)。
當然,鄉土建筑中,還有很多的建筑有著自己的特色,如云南西雙版納的建筑,色調以灰色為主,當由于當地的氣候、綠植等茂盛,建筑與植物自成一色,別具風格;而貴州苗族和侗族的吊腳樓,其色彩灰暗,在青山綠水的襯托下,加上色彩斑斕的民族服飾的裝點,也為其建筑增添了不少光彩。
中國傳統建筑體系龐大,其裝飾色彩也各具特色,其用色的考究,整體色調的和諧統一,值得借鑒與重視。通過對中國傳統建筑裝飾色彩的分析可以看出,不論是宮廷建筑還是園林建筑,地方建筑還是鄉土建筑,其在色彩裝飾上都與環境色彩有著很好的融合,都非常重視與周圍環境色調的協調統一,同時,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一種體現。
建筑裝飾色彩它不是一個孤立的系統,其與建筑本身的性質、所處的環境、針對的對象都有著緊密的聯系,中國傳統建筑裝飾色彩的使用,就很好的做到了這一點,這對日后色彩的學習與應用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在以后的建筑或室內設計時,應重視色彩整體的把握,不管是在造型設計上還是色彩的選擇上,都應結合實際情況、周圍環境等進行綜合思考,這樣才能做好“以人為本,以環境為源”的設計。
[1] 呂英霞.中國傳統建筑色彩的文化理念與文化表征[D].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2008.
[2] 郭建政.淺談中國傳統建筑的色彩[J].山西建筑,2006(24):18-19.
[3] 王淑芹.中國傳統建筑的色彩裝飾藝術[J].建筑,2009(1):68-70.
[4] 王強,張威,王濤.傳統禮教思想對中國古代建筑色彩的影響[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3):237-239.
[5] 樓慶西.中國傳統建筑裝飾[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
Applic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Color
XIONG Zi, TAN Xiang-dong*, CAO Hua-rui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40)
Starting from different architecture forms, the applic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color was analyzed, the basic categories of color were summarized, so that people are more intuitive to learn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colors.
Tradition;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Color; Court building; Garden;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熊孜(1991-),女,湖南益陽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室內設計。*通訊作者,副教授,碩士,從事建筑文化與室內設計研究。
2014-12-11
S 26
A
0517-6611(2015)04-15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