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從《龐阿》《韋隱》《離魂記》看“閨情離魂”主題的流變與突破

2015-03-01 00:37:08肖閩星賈長寶
許昌學院學報 2015年3期
關鍵詞:小說

肖閩星, 賈長寶

(柏林自由大學 漢學系,柏林 德國 14195;柏林自由大學 漢學系,柏林 德國 14195)

?

從《龐阿》《韋隱》《離魂記》看“閨情離魂”主題的流變與突破

肖閩星, 賈長寶

(柏林自由大學 漢學系,柏林 德國 14195;柏林自由大學 漢學系,柏林 德國 14195)

“離魂”故事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的一個重要題材。其中,“閨情離魂”作為超現實荒誕情節與浪漫主義的結合,因其人文魅力與啟蒙意義,向來備受關注。從劉義慶《幽明錄·龐阿》,李冗《獨異志·韋隱》與陳玄佑《離魂記》三則“閨情離魂”故事,可以看出該主題從六朝到唐代的流變與突破。

閨情離魂;流變;突破;超越;救贖

《長恨歌》中玄宗聽聞有方士“能以精誠致魂魄”時,玄宗令其“殷尋覓”、“升天入地”,乃至“上窮碧落下黃泉”,終于在海外仙山找到了楊貴妃。貴妃將舊日信物“鈿合金釵”交托方士帶去,并且鼓勵、寬慰玄宗道“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1]506-507這是對古人“魂魄”觀念的一次文本表述。魂魄之事,與其認為古人深信,倒不如看成是一種慣用假托,即借“人魂之會”而慨悲歌、頌愛情。與后世蘇東坡凄婉真摯的“生死兩茫茫”不同,在白居易的筆下,真情真愛可以沖破人神鬼“三界”的限制,就像楊貴妃所發的愛情誓言那樣。這其實正是“離魂”作品創作的基調之一:強大的愛情既可以穿越生死之隔,也可以使靈魂脫離肉體限制獨立行動。在該訴求的基礎之上,產生了大量以鬼神、人魂的方式,達成愛情圓滿的志怪傳奇作品。

一、“閨情離魂”題材之界定及淵源

“離魂”故事作為中國古代文學中一個常見母題大類,學界對于其范圍界定與子類型的劃分方式仍存在不同看法:教授熊明認為“離魂故事范型”可分為離魂入夢型與借體附魂型兩類,[2]150王青認為“離魂型故事”應分為離魂出奔型、離魂入夢型、冥府游歷型和借體還魂型,[3]37鄧紹基教授認為必須將“離魂還魂”與“人鬼相戀”故事結合考察,即將其分為離魂型、還魂型和純一人鬼相戀型三類。[4]506-507相較之下,臺灣嚴紀華教授的觀點則獨樹一幟,“離魂”被定義為“神魂脫離形體而單獨存在作用的一種變化”,進而分析得出,神魂與形體分離只存在兩種情況:一種是人死,形體寂滅,亡魂游走,以“鬼”的方式出現,人鬼相會、借尸還魂、托體復生等情節走向都可歸納在這種類型里;一種是活人猶有生息,由于心神的極端作用,造成神魂自軀體脫出,仍具其形并可自由活動——因此,所有的“離魂”故事都可簡單分為“死而離魂”與“生而離魂”兩類。[5]41-45

在“生而離魂”中,靈魂并未進入“冥界”,仍然留駐人世間獨立游走。早期的“生而離魂”大多數是在不自覺的情況下發生,給人一種懸疑可怖的意象,如晉干寶《搜神記》中的《馬氏婦》,在“生而離魂”的狀態下索人之命,“見人人死”;[6]2831晉陶潛《搜神后記》中《求鏡》,丈夫“生而離魂”向妻子索鏡,之后“忽得疾,性理怪錯,終身不愈”[6]2833;晉戴祚《甄異傳》中的《索紙》,王肇“生而離魂”向妻子“索紙百幅”,妻子很詫異,王肇“后半載而亡”。[7]145

“生而離魂”從定義上就有著社會學的意義:活人的愿望與理想與現實世界沖突太過嚴重,陷入無法妥協的困境,不得已神魂與形體分離。以南朝宋劉義慶《幽明錄》之《龐阿》為代表,具引如下:

巨鹿有龐阿者,美容儀。同郡石氏有女,曾內睹阿,心悅之。未幾,阿見此女來詣,阿妻極妒,聞之,使婢縛之,送還石家,中路遂化為煙氣而滅。婢乃直詣石家,說此事。石氏之父大驚曰:“我女都不出門,豈可毀謗如此?”阿婦自是常加意伺察之,居一夜,方值女在齋中,乃自拘執以詣石氏,石氏父見之愕眙,曰:“我適從內來,見女與母共作,何得在此?”即令婢仆于內喚女出,向所縛者奄然滅焉。父疑有異,故遣其母詰之。女曰:“昔年龐阿來廳中,曾竊視之。自而仿佛即夢詣阿,及入戶,即為妻所縛。”石曰:“天下遂有如此奇事!夫精情所感,靈神為之冥著,滅者蓋其魂神也。”既而女誓心不嫁。經年,阿妻忽得邪病,醫藥無征,阿乃授幣石氏女為妻。[8]16

上述四則故事都帶有濃烈的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的特征:前三則由晉代人講述的故事中,幾乎作為唯一劇情的“生而離魂”均是在不合邏輯的情形下發生,“離魂”作為一種“災異”現象,總是讓人驚悚害怕,而敘述中離魂者的結局不是夭死,就是重病終身不愈。后一則南朝劉義慶的《龐阿》中,石氏女對龐阿“心悅之”,卻又遭到龐阿之妻與自己父母兩方面的限制與阻礙,無法可解,只得神魂離開形體與龐阿相會。自此,“閨情離魂”——即深閨女性靈魂離開肉體,獨立行事,以達成對愛情的追求——成為了“離魂”故事的重要子類型。但是,《龐阿》粗糙的故事結構中,對“閨情”的關注依然遠遜于對神怪因素的彰顯:龐阿之妻因為阻礙了丈夫與石氏之女的幽會,竟然離奇橫死,作為離魂者的石氏女也有著“馬氏婦”索人性命的能力,實在是可怖又怪異至極。

《龐阿》開啟了“閨情離魂”故事系列的新局面,考察其敘事的二重性——對《馬氏婦》、《求鏡》和《索紙》的超越,以及著重展示奇異神怪因素而忽視人物形象與故事精神,有助于對“離魂”題材進行文化溯源。

對“游魂”的早期記載見于《周易·系辭上》:“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所謂“精氣”,乃指氣之精者。古人認為萬物皆由陰陽二氣交感而生,氣之粗者生而為無生命之物,氣之精者生而為有生命之物。所謂“游魂”,則指陽氣游離于形體之外。古人認為魂為陽,魄為陰,氣聚則魂依于魄,氣散則魂游離于魄。[12]200晉慧遠禪師在《沙門不敬王者論》中說:“情為化之母,神為情之根,情有會物之道,神有冥移之功。”[12]537這個觀點試圖解釋冥冥中精神亙久不死,精氣轉移化作魂魄趨動的道理,很可能是啟發后來人寫作因情而“離魂”作品的最早理論源頭。《龐阿》中,石氏女之父曾發表對離魂現象之看法“‘天下遂有如此奇事?夫精情所感靈神為之冥者,滅者蓋其魂神也’”,與慧遠的觀點有共通之處,也使后世研究者大致了解魏晉南北朝時人在創作離魂故事時,是建立在何種魂魄觀念上。

魯迅把“自晉迄魏,特多鬼神志怪之書”的原因歸納為秦漢巫風、神仙之說的盛行與小乘佛教的傳入:“意在自神其教……蓋當時以為幽明雖殊途,而人鬼乃皆實有,故其敘述異事,與記載人間常事,自視固無誠妄之別矣”。[10]25嚴紀華對“離魂”情節為何在魏晉以后被運用于小說戲劇,提出這樣的看法:(離魂)這樣一個超理性的現象,經過魏晉以來佛道思潮的潤染─比如佛家主以魂靈復仇報恩的輪回觀;道家的煉丹修身,羽化登仙術;進入小說劇作家的想象之域,便經營出一個可以接受的超現實的虛幻情節。如此,不但賦予變化傳說一個較完備的形上依據,也隱然成為一流行的劇情取向。[5]53

以上兩說都切中要害。成書于北宋太平興國年間的《太平御覽》,保留了大量已經佚失的古代文獻。其中,卷397引古《夢書》的一段記載非常有價值:“魂魄離身,神來往也。魂出游,身獨在。心所思念,忘身也。古有夢官,世相傳也。”[14]1835這段文字為我們提供了古人在進行文學創作時,讓活人“魂出游,身獨在”的理論依據。它指出“生而離魂”的原因是“心所思念”,才能“忘身”,這就為“離魂”與“閨情”的結合提供了創作的視角。“生而離魂”與男女婚戀的故事題材正式結合在一起,立刻展現出其獨有的藝術魅力,為后世小說家和戲劇家們所青睞。到了唐代的李冗《獨異志·韋隱》與陳玄祐《離魂記》,“閨情離魂”故事的故事情節、文學內涵與啟蒙價值都得到了巨大的發展——不僅限于變化神異的內涵,并且具有了歌頌女性自重自尊、努力追求自我的意義,進而達到了人世的修補與救贖的功能。

二、從“神道之不誣”到“人世之真情”:“閨情離魂”之流變與突破

“閨情離魂”故事之濫觴,學界大多認為非《龐阿》篇莫屬,[9]264但也有人以唐傳奇為先聲,如明胡應麟謂:“倩女離魂事,實出唐人小說。”[15]561孰是孰非?

以下具引唐傳奇中兩篇較早、也最為著名的“閨情離魂”故事,再進行分析。

其一為李冗撰《獨異志》之《韋隱》篇:

大歷中,將作少匠韓晉卿女,適尚衣奉御韋隱。隱奉使新羅,行及一程,愴然有思,因就寢,乃覺其妻在帳外,驚問之。答曰:“愍君涉海,志愿奔而隨之,人無知者。”隱即詐左右曰:“欲納一妓,將侍枕席。”人無怪者。及歸已二年,妻亦隨至。隱乃啟舅姑,首其罪,而室中宛存焉。及相近,翕然合體。其從隱者,乃魂也。[6]2379

其二為陳玄祐所作之《離魂記》:

天授三年,清河張鎰因官家于衡州。性簡靜寡知友。無子,有女二人。

其長早亡,幼女倩娘端妍絕倫。鎰外甥太原王宙,幼聰悟,美容范。鎰常器重,每曰:“他時當以倩娘妻之。”后各長成,宙與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家人莫知其狀。后有賓僚之選者求之,鎰許焉。女聞而郁抑,宙亦深恚恨。

托以當調,請赴京,止之不可,遂厚遣之。宙陰恨悲慟,決別上船,日暮,至山郭數里。夜方半,宙不寐,忽聞岸上有一人行聲甚速,須臾至船。問之,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宙驚喜發狂,執手問其從來。泣曰:“君厚意如此,寢夢相感。今將奪我此志,又知君深情不易,思將殺身奉報,是以亡命來奔。”宙非意所望,欣躍特甚。遂匿倩娘于船,連夜遁去。倍道兼行,數月至蜀。

凡五年生兩子。與鎰絕信。……遂俱歸衡州。既至,宙獨身先至鎰家首謝其事。鎰曰:“倩娘病在閨中數年,何其詭說也?”宙曰:“見在舟中。”鎰大驚,促使人驗之。果見倩娘在船中,顏色怡暢。訊使者曰:“大人安否?”家人異之,疾走報鎰。室中女聞喜而起,飾妝更衣,笑而不語。出與相迎,翕然而臺為一體,其衣裳皆重。[6]2380

《龐阿》載于劉宋劉義慶之《幽明錄》,故事文本中未提示年代,但可確定是六朝作品。《獨異志》作者李冗生卒不可考,據《韋隱》其文,故事年代為代宗大歷中。《離魂記》作者陳玄祐生平不詳,惟其文末云:“大歷末,遇萊蕪縣令張仲規,因備述其本末。”可知是代宗、德宗時人,本篇大約亦寫于大歷末年。從年代序列上考察其文本內容,“深閨女子離魂追隨情郎”的小說構思藍本顯然源出《龐阿》篇——因此,胡應麟之說顯然值得商榷。

但是,胡應麟也顯然有著充分的理由:唐傳奇中的離魂故事雖然是六朝志怪小說的延續,卻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文學成就,聲名卓著以致完全蓋過了《龐阿》的光芒。尤其是陳玄祐之《離魂記》,在汲取先人創作經驗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又對后世文學創作啟發深遠,自出世以來便享有極高的文學聲譽。秦觀曽以《調笑令·離魂記》詠陳玄祐之文:“深閨女兒嬌復癡,春愁春恨那復知。舅兄唯有相拘意,暗想花心臨別時。離舟欲解春江暮,冉冉香魂逐君去。重來兩身復一身,夢覺春風話心素。”明鐘瑞先亦在《虞初志》中評此文曰:“詞無奇麗而事則微茫有神至,翕然合為一體處,萬斛相思,味之無盡”。[9]264鐘人杰“味之無盡”四字道出了“閨情離魂”故事的感染力:女子養在深閨,婚姻聽命于父母又受限于綱常,無法自主,但倫常雖可以禁錮其身,卻無法禁錮其自由的靈魂,在現實與理想嚴重沖突不可妥協的情況下,“離魂”竟作為了一種愛情的實現手段。六朝志怪小說中的“神魂”元素,與唐時男女婚戀的題材結合在一起,情節的跌宕性與趣味性瞬間提高,其高度的藝術成就也成為后來者取之不盡的“素材庫”,歷宋、元、明、清,小說家和戲劇家們對陳玄祐《離魂記》的改寫始終不能忘情。僅在元明戲劇中,就存在大量以《離魂記》為本的篇目:元鄭光祖雜劇《迷青瑣倩女離魂》,趙公輔亦有同名雜劇(《錄鬼簿》卷上,曹本作《棲鳳堂倩女離魂》),明王驥德撰《倩女離魂》,謝廷諒有傳奇《離魂記》。《董西廂》卷一《般涉調·柘枝令》中有《離魂倩女》諸宮調,沈璟《南九宮十三調曲譜》卷四《黃鐘賺》集戲文名中《王家府倩女離魂》。[9]264

對于唐傳奇在小說史上的位置及其與六朝志怪小說的關系,魯迅先生有過精辟的論述:“小說亦如詩,至唐代而一變,雖尚不離于搜奇記逸,然敘述宛轉,文辭華艷,與六朝之粗陳梗概者較,演進之跡甚明,而尤顯者乃在是時則始有意為小說。”[10]44具體到本文關注的“閨情離魂”的題材,《龐阿》雖為先聲,但作為典型的六朝志怪小說,“傳鬼神明因果”仍是其主要創作目的;從故事來源看,又以直錄個人見聞為主,未經過加工潤色,故而很難成為后世重寫行為所參照的底本,它的價值在于為關鍵文本的成長提供養分。而唐傳奇在于突破了六朝人的小說觀念,認識到小說“有益于世”,開始自覺地創作小說。在“閨情離魂”這一題材領域,唐傳奇的《韋隱》和《離魂記》相較于六朝的《龐阿》正是體現了魯迅所說的重大演進。現利用下表對三則文本進行具體比較:

參考上表,“深閨女子為情離魂追隨情郎”在三則小說中都是最重要的敘述情節;但從敘事藝術與結構上來說,存在很大的差異。以“志怪”為目的的《龐阿》,在情節上顯得突兀生硬:石氏女只是因為見到龐阿的美貌,心中喜愛,便離魂與之幽會,雖遭龐妻綁縛,真身卻渾然不覺,仍在室內與母親勞動,父親派母親詰問時,才表示自己像做夢一樣。石氏女“仿佛即夢詣阿”的解釋賦予了《龐阿》篇濃厚的上古文化特征——漢魏以前,“夢乃是靈魂離體而形成”的觀念正大行其道,除上文所引古《夢書》中“魂出游,身獨在”的記載之外,《楚辭》中也有非常明白的“離魂生夢”之說,錢鐘書曾云“《九章·惜誦》(等)……皆言生人之魂于睡夢中離體外游也”。[16]633此外,《龐阿》篇雖然首次出現了“閨情離魂”,但龐阿作為主人公,在整個故事中毫無正面描寫,“離魂”亦純粹以幽會為目的,為了龐阿與石氏女后來的結合,竟然令龐妻離奇暴死,這都使故事中的“情”顯得有些走了味。

相較之下,《韋隱》和《離魂記》中則很好地表現出了離魂作品的“至情性”特點,使這一題材向更高層次發展;通過添加情節結構,使小說引人入勝;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著力甚多,以鮮明豐滿的人物性推動故事發展。“有意為之”的小說,將筆觸更多的投注于現實人生,使作品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正如魯迅評價所說:“傳奇者流,源蓋出于志怪,然施之藻繪,擴其波瀾,故所成就乃特異,其間雖亦或托諷喻以紓牢愁,談禍福以寓懲勸,而大歸則究在文采與意想,與昔之傳鬼神明因果而外無他意者,甚異其趣矣。”[10]44-45《離魂記》結尾處“玄祐少常聞此說,而多異同,或謂其虛。大歷末,遇萊蕪縣令張仲規,因備述其本末。鎰則仲規堂叔祖,而說極備悉”云云,恰恰表明了該文對《龐阿》的繼承與超越:文本獲得的方式仍然是“源出志怪”,但作者卻“施之藻繪,擴其波瀾”,以為己用——由此導致注重“文采與意想”的《離魂記》,在藝術性上比“傳鬼神明因果”的《龐阿》進了一大步。

從啟蒙的角度看,唐代是人性進一步覺醒的時代。唐宗室胡化較深,社會環境與文化心理都比較開放,這樣的時代背景深刻影響了唐人的藝術創作,即注重人性的張揚、個體的自由與奔放情感的表達。《韋隱》中,韓女與韋隱新婚燕爾,韋隱就要因公務離鄉遠行,顯然是不得攜帶眷屬的,因此“愴然有思”,半夜想著嬌妻輾轉難眠;新娘子則似乎感覺到了丈夫的思念,居然離魂出竅,徑往隨之,并且勇敢對丈夫宣稱:自己是不愿與其分離,因愛而來。《離魂記》中,王宙與倩娘青梅竹馬,當父母之命將倩娘許配給他人時,“女聞而郁抑”,宙亦憤而出奔,倩娘陷入絕境,為追求愛情竟離魂“亡命來奔”;一過五年,倩娘之魂已為王宙生育了兩個兒子,又泣涕乞歸,像《韋隱》一樣,直到故事結束時才揭開謎底——倩娘夜奔與乞歸的場面感人至深,尤為生動的是真相大白的一幕,有懸念、有沖突、有和解,可謂張馳有度,引人入勝。《韋隱》與《離魂記》以超現實主義手法描述兩位女性挑戰社會規則,只為與心愛的男子朝夕相處,正是唐代開放社會風氣的體現。正如郭箴一在《中國小說史》中所說:

在唐以前,中國向無專寫戀愛的小說。就是唐人所作傳奇,也要算這一類最為優秀![17]137

值得一提的是,學界過去多強調《離魂記》對《龐阿》篇的繼承創新,而不重視《韋隱》篇的價值,甚至認為《韋隱》是《離魂記》的模仿。[9]264但正如前述,《韋隱》故事的成篇很可能要早于《離魂記》;再比較上表中的“合魂情節”,《韋隱》中為“魂體相近,翕然合體”,《離魂記》中則是“室中女聞喜而起,飾妝更衣。笑而不語,出與相迎,翕然而合為一體,其衣裳皆重”,雖然后者在文法上遠超前者,但仍存在情節因襲前者的嫌疑。《韋隱》 作為一篇只有一百余字的傳奇作品,至少是起到了從《龐阿》到《離魂記》的橋梁作用。《韋隱》與《離魂記》的出現,都標志著“閨情離魂”小說擺脫了萌芽階段,進入了成熟時期,并且滋養、培育了后代一大批同主題的作品,具有承前啟后的時代意義。

三、余論

死后離魂的觀念,經魏晉以來佛道思潮的潤染,其后再通過文學家的想象力之馳騁,就成為文學作品中生而離魂的超現實手法。在一系列生而離魂的故事中,以因愛而不得相親的“閨情離魂”故事最為動人,因為它反映了人類追求自由情愛的共同渴望,故能引起普遍的回響。

《幽明錄·龐阿》作為“閨情離魂”故事的濫觴,由其到《韋隱》和《離魂記》的流變,正與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從六朝志怪到唐傳奇”的重要進程同步,離魂故事開始由以往的“發明神道之不誣”[18]序轉而關照真情真愛的現實生活——亦可總結為從“虛幻”到“浪漫”的突破。《韋隱》和《離魂記》中借由女性勇敢堅定的“離魂”,或對抗新婚燕爾就必須與丈夫分離的痛苦現實,或對抗父命主宰的傳統婚姻制度,實現個人浪漫情愛、朝夕相守的追求,使得自《龐阿》起的“閨情離魂”故事有了很大發展——超現實荒誕的志怪情節,一旦與愛情故事結合,竟然產生了讓一種修補人世不幸與完成自我救贖的能力,并且歌頌作為受困者的女性自重自尊、努力追求自我的意義,其藝術成就斐然可觀。

正如宋人洪邁所說:“唐人小說,不可不熟,小小情事,凄惋欲絕,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與詩律可稱一代之奇。”[19]67唐人的傳奇作家們有意作文,在主題思想和內容形式上巧意經營,才會留下大量警策動人的優美篇章,為后世戲曲小說提供豐富的藍本。《韋隱》和《離魂記》不僅在立意上遠超《龐阿》之“傳鬼神”,且亦注意結構的完整性和情節發展的波瀾起伏,完全可以看成是對女性大膽追求愛情,追求婚姻自由的贊歌,對后世“閨情離魂”故事在小說和戲劇的運用有深遠的影響。

[1] 北京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教研室選編. 中國文學史參考資料簡編 [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2] 熊明. 中國古代小說離魂故事范型的文化觀照 [J]. 中國文言小說研究,2008 (3):147-160.

[3] 王青. 從病態幻覺到文學經典——離魂型故事的心理基礎與文學創造 [J]. 明清小說研究,2014(2):36-53.

[4] 鄧紹基.關于“離魂型”、“還魂型”和純一人鬼相戀型文學故事[J]. 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4(1):109-113.

[5] 嚴紀華. 離魂暗逐郎行遠, 淮南皓月冷千山——“離魂”故事系列試探 [J]. 臺北:世界新聞傳播學院學報,1991(10):41-57.

[6] 李昉等編. 太平廣記[M].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7.

[7] 魯迅. 古小說鉤沉[M].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

[8] 劉義慶. 幽明錄[M].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88.

[9] 李劍國. 唐五代志怪傳奇敘錄[M]. 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3.

[10]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2]唐明邦主編. 周易評注[M]. 北京:中華書局,1995.

[13]釋僧佑. 弘明集·卷五[M] . 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6.

[14]李昉等編. 太平御覽[M]. 北京:中華書局,1960.

[15]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M]. 北京:中華書局,1958.

[16]錢鐘書.管錐篇[M]. 北京:中華書局,1979.

[17]郭箴一. 中國小說史[M]. 上海:商務印書館,1939.

[18]干寶、汪紹楹. 搜神記[M]. 北京:中華書局,1979.

[19]黃霖、韓同文選注. 中國歷代小說論著選[M].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

責任編輯:石長平

2014-09-17

肖閩星(1991—),女,江西吉安人,碩士,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中德比較文學;賈長寶(1987—),男,河南新鄉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

I206

A

1671-9824(2015)03-0043-05

猜你喜歡
小說
叁見影(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2
遛彎兒(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0
勸生接力(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3期)2022-06-28 07:03:42
何為最好的小說開場白
英語文摘(2021年2期)2021-07-22 07:57:06
小說課
文苑(2020年11期)2020-11-19 11:45:11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我們曾經小說過(外一篇)
作品(2017年4期)2017-05-17 01:14:32
妙趣橫生的超短小說
中學語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1:29
明代圍棋與小說
西南學林(2014年0期)2014-11-12 13:09:28
閃小說二則
小說月刊(2014年8期)2014-04-19 02:39:1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夜夜嗨| 朝桐光一区二区| 亚洲熟妇AV日韩熟妇在线| 毛片在线看网站| 国产综合欧美| a天堂视频在线| 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我|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免费|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国产成人综合网|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91| 婷婷六月在线| 免费a在线观看播放| 午夜限制老子影院888| 亚洲第一网站男人都懂| 日本五区在线不卡精品| 亚洲高清资源|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专区| 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高清不卡| 制服无码网站| 免费看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av麻豆| 91精品国产情侣高潮露脸| 高清免费毛片| 国产精品区视频中文字幕| 在线国产你懂的| 国产一级在线观看www色| 婷婷六月综合网| 亚洲第一精品福利| 国产特一级毛片| 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区二区| 无码人中文字幕| 无码中文AⅤ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老司机| 国产免费黄| 很黄的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真实乱了在线播放|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久| 亚洲浓毛av|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欧洲精品路线久久|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蜜臀av性久久久久蜜臀aⅴ麻豆| 成人亚洲天堂| 91外围女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精少妇毛片午夜无码| 免费高清毛片| 在线观看无码av免费不卡网站|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蜜芽| 国产熟女一级毛片| 亚洲色图狠狠干|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野外拍在线| 国产免费一级精品视频| 亚洲男人天堂网址|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视频| 五月丁香在线视频| 久久青草热| 伊人AV天堂|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天堂 | 91麻豆精品国产高清在线| yjizz视频最新网站在线|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高清免费毛片| 久久青草视频| 国产www网站|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av黑人在线| 中文字幕免费播放| 18禁黄无遮挡网站| 色香蕉网站| 不卡的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手机永久AV在线播放| 亚洲女人在线| 麻豆精品在线| 亚洲码在线中文在线观看| 亚洲a免费| 另类欧美日韩| 欧美视频在线第一页| 99re免费视频| 国产三级国产精品国产普男人 | 欧洲亚洲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