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由《周易》談中國古代風水理論的哲學內(nèi)涵

2015-03-01 00:37:08
許昌學院學報 2015年3期

位 俊 達

(鄭州大學 文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1)

?

由《周易》談中國古代風水理論的哲學內(nèi)涵

位 俊 達

(鄭州大學 文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1)

中國古代風水理論是古代人民智慧的凝結(jié),除去其迷信與不科學的成分,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中不乏古人樸素的生態(tài)觀與哲學形而上的追求。它探討天地人互相感應制約的關(guān)系,以便使人能夠順應自然,調(diào)和陰陽,生存發(fā)展。風水論的理論基礎(chǔ)是《周易》,《周易》的哲理與思維方式貫穿于風水理論之中。風水理論包含氣本體論思想、陰陽對立調(diào)和思想、天人感應思想和尚中思想四個方面。

《周易》;風水理論;哲學;溯源

風水理論作為我們古人生產(chǎn)生活的依據(jù)之一,是古代人民在自然環(huán)境中長期形成的生產(chǎn)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剔除其迷信和不科學的成分,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風水論主要是探討人與自然界關(guān)系的,其闡述天地人的互相感應制約的關(guān)系,以便使人能夠順應自然,調(diào)和陰陽,生存發(fā)展,更體現(xiàn)了一種哲學意義上的精神追求。作為群經(jīng)之首的《周易》是風水論的理論基礎(chǔ),一般學者普遍認為以《周易》為體,風水為用?!吨芤住返恼芾砼c思維方式貫穿于風水論中,并指導人們在建筑方面如何選址、擇向、布局和營建?!吨芤住分械谋倔w論思想、陰陽對立調(diào)和思想等在風水論中都有體現(xiàn)。風水理論的哲學內(nèi)涵可以歸結(jié)為如下四個方面:

一、氣本體論思想

“氣”是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范疇之一,貫穿了整個中國古典哲學史,氣論萌芽并形成于先秦,至明清臻于成熟。盡管在發(fā)展過程中各家各派各持己見,但基本內(nèi)客是大體一致的。西周時伯陽父認為:“天地之氣,不失其序?!盵1]11老子道:“有物混成,先天下生”,認為有一種混沌的“氣”,先天地而存在,循環(huán)運行不息,是產(chǎn)生天地萬物之“母”。《周易·系辭下》:“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盵2]353清代王夫之說:“氤氳者,氣之母?!闭J為它是萬物之本體,是客觀存在的陰陽之氣的本源,是萬物化生千變?nèi)f化的“大常”,具有普遍性、自動性、永恒性。王充、柳宗元等都系統(tǒng)地發(fā)展了元氣學說?!翱梢哉f,中國哲學的‘氣’與‘氣化’說就是這樣把具體的生殖之精抽象為無形可見的天地‘精氣’的。”[3]氣是宇宙的本源,是統(tǒng)一的物質(zhì)基礎(chǔ),它包含的陰陽二氣,凝聚、分離、吸引、排斥,表現(xiàn)為氣的對立統(tǒng)一,形成各種物質(zhì)形態(tài)及其運動發(fā)展。這種認識是合乎唯物論和辯證法的。

風水論研究的主要對象是氣,注重“氣”的作用,追求的理想標準就是“藏風聚氣”。郭璞說:“葬者,乘生氣也。經(jīng)曰: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盵4]319可以說風水理論的終極追求就是一種生生不息的“氣”,這種“氣”有如下特征:

(一)氣生萬物

《系辭上》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2]372鄭玄給“太極”注的是:“淳和未分之氣?!辈⑦M一步說明了太極之氣化生萬物的過程:“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構(gòu)精,萬物化生?!盵2]353“山澤通氣,然后能變化,既成萬物也。”[2]403這里的“氤氳”即指陰陽二氣化生萬物的混沌之情態(tài),“通氣”指出“物”是由山澤“精氣”的流動轉(zhuǎn)變而生化出來的。風水術(shù)在選擇營建場所之時,追求“凡氣霧濃盛者,此吉地也?!盵5]50“凡山紫氣如蓋,淪煙若浮……如是者氣方鐘也未休?!盵6]471以風水理論尋龍點穴都是在把握考察整體地勢之“生氣”的基礎(chǔ)上,再考慮其他水文、地形、氣候等多種復雜因素,從而選定適合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環(huán)境。

(二)氣具有內(nèi)在運動變化性

《系辭上》曰:“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2]359按王弼解釋:“精氣煙煴,聚而成物聚極則散,而游魂為變也。盡聚散之理則能知變化之道,無幽而不通也?!庇稍獨鈽?gòu)成的宇宙是一個生生不息氣化的過程,“天惟運動一氣,鼓萬物而生?!盵7]128風水論同樣認為,運動變化是自然界的普遍規(guī)律?!帮L水力可求,極時天理變”,即一處好的風水環(huán)境可以尋到,然而物極必反,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它也要根據(jù)天理而變?!褒埛撬?,無以明其來,地非風界,無以成其止” ,[8]85“氣者水之母,水者氣之子,氣行則水隨,而水止則氣止,子母同情,水氣相逐也。”[9]496說明氣是經(jīng)常處于運動變化的狀態(tài),它生機盎然,空靈活潑,由其構(gòu)成的整個自然界也在不停的運動變化。

(三)氣形轉(zhuǎn)化

氣和形及其相互轉(zhuǎn)化是物質(zhì)世界存在和運動的基本形式,整個宇宙就是一個氣形轉(zhuǎn)化的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北宋時張載說:“有氣方有象,雖未形,不害象在其中?!盵7]74風水論認為,山川河流大地,都是氣聚化而成:“龍即山脈,即地之氣”,“水者龍之血脈,地之外氣”,“水飛氣散”,“氣裂風散”,意思是說,氣和形都可以因為某種原因而互相轉(zhuǎn)化,氣成形,形化氣,這種相互轉(zhuǎn)化同樣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規(guī)律。風水實踐就是通過具體的形:“穴”、“砂”、“水”等環(huán)境形態(tài)來把握“氣”,進而考察山川、河流、樹木和空氣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從這些要素得出最佳的組成,此所謂“因形察氣”。

(四)氣的規(guī)律可以被人掌握

山氣、水氣、龍氣等等都是綜合概念。氣要游走、聚散、轉(zhuǎn)化,那么如何控制和把握呢?古人通過觀察試驗,發(fā)現(xiàn)了許多方法。如“藏風得氣”,“氣遇水則止”等等。取舍的標準是:“審其形式,察其性情,別其吉兇?!睆钠渫庑?,推論其內(nèi)部的變化,使氣對人體產(chǎn)生積極有益的影響。并在實踐中總結(jié)出一套尋找和確定風水吉氣的程式與步驟,這就是風水術(shù)的內(nèi)容和方法。

二、陰陽對立調(diào)和思想

陰陽是古代的兩點論,自發(fā)的辯證法思想。關(guān)于陰陽的解釋,許慎《說文解字》中提到:“陽,高明也。”“陰,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惫湃藢Α吧侥纤睘殛?,水南山北為陰”的解釋即為陰陽的原義。中國的陰陽學說認為萬物都分陰陽,都具有陰陽對峙、變化和統(tǒng)一的關(guān)系,這是中國哲學中最早出現(xiàn)又最為根本的學說。《周易》中明確提出“一陰一陽之謂道”,“立天之道, 曰陰曰陽”,把陰陽交替視為宇宙間的根本規(guī)律和最高原則。陰陽處于對立、互根、消長、轉(zhuǎn)化的矛盾運動中,這種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動因,在風水中是判斷吉兇禍福的依據(jù)。

(一)陰陽交感方為吉

陰陽萬物交感的觀念最先源自于《周易》,體現(xiàn)在《易經(jīng)》的六十四卦中?!叭f物在陰陽兩勢力推動、矛盾中產(chǎn)生變化、發(fā)展的過程是通過交感。”“《周易》從交感的觀點觀察萬物的動靜變化,并認為凡有動象,有交感之象的卦為‘吉’,反之,無交感之象的卦為‘兇’?!盵10]明確提出陰陽交感的命題。如《易傳·咸》說:“咸,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盵2]74又說:“天地感而萬物化生?!敝赋鲫庩柦桓惺侨f物化生的根由和動力,是陰陽運動的一種最佳狀態(tài)。風水理論認為,以順應陰陽為上,使陰陽中和為吉?!笆且躁柌华毻酰躁帪榈?;陰不獨王,以陽為德?!盵11]2所以一般陽宅的龍頭在亥位,尾在巳位;陰宅的龍頭在巳位,尾在亥位。陽宅要有陽氣抱陰,陰宅要有陰氣抱陽,要講求陰陽交感。并且在風水中,穴有三吉,葬有六兇,陰陽沖和就是第二吉,陰陽差錯就是第一兇,而且重陰重陽都是兇,陰陽都不能獨自主宰。“陰得陽,如暑得涼,五姓咸和,百事俱昌。”[11]2

(二)生氣皆從陰陽出

如上文所說,陰陽交感相與、沖和進而“化生”,“生生之謂易”,如此循環(huán)往復,革故鼎新便是萬事萬物產(chǎn)生的本源。風水中的陰陽交感,沖和化生的思想正是來源于《周易》,“氣”的實質(zhì)就是陰陽交合,和合而“生氣”。風水論認為:“天星地形,上下相因……陰陽之理,存乎其間。陰陽交而天地泰,山水會而氣脈和。”[5]58陰陽首先是氣,氣分陰陽,彌漫天地,可升可降,然后天地交泰,萬物始生。郭璞在《葬經(jīng)》中指出:“淺深得乘,風水自成。夫陰陽之氣,噫而為風,升而為云,降而為雨,行乎地中,而為生氣。夫土者,氣之體。有土斯有氣。氣者水之母,有氣斯有風?!盵4]320并認為這種陰陽氣隨著土的形態(tài)而行走,跟著地勢而聚散:“其行也,因地之勢,其聚也,因勢之止?!盵4]322這就是陰宅、陽宅追求其根源,獲得其行止的道理。

(三)陰陽是認識論,也是方法論,風水術(shù)就是陰陽的操作技巧和方法

“夫宅者,陰陽之樞紐”[11]2,營造選擇住宅,陰陽就是它的關(guān)鍵?!半m只大小不等,陰陽有殊”,[11]2一室之中,亦有善惡,“毀陰陽而無據(jù)效,豈不痛哉?!盵9]2陰陽也有界,“東面為辰南,西面為戌北,斜分一條,為陰陽之界。”[11]2點穴之時,還要細分陰陽?!胺株幏株?,妙哉至理,陰不離陽,陽不離陰,真?zhèn)€妙用。”[12]366大陰陽,小陰陽,大小交度,大小分合,從一到九,直到九九,都是陰陽之妙?!恫┥狡分羞€道:“陰陽聚散何以辨?上小下大為陽脈,中微有突;上大下小為陰脈,中微有窩。陰氣在里,厥脈沉如。陽氣在表,厥脈浮如?!盵12]366龍穴就如人體穴位一樣,風水家的任務(wù)就要像醫(yī)生診斷脈搏一樣,來分辨龍穴砂水。

三、天人感應思想

天人感應思想,最早見于《周易》,其中的《郭店楚簡·語叢》說:“易,所以會天道人道者也?!边@當屬對于天人感應思想最早的文字記載。天地人三才一體并互相感應的思想,是易學中的主要內(nèi)容。解釋這一內(nèi)容的哲學觀點更是多種多樣:天地法象,天人一本,天包地德,天地即易,天人交失等等。三才相感的思想后來被自然科學,特別是醫(yī)學吸收后,促進和發(fā)展了這些學科,為人類作出了杰出的貢獻?,F(xiàn)代科學中,系統(tǒng)論、全息論等學說的發(fā)展,使這一思想得到更全面廣泛的闡釋。古代的風水論按照易理特別重視天人感應,是理法和形法的根本論據(jù)?!帮L水理論構(gòu)筑的是天道、地道與人道的合體,以及呈現(xiàn)詩意性的整合節(jié)律,因而它顯示了中國古代人那種對樸素的生態(tài)化生存的追求?!盵13]這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

(一)天人合一思想

雖然《周易》沒有明確提出“天人合一”這一命題,但《易·乾·文言》說:“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2]12這里與天地、日月、四時、鬼神相“合”,可以歸結(jié)為“天人合一”?!疤斓兰葱砸玻苏卟豢刹恢?,能知天斯能知人,知天知人窮理盡性以致于命同意?!盵2]404意思是說,研究天人相應,人的思想就能同大自然相一致。同樣,風水理論認為,自然有其普遍規(guī)律即“天道”,它的存在與運作,乃“作天地之祖,為孕育之尊,順之則亨,逆之則否。”[11]2而“山川自然之情,造化之妙,非人力所能為?!盵6]465質(zhì)言之,即“天不可得而為之”。人是自然的有機組成部分,人倫道德或行為準則要“尊天法地”,不可逆天行事,更不能仗人力同自然對抗,要做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從而達到天人合一。

(二)取象比類的思維方式

古代先民“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近取諸身,遠取諸物。”[2]351類比推演,尚象、定數(shù)、寓理,求取從宏觀整體上類比性地把握“天人之際”,“取象比類”是中國傳統(tǒng)科學的一種基本思維方法。在這種思想中,人有主動性,能參天地,即效法天地。這是我們祖先一貫用以闡釋事理的方法,或者叫做直觀取象的整體系統(tǒng)觀念。有象就有理有數(shù)?!暗乐疄槲?,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盵14]48這些極抽象的“象”是對其所有特例的感性成分的高度凝煉,以使差異十分明顯的各種事物具有同構(gòu)性、同一性。不論是自然、社會、人體、品物、動植物、甚至顏色等等,都按功能相同、格局相似加以類別比附。強調(diào)的是“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理解時要具有“靈性”,增加了它的神秘感、玄虛感。

風水中的基本符號系統(tǒng),如三煞、四獸、五勢、六吉、七政、八風、九龍、九星、紫白等都帶有這種比附感通的性質(zhì)。《宅經(jīng)》道:“宅以形勢為身體,以泉為血脈,以土地為皮肉,以草木為毛發(fā),以舍屋為衣服,以門戶為冠帶?!盵11]3《葬書》中郭璞論山川形勢時用了十個比喻:如水波蕩漾,萬馬奔騰,停止如尸,懷揣萬寶,萬膳潔齋,鼓氣如袋,貯物器皿,禽伏獸蹲等等。用“龍”一詞來隱喻地描述山的形態(tài)及說明山里神奇的生氣向風水穴的流動。根據(jù)山脈的起伏形態(tài)分為九種龍:回龍、騰龍、降龍、生龍、飛龍、臥龍、隱龍、出洋龍、頜群龍。對點穴時落在龍鼻、龍額、龍耳、龍唇、龍腹、龍臍、龍胸、龍脅等各部,都具有很大的吉兇,有的可得王侯,有的是早晨用穴,晚上就有禍事。他的這種比附實在沒有多少科學道理。但是這種功能模擬和信息分類,也是東方哲學思維的一大特點。

(三)“究天人之際”以“延天佑人”

延為順應,佑指佑助,意思是利用客觀規(guī)律來造福于人。由于古代歷史條件的限制,人們本能地感受到了天地萬物的神秘變化與威懾力量,把禮教和統(tǒng)治的人為禍害也歸之為“天遣”。為了追求人財繁茂、人文昌達,古人不斷地與自然進行抗爭,同時也在探究天地人之間的關(guān)系和變化的規(guī)律??茖W和巫術(shù)本來就是一對雙胞胎,風水論中一些“究天人之際”的觀念,追求延天佑人的目的,也是易理的延伸和發(fā)揮。“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 安土敦乎仁,故能愛?!盵2]352這也可以說是在追究天地規(guī)律的至理。要想延天佑人,王夫之認為需要“前使知之,安遇而知其無妄也;中使憂之,盡道而抵于無憂也;終使善之,凝道而消其不測也。”[15]113即通過三個途徑:安遇、盡道、凝道。就是說要安于所遇,首先要通過實踐,對現(xiàn)實環(huán)境和它固有的變化條理,進行深入觀察分析,然后窮究事物的法則,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努力促成事物的轉(zhuǎn)化。

風水論的延天佑人,追求的是建筑、環(huán)境、天候、人事的對應關(guān)系。它的手段是:一擇、二營、三補、四填。先要相地選址,按照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山川形勢,觀勢,望氣,喝形,辨土,覓龍,察砂,觀水,點穴,要端圓體正,諧和空靈,屈曲生動,逶迤均衡,感通對應,來去有情。審視氣脈、明堂、水口。如果擇取不到佳境,就進行營建,選基定向,合理規(guī)劃,庭院組合,開門修造,門灶布局,命主磁向,長幼次序,游年吉兇,內(nèi)部設(shè)置等,講求山向、氣口、生入、配偶,以積極的手法來自我改善,順應自然。為了完善周圍環(huán)境,“以地氣之興,雖由天定,也可人為”,在順天的原理下,進行障空補缺,引水、開溝、挖塘、蓄湖、筑壩、造橋、立屏、建壁、培草、植樹等,以補自然景觀和吉氣引送的缺陷,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如果達不到理想的模式,那就只有采用迷信手法,以石鎮(zhèn)、符鎮(zhèn)、反鏡、擋煞等,來尋求精神的安慰。風水中的這些手段,都是為了順應規(guī)律,協(xié)調(diào)自然,積極改善,延天佑人的?!墩?jīng)》道:“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感通天地,故不可獨信命也?!盵9]3郭璞也說:“乘其所會,審其所廢,擇其所相,避其所害,是以君子奪神功,改天命”[4]321,“趨全避缺,增高益下,玄通陰陽,巧奪造化。”[4]321這種“人定勝天”、“信人不信命”的主動改造自然、積極改變命運的觀點,是應該給予肯定的。

四、尚中思想

尚中思想在《周易》表現(xiàn)為“保合太和”。這里的“太和”,又稱“大和”,指至高、永恒的和諧;“保合”是指陰陽雙方保持在一個統(tǒng)一體中,結(jié)合而不分離?!氨:咸汀笔钦f要努力保持和完成自然及事物的協(xié)調(diào)順適,怎樣達到呢?古人認為,必須要做到“尚中”、“用中”。佛學講“中道”,道學講“守中”,儒學講“中庸”。《中庸》有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至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包含著對自然生命的深刻感悟和認識。王夫之就說:“不偏而和,則與事物恰合,故又為當也,‘發(fā)而皆中節(jié)’,當其節(jié)也。俗有‘中用’之語,意正如此?!盵16]240所以說“尚中”、“守中”是面對復雜事情時精確地把握事情的分寸,絕對不是折中主義。

這個易學哲理被風水論所吸引融合,成為它的推演根據(jù)之一。南宋易學名家、相地大師蔡元定所寫的《發(fā)微論》,被《四庫全書》收錄時評語為:“推究以理,不悖于道。抉摘精奧,非方技之士支離誕漫之比也?!贝藭_宗明義第一句即:“易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強調(diào)指出:“夫天下之理,中而已矣”,“剛?cè)嵯酀?,中道得矣。”論地理之法“欲得酌中恰好”。中國古代風水論中,這種觀點比比皆是,并且加以具體運用。綜合起來,其含義和表現(xiàn)有三點:

(一)均衡思想

風水平衡思想也是以《周易》陰陽平衡哲學為本的。平衡是相對的,“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就是對立統(tǒng)一的,即兩種物質(zhì)力量處于穩(wěn)定、對應、互補、互濟和交融的狀態(tài),不是消滅或替代對方,而是相互推蕩和轉(zhuǎn)化。這在風水術(shù)中特別講究,《發(fā)微論》指出:“孤陰不生,獨陽不成,天下之物莫不要相配對。地理家以雌雄言之,大概不過相對待之理?!盵17]33陰陽平衡是風水的最高智慧。比如對山水的觀察,就有剛?cè)?、動靜、聚散、向背、雌雄、強弱、順逆、分合、浮沉、淺深、饒減、趨避等等相理。又如在相宅時,“修來路無不吉,犯抵路未嘗安”,“天門首陽宜平穩(wěn)”,“風門不宜高壯雍塞”。風水的核心是氣,《葬經(jīng)》中有所謂五不葬,就是因為這樣的山?jīng)]有“沖和”之氣。只有“天光下臨,地德上載,陰陽沖和,五土四備”[4]320,才是上好的吉地,所以說平衡觀念具有質(zhì)的規(guī)定性。

(二)守中思想

《周易》認為事物取中為吉。“五”為中數(shù),“五”為天,也為地,為生數(shù)之主。五行相生相克,有促有制,無太過不及,才能生生化化,品物成彰。古河圖和洛書的核心都是“五”,這個“五”有多層含義,但它的根本點,就在中心那一點,“九宮”中五居中位,那就是核心?!吨芤住分蟹卜Q為“中”者,都為吉卦吉爻。在卦爻辭中談到“中”的地方共有十三處。《彖傳》、《象傳》中僅對“中”的稱謂就有二十九種提法??梢姟吧兄小彼枷氲闹匾?。易理如此尚中,風水更見發(fā)揮。《博山篇》指出:“認得真龍,真龍居中”,“父母所居中高之方”,可見風水理論中的尊位便是中位,陰陽平衡就是適中。《太平御覽》更有記載:“王者受命創(chuàng)始建國,立都必居中土,所以控天下之和,據(jù)陰陽之正,均統(tǒng)四方,以制萬國者?!甭尻栔猿蔀榫懦识?,原因在于它位居天下之中,能夠得天地之正氣,從而統(tǒng)治四方。

(三)修德思想

尚中包含人倫道德、德性修養(yǎng),《系辭上》曰:“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廣業(yè)也?!盵2]361從這可以看出“崇德”的目的是為了“廣業(yè)”,德是道德品性,業(yè)是事功?!暗隆痹凇吨芤住分械暮x不僅指人的德性、道德,而且指宇宙天地自然之“大德”,人類社會及其普遍規(guī)律。要求人要謙遜戒驕,心境平和,言行適度,處事得體,這樣才能安身立命,符合中道?!肚彾取氛J為得五氣以為五常,就是仁義禮智信。一年的氣候變化,體現(xiàn)了人倫之道。八卦六爻之中,居于三、四爻的稱為“人位”,是上下互體的適中運用,具體用生克的變化因素,剛?cè)犴樐?,成功失敗,全在于人。就上下卦而言,二、五兩爻居于中位,二五沖氣為和,以和為貴、和為吉?!暗蒙杏谥行小?,“中行無咎”,“正位居體,美之至也”,“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九五之吉,位正中也”等等,體現(xiàn)了事物和人事的位置、過程及決定作用。

風水論中貫穿了這種哲學觀點?!墩?jīng)》第一句就指出,宅就是“人倫之軌?!?,即行為的規(guī)范,勸人必須博物賢明才可得其要領(lǐng),能使家代昌吉?!栋l(fā)微論》說:“天道不言而響應,福善禍淫皆是物。陰地好不如心地好。求地者必以積德為本。德厚必吉地應之,惡果盈天必兇地應之”[17]76,“不修其本,惟末是圖,不累祖宗者寡矣,況欲有福其子孫哉!”[17]103意思是如果你不修德積善,反而做盡壞事,還想尋覓個吉地吉宅,這樣本末顛倒,壞名聲不影響到祖宗上輩已經(jīng)是很少有的事了,還想庇蔭造福于子孫后代,天下沒有這樣的道理。為什么呢?“蓋心者氣之主,氣者德之符,人之一心一氣感應,自相符合耳。”[17]114所以,尚中修德的說法,帶有人與大自然的感應性,人必須進德修業(yè),才可能使家宅安順,福蔭后代。

總之,從以上論述中可以看出,風水理論有著深厚的哲學基礎(chǔ),并深深植根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中,在對建筑環(huán)境的選址規(guī)劃中,還極為重視自然景觀的審美,講究建筑人文與環(huán)境要達到和諧有機的統(tǒng)一,不論在理論還是實踐方面都表現(xiàn)出很強的實用性,顯示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鮮明特色。因此我們要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風水文化,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并不斷適應當代社會文化發(fā)展的需要,善于將高新科技成果變成“點金石”,去點化和開掘傳統(tǒng)風水文化資源,使其脫胎換骨,獲得新生,為現(xiàn)代社會服務(wù)。

[1] 陳桐生譯注.國語[M].北京:中華書局,2013.

[2] 郭彧譯注.周易[M].北京:中華書局,2006.

[3] 李天道.氣:中國美學審美域構(gòu)成中的活力基元[J].吉首大學學報,2013,(1):20-26.

[4] 郭璞.古本葬經(jīng)[A].中國古今圖書集成術(shù)數(shù)叢刊:堪輿(上)[Z].北京:華齡出版社,2008.

[5] 青囊海角經(jīng)[M].中國古今圖書集成術(shù)數(shù)叢刊:堪輿(上)[Z].北京:華齡出版社,2008.

[6] 繆希維.葬經(jīng)翼[M].中國古今圖書集成術(shù)數(shù)叢刊:堪輿(下)[Z].北京:華齡出版社,2008.

[7] 張載.張載集[M].北京:中華書局,1978.

[8] 徐維志,徐維事.繪圖地理人子須知[M].北京:華齡出版社,2012.

[9] 蔣平階.水龍經(jīng)[A].中國古今圖書集成術(shù)數(shù)叢刊:堪輿(下)[Z].北京:華齡出版社,2008.

[10] 王圣云,張瑞芳.“風水”陰陽哲學思想與察“氣”體系研究[J].周易研究,2006,(4):87-91.

[11] 黃帝宅經(jīng)[A].中國古今圖書集成術(shù)數(shù)叢刊:堪輿(上)[Z].北京:華齡出版社,2008.

[12] 黃妙應.博山篇[A].中國古今圖書集成術(shù)數(shù)叢刊:堪輿(下)[Z].北京:華齡出版社,2008.

[13]蓋光.中國古代風水理論的生態(tài)化與人居環(huán)境美[J].管子學刊,2005,(3):105-110.

[14] 王弼.老子道德經(jīng)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8.

[15] 王夫之.船山全書:第5卷[M].長沙:岳麓書社,2011.

[16] 王夫之.船山全書:第9卷[M].長沙:岳麓書社,2011.

[17] 蔡元定.發(fā)微論[M].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1970.

責任編輯:師連枝

Back to the Sources: Discussing the Philosophical Intension of Chinese
Ancient Geomantic Theory fromZhouYi

WEI Jun-da

(School of Liberal Arts,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450001, China)

Chinese Ancient geomantic theory (Feng Shui theory) is a condensation of the wisdom of the ancient people, containing the simple ecological view and the metaphysical pursuit. Its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 is Zhou Yi and Yi’s philosophy and way of thinking go all the way through geomantic theory. Geomantic theory contains Qi ontological thought, yin and yang thinking, the thought of heaven human induction and the neutralizing thought.

Zhou Yi; geomantic theory; philosophy; traceability

2014-10-25

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chuàng)新研究”(2013BLS015)。

位俊達(1990-) ,男,河南新鄉(xiāng)人,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哲學與美學。

B21

A

1671-9824(2015)03-0117-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乱子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中文字幕| 日韩成人在线视频| 538国产视频| 欧美成人国产| 人妻夜夜爽天天爽|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日韩美女福利视频| 欧美一级在线| 日本在线国产| 免费人成黄页在线观看国产| 一本色道久久88| 亚洲欧美国产视频|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无码 | 18禁色诱爆乳网站| 欧美国产视频| 国产99欧美精品久久精品久久| 五月六月伊人狠狠丁香网| 国产香蕉在线视频| 欧美三级视频在线播放| 激情国产精品一区| 日本高清有码人妻| 国产丝袜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无码A视频在线| 人妻丰满熟妇αv无码| 国产手机在线ΑⅤ片无码观看| 国产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观看| 久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综合结合久久狠狠狠97色| 久久国产高清视频| 91麻豆国产视频| 欧美全免费aaaaaa特黄在线| 国产日产欧美精品| 欧美午夜网| 正在播放久久|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一区女同| 亚洲三级电影在线播放| 高清码无在线看| 美女一级毛片无遮挡内谢| 婷婷六月色|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 色婷婷成人| 日本黄色不卡视频|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熟女影院| 国产成人啪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影视久久久久久久| 十八禁美女裸体网站| 波多野结衣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欧美中文字幕| 亚洲永久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第一区|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99精品福利视频|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国产免费| 99人妻碰碰碰久久久久禁片| 五月天综合婷婷| 欧美成人A视频|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97| 欧美成人日韩| 久久国产热| 国产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观看| 色香蕉网站| 99久久精彩视频| 九九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91精品| 国产色网站|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在线八区| 午夜精品福利影院| 中文无码日韩精品| 午夜精品国产自在| 欧洲亚洲一区| 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一区| 伊人中文网| 大香伊人久久| jijzzizz老师出水喷水喷出|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 亚洲精品福利视频|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三区| 黄色国产在线|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业不| 91美女视频在线观看|